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技术(1)
![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技术(1)](https://img.taocdn.com/s3/m/ef7636472e3f5727a5e9624e.png)
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技术探讨杨培艳 秦皇岛海三建设工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摘 要: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转换层的施工技术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对转换层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是现实实践的需要。
文章采用资料分析与施工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转换层结构特点、施工技术要点以及采取的施工方案。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随着建筑的不断增高,高层建筑因为上下受力不同,转换层结构的跨度以及承受的竖向荷载都比较大,这必然会带来连续施工强度大,施工过程复杂的问题。
为了实现建筑上下结构形式和轴线安排的自然过渡,转换层的施工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纽带,施工技术如何直接决定着建筑的正常施工、安全质量与寿命等。
为此,有必要针对这一技术展开深入探讨。
1 转换层及其结构特点在高层建筑物中上下受力不同,由此也造成柱网疏密、墙多墙少的差异,为了实现建筑上下结构形式和轴线安排的自然过渡,就有必要设置转换结构构件,而转换层就是转换结构构件所在的楼层,是连接不同结构形式之间的要点。
可见,结构转换包括上、下层结构类型的转换、上、下层柱网轴线改变以及结构形式和结构轴线位置的同时转换。
转换层的结构形式分为梁式、空腹析架式、桁架式、板式和箱式等主要形式,其中以梁式转换层尤为常见。
转换层结构一般为大体积混凝土,体积、厚度和施工荷载都比较大,要比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厚、钢筋密、体形大、混凝土使用数量多、工程条件复杂以及较高的施工技术要求。
转换层墙柱使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在施工时很容易产生温度与收缩裂缝。
为了控制温度变形裂缝,就要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需要控制好结构物的结构厚度、平面尺寸、约束条件等一些因素。
2 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2.1 模板及支撑系统的施工技术由于转换层结构尺寸和施工荷载都比较大,施工中高层转换层支撑系统的安全性非常重要。
必须用严格的论证和详细设计来保证施工质量。
一是做好高支撑体系设计。
转换梁下面各层模板设计荷载之和小于施工时的最大荷载 92.5kN/㎡。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8859d3df111f18583d05a43.png)
1 纛 的 尺 一 凝 浇 嚣 缝防 嚣 中 雪 2筑… 施棚 ) 换 面和 混 筑 , 为 浇 高1 换工… ;转 断 寸 次 土浇 毕留 。止 过 产 囊 00转 一。 梁 根 据 土 吴禁 工 筑 完不 施 程 …. 层一 层结一 技. 0… … 广 9 建构 … ,
l4 8 2
3层 筑 换 施 技 高 建 转 层 工术
. 。 .主 -r 。
杂 并洒水湿润 。 前 应 理 净 板 的 鬲 : 浅… 层 筑 换 的 工 术 质 物 璺 警筑 ,清 干 模 内 ‘一 …谈 … … 一… …氧技 与、 高 皂转 层 … ~
.
目 程术 技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
肖玉安 唐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耍: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灌入数量, 带 采用S 7型钢模板系列中山形卡已 1生冷缝或施工缝, P0 要严格按照事先确定的浇筑
转换层的建筑结构挚育而生。 并在近年来得到 不适合大体 积混凝土 梁的模板 固定。 为防止振 路线进行浇筑 。 较为 广泛 的应用。 针对高层建 筑结构转换层施 捣时产生模 板松动 、 模现 象, 以采用 l# 爆 所 4 ③ 混凝土 应分层进行浇筑 , 层浇筑 厚 每 工技术的进行阐述。 槽钢卡具代替 山形 , 对拉螺 杆中1钢筋加 双螺 度控制在50 m左右, 2 0r a 每层间隔时间1 h . 5 , 关键 调: 高层建筑; 转换层 ; 施工技术 帽紧固, 确保断面尺寸和混凝土 质量。 第一次 浇筑砼时, 只浇筑 无转换大 梁部分剪力 随着 我国经济 的持 续快速 发展, 人们对高 2 由于大梁 留没水平施 工缝, ) 所以模板 墙 , 浇筑至梁底约lc O m位置, 有转换大梁部 分 层建 筑的功能要求趋 向于 多样化、 综合化和全 必须分二次 制作。 第一次制作梁底 模板以下的 不浇 筑 ; 第二次浇 筑砼时 , 转换大 梁部 分剪 有 面化 。 这就必须在上下不同结构体 系转换 的楼 侧模 , 做好四层楼 板底模 及转换 大梁5 0 力墙 、 及梁板混 凝土一次 浇筑完 毕, 并 0高 柱 应注 意 层设置转换 层。 于是 , 带转换 层的建 筑结 构孕 粱侧模, 同时多加模板 1厘米高度, 0 以供 蓄水养 大梁部 位必须分层 浇筑 、 分层振捣 , 每层浇 筑 育而生 , 并在近年来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护用。 第二次 制作五层楼板和 转换剩 余高度的 厚度不超 过5 c 在转 换 层大梁以 下的剪力 0 m。 1 转换层 的概 念、 结构特性和设 计原 则 侧模板 。 墙, 因钢 筋较 密, 动棒 必须插 到位, 振 且应按 振 1 概念 . 1 3 底模 采用中4 I具式钢 管脚手 组成 动棒的有 效范围( 0 ) 8 5 mm) 0 来控制振捣质量。 振 由于高层建 筑结构下部 楼层受力很大, 上 的排 架作支顶模板 , 支撑于第三层楼板及边梁 动棒插点为梅花状 , 棒距控制在50 0 mm左右, 部楼 层受 力较 小, 正常的结 构布置应是下部刚 上, 工荷 载 主要由梁承担 , 施 支顶 用的排架 在 l要求不漏 振 , 不过振 , 肉眼观察混 凝 t表面无 度大 , 墙体 多、 网密 , 柱 到上部渐渐减 少墙、 柱 转换 大梁及楼板在第一次浇捣的混凝土未 达到 气泡 , 下沉 即为振 捣密实 。 不 在振 动棒振 不到 的数量 , 以扩大柱 网。 这样, 结构 的正常布置与 设计强度9 %以前不得拆 除。 0 在浇捣大 梁第二 的部位 , 应辅助振捣 模板, 但时间不应过长, 或 建筑 功能对 空间的要求 正好相 反。 因此 , 为满 l段混 凝土时 第一段混凝 土虽已达到设计 强度 在钢筋密集处 用钢 钎配合振捣 , 保混凝 土密 确 足建 筑功能 的要求 , 结构 必须进行 “ 反常规设 的5%以上 , 0 但要承担第二段混 凝土的大 部分 实。 大梁应分 层振 捣 , 同样按振 动棒 的有效范 计” 即将上部布置小空间, , 下部 布置大空间; 上 施工荷载 , 所以支顶排架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 围来控制振 捣质量。 部 布置刚度大的 剪力墙 , 下部布置刚度 小的框 待转换 层混 凝土 强度不 小于设 计强度 9 %以 O ④ 混凝 土表面标高 的控制。 严格控制钢 架柱。 为了实现 这种结 构布置, 就必须在结 构转 后, 才能拆除 第三 层楼面 及第四层楼面 的支顶 筋绑 扎质量, 按设 计控 制好钢筋骨架的 标高; 换的楼层设计水平转换构件, 即转换 层结 构。 排架。 混凝 土浇筑 前, 由放 线组抄 平, 预留插筋上 在 1 结构特性 . 2 32 .钢筋的连接及施 工技术的质量控制 弹 出50 高控 制线 ; 0 mm标 由于转 换 层面 积较 高层建筑转换层按照结构来 分类主要有以 1 钢筋的连接 ) 1大, 为确 保整个转换 层的表面 平整度 , 混凝土 下几个形式 : 板钢筋采用搭接接长 , 柱主筋采用电渣压 收面时要拉通线收面, 以控制 其表面平整度。 梁一 柱体 系、 桁架体 系、 梁体系、 墙 厚板转 力焊接 长, 筋采用直螺 纹机械 连接方 法, 梁 施 2 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措施 ) 换体 系等, 其中以梁一柱体系最 为常用。 按照转 工时按相应的规范要求执 行。 混 凝 土的裂缝控 制是 一个综 合性 极强的 换 层结 构功能 的不同, 一般可分 为以下三类 : 2 钢筋施 工 ) 问题, 在转换 粱施 工中不仅要考虑 混凝土 表面 建筑 上、 下部 分之间结 构类型 的转换 , 类建 此 由于 框 支 梁 的 钢 筋 需 插 入 柱 内 1 2 失水过快引起的干缩裂缝 , 必须控制混凝 土 .~ 还 筑 上部和下部采 用的结 构形式不同。 建筑上、 1 m( 粱底计)所 以柱内混凝土 必须待框支 因为内外温 差过大 引起的温 度裂缝 , . 从 5 , 本工程 根 下部 分之 间的柱网尺寸不 同, 种建筑 虽然上 梁 的钢 筋绑扎完方可进 行浇筑 , 这 浇筑时应避 据 《 高层建筑 施 工手册》 计算 方法计算 , 凝 混 下部 分的结 构类 型相 同, 但通常需 要通 过转换 免钢筋移 位和混凝土污 染钢筋。 支梁钢 筋绑 土表面温 度与大气温度之 差满足规定要求 , 框 所 层, 大其下部 结构的柱距, 扩 以形成大柱网。 同 扎时应先 搭设临时钢管支撑 , 待柱 混凝土浇筑 以仅 靠模板 保温 就能保证转换粱不产生温度裂
高层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高层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48e6500ba1aa8114431d96d.png)
高层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工程施工概况,介绍了高层建筑工程结构中的转换层混凝土的几施个工方法以及施工中的一些相关技术要点,并着重阐述了转换层施工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结构转换层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筑向着更高、更综合的方向发展,高层建筑已经不再是一单幢的一建筑了,应向着现代化与功能更加齐全的方面去发展,这就对建筑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在这两个功能的转换之间的转换层中的施工。
而混凝土结构是以其强度高、整体性较好、适用面广与耐久性更好的特点,在建筑中可以得到最为广泛的应用。
因此,在转换层结构的设计中,大多还是采用了混凝土结构,而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往往由于跨度大且承受的竖向荷载很大,致使其截面的尺寸高又大,而且连续的施工强度大,施工过程也非常的复杂,施工难度有比较大。
本文基于施工中的,对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1、钢筋混凝土转换层结构1. 1 特点1) 结构体量大,荷载重。
转换层是由一种使用功能再向另一种使用功能的转换,其上面的荷载一定要由转换层的梁来承担,有些还要承担转换层上好几层楼面的荷载,所以转换层的梁断面积比较大,而且含钢量也就高。
2)层高较高转换层下部是大空间的地方,其下部与下支撑层高就比较高。
3)结构受力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含钢量很高,而且钢筋排列密集。
同时,由于柱顶梁柱锚固的筋变锚,梁端根部的腋角斜筋穿插,特别是柱截面与梁宽的基本接近,使得梁柱节点的施工有些难度。
有些转换层采用了劲性梁的设计模式更使得结构施工复杂。
4)混凝土强度高,结构防裂要求严转换层墙柱混凝土往往采用高强度等级,有的梁板混凝土甚至达到了c60以上,因此,施工时极易产生收缩裂缝。
1. 2 转换层模板支撑系统由于转换层结构的自重与施工荷载较大,所以必须考虑上部结构的施工速度,在转换大梁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100%设计强度值之前,上部的结构施工已经开始,其荷载均由梁底模来承受,同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理的模板支撑方案,以确保支撑系统能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510d21b55270722192ef727.png)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筑正在朝着更综合、更高、更全面的方向发展,高层建筑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单一建筑,而是向着功能更加齐全、更加现代化的趋势发展,这就对高层建筑的施工和设计技术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对高层建筑两种功能转换之间的转换层施工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层建筑的结构转换层既是上部结构的“基础”,又是下部结构的“顶板”,在整个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起到极为重要的连接作用。
而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因为承受的竖向荷载很大,同时跨度较大,导致其截面尺寸高而大。
而且连续施工强度大,施工过程非常复杂,因此,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一直以来都是高层建筑的一个难点。
关键词:高层建筑, 转换层, 模板, 混凝土中图分类号: [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功能及其分类1.转换层的建筑功能,在高层建筑中设置转换层可以实现以下建筑功能:1.1 提供大的室内空间在传统的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间距小,适合布置旅馆和住宅的客房层。
当需要在底部布置商店、会议室、餐馆、文化娱乐及其他需要较大空间的公用房间时,可以将部分剪力墙通过转换层变为框支剪力墙,用框架柱代替剪力墙,形成大空间剪力墙结构以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
大空间剪力墙结构可以在建筑物下部一层或多层形成大空间。
1.2 提供大的出入口转换构件沿着建筑平面周边柱列或者角筒市进行布置。
外框筒的转换层可以采用衍架、大梁、拱等多种形式的转换结构。
转换层按结构功能的分类从结构角度看,转换层主要实现以下结构转换:1. 上层和下层结构类型的转换为了创造一个较大的内部自由空间,转换层将原来的上部剪力墙转换为下部框架。
这种转换层可以广泛应用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和剪力墙的结构中,这种类型的转换层被称为第ⅰ类转换层。
2. 同时转换结构形式和结构轴线位置通过转换层结构,上部楼层剪力墙结构可以改变为框架结构,同时将上部楼层和柱网轴线的轴线错开,实现上、下结构错位布置的形成,这种类型的转换层称为第ⅲ类转换层。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梁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梁施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a9ccbf367ec102de3bd8982.png)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梁施工技术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结构转换层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高层建筑结构中.但是由于其混凝土的用量大,结构断面内的配筋多,整体性要求高,如果采用一般的施工方法就很难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本文结合作者自身工程实践,介绍了有关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引言:高层建筑的转换层结构受力相对较为复杂,高层建筑的结构转换层是整个结构的关键部位,要求一次浇捣,施工困难.其设计方案和施工技术水平将直接影响整体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还会对造价造成影响。
在实际设计施工过程中,应当遵循国家标准,参考现场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施工,接下来作者进行重点论述。
1转换层大梁施工需要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1.1荷载传递因转换层大梁截面尺寸大,每延米自重大,施工时加上模板自重及施工活载,合计线荷载近,下部楼盖即层楼盖无法直接承受,须采取技术措施解决荷载的安全传递。
1.2混凝土裂缝控制因转换层大梁属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梁,极易因此而产生温度与收缩裂缝,须采取技术措施予以控制。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厚板转换层结构的施工工艺流程为:测量放线→转换层支撑体系及模板安装→暗梁、板底钢筋绑扎→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处理施工缝养护→绑扎板面钢筋→浇筑第二层混凝土→养护。
2.1混凝土结构转换层中支撑体系的技术要点为了从根本上满足人们对高层建筑所提出的要求,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转换层体积与重量呈现出逐渐增大的发展趋势,而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导致施工企业施工难度的增加。
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的要求,高层建筑工程在施工时,主要采取的是加强模板支撑系统刚度、稳定性、承载能力的方式。
所以,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支撑体系施工的各个阶段予以充分的重视,促进高层建筑高层施工质量的有效提升。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df5bde16294dd88d0d26b35.png)
探析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混凝土施工技术摘要:本文针对高层建筑混凝土转换层结构特点提出一些相关施工技术措施。
该楼转换层通过采用这些措施,不但降低了施工难度,节省了施工成本,而且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钢筋加工abstract:conversion for high-rise buildings of concrete layer of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related to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easures. even conversion layer through the use of these measures, not only reduces the difficulty of construction, saving construction costs, and achieved considerable economic benefits.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s;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teel processing中图分类号:tu745.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工程概况某建筑工程项目(以下简称本工程)。
本工程主体建筑28层,地下一层,主楼屋面标高为90.50m。
结构形式为框肢剪力墙结构体系,一至四层为办公区,五至二十八层为住宅区,转换梁位于四层顶,转换层以上为钢筋混凝土小肢剪力墙核芯筒结构体系。
由于结构需要,图纸设计在标高17.750m处设置转换大梁,部分转换粱的断面分别为:800mm×1800mm、1000mm×1800mm、600mm×2000mm、1000mm ×2000mm,最大跨度为10m,连续跨长为33.1m(五跨),在第四层顶与楼盖连成一体。
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02795a569dc5022aaea00f7.png)
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技术摘要:本文论述了转换层支撑体系荷载计算及施工中的工艺措施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转换层,施工技术1、工程概况某建筑面积为31564m2,层数为19层,建筑高度为71.6m,为框支剪力墙结构。
四层18-26/A-M为设备转换层,框支梁总共八道,最大梁截面为800mm×2020mm,层高为5.8m。
首层、二层板面活荷载标准值均为4.0KN/m2。
2、转换层框支梁结构承载能力计算结构转换层框支梁施工荷载(含结构自重、模板重、支撑架重及施工活荷载等)是通过模板支撑架传递到二层楼面(转换层部位为架空层,无三层板面),再传到首层,最后传递到地下室底板。
2.1、首层楼面结构承载能力设计使用荷载: 4.0×1.4=5.6KN/m2楼面80厚装修层:0.08×20×1.2=1.92KN/m2小计:[P1]=5.6+1.92=7.52KN/m22.2、二层楼面结构承载能力由于转换层模板支设时,按施工进度此时,二层楼板已浇筑十八天,承载力暂按设计强度乘以0.8考虑。
则[P2]=7.52×0.8=6.02KN/m2二层、首层承载力[P]=[P1]+[P2]=7.52+6.02=13.54KN/m22.3、结构支承能力分析由于荷载通过钢管支撑系统最后传递到地下室底板,所以满足承载要求。
3、转换层、首层、地下室高支模支撑系统验算因荷载通过钢管支撑系统最后传递到地下室底板,则只需计算钢管支撑系统是否满足承载要求即可。
3.1、钢管、扣件技术条件:3.1.1、钢管:外径48mm,壁厚3.5mm,截面积A=489mm2,每米重3.84Kg,截面抵抗矩W=5080mm3,抗压强度允许值[f]=205N/mm2。
3.1.2、扣件:抗滑移实验荷载7KN时位移值Δ1≤7.0mm,10KN时位移值Δ2≤0.5mm,偏心矩e=53mm。
3.1.3、钢管承载力〔N〕计算:根据材料力学压弯构件计算公式则截面承载能力〔N〕=14.68KN3.2、结构转换层板钢管支撑架立杆间距验算结构转换层层高5.8m,板厚300mm,用18mm厚多层板做底模,100×100mm 木方做龙骨,Φ48钢管架做楼板模板支撑系统,次龙骨距300mm,主龙骨间距1000mm。
高层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的施工工艺
![高层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的施工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905487c780eb6294dd886c5e.png)
工 结构简单 、 造价 较低 、 载荷性能优 良等特 点; ②箱 式转换层 ,
能够承载首次混凝土浇筑产 生的载荷 以及重量 即可 , 能够有 效
即整个结构将 单向与双 向的托梁与楼板 直接浇 筑成为 一个整 的降低整个结构下部钢 管的支撑 符合 , 达 到减少模板材料 的 目
采 取 分 层 浇 筑 施 工 的 方 式 能够 显 著 降 低 混 凝 土 凝 固 体 。但 是 , 在 施 工 过 程 中楼 板 应 该 选 择 托 梁 上 下层 相 对 较 厚 的 的 。 同时 , 楼 板 ,在 浇 筑 之 后 能够 形 成 一 个 相 对 较 大 的 箱 式 转 换 层 结 构 ; 过程 中产生的大应力、 高水化热等对 混凝土结构造成的影响。
一
( 二) 叠合 浇 筑 施 工 。所 谓 叠合 浇筑 施 工 就 是 在 浇 筑 施 工 过 种 浇 筑 方 法 的基 本 原 理 是 充 分 利 用 首 次 浇 筑 混 凝 土 所 形 成 的 板 梁 结 构 作 为 第 二 次混 凝 土 浇 筑 的 支 撑 结 构 ; 利用第二次浇筑
载 荷, 保 证 结 构 整体 稳 定 性 的 重 要 作用 。因此 , 分析 建筑 工 程 结 程 中将厚板、 转换梁等待浇筑结构分为 2 . 3次进 行叠合浇筑 。 该 工 程结 构 转 换 层 分 类
载荷性能 。
递施 工过程中 , 可 以 使 用 两 种 方 法 实现 : ① 使用钢 牛腿或者梁 下斜 撑 支 架 系 统 将 转 换 层 底 部 的 大 部 分 载 荷 传 递 至 混 凝 土 柱 ;
二、 工 程结 构 转 换 层 的 施 工工 艺流 程
高层建筑 的工程结构转换层施 工是一个循序渐进 的过程 , ② 使用转换粱下排架系统将剩余 的载荷传递至下层若干楼层 。 在 施工过程 中必须严格给 予对应 的施 工工艺流 程施工才 能够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986c44abe1e650e52ea998a.png)
探讨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摘要:本文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针对高层建筑中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并提出在施工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并作出施工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的意义随着我国物质文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层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这就使得我国高层建筑更加多元化,建筑的功能也更加齐全。
现今的高层建筑,不仅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住宿的需求,还能满足各种商场、餐厅以及娱乐场所的需要,这不但带动了附近居民消费水平与就业水平的增长,促进了中国经济效益的提高。
因此,转换层的引入解决了传统高层建筑所有的不足,不仅能在中层建筑中开设了居民居住的地方,还能在建筑的下部构建空间大、灵活性强、墙体少的商业用房。
在具体设计中,正常的楼层布置是下部受力大,起到承重的作用,而上部楼层受力小,如何很好的过度下部楼层与上部楼层一直以来是高层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话题,这就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结构布置,即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结构转换层。
一个高层建筑为了实现综合性的发展,多用途的使用,结构转换层在建筑施工中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高层建筑的好坏。
二、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1. 模板施工结构转换层结构本身的自重就比较大,确定结构转换层的支撑系统是施工的关键。
这就要求模板支撑系统要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来承受上部楼层的重量。
模板施工离不开施工技术的基本属性和特点,这些特点包括施工环境的变化多端、施工参数的控制难和施工理论与实际情况结合具有差异性。
在实际运用中,最大程度地让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是技术研究的基本要求。
所以在施工前,相关单位要进行全面和实地的考察,计算尽可能准确的参数,实现理论与实际差异最小化。
2. 钢筋施工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在施工过程中钢筋不仅用量大,而且型号复杂。
由于转换梁截面大,导致梁上下钢筋布置结构非常复杂。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方法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2d27fe6e009581b6bd9eba4.png)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方法摘要:转换层的结构复杂,施工质量要求高,施工组织尤为重要。
施工前应对各技术难点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和质量保证措施,本文主要介绍了其钢筋工程和混凝土工程。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一、工程概况某综合性大厦,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地下2层,地上23层。
由于需要将下部商用大空间转换成上部的住宅小空间,因此在四层设置转换厚板,板厚1.8m,将其上部的剪力墙结构体系转换成下部的框剪体系。
二、施工顺序放线→确定立杆位置→铺设木垫板→搭设钢管支撑架→支板底模→搭钢管搁架→钢筋绑扎、验收→支侧板模→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养护。
三、主要施工工艺1.钢筋工程钢筋连接:本工程的主要受力构件柱和框支梁,设计配筋的直径大、数量多,钢筋接头多。
针对这一情况,梁、柱受力钢筋采用了国家建设部推广的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
从而节省时间,保证工期和工程质量。
钢筋绑扎:由于梁柱节点处钢筋纵横交错,钢筋排布密集,梁高度又大,因此,本工程钢筋绑扎不言而喻难度较大。
采用先绑扎再整体入模的习惯做法有困难。
因此,施工中采用先支好梁底模板,就位绑扎后,再封侧模板的施工工艺。
钢筋绑扎分两次完成,先绑扎下层0.8m范围内两层钢筋,待混凝土浇筑完并处理好上表面后再绑扎上部1.0m范围内钢筋。
转换厚板1.8m高整板各层钢筋网片的固定,使用钢筋作立杆焊接形成间距1m的架力网,作为各层钢筋的支撑体系。
在0.95高的位置增设ф@100双向钢筋网,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避免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引起的混凝土开裂。
大粱钢筋的安装在梁底模板安装之后进行,梁钢筋骨架直接在梁底模板上绑扎,大梁的钢筋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
为了便于钢筋安装,在大梁底两侧用木板铺设操作平台,工人站在操作平台上操作。
钢筋安装时,先在梁模板上安放钢筋支架,然后往支架上依次排放梁底钢筋、部分梁面钢筋及箍筋,并用铁线将纵向钢筋绑扎奸,然后逐层往上排放和绑扎。
为了保证各排钢筋处于正确位置,在排与排钢筋之间加设φ25短钢筋每间隔1.5m设一道,用扎线将短钢筋及两排钢筋绑扎起来。
高层建筑混凝土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混凝土转换层施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1e12fca4028915f804dc2e1.png)
() 螺纹加工 , 3直 应在 专业用机床 上进行 , 应采 用水溶性 切
割冷却液 , 允许用油类冷却液或无冷却液加工 。 不 () 筋 锥 螺 纹 加 工 以后 , 逐 个 用 环 规 检 验 合 格 , 允 许 4钢 应 不
有烂牙现象 , 纹牙形表面要求光洁 。 螺
度 快 ; 点 是 支 模 难 度 人 , 撑 材 料 用 量 大 。 二 次 浇 筑 的优 点是 缺 支 浇 筑 第 二 层混 凝 土 时 的 自重 可 充 分利 用 第 一 层 已达 到 一 定 强 度 的混 凝 土 承 担 , 支撑 用 量少 ;缺 点 是 对 结 构 的 整 体 性 有 一 定 影 响 , 层 面 处 理 较 困 难 , 工 速 度 慢 。 过 计算 , 换 层 大 梁 施 工 分 施 经 转 时最 大垂 直荷 载 为 7 k / z各 栋 转 换层 以下 的楼 板及 地下 室顶 0Nm,
一
接, 对于 + 2及其 以上 的钢筋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 2 () 1钢筋端加工螺纹前, 不得有弯 曲现象 , 且端 面要求平整 。
() 断 钢 筋 应 用 砂 轮 锯 片 , 允 许 用 气 割 或 冲 剪 。 2切 不
次浇筑 的优 点是结构整体性好 , 钢筋安装质量 易保 证, 施工速
2 0 mm、0 0 mx O O m, 大 跨 度 为 1m, 续 跨 长 为 3 .m 00 10 m 2O m 最 0 连 31 ( 跨) 五 ,在 第 四 层 顶 与 楼 盖 连 成 一 体 。混 凝 土 强 度 设 计 等 级 为
22 钢 筋 加工 及安 装方 案 .
由于 转 换 大 梁 钢 筋 配 置 量 大 , 量 要 求 较 高 , 筋 的 原 材 质 质 钢 量和主筋连接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混泥土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混泥土施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8a2216df5335a8102d2209d.png)
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混泥土施工技术摘要:本文介绍了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施工特点,论述了转换层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成施工前言:高层建筑结构中转换层是其受力的主要部位,它既密封了下部结构,又为上部结构打好基础,在整个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连结作用。
因此,要周密、合理的采用转换层施工措施,在保证转换层的质量的同时,也确保整个建筑工程质量。
1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结构的施工特点1.1 结构尺寸大,楼面支撑荷载重通过截面内力的引发来实现带转换层体系内力的改向,建筑结构中其结构内力的分布较为复杂,还要为了确保上部结构水平剪力能够顺利往下部传,这就严格要求了转换层楼面的水平刚度,通常构件尺寸在转换层的结构较大,且楼面荷载较重。
1.2 分层浇筑,利用先浇部分构件承载水平构件高跨比在转换层中较大,要重视当截面受到弯曲时水平纤维的相对错动,这时不能再使用平截面假定。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一次叠浇法时,要仔细分析叠和构件,注意构件还会受分层处水平剪力的影响,必要时要配合设计中位,一次性完成设计,这样才能让一次叠浇构件在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承载能力得到保证。
1.3 灵活布置支撑系统避免不利影响要结合下部结构来合理布置支撑系统的设计,这样就使得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减少,还需要注意防止刚度和剪力突变在转换结构上下层产生。
1.4 通过下部竖向构件卸荷在施工阶段,转换层下部竖向构件与一般竖向构件相比,其具备的延性和承载力储备更大,其支撑的传力构件可以利用下部承载力富余的竖向构件实现。
1.5 利用钢骨架或预应力卸荷要改善整体抗震性、减轻转换层自重,可采用钢骨混凝土和预应力技术来实现。
采用己成型的水平钢骨或预应力能极大地改善设计模板支撑的受力性能,转换层与上部结构没有形成整体时更适合这种措施。
2转换层施工技术2.1 原材料要求⑴水泥: 在满足强度和耐久性等要求的前提下,宜选用低热或中热的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 发热量270-290kj/kg),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11e28738762caaedc33d489.png)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作者:姜金龙来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8年第2期姜金龙施工高层建筑转换层构件一般截面尺寸较大,板式转换层的厚度多在 150cm 以上,梁式转换层最小截面尺寸也多在100cm 以上,所以转换层混凝土的施工必须按大体积混凝土要求进行施工。
目前所有的关于大体积混凝土的资料基本上都是根据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得出的经验总结。
一、转换层施工工艺及其与其他结构的差异性对于转换层而言,虽然二者有共性的地方,但转换层结构的大体积混凝土又不同于基础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主要区别在于:⑴基础大体积混凝土一般位于基坑内,下面是桩基和原土地基,不存在支撑问题,施工环境较为理想。
而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多在地面以上,处于悬空状态,支撑问题是转换层结构的主要问题。
⑵基础混凝土的各种温度控制理论和裂缝控制理论比较成熟,而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目前尚缺乏成熟的理论,只能参考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理论考虑。
⑶基础大体积混凝土下底面几乎不受外界温度影响,而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几乎所有的面都受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外界温度的较大波动都有可能引起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
二、转换层的常用结构形式及对比分析1.梁式转换层。
梁式转换层是指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上布置单向托梁(纵向或横向)或双向托梁(纵、横向)或斜向托梁,以承托在本层落空的上面各层的承重柱或剪力墙。
该种转换形式一般用于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当需要纵横向同时转换时,采用双向梁的布置。
对于框筒或简中简结构,可以根据需要在相应楼层下做一圈转换大梁,把上部柱的荷载通过转换大梁传到下层两边的柱上。
论文参考网。
梁式转换层结构的传力途径为墙—梁~柱(墙),传力途径清楚,转换梁具有受力性能好、工作可靠、构造简单和施工方便等优点。
结构分析计算也较容易,一般用于上层为剪力墙结构,下层为框架结构的转换。
2.板式转换层。
当上下柱网、轴线有较大错位,不便用梁式转换层时,可以采用板式转换方式。
板的厚度一般很大,以形成厚板式承台转换层。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9b6caf45a8102d277a22f92.png)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摘要:我国现代的高层建筑形式多样,功能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是实现大空间的结构,作为下部结构的封顶,同时也是上部结构的基础,关系着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工程案例,对某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1、工程概况某高层建筑为框支剪力墙结构,层高6.3米,转换层大梁与半地下室一层梁呈45度,最大转换层梁截面尺寸800×2200mm,转换区每跨都设有1-2根斜梁,最大斜梁截面尺寸1000×2000mm。
2、施工要点(1)该工程转换层柱截面大(1000×10000mm),梁宽400~1150mm,截面尺寸为800×22000mm,选用何种模板支撑体系,是保证梁、柱模板支撑刚度、强度、稳定性的关键。
本工程转换层局部设计为双层板,上板下板厚度均为200mm,上板与本层结构面相平,下板与上板净距1400mm,该处为转换层施工的重点和难点。
(2)该工程转换层柱、框支梁钢筋含量大,受力钢筋直径大。
梁、柱节点处钢筋交错、密集、布筋复杂。
受力钢筋接头多,大直径钢筋焊接量大。
如何处理好柱的竖向钢筋和框支梁水平钢筋的接头位置、焊接质量,以及节点处钢筋交叉安放、绑扎就位施工,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至为重要。
(3)因本工程转换层柱、梁混凝土的数量比较大,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框支梁均按叠合梁进行施工,即框支梁分两次浇筑,待第一次浇筑的梁砼达到70%后再浇筑第二层叠合梁砼,利用第一次形成的钢筋砼梁和原有支撑体系共同承担第二次浇筑的砼自重和施工荷载,关键技术:模板支撑体系和钢筋绑扎。
如何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筑这是施工准备的重要工作。
3、施工过程3.1模板工程本工程架空层层高为6.30m,最高净高大都超过4.5m,内架支撑系统采用高支模,模板采用木模板体系,钢管及顶撑支承。
3.1.1梁1)模板支设根据梁高度立杆间距纵、横向间距500*500mm,宽度不同时按照以下情形进行模板支设。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f2243f7700abb68a982fb29.png)
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摘要:文章分析了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施工特点,介绍了几种转换层的应用情况,并提出了保证施工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质量施工技术随着我国高层建筑功能的日趋多样化,转换层的应用越来越广,此种类型结构主要特点为钢筋密集,混凝土一次灌入量大,施工缝留置难度大,模板、排架支承体系要求高,所以认真、周密、合理的采用施工措施,对保证结构转换层的质量及整个高层主体工程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 转换层结构的施工特点1.1结构尺寸大,楼面支撑荷载重带转换层体系内力的改向是通过引发截面内力来实现的,结构内力分布比较复杂,同时为保证上部结构水平剪力顺利传往下部,对转换层楼面水平刚度有严格要求规范一般要求楼板厚度不小于,故一般转换层的结构构件尺寸较大、楼面荷载较重。
1.2分层浇筑,利用先浇部分构件承载转换层水平构件高跨比大,截面弯曲时水平纤维相对错动不可忽略,平截面假定不再适用,一般呈现短深梁或厚板的受力特性。
采用二次叠浇法进行施工时应对叠和构件进行仔细分析,考虑分层处水平剪力对构件的影响,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配合,进行一次设计,确保一次叠浇构件在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承载能力。
1.3结合下部结构,灵活布置支撑系统为减少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转换结构上下层发生刚度突变和剪力突变,设计不落地支撑系统时可以结合下部结构进行灵活合理的布置。
1.4 通过下部竖向构件卸荷根据转换层设计时“强化下部、弱化上部”的原则,结构设计加强转换层下部主体结构刚度、弱化上部结构刚度,转换层结构在由地震荷载参加组合的工况下,下部竖向构件轴压比限值有严格的控制,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这使转换层下部竖向构件在施工阶段比一般竖向构件具备更大的延性和承载力储备,可以利用下部承载力富余的竖向构件作为支撑的传力构件。
1.5利用钢骨架或预应力卸荷在转换层结构中使用钢骨混凝土和预应力技术可以减轻自重、改善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高层建筑型钢混凝土梁式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型钢混凝土梁式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bd2383e83c4bb4cf7ecd18f.png)
高层建筑型钢混凝土梁式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摘要:转换层结构施工是高层建筑工程的重要环节,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高层建筑使用功能的有效发挥。
为此,本文结合工程应用实例,重点从多个方面探讨了高层建筑型钢混凝土梁式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供类似工程研究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钢梁;转换层;施工技术目前,许多建筑物某楼层的上部与下部因平面使用功能及结构布置不同,往往需要在结构形式不同的上下部采用一定的结构形式进行转换处理,而这种起到转换处理作用的楼层就被称作转换层。
但转换层施工具有结构构件跨度大、混凝土浇筑量大、模板支撑要求高、楼层高和钢筋排布密集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到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安全,特别是型钢混凝土结构形式转换层的施工。
因此,建设单位必须重视型钢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的研究,确保好转换层结构的施工质量。
1 工程概况某住宅建筑,地下2层,地上28层,在本工程住宅楼5层顶板(6层楼面)设立转换层,6层以下为商场及车库。
转换层位于27.1m 标高处,屋面最高为102.7m。
转换层结构由型钢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组成,主要位于24轴~36轴/k轴~f轴。
转换层梁截面为1700 mm×2000mm,梁跨度分别为11.6m(k轴~h轴)、10.4m(h轴~f轴)。
钢梁截面形式为1650mm×1300mm×50mm ×50mm,单根构件质量约25.1t,共有25支,总质量约610t。
2 转换层施工技术2.1 梁底部钢筋、箍筋施工转换梁的箍筋φ16mm且钢梁截面尺寸较大,按传统施工方法先安装钢梁再套箍筋,施工难度极大,φ16mm的钢筋靠工人手力无法扳开;如果先安装箍筋则钢梁无法吊装。
项目部经与设计单位沟通后对箍筋形式进行优化,将箍筋分成上下2个u形部分,分别在钢梁吊装前后安装,2个u形箍筋搭接焊接连接成一个封闭箍筋,上下2个箍筋搭接lod,单面焊接形成1个封闭箍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