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五级分类其作用何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2002年1月1日起,我国各类银行全面实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这是适应我国银行业加强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对外开放的迫切需要,是建立我国现代银行制度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银行业日益融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客观要求。那么,贷款5级分类其作用何在呢?
动态监测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对贷款的分类一直延用“一逾两呆”的分类方式。“一逾两呆”分类管理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状况将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类,是一种事后监督的管理方法。该方法在我国的经济转轨时期,对于识别特别严重的不良贷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这种方法已开始显现出局限性,不能适应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需要,迫切需要用动态的分类方法来监测。贷款5级分类能够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贷款风险分类将贷款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5类(其中后3类称为不良贷款)。该方法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对银行的信贷管理水平和信贷人员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5级分类管理有利于银行及时发现贷款发放后出现的问题,能更准确地识别贷款的内在风险、有效地跟踪贷款质量,便于银行及时采取措施,从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能够强化对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的约束,比如对利用企业兼并、重组、分立等形式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借款人的贷款,就至少可划分为关注类,使贷款可以在动态中得到监测。比如一家公司已停产2年,而其项目贷款3418万元,还有1000万元贷款未到期,按“一逾两呆”分类为正常贷款,而按5级贷款分类则为次级贷款,即为不良贷款。
识别风险的需要
我国目前所施行的“一逾两呆”的分类是一种事后监督的方法。贷款风险分类与我国现行的“一逾两呆”方法相比,能够更准确地识别贷款的内在风险,更真实地反映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的实际状况。试行贷款风险分类有利于银行主动加强贷款风险管理,提高贷款质量;有利于建立符合审慎会计原则的呆账提取和核销制度;有利于中央银行实施有效监管。可以说,“一逾两呆”分类标准过严,也很机械。比如贷款过期一天即为不良贷款,而贷款还有一天没有到期则就为正常贷款。而5级分类是根据法人的实际经营情况来确定贷款是否不良。例如一家公司贷款1158万元,由于暂时资金周转不畅,贷款到期未还,按“一逾两呆”贷款划分为不良贷款,而按5级分类乃为关注贷款。另一方面,“一逾两呆”的定义作为不良贷款又过宽。逾期2年以上贷款或虽未满2年,但经营停止、项目下马才能划为呆滞贷款,而按5
级分类和审慎的会计准则,此类贷款已包括了一部分损失贷款。如一家企业已停产多年,7000万元贷款也俞期多年,并无足够资金和物资保证贷款归还,按“一逾两呆”标准划为呆滞贷款。而按5级分类标准则分为损失类贷款。从以上对比分析可以看出:5级分类划分贷款较“一逾两呆”划分贷款更具有科学性,更能真实的反映出贷款的风险程度,反映出贷款内在的质量。
补偿损失的需要
按照现行的呆账准备金的提取和核销制度,我国各中资银行提取的呆账准备金与贷款实际存在的损失相差甚远。推行5级分类管理,根据贷款的损失程度提取足额的准备金则更科学、更合理。前不久,财政部重新制定并发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并自2002年1月1日起暂在上市的金融企业范围内实施。同时,也鼓励其他股份制金融企业实施《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这个制度明确规定金融企业要根据资产的损失程度,提取普通准备金、专项准备金和特种准备金。为配合贷款5级分类管理的全面推行和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中国人民银行起草了《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指引》,要求商业银行在提取普通准备金以外,要按照5级分类的结果,根据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逐笔提取相应的专项准备金。《指引》制定了专项准备金提取的参照比率。对划分为关注类的贷款,提取比率为2%;对次级类贷款,比率为20%;对可疑类贷款,比率为50%;对损失类贷款,比率为100%;同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一些国家的做法,对次级类贷款和可疑类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提取比率可根据贷款损失的程度,上下浮动20%。核销呆坏账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影响银行的贷款资金投放比例,企业无须担心银行为此而收紧贷款额度,但银行方面有可能因此而提高贷款审核标准。我们应该看到,商业银行目前是在核销历史沉积的坏账。从长远看,将有利于银行的稳健发展。
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全面推行贷款5级分类管理,是我国加入WTO、扩大对外开放,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实行科学合理的贷款分类方法,及时准确地反映商业银行的盈亏状况,是国际公认的对银行业审慎监管的做法。贷款5级分类管理首先由美国监管部门采用,后来逐渐推广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做法。最近,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重新修改的有关贷款会计处理方式的指导文件中,将贷款风险分类管理作为商业银行开展信用风险管理的最低标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各成员国是否采用审慎科学的贷款分类管理方法也非常关注。近年来,一些外国金融监管当局在审查我国商业银行在其境内设立分支机构时,已要求商业银行提供贷款5级分类的数据。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将有更多的银行走向国际金融市场。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和标准,对贷款质量进行5
级分类和披露,有利于我国银行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从监管目标看,目前在华的外资银行基本上都实行了贷款风险分类管理,人民银行也以此进行监管。加入WTO后,随着更多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监管标准的统一也就显得更为重要。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2年1月1日起,在我国各类银行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这显示出监管当局的监管方向在向《巴塞尔协议》靠拢,这也促使了国内商业银行在运作上与国际银行界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