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语文教学的艺术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中语文教学的艺术性
有关调查表明,眼下学生掌握的词汇远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除了词汇贫乏外,错别字、语病、词不达意等现象在小学生甚至大学生中也相当常见。这种现象被一语言教学研究专家称为“语文能力的贫乏”。“语言能力贫乏症”的普遍存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在语文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语文教育应着重解决“用”的问题,这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如何解决“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育至关重要,它是夯实基础的阶段,由于小学生年龄阶段的特殊性,小学语文教育须讲求一点艺术。
1要保持语文的整体美
我们随便翻开一册语文课本就会发现,汉字、词汇、语法、修饰等知识被一一分解,教师只是把这些知识零敲碎打地教给学生。通过记忆学习,学生知道了什么叫名词,哪是形容词,如何划分段落大意,却不懂如何在具体的语境下准确地应用语言,语言的文化载体作用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使语文教学成了“温室教学”。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割裂语言的整体美造成的,语言的整体美是通过有形的文字和无形的情感共同结织而成,好的电视剧语言之所以不会被人们轻易忘记,就是因为它营造了一种语言美的氛围。展现语言整体美最好的方式就是采用情感教学。①要创设情境:因为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
理解能力,把课文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通过语言描述、图片再现、实物演示、音乐表演等手段,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就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自然地产生和语文相关的联想和想像,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②创设情感课堂:让课堂气氛以愉快为基调,使课堂有笑声、有疑问、有惊讶,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精神状态,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观察;③咀嚼回味:好的语言需要回味,通过让学生对优秀的段落熟读、背诵,再加上教师正确的引导和讲解,使学生体验美、领悟美。
2培养学生的个性语言
我们在批阅学生作文的时候,常常发现文章的结构大同小异。词汇量及用法极为相近,缺乏个性化语言。如写“我的老师”,学生大都对老师描写一番,然后再写有关老师的一件事;再如“记一次劳动”,很多学生把劳动的场面一一记述,却没有体现劳动的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同一件事也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染上了八股的陋习。小学阶段是语言教育的黄金时期,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语言缺乏个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往往是“万事眼前过,不悟半毫分”,一写作文就只有把书本上的情节和描写搬到自己的笔下。所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和体验生活的习惯就显得非常重要。其次要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在听说读写中,说是
写的基础,只有有话可说,才能有物可写。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说,消除其畏惧心理,要积极引导,由简到繁,增强学生在公开场合说话的自信心:要说,变被动的“要我说”为“我要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想方设法创造一种畅谈的环境,让学生对感兴趣的话题认真观察,亲身体验,一吐为快;多说,一种语言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反复的实践,说也是如此,要防止只注重教师讲的一边倒情形发生,要鼓励学生多说,课上没说完的话题要在课间说,优生要典型引路少说,差生要发现问题多说,以便个别指导;会说,经过以上几个步骤,对于一个新的话题,学生就会知道应该说什么,从哪几个角度去说,开头说什么,结尾说什么。说的基础打好了,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能力,培养了自己的语言个性。
3教与学的互动
所谓互动就是教与学的双向流动。怎样实现互动?其艺术就在于“课伊始,趣亦生”。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学新知识之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和设问,根据文章展现的意境没置悬念,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可以达到从教到学的流动。好的导语和设问应达到以下要求:①必须用贴近生活实际的语言,集中、简洁、直击重点,尤其是对于有一定历史背景的课文更应如此;②要具有启发性,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时,用巧妙的语言为学生提供引导思维的方法
和解决问题的途径;③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未免过于简单,学生会觉得不屑回答;几经启发还不能回答的问题,又未免过于晦涩,这两种提问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④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要由易到难,环环相扣。
仅有从教到学的流动还不够,还必需实现从学到教的流动。要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出质疑,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善于提出问题,才能主动地探索知识,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从而学会读书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要设法为学生的生疑铺路搭桥,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去问。对于有的课文,由于时代
背景不同,学生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提出的问题难免稀奇古怪,但只要与主题有关,教师都应该耐心应答,或积极引导,决不能一推了之。
4建立开放的教学体系
语言是交流的重要工具,它来自丰富多彩的生活。所以,语文教学只是囿于纯粹的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不断地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把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和疑惑拿到课堂上来,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指导,把零散的感受升华为一种情感。因此,建立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是搞好语文
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精髓就在于“课已尽,而趣无穷”。所以,教师要善用巧妙的结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事物和生活作细致的观察,主动去探索新的知识。语文教学一定要把“课上”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教学只是语文教育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学习空间还在课外,但只有在课堂上才能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才能把这种乐趣带到课外,才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使在课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因此,我们在课外作业的设计时,既要与所学的知识紧密相连,又要有利于学生的情感、意志、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和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在日常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运用知识,熟练技能,发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激发再学习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育具有启蒙和打基础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学生热爱语言和运用语言非常重要的阶段,通过教学实践,及时总结和推广不但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语言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能真正使学生体验到祖国语言的巨大魅力,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才是我们所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