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地图和等值线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地图和等值线
【把握考纲有的放矢】
1.识记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理解这些地理要素在解题中的信息效能2.说明海拔和相对高度,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解决地理问题
【重视课本夯实基础】
知识点一、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图上距离
(1)公式∶比例尺=
实地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х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
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千米
(2)表示形式数字式:1:300 000
线段式:
(3)计算:
a根据比例尺求距离
如下图,求A、B两点的直线距离(实地距离)。

先用刻度尺量出AB间的图上距离,然后除以以比例尺。

2.5cm
b根据距离求比例尺
如下图,AB为30千米,求出该图的比例尺。

先用刻度尺量出AB间图上距离,然后除以30千米即可,注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要统一。

1.5cm
{提示}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一样,都是1厘米代表多长实际距离
(4)比例的大小与表示的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实地范围相同时:
比例尺小:图幅面积小,内容越简略;
比例尺大:图幅面积大,内容越详细
例:墙上的世界地图挂图和书本上的世界地理插图
图幅大小相同时:
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

例:
(5)比例尺的缩放
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原比例×n
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原比例×(n+1)
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原比例×1/n
将原比例尺缩小1/n;原比例×(1-1/n)
比例尺缩放后,新老图幅面积之比是新老比例尺之比的平方
例:将一张1:100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到2倍,则新图的比例尺为1:50000,如果保持原来范围大小不变,则此图的大小是原来的4倍(见下图)
{提示}比例尺问题的关键是要把比例尺看成一个分数。

2.方向
(1)一般地图
无指向标时,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Array (2)有指向标地图
根据指向标定向

西


(3)经纬网地图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
(1)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2)注记:地图上用文字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用数字说明事物数量。

中“▲”属于 图例 ,“泰山”、“1532.7米”是 注记 。

同步训练
1.给出一张学校平面图,采用下列哪一种比例尺最合适( a )
A 、1:1000
B 、1/3000000
C 、0 40km
D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千米 1. 答案:A 解析:由于学校范围较小,故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2. 在一张地图上,赤道上有两地,其图上距离为11.1cm ,经度相差15度。

则此图的比例尺是( )
A 、1:15000000
B 、1:1000000
C 、1:30000000
D 、1:1500000 解析:11.1这个数据提醒我们可用纬线上1度距离的知识解答,
比例尺=11.1/(15×111×100000)=1:15000000
答案:A
北 南
西

知识点二、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与相对高度(如下图)
(1)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 海平面 的垂直距离,如图, A 、 B 分别为甲、乙两点的海拔。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对乙的相对高度为 C 。

2.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1)等高线:把各个海拔的地图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2)等高线地形图:由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状况的地图。

(3)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

(4)等值线:是制图对象某一数量指标值相等的各点连成的平滑曲线。

常见的有等高线、 等
压线、等降水量线、等温线。

200米 丙
等压线:把在一定时间内气压相等的地点在平面图上连接起来所成的封闭线。

等降水量线:将同一时间里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

等温线:图上温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为等温线。

等潜水线:潜水位是指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海拔高程。

把潜水位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称为
等潜水线。

3.等高线图的基本特点
(1)同线等高(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相同)。

(2)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闭合圈有大有小,小圈在图内闭合, 如盆地或山地。

大圈在图中看不到闭合,而中断在图框边上(这是因为受测绘区范围的限制),但一定会在相邻的拼接起来的多张图幅中闭合。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但有时也会出现重合,这说明该处是陡崖。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密陡疏缓”,即等高距相同时等高线密表示山坡陡,等高线疏表示山坡缓。

6)示坡线表示坡度降低的方向,用“-”标记。

如下图山顶周围的山坡、盆地周围的山坡、火山山坡。

(7)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4.常见的等高线地形图 (1)山峰
闭合等高线的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或示坡线位于等高线外侧)
800m
900m
1000m
(2)山谷
等高线向高值方向凸出(凸高为谷)。

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山谷连线是山谷线也叫集水线,可能有河流发育,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3)山脊
等高线向低值方向凸出(凸低为脊)。

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山脊连线叫山脊线,是流域分水线。

(4)陡崖
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5)鞍部
相邻两个山顶的中间部分为鞍部,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的最低处。

(6)盆地
闭合等高线的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或示坡线位于等高线内侧)
1000m
900m 800m 700m
1000m 900m 800m 700m
500m
600m 700m 800m 800m
900m 1000m 1100m 800m
900m 1000m
同步训练
1.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 ) A .东北—西南向 B .东西向 C .西北—东南向 D .南北向 (2)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 ) A .上、下部均陡峭 B .上部较陡,下部较缓 C .上、下部均平缓 D .上部较缓,下部较陡
解析:第(1)题,山脊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据此画出山脊,即可判断。

第(2)题,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上部等高线密集,坡陡;下部等高线稀疏,坡缓。

答案:(1)A (2)B
知识点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计算
1.等高线数值大小判断大的地形情况: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
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盆地:中间高,四周低
200m
300m
400m
500m
600m
700m 800m 900m 山 峰 山 谷
山 脊 陡 崖
缓 坡
陡 坡
鞍 部
2.判断坡度陡缓:
⑴同一幅图(比例尺、等高距相同)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⑵不同图中,比例尺、等高线疏密相同,等高距不同,等高距越大,坡度越陡。

300M 200M 200M 150M
100M 100M A 坡度陡
⑶不同图中,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相同,比例尺不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

300M 800M 200M 700M
100M 600M C 坡度陡
{提示}
公式中高差往往由等高线图中的等高距决定。

坡度大小与高差(等高距)、比例尺成正比,与图上距离(往往由等高线的疏密或图幅大小决定)成反比。

3.根据等高线判断气温和气压:海拔越高,气压和气温越低;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气压与沸点成正比,山顶气压低,沸点低。

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 差=0.6℃×(H 差/100 m)。

4.海拔高度的计算
计算某地可能的海拔,应在一定的取值范围内。

如下图中所示中A 地的海拔HA
应为:
;B 地海拔
应为米。

A B
1 10万 = 1
10万 C D
1 10万 > 1
100万
5.打井深度的计算
通过等高线和等潜水线计算至少打多深井才能出水。

其计算公式为:,h为井深,a为等高线值,b为等潜水线值。

6.判别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的高度。

规律也可记为“低于低值,高于高值”,即如果闭合等高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低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高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海拔高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峰。

7.悬崖相对高度的计算
公式:(n-1)×Δd≤ΔH<(n+1)×Δd
n:悬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
Δd:等高距
理解:
8.悬崖绝对高度的计算
(1)悬崖崖顶的绝对高度:大≤H <大+Δd
大:指重合等高线中高度最大的。

(2)悬崖崖底的绝对高度:小-Δd <H≤小
小:指重合等高线中高度最小的。

理解:
9.沙丘:在干旱地区,在风力沉积作用下所形成,在等高线图上,表现为新月形。

根据沙丘形态,坡陡处为背风坡,坡缓处为迎风坡。

同步练习
例1 下图是等高距相同的四幅地形图,有关a 、b 、c 、d 四处坡度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c>d>b
B .a=b=c=d
C .b>d>c>a
D .无法确定
解析:四图图幅大小相当且等高线分布均匀,可视为它们的图上距离相等,等高距又相同,这时我们需要寻找坡度与比例尺的关系。

坡度=高差/水平距离=高差/(图上距离/比例尺)=(高差/图上距离)×比例尺
即坡度大小与比例尺成正比。

故上述四图中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cdb
【答案】A
风 背风坡 迎风坡
背风坡
例2 读下面的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 > b,读图回答第(1)-(3)题:
(1)、有关M、N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①M为山坡上的洼地②N为山坡上的洼地③M为山坡上的小丘④N为山坡上的小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若b海拔高度为200m,a海拔高度为300m,则M、N处的海拔高度为()
①200<M<300 ②300<M<400 ③100<N<200 ④200<N<300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若图中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同为a或同为b,则M、N处的地形可能()
①同为洼地②同为小丘③同为缓坡④一处为小丘,一处为洼地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由于a>b,故M处的闭合等值线为大,N处的闭合等值线为小,按照“大的更大,小
的更小”的理解:
(1)、M处中间高四周低,故为小丘,N处中间低,四周高,故为洼地。

选C。

(2)同样的理解得到300<M<400、100<N<200,故选C。

(3)如果两闭合等值线同为a或同为b,意即同时符合“大的更大”或同时符合“小的更小”,故同为小丘或同为洼地。

选A
【答案】1、C 2、C 3、A
知识点四、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应用
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1)绘剖面图的水平基线
如果要求所绘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与等高线图相同,则画一条与剖面线等长的线段,即可作为剖面图的水平基线,例如右图的A′B′。

如果对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未作要求,为了绘图方便,也应选用与等高线图相同的水平比例尺。

(2)确定适宜的垂直比例尺,画出纵坐标,规定剖面基线所代表的高程(高程=等高线)。

如果对垂直比例尺有具体的要求,则按比例尺设计纵坐标单位值。

如果由自己确定比例尺,则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剖面线所穿过地区的等高线的高度差大小。

如果高度差较小,若要突出地形起伏,则垂直比例尺可适当大些;如果高度差较大,则垂直比例尺可适当小些。

第二,考虑能够绘图的图幅范围,不能将图画到图幅以外区域。

在画纵坐标时还需要规定剖面水平基线所代表的高程,如果剖面线所穿过的等高线数值均较大,可将水平基线的高程设定一个特定的值,一般来说,这个值略低于剖面线所穿过的最低点的高程。

(3)从AB剖面线与等高线所交a、b、c、d等点向剖面图的水
平基线作垂线,根据各点对应的高度对照剖面图的纵坐标,标出a′、b′、c′、d′等点。

(4)将这些点平滑地连接起来,即得沿AB剖面线的剖面图。

2地形剖面图的应用——通视问题
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

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

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如下图)
[提示]
(1)作地形剖面图时,连接海拔相等的相邻两点时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图上相应的两点间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间的海拔高度,从而做到准确平滑过渡。

(2)判读地形剖面图时,要抓住剖面线的起点、终点;经过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转折点的海拔状况来综合分析。

同步训练
(浙江高考)下图是某地地形图,MN、PQ是地形剖面线。

①、②是水库,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地,其条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设费用最小。

完成(1)~(2)题。

(1)M→N、P→Q对应的地形剖面图和应选择的水库分别是()
A.甲、乙;①B.乙、甲;②
C.甲、乙;②D.乙、甲;①
(2)Z村拟建一座玻璃温室大棚和一家污水处理厂,应依次布局在()
A.③④B.④⑤
C.⑤⑥D.③⑥
[解析]第(1)题,过两条剖面线选控制点,如最高点、最低点、河谷等,结合等高线进行判断。

从总体上看图中的地形剖面线MN的海拔南部高于北部,PQ的海拔西部高于东部,故分别对应甲、乙两个地形剖面图。

②水库离自来水厂较近,工程量小。

第(2)题,③处地形平坦开阔,光照充足,可建温室大棚;⑥位于Z村下游,适合建污水处理厂。

[答案](1)C(2)D
知识点四、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1判断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流向
(1)河流流向判定:由高处向低处流。

一般在山谷。

(2)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常向上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3)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越大。

2.水库坝址:
(1)确定水库库址与大坝坝址水库库区宜选择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小盆
地,这些地区库容大,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如图中甲处)
(2)水库坝址则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的最窄处或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的袋口处(如图中乙处),因该处等高线密集,筑坝工程量小。

确定坝高时应依据出口处等高线的高程(如图中应选择200米高程),坝长可依据比例尺计算得出。

(3)确定搬迁区:与坝高相同的等高线,以下的区域都应该搬迁,如图中200米以下的区域需要搬迁。

3.港口:港口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深阔的避风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4.气象站: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方。

5.疗养院: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等高线稀疏)、向阳坡、背山面水(河、湖、海)、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且有交通线通过,交通便利。

6.宿营地:宿营地应避开河谷、河边,以预防临时暴雨造成的山洪暴发;避开陡崖、陡坡,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应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

7.航空港:航空港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还要地质条件好;注意盛行风向并保持与城市适当的距离等。

8.交通线:铁路、公路线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建在坡度和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陡坡处线路要沿等高线成“之”字形弯曲,以降低坡度,保证运输安全。

另外还要充分考虑路线的长度,少过河建隧,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如图所示:从A处修铁路到C处,经过B处坡度较缓,施工较易,而经过D处则坡陡,施工不易,增加建设费用,故应选择图中的虚线线路ABC。

9.引水、输油线路:引水线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从地势高处引水到地势低处,使水自流。

输油管道,路线也应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10.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

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湖、海、水库等水域发展水产养殖业。

11.工业区选址:一般选在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势平坦开阔处,节省建设投资;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有交通线经过,交通便利。

12.聚落分布:一般山区聚落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地势低平、水源充足、流水沉积形成深厚肥沃的土壤);山区聚落规模小、数量少;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聚落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沿河谷或山谷布局的城市地域形态为条带状或放射状,且受地形影响,大气污染较重,易出现大气污染事件。

素质拓展
1.读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中×、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L为河流,对角线为经线。

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河流L的流向为()
A.从东向西B.从西南向东北
C.从西向东D.从东北向西南
(2)若×数值为500米,沿图中经线的地形剖面图是()
解析:第(1)题,河流发育于等高线由数值小的凸向数值大的山谷处,即图中Y值小于×,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可知,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

第(2)题,如果×值为500米,那么a处的值大于500米,b处的值小于400米;由于河流L经过ab线,故在沿图中经线的剖面图中,应有相应的地势起伏。

答案:(1)B(2)C
(济南模拟)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2~3题。

2.图中M处最可能适宜开展的运动项目是()
A.跳水运动B.滑雪运动
C.飞行运动D.攀岩运动
解析:注意分析M处的地形条件和自然环境。

该处为陡崖,且附近没有河流或湖泊,不适宜跳水运动,只适宜攀岩运动。

答案:D
3.图中M处地形的海拔最高点相对于甲城镇的高度可能为()
(n-1)×d≤H陡相<(n+1)×d
A.508米B.316米
C.264米D.198米
解析:陡崖M的最高点海拔为400~500米,甲城镇的高度在0~100米之间,两处的相对高度为300~500米,对照选择项,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4.读泰安及周围地区图,完成以下各题。

(1)图中城市海拔最低的是________,肥城与①处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____。

(2)②河流流向大体为________。

(3)图中注记不符合等高线地形图的一般分布规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在图上读出三个海拔数值或范围,然后计算肥城与①处的相对高度。

第(2)题,河流应发育在山谷或低洼处,等高线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第(3)题,同一幅上的等高距应相同。

答案:(1)平阴300~400米
(2)先向西,再向南
(3)图中等高距不一致
5.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公路沿河分布。

据图回答下面(1)~(3)题。

(1)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河流的基本流向是()
A.东北向西南流B.东南向西北流
C.西北向东南流D.西南向东北流
(2)图中路基最可能被侵蚀、冲毁的路段是()
A.甲B.乙
C.丙D.丁
(3)下列四地中,最容易受到泥石流影响的是()
A.W B.×
C.Y D.Z
[解析]:第(1)题,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可判断出河流流向为西北向东南流。

第(2)题,河流凹岸易受侵蚀,图中丙地路基在凹岸附近,最可能被侵蚀、
冲毁。

第(3)题,四地中,Z位于山谷部位,易发生泥石流,其他三地位于山脊部位,不会发生泥石流。

[答案](1)C(2)C(3)D
6、读某河流上游水库大坝的位置图和剖面图及其河流水量变化图,完成有关问题:
(1)图18中的水库大坝选择的地形条件,这样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

(2)大坝的设计与建设需考虑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按照图18的大坝设计(图距约为0.8㎝),坝长和坝高(坝顶到坝底的相对高度)分别大约是()
A.90m,100m B.80m,150m C.72m,50m D.72m,100m
(4)在图18中绘出水库淹没的最大范围
(5)在图19中观察,大坝上建设水电站,可利
用的落差应H1、H2、H3中的____,
水轮发电机应安装的位置是(A或B)__________ 。

(6)图20是水库所在河流的流量过程线,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C表示水库大坝下游流量过程
B、曲线D表示水库大坝上游流量过程
C、曲线D表示大坝建成后流量过程
D、曲线D表示大坝建成前流量过程
(7)大坝建成后,对于水库下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航运条件改善B.洪水危害减轻
C.泥沙淤积加重D.年经流量增加
(8) 判断在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铁路上经过H处火车车辆的是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经图18中的铁路从山区外运的物产主要有茶叶、柑橘、毛竹等,该地所在的省区简称是( )
A、鲁
B、浙
C、青
D、吉
答案:(1)峡谷建坝工程量小,同时上游又有较广的集水区域(2)流域内的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状况;河流的流量、含沙量等水文特征;坝址所在地的地质条件(3)D (4)大坝上游200m等高线以内的区域(5)H2 B (6)C (7)AB (8)G 因为G地到H点之间没有地形障碍,可以清晰地观察(9)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