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公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公园概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
李晓
摘要: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旨在保护地质遗迹而提出“地质公园”这一新概念,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
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关键词: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公园保护和发展
一、引言
(一)地质公园的概念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旨在保护地质遗迹而提出“地质公园”这一新概念,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
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地质公园的建立究其原因是为了保护地史时期经过地质演化而保存下来的,用于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地质遗迹。
地质遗迹作为地质演化在时间和空间上叠加的产物,具有形成的不可逆性,是不可再生的地质资源,也是研究和获取地球发展演化历史的各种现象和过程的唯一来源。
据国土资源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已经建立了122个世界级地质公园,其中我国已经申报批准有35个世界级地质公园,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拥有世界级地质公园最多的国家,而且我国还分批建立了202个国家级地质公园。
(二)地质公园的类型
1.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达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比较侧重地质遗迹的相关学科,归纳为经济地质和采矿遗址、工程地质、地球历史、地貌学、冰川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矿物学、古生物学、岩相学、沉积学、土壤科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火山学等大类地质遗迹。
2.对中国已建国家地质公园进行综合分析,归纳起来划分出如下类型:地层学遗迹、古生物遗迹、构造地质遗迹、地质地貌类型地质遗迹(又分为丹霞地貌、雅丹地貌、碳酸盐岩溶洞穴、碳酸盐岩峰林地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花岗岩峰林地貌)、冰川学地质遗迹、火山学地质遗迹、水文地质学遗迹、工程地质学遗迹、地质灾害遗迹(地震崩塌和山体崩滑),还可划分出若干亚类乃至更细的类型。
3.在我国,地质公园按等级分为四级:(1)世界级地质公园;(2)国家级地质公园;(3)省级地质公园;(4)县市级地质公园。
(三)地质公园的建立目的
1.保护各种地质遗迹,为各种地质科研工作提供最优场地;
2.普及地学知识,让大众更好的了解地球发展演化的进程;
3.为大众提供度假休闲娱场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四)世界地质公园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并经专家组评审通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地质公园,称世界地质公园。
二、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分布和发展概况
(一)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分布(如图):
(二)中国目前共有35个世界地质公园:
(三)中国地质公园发展概况
1.地质公园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早在1985年,中国地质学家就提出了在地质意义重要和地质景观优美的地区建立地质公园,从而能够这些区域加强保护和开展科学研究。
1999-12,在山威海的“全国地貌保护会议”上,国土源部提出在全国范内建立地质公园的工作,2000年成立了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随后下了77号文件。
2000年在全国地质遗址保规划初步方案中,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的指导思想,保护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2001-03-16,中国公布了江西庐山等11处首批国家地质公园名单,2001-11-26~28,在北京召开了第2批国家地质公园评审会议,评出第2批共33处国家地质公园。
2002~2004年,陆续建立和批准了41处国家地质公园。
至今已命名85处国家地质公园,另外建立了30多个省级地质公园。
2004-0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中国有8个地质公园(黄山、庐山、云台山、石林、丹霞山、张家界、五大池、嵩山)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同年6月,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在北京召开,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
2005-02-11,第2批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会在巴黎召开,中国浙江雁荡山地质公园,中国内蒙古克什克腾地质公园、中国福建泰宁地质公园和中国四兴文地质公园被评选为世界地质公园。
2.中国发展地质公园的优势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大地构造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缘,与太平洋板块和冈底斯—印度板块相接。
各地地质环境差异较大,地史发展不同,区域地质各具特色。
总体而言,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地质构造复杂,活动带与稳定区并存;岩浆活动频繁,地史演化漫长;变质作用类型多样,变质程度各异。
中国是全球具有重要地质特色的地区之一,也是研究大陆地质构造特别是中新生代地壳构造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
多种多样的地质—构造活动不仅为形成丰富的矿产资源提供了优越的成矿条件,而且构成了多姿多彩的地形地貌。
辽阔的疆域,山川壮丽,西南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海拔8848m的珠穆朗玛峰为世界第一高峰,海拔-155m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是中国最低、世界著名的洼地之一。
各地区地质环境差异较大,发展历史很不相同,因而区域地质各具特色。
从整体来说,中国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地质构造复杂,活动带与稳定区并存;岩浆活动频繁,演化历史漫长;变质作用类型齐全,变质程度各民;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是全球具有重要地质特征的地区之一,也是全面研究地壳构造演化,特别是中新生代地壳构造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
我国幅员辽阔,地势西高东低、复杂多样,高山、高原都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丘陵和平原主要分布在这一线以东。
黄河、长江、珠江等主要河流发源于西部的高原、山区,顺着地势的倾斜,东流入海。
我国构造活动千差万别,地质构造种类繁多,内外力地质作用丰富多彩、强度不一,因而造成的地质遗迹千姿百态、变化万千,有平原、丘陵、山地、河流、湖泊、盆地、高原等。
根据其分布特点,可将我国地质公园分为三部分,其对应于我国地势的三大阶梯。
三大阶梯上各种地形的分布走向,受地质构造控制,其地质公园景观的分布与主要构造线走向具有一致性:
(1)第一阶梯上的平原区流水相对缓慢,堆积作用较发育,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景观不如二级阶梯发育;丘陵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外力地质作用较发育,人类活动强,开发程度高,地质公园景观分布丰富;台湾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活动带。
(2)第二阶梯上气候十分干旱,地质作用以重力、冰川、风力等为主,多沙漠、雅丹、峡谷、咸水湖等地质景观。
横断山脉以东的二级阶梯地区为地形过渡地带,流水、重力等地质营力活跃,气候纬度分带明显,是多种地质景观发育的地区。
(3)第三阶梯地势较高且地形特点较均一,在青藏高原形成了干寒高原气候与冰川为主的外动力地质作用及其景观。
而喜马拉雅山地内动力地质作用强烈,温泉及地热地质景观十分发育。
3.中国建立地质公园的意义
(1)地学意义
中国地质构造地貌景观万千,山脉众多,江河纵横。
地质公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地学内容,有的以珍稀的古生物化石产地而闻名,有的以标准地层命名地而著称,有的以构造演化历史中地位突出而传世,有的以地貌造型峻奇而引人,有火山作用的结果,有冰川作用的神奇,有地震作用的威力,有表生作用的造化。
总之,无论是那种类型的地质遗迹都是长期地质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与之息息相关的地质背景。
自然地理是地质构造格局的基本反映,地质构造格局控制着自然地理的发展,现代中国自然地理特征是地质构造在长期发展中经受了各种内外地质作用综合结果的集中反映。
(2)社会学、经济学意义
丰富多彩的地学旅游资源和悠久的中华历史文明的完美结合,是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主要特色,也是中国能率先在国家的层面上推动地质公园计划的重要条件。
<1>分批将众多地质遗迹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这一工作推动了各省、区、市对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
不少地方政府也评审命名了一批省、市级地质公园。
这样,以国家地质公园为核心,配合以省区市地质公园,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的地质遗迹保护系统就在中华大地上渐次成型。
这些地质公园成为各地方经济的新增长点、当地居民就业的新载体。
同时,地学普及得到落实,地质环境保护深入人心,成了居民的自觉行动;学术交流活跃,造成了一个个主题鲜明的学科研究中心,提高了旅游的科技含量。
地质公园计划在中国的实施已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各地居民的赞许,其社会、经济、环境和科学意义都是很大的。
提高了中国地学界的国际地位中国是积极参与推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质提高了旅游行业的科学知识含量要求地质公园成为传播知识、开展科普的基地,我们对地质公园中景点解说词的编写、说明牌的制定、旅游路线的安排、导游资料的编印、导游人员的培训以及博物馆的陈设等方面都进行全面的改进,增添了科学内容,如地球科学知识、气象科学知识、动物学知识、植物学知识,减少解说词中神话和传说的色彩,寓科普教育于游览,寓知识传播于休闲。
完成导游词、说明牌、旅游路线设置、景点开发的科学内容补充,特别是以地学知识为主要陈设内容的博物馆的建设,使遍布全国的地质公园成为群众性科普活动的基地。
<2>保护地质遗迹和地质环境已成为共识
地质遗迹是千万年或数亿年留下来的地质历史事件的记录,而人类历史才几百万年,有记载的人类历史仅仅几千年。
因此,要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的历史和现状,唯有通过对地质过程中留存下来的地质现象和记录的研究才能实现,也只有了解地球的历史和现状,方能预测地球未来的演变趋势,制订因应措施,做到未雨绸缪,真正做到天地人的合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地质公园的建立,使当地政府和居民认识到保护这些地质遗迹资源和地质环境的重要性,使之自觉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形成爱护地质遗迹、爱护地质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
国家地质公园的居民就自觉地起来保护林木和地质遗迹,谁也不许乱伐乱采,周边居民也学有榜样,保护地质资源蔚然成风。
这对于增加新景区、扩大老的旅游区的游客容量也十分有意义。
<3>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就业
有了地质遗迹作载体,有了良好的地质环境作依托,地方政府把地学旅游作为本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减轻了地方财政保护地质遗迹开支的负担,提高了收入,增加了就业机会。
随着旅游科技文化内涵的提升,地质公园景区知名度迅速提高,并国家级、省级等科普教育基地,吸引了很多青少年学生和知名专家学者来此参观考察。
旅游业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当地居民的就业。
同时还吸引了一批有实力的海内外企业来华投资,此外,当地居民看到了发展旅游业带来的实惠,对保护环境、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工作就更加有积极性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金湖水库修建时的移民问题是长期困忧县领导的难题,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使大批有一定困难的移民找到了新的就业岗位,他们的收入较搬迁前有了明显提高,消除了不稳定因素,居民得到了安居乐业。
地质公园的建立已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各地居民和地方官员及社会各界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地质公园建设不仅可以保护地质遗迹,优化地质环境,推进科学普及,提高旅游科学知识含量,同时也有益于地方经济发展和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是实现地质工作服务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深得民心的工作。
三、中国地质公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
(一)地质公园保护存在的问题
1.地质灾害:按成因分为人为地质灾害和自然地质灾害,现如今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越来越大,地质公园由于形成受到地球动力活动的影响,地质灾害使其保护存在极大的考验。
以下为对地质公园保护有影响的各类地质灾害:
(1)崩塌:是指斜坡上陡倾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以垂直运动为主,崩落、滚动堆积在斜坡下部的地质现象和过程。
<1>崩塌危害:对地质公园的游客和工作人员造成人身伤害,使园区内的建筑物和景点遭到严重破坏,使道路被掩埋,造成地质公园建筑工程地基不稳固等危害。
由崩塌带来的损失,不单是建筑物毁坏的直接损失,并且常因此而使交通中断,给运输带来重大损失。
<2>防治的措施:a.排水b.锚固c.刷坡、削坡d.镶补沟缝e.灌浆f.在崩塌易发地区设置警示标志。
(2)滑坡:指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在重力和水等影响下沿着剪切破坏面向下滑动的现象和过程。
<1>滑坡的危害:滑坡对地质公园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园区建筑物、危害人身安全、毁坏森林、道路和园区景点等。
<2>防治的措施:a.消除或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b.改变滑坡体外形c.在滑坡易发地区设置警示标志。
(3)泥石流:指在山区及其影响区域因为短时间的降水爆发等原因形成的携带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性洪流。
<1>泥石流的危害:泥石流对地质公园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园区建筑物、毁坏森林、园区景点,使交通中断,、危害人身安全,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它构筑物,有时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防治的措施:a.跨越工程:涵洞b.穿过工程:隧道,明硐,渡槽等c.防护工程:护坡,挡墙,顺坝等d.排导工程: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e.拦挡工程:拦渣坝,支挡工程,截洪沟等f.在泥石流易发地区设置警示标志。
(4)地面塌陷:指地表较软弱的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主要见于岩溶发育,黄土地区,采矿地区,地下水开采区。
<1>地面塌陷的危害:危害人身和财产安全,破坏园区内建筑物和景点,毁坏道路。
<2>防治措施:a.减少地表水的下渗b.合理采矿c.加强地质工程勘察d.防治结合e.在地面塌陷及其易发地区设置警示标志。
(5)地震:就我国地质公园而言受到地震的直接破坏是比较少的,但是不能否认这种破坏的可能性。
<1>地震的危害:目前而言,地震对我国地质公园的危害就是破坏园区内岩土体的稳定性,为其他地质灾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2>防治措施:a.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b.地震预测c.抗震设计d.抗震施工。
(6)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1>水土流失的危害:使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淤积河道、湖泊、水库,污染水质影响生态平衡。
<2>防治措施:a.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治理与开发相结合b.深耕改土,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复种c.化学处理。
(7)土地荒漠化:是指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
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
<1>土地荒漠化的危害:恶化生态环境,破坏生存条件,加剧自然灾害发生,制约经济发展,加深了贫困程度,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给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2>防治措施:a.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b.建立和完善土壤沙化监测体系,认真搞好风沙动态监测,全面了解土壤沙化现状,为防治风沙提出科学依据c.推广和应用防沙治沙实用技术和模式,加强技术培训和示范工作,做到防沙科学化d.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制订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强化依法治沙。
2.人为施工破坏
(1)采矿活动:采矿是自地壳内和地表开采矿产资源的技术和科学。
广义的采矿还包括煤和石油的开采。
<1>采矿活动的危害:采煤诱发的地裂缝、地面塌陷、泥石流,采矿造成的地表水漏失、水位下降、水质变差等,也给周围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部分矿山随意堆弃废矿石、煤矸石等,造成河、道堵塞。
采矿活动中造成地表水污染、空气质量下降等,破坏了矿区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存环境。
<2>防治措施:a.加强对矿山地质灾害的勘察b.对重点防治区进行重点防治c.做好地质环境恢复工作d.适当根据需要关停一些破坏地质遗迹的矿点、矿区、矿业单位。
(2)交通施工:是指人、车、路、环境及能源等与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一统一体中进行研究,以寻求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少、运行速度最快、运输费用最省、环境影响最小、能源消耗最低的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案,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节能及低公害的目的的人为工程活动。
改善措施:交通施工在改善我国道路运行状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施工区位于园区可以与设计单位和工程施工单位协商制定一个合理的处理方案。
(3)建筑施工: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
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
<1>建筑施工的危害:污染水环境,产生噪声、尾气、扬尘、建筑施工固体垃圾等。
<2>防治措施:a.加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b.加强环保措施制定c.加强有关部门和人员的监理作用。
(4)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
(或由于人为的因素,环境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使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人类的正常生活受到有害影响。
)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条件的现象。
<1>环境污染的危害: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比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
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
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2>防治措施:a.加强监管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b.研发和开展环境治理工作c.积极开展公众的环境保护教育,培养环保意识,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二)地质公园发展存在的问题
1.定位不清,技术与资金投入缺乏
2.特色不鲜明,缺乏宣传,博物馆建设落后
3.地质公园发展运行过程中没有与地质遗迹保护统一起来
4.地质公园边界调整
5.各园区建设发展不平衡
6.地质公园规划缺乏科学有效和统一
7.地质公园管理体制有待更新
四、中国地质公园的展望
地质公园的建立是以保护地质遗迹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依据《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而开展的工作。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第八条明确指出:对具有国际、国内和区域性典型意义的地质遗迹,可建立国家级、省级、县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地质遗迹保护段、地质遗迹保护点或地质公园。
1.保护地质遗迹
保护地质遗迹的有效方式,就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合理而科学地开发、利用地质遗迹资源。
把建立地质公园与地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建立地质公园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使地质遗迹资源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增加居民就业,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从而达到保护地质遗迹的目的。
2.崇尚科学
建立地质公园是崇尚科学和破除迷信的重要举措。
地质公园建设以普及地学知识、宣传唯物主义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为主要任务,既要有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解释,又有地质科学的解释,从而使地质公园既有趣味性,更有科学性。
3.普及知识
对整个社会来说,地质公园是科学家成长的摇篮和进行科学探索的基地。
对广大青少年朋友、对民众,地质公园是普及地质科学知识,进行启智教育的最好课堂。
4.旅游资源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人们才逐步认识到地质遗迹资源对旅游业的重要性。
地质遗迹有独特的观赏和游览价值,因此建立地质公园,可以使宝贵的地质遗迹资源不需要改变原有面貌和性质而得到永续利用。
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是对地质遗迹资源利用的最好方式。
5.发展经济
通过建立地质公园,可以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为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同时,可以根据地质遗迹的特点,营造特色文化,发展旅游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6.服务社会
改革地质工作管理体制,转变观念,扩大服务领域,开辟地质市场。
建设国家地质公园计划的推出,为地质工作体制改革,服务社会提供了机遇。
五、关于中国地质公园发展的建议
1.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开发
地质公园进行旅游业的开发需要在保护地质的基础上来进行,首先需要打造地质旅游的特色产品和品牌,以此来开展地质旅游。
同时为了保护公园方面自然景观的生态平衡,就应当对其实施限制性的利用,主要是限制公园所具有的服务设施以及游客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也可以在公园的范围之外建设服务型的设施。
公园范围内的服务设施,应当充分的考虑环境容量的许可位置,不过要谨记公园的主要任务还是要保护稀少珍奇的地质遗迹。
2.建设地质公园典范
如今国家地质公园的申报处于一个热潮的阶段,大多数有望地质公园而带来经济利益的地区纷纷开始申报各种类型的地质公园。
所以,那些享有国家级甚至是世界级荣耀的地质公园就必须在开发以及建设方面起到一定的典范作用,首先需要做好园区方面的总体规划,要规划好准确的园区位置,外围保护区以及不同功能分区的位置等,其次,要确定好公园的容客量,做好在地质旅游以及观光旅游方面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最后应当对园区的接待设施或者是其他类型的设施做好统筹安排的工作,以此制定好公园管理方面的体制和保障措施。
3 .构建完善的公园管理体制
如今我国地质公园仍然属于国土资源部负责管理,而在地质公园内的具体工作事项则是由地方性政府来负责管辖,不过,由于在多个方面的管理体制仍然不够完善,所以里面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