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设计与生态环境的融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建筑设计与生态环境的融合

引言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经济步伐的加快、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正在迅速的退化着,直到人类意识到恶劣的环境不仅影响了其现在的生活状况,而且严重威胁着人类子孙后代的生存,人类才重新开始审视自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寻找建筑设计与生态环境的融合,这是让我们探讨,解决的问题。

一,建筑设计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建筑设计向来都是一个时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尺,而在新的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建筑设计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任务,重新寻找失落得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点。为未来的的生态建筑的成功营造探索发展之路。建筑是固有的物体不能随意搬动,只有改变周围的环境布置从而体现固有的建筑更融于人为的生态环境。每座经典的建筑背后都有一个良好的的生态建筑底蕴。空间环境的特定性是建筑不同于其他艺术种类的重要特性,生长环境和民族文化爱好的不同,促使各地域的自然植物景观呈现出很大的差异,而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融合,不但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还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景观,虽然现代资讯共享带来人们生活方式审美取向的日渐趋于相同,不可避免使建筑风格的产生同化现象,但不同的建筑室内外绿化景观却为城市面貌带来截然不同的人文视觉景观,这种不易消融的特点使其成为一幢建

筑或一座城市最不易磨灭的印记,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和周围的现有建筑相互呼应,立体感上的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机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活和心理的去感受塑造空间,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物或作用的总和。

二,生态建筑的特征

1,设计生态建筑的目的是使建筑具有节能降耗、自洁自净、舒适实用、可持续发展的性能,在措施上则是利用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选择具有生态价值的可循环使用的材料,依靠适当的技术手段(或技艺),以达到建筑的生态关怀。不论是技术决定论的城市型生态建筑还是生态决定论的乡村型生态建筑,目的都是相同的,并且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努力达到生态手段的高效性。而在人造物中机器的效率最高,因此在生态建筑中利用机器、模仿机器或干脆设计成机器,就成为人们最直接的选择。

2,在前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环境观是与宗教信仰、生活态度、生态和环境保护相联系的,环境的生态问题与文化价值密切相关。在传统社会中,社会文化中有许多习俗、信仰、礼仪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在设计和营建活动中更是重视自然和人文环境,因此从传统建筑中能找到不少具有原生态价值的东西。这也说明在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并不缺少生态文化价值。

3,在生态建筑实践中,更多情况下可理解成经济原则。人类本来可以选择多

种道路,但在目前现实条件下,作为一种经济策略,人类只能走生态建筑之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要体现对使用者的关心周密性,无论建筑怎样进行设计、处理,最后都应满足建筑功能的需求,也就是作为人类每日生活作息起居、工作的环境,建筑环境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质量。生态建筑在注重环境的同时还应对使用者以足够的关心。例如:建立立体的多层次绿化系统,净化小环境,改善小气候;利用自然的方法创造适宜的温馨环境,保证舒适感。

三,生态建筑的设计要点

生态建筑的特征及其对设计的基本要求传统建筑是以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忽视甚至无视建造和使用建筑物过程中的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

生态建筑则是把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作考虑的基本因素,在充分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的同时,尽可能实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使用者身健康的提升。由此,生态建筑就其本质应具有下面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建筑物与其所处自然环境的友好与协调;是建筑物应让使用者舒适与健康。对上述基本特征,可理解为生态建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资源方面

应考虑包括土地、能源、水源、建材等在内的自然资源的消耗;应考虑对包括土地、空气和水源在内的自然环境的污染;应考虑对建筑物周围生物物种多样性的破坏。其后两者尤为重要。因为人们往往容易对其忽视。

2,健康方面

应考虑建筑物周边环境(如空气、水源等)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以及建筑物室内环境(如建筑材料、室内空气等)对居住者健康危害等因素

3,环境方面

应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诸如周边建筑群及交通、通讯状况和其他生活设施的协调配置等因素。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生态住宅不等于简单地提高绿化率,如果住宅区绿化仅仅使用大规模绿地而不考虑与林地、水景设施以及自然通风等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不能充分发挥林地在改善室外热环境方面的巨大作用,还会把大量的金钱浪费在绿地浇灌上,可谓得不偿失。在绿化系统设计中如何改善住宅区室外环境,除了避免以上误区外,还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合理选择和搭配绿化植物和水景设置,要与整个小区的热环境设计协调起来,除了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外,还应充分发挥植物、水在改善住宅区微气候方面的作用。二是设计中要以人为本,如果绿化设计的最后结果是把人和绿色隔绝开来,仅仅“可以远观而谢绝入内”是不可取的

4,生态技术方面

原生的生态建筑设计是在节约经济和低技术的条件下,不用或者很少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来达到生态化的目的。然而,此类建筑的节能效率和可持续性都不甚理想,缺乏普适性。同时,停滞不前的生态技术。并不是可持续的

生态观。因此,应当考虑将现代的生态技术运用到普通的建筑设计中去,即“适宜技术”。“适宜技术”就是具有一定适宜性、普遍性的技术,又能根据环境的不同而有一定地域特色的生态建筑应该成为研究的重点。也就是说,从满足基本的人居环境的要求出发,通过“适宜技术”这个设计手段,运用当地的资源,结合适宜的经济的技术,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生态建筑设计从“原生的”向“适宜技术”转变通常有三种手法:一是将传统技术进行改造;二是将先进的技术改革、调整以满足适宜技术的需要;三是进行实验研究,直接效力于适宜技术。

5,生态材料方面

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产业。是天然资源和能源资源消耗最高、破坏土地资源最多、对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生态建材又称绿色建材、环保建材和健康建材等。生态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

1、其生产所用原料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废

液等废弃物。

2、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

3、在产品配制或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甲醛、卤化物溶剂或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产品中不得含有汞及其化合物;不得用铅、镉、铬等种金属及其化物的颜料和添加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