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PPT课件
![药物不良反应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29cf9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69.png)
改进临床试验设计和方法,提高药物不良反应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 复性。
药物不良反应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研究
药物不良反应与疾病进展
01
研究药物不良反应对疾病进展的影响,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药物不良反应与患者生活质量
02
评估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促进药物的合理使
用。
药物不良反应与患者心理状态
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药物因素
用药方式
不同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剂 量等都可能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用药方式如口服、注射、吸入等也可 能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机体因素
年龄、性别、遗传背景、生理状态、 病理状态等个体差异都会影响药物在 体内的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不良反 应的发生。
药物不良反应与基因多态性
药物不良反应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药物不良反应概述 •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案例分析 • 药物不良反应的机制与影响因素 • 药物不良反应的应对与处理 •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与管理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药物不良反应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法和 用量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 有害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现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 反应,留意是否有任何异常症状或体征 的出现。
VS
及时报告
一旦发现可疑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向 医生或药师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药物不良反应的评估与诊断
评估严重性
对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性进行评估,判断是否需要停药或采取其他紧急措施。
诊断与鉴别诊断
基因多态性是指个体间基因序列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 不同。
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
![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5d05c6e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71.png)
②毒性反应
• 在治疗量时造成某种功能或器质性损害。 • 一般是药理作用的增强 • 例如
• 全身用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的耳肾毒性 • 不可逆性耳聋 • 肾功能损害 特殊毒性---致突变、致畸、致癌作用
致突变 • 指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损伤性变化。 • 为实验结论,可能致畸、致癌作用的原因,只有参考价值。 致畸作用 • 指药物影响胚胎发育而形成畸胎的作用。 • 畸胎有一定的自然发生率,因果判断困难,只能估计危险度。 致癌作用 • 明确的致癌物:砷化合物、氯霉素、环磷酰胺、氮芥、己烯雌酚、
用药失误
药品滥用
药品标准 缺陷
药品不良事件
药品不良 反应
案例分析 • 案例2:刺五加注射液药害事件
• 2008年,云南、青海、黑龙江多地相继出现患者输液完达山药 业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后出现输液反应(寒战、高热等),其 中3人死亡。
• 事由:昆明一场特大暴雨造成经销商仓库库存的刺五加注射液 被雨水浸泡,使药品受到细菌污染,而云南销售人员张某从公 司调来包装标签,更换后继续销售。
⑨特异质反应 • 因先天性遗传异常,少数病人用药后发生与药物本身药理
作用无关的有害反应。 • 该反应和遗传有关,与药理作用无关 • 卡马西平和苯妥英所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
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 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1502等位基因阳性相关 • 别嘌呤所致剥脱性皮炎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5801等位基因
➢指与A型和B型反应之外的 异常反应。一般在长期用药 后出现,潜伏期长,特点是 背景发生率高,用药史复杂, 难以用试验重复,发生机制 不清。
• (2)按性质分类
•致癌、致畸、 •致突变作用
• 副作用 •毒性反应 •后遗效应 •首剂效应 •变态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90e5e6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7a.png)
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与药物治疗有关的不良反应或事件。
药物不良反应可能表现为药物疗效不佳、过敏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多种形式,严重时甚至可造成患者生命危险。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药理学、个体差异、用药错误等多个方面。
首先,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的药理学性质密切相关。
药物是为治疗疾病而设计的化学物质,其作用机制通常与身体的生理过程有着密切的关联。
然而,同一个药物在不同个体中可能产生不同的反应,这是因为个体差异性造成的。
许多药物的代谢途径以及效应靶点在人类中存在差异,导致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
此外,一些患者可能存在代谢酶缺陷或多态性,导致药物在体内寿命延长或药物代谢受阻,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其次,用药错误也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用药错误包括药物剂量错误、药物选择错误以及用药途径错误等。
药物剂量错误可能是由于医务人员的错误计算、医嘱书写不明确或患者自行调整用药剂量等原因造成的。
药物选择错误可能是由于医务人员对于患者疾病状态或药物禁忌症的不了解所导致的。
用药途径错误包括将注射剂通过口服途径给药、将口服药物认为是外用药物等,这是由于医务人员的疏忽或失误造成的。
这些用药错误都会增加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此外,患者的基础疾病以及其他药物的使用也可能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一些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该药物的代谢或排泄受到影响,进而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另外,患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可能会增加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改进措施,首先应该加强医务人员的药物治疗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和警惕性。
医务人员应该在用药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充分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以便调整药物剂量和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244b1f7d27d3240c8447ef52.png)
四、预防原则
(一)A类不良反应的预防 2 、用法用量: 剂量降低可避免或减轻ADR。肝肾功能不全患 者用药需注意调整剂量,治疗窗窄的药物应根 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剂量调整; 正确选择给药途径。例如氨基糖苷、林可霉素 类等禁止静脉小壶给药,维生素B12不可静脉 给药,氨基糖苷类药物不宜用于滴耳等。
• 俗称过敏反应,是一种对机体能造成伤害的非正 常的免疫反应,即变态反应。 • 变态反应为最常见的ADR之一,能造成机体各个 系统的伤害,通常以皮肤反应易见和多见,而其 它系统和部位的反应具有隐匿性不易识别。如变 态反应引起的肾小球肾炎、血尿、药源性红斑狼 疮、内脏出血等。
• 变态反应一般与药物剂量大小无明显关系,与药 理作用无关,发生率高,难以预测。
ADR的特性
1 2 3
特异性 因药而异 因人而异
滞后性 上市前临床 试验研究受 限
可塑性 监管和宣传 教育,可使 ADR减少到最 低限度。
二、影响药物ADR产生的因素
三、药物不良反应分类
• (一)根据临床表现分类
副作用
毒性作用 后遗效应
变态反应
继发反应
过度反应
致癌
首剂效应
致突变
致畸作用
特异质反应 停药综合征
染色体缺失 断裂、异位
胚胎发育异常
12、致畸、致突变
• 致畸的药物很多,主要有抗肿瘤类、抗精 神病类等。由于药物在临床试验阶段不允 许做致畸试验,动物试验结果又不能完全 反映人的真实情况,故药物对人类致畸实 验的安全性目前尚无法获得。
三、药物不良反应分类
(二)根据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分类
A型 常见(大于1%) 剂量相关 时间关系较明确 可重复性 在上市前常可发现 如,感冒药-嗜睡 罕见(<1%) 非预期的 较严重 时间关系明确 青霉素钠 -过敏性休克 背景发生率高 非特异性(指药物) 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 潜伏期较长 不可重现 机制不清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药物不良反应 ppt课件
![药物不良反应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40caae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45.png)
常见药源性疾病—血液系统
病因:损害骨髓造血干细胞;外周血细胞减少 临床表现:再障;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缺 治疗:停药;激素
升白药物:瑞白,利血生等 对症支持治疗:防感染、出血、贫血等
病例分析:肿瘤化疗致白细胞降低
13
常见药源性疾病—呼吸系统
病因:免疫反应,炎症因子,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有关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喘憋,肺实变体征,胸片:肺炎,间
前者包括年龄、性别、遗传、感应性、疾病等;后者 包括药品的毒副作用、药品的相互作用以及赋形剂的 影响等。
因此,同一药品的不良反应,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 不同种族、不同感应性、不同适应症、不同共存疾病 的病人中可能表现不尽相同,再加上药物及其制剂中 赋形剂的影响,问题更为复杂,这就是药品不良反应 不可预言的原因。
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 (三)变质的 (四)被污染的 (五)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 (六)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5
劣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第四十九条 禁止生产(包括配制)、销售劣药。 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劣药论处: (一)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 (二)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 (三)超过有效期的; (四)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 (五)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 (六)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ADR、ADE和DID区别:程度、持续时间、用法用量、因果关系
7
常见药源性疾病
消化系统 神经系统 血液系统 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 泌尿系统 内分泌系统 免疫系统
8
常见的药源性疾病
药源性肝病(肝实质、间质、胆道、静脉系统、 肿痛在内)、氯丙嗪、四环素等。
药物不良反应清单
![药物不良反应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4b56395b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33.png)
药物不良反应清单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使用药物后出现的不良症状或反应。
了解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对于医护人员和患者来说都很重要。
下面是一份药物不良反应的清单,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草药类
- 中药:中药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皮肤过敏等。
西药类
注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但并不代表所有的药物和反应。
请在使用药物前咨询医生并详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抗生素
- 青霉素:过敏反应、肠胃不良、皮肤瘙痒等。
- 链霉素:肌肉损伤、肾功能障碍等。
镇静剂和安眠药
- 安定:肌肉僵硬、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等。
- 扑痫喷散:头晕、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
止痛药
- 阿司匹林:胃溃疡、出血风险、过敏反应等。
- 吗啡:便秘、呼吸抑制、成瘾风险等。
抗抑郁药
- 布洛芬:头痛、肠胃不适、失眠等。
- 舍曲林:口干、性功能障碍、心律不齐等。
降压药
- 利尿剂:尿频、低血钾、口渴等。
- 衰老康:肌无力、心律不齐、血糖升高等。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份简单的药物不良反应清单,实际药物和不良反应可能会更多更复杂。
如果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出现任何不良症状,请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剂师。
同时,正确使用药物,并遵循医生和药剂师的建议非常重要。
药品不良反应 评价标准
![药品不良反应 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bb5af9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0.png)
药品不良反应评价标准药品不良反应评价标准。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现象。
药品不良反应的评价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选择和使用药物。
下面将从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和患者反馈三个方面来介绍药品不良反应的评价标准。
一、临床观察。
临床观察是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生在患者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和记录不良反应的情况。
临床观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医生需要记录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具体时间,以便进一步分析和评价药物的安全性。
2. 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医生需要对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包括轻、中、重三个等级,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 不良反应的持续时间,医生需要记录不良反应的持续时间,以便评价药物的持续性和患者的耐受性。
4. 不良反应的影响范围,医生需要评估不良反应对患者生活和工作的影响范围,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二、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检测是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验室检测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价药品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血液生化指标,医生可以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如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来评价药品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2. 药物浓度检测,医生可以通过检测患者的药物浓度,来评价药品的代谢和清除情况,从而更好地了解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免疫学指标检测,医生可以通过检测患者的免疫学指标,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指标,来评价药品对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
三、患者反馈。
患者反馈是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要手段之一。
患者可以通过主动向医生反映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从而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价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患者反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不良反应的症状描述,患者需要详细描述不良反应的症状和持续时间,以便医生更好地了解不良反应的情况。
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1f1520a5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2.png)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演讲人姓名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药物不良反应(ADR)
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不包括: 错误用药 超剂量用药 病人不遵守医嘱 滥用药物导致的意外事故
一、A型不良反应(剂量相关性) (1)副作用 (2)过度作用 (3)毒性反应 (4)继发性反应 (5)后遗效应 (6)首剂效应 (7)停药反应 二、B型不良反应(质变型异常) (1)特异质反应(2)变态反应 三、C型不良反应
02
毒性反应(A型):
继发性反应(A型):
1
系指首次用药引起强烈效应的现象。
2
如可乐定、哌唑嗪等,首剂若按常量应用,可出现血压骤降现象。
3
对于具有首剂效应的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后根据病情和耐受情况逐渐加大到治疗常用量。
首剂效应(A性):
(7)停药反应(撤药综合征)(A性): 系指骤然停用某种药物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如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者,骤然停药可引起肾上腺功能不足症状;硝酸甘油、倍他乐克的骤然停用,可造成反跳性血管收缩而致心绞痛发作等。 长期应用这类药物,可采用逐渐减量的办法来避免。
概念 过敏性休克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多脏器累及症群。过敏性休克的表现与程度,依机体反应性、抗原进入量及途径等而有很大差别。通常都突然发生且很剧烈,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
病因 药物进入人体后刺激少数敏感者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使机体致敏。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时即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渗出增多,平滑肌收缩等。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a44879c3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dc.png)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1. 引言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使用药物期间,可能出现的对身体不利的反应或副作用。
药物不良反应可能发生在任何药物上,并且在不同的人群中出现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了解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对于医生、患者和药物研发人员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
2.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2.1 肠胃不适许多药物在使用期间可能导致肠胃不适,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例如,某些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痛和溃疡。
此外,某些抗生素也可能干扰肠道菌群平衡,导致腹泻。
2.2 过敏反应一些人对药物过敏,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等症状。
某些药物,像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物,更容易引发过敏反应。
如果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就医。
2.3 中毒反应某些药物在使用过量或其他特定情况下可能导致中毒反应。
例如,酒精过量可能导致肝脏损害,而某些镇静剂过量可能导致呼吸抑制。
正确使用药物并遵循医生的建议是避免中毒反应的关键。
2.4 肝肾损害一些药物在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的情况下可能对肝脏或肾脏造成损害。
例如,某些非处方药物和滥用的药物可能引起肝脏损害,而某些药物可能对肾脏功能造成负面影响。
一旦出现肝肾损害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2.5 神经系统反应某些药物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抗抑郁药物可能引起嗜睡、失眠或情绪变化。
还有一些抗癫痫药物可能引发头晕、共济失调等症状。
3. 结论了解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对于合理使用药物和减少不良影响至关重要。
医生在开药时应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如有任何异常反应应及时就医。
药物不良反应的基本概念
![药物不良反应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6715b3b7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e4.png)
A型ADR(量变型异常): 是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过强所致。 可以预测; 通常与剂量有关; 发生率高,但死亡率低。 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继发反应等。
ADR的分型 (Rawlins & Thompson,1977)
B型ADR(质变型异常) 是与正常药理作用完全无关的一种异常反应。 难预测,常规毒理学筛选不能发现; 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 又可分为药物异常性和病人异常性两种。 药物有效成分分解、添加剂所致反应、特异质反应、药物过敏反应、以及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归属于B型不良反应。
后遗效应(After effect)
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有效浓度以下,仍遗留的生物效应。 遗留时间可长可短、危害轻重不一。 后遗效应的性质与初始效应可以相同、也可不同。 时间过程:作用部位浓度滞后于血药浓度; 效应过程滞后于浓度变化过程。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Serious adverse event, SAE: 死亡; 立即威胁生命; 需住院治疗或延长住院时间; 永久或显著性残疾、失能; 导致先天畸形或出生时缺陷。
ADE发生时间分类
从最后一次给药至首次出现ADE的时间
急性:0-60分钟;占4.3% 亚急性:1-24小时;占86.5% 潜伏性: 1天-数周;占3.5%
致癌作用(carcinogenesis)
化学物质诱发恶性肿瘤的作用。 人类恶性肿瘤80-85%为化学物质所致。
致突变(mutagenesis)
指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损伤性变化。 为实验室结论,可能是致畸、致癌作用的原因,只有参考价值。
致畸作用(teratogenesis)
指药物影响胚胎发育而形成畸胎的作用。 畸胎有一定自然发生率,因果判断困难,只能估计危险度。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41c9887d5901020207409c6f.png)
(3)C型不良反应
一般在长期用药后出现,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 关系,难以预测。
时间
2020/10/26
4
四、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机理 (一)、原因 1.药物方面 2.机体方面的原因 3.给药方法影响
1)药理作用 2)药物杂质 3)药物的污染 4)药物的质量 5)剂型的影响
1)种族差异 2)性别 3)年龄 4)个体差异 5)病理状态 6)营养状态
2020/10/26
15
小结
中毒的一般急救技术
2020/10/26
16
一、中毒的治疗原则
1.迅速评估生命体征,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最危急生命的问题。 2.立即脱离中毒现场,终止与毒物继续接触。 3.清除体内已被或尚未吸收的毒物。 4.查明毒物的性质,如条件许可,及早使用特效解毒药。 5.积极有效的对症支持治疗。
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的患者服用氧化剂(如奎宁,伯安奎 宁,阿司匹林,氯霉素等)会出现出血
3、C型
与癌症、畸胎发生机理有关(例如免疫逃避等),有些机理 尚不清,在探讨之中。
2020/10/26
9
五、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现状及危害
1、国际情况: 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5 20%; 住院病人中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 15%; 世界死亡人群中竟有1/3死于药源性疾病。
2.由于靶器官敏感性增强 个体间受体的敏感可受其他药物影响,如乙诺酮+华法令→
后者抗凝作用↑
2020/10/26
8
2、B型
(1).药物的异常性 药物有效成分的分解,药物添加剂,增溶剂,赋形剂和化学 合成中产生的杂质 (2).机体的异常性:与患者的特异性遗传素质有关;过敏、 致癌及致畸等反应也属B型
药品不良反应 标准
![药品不良反应 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de6fca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2f.png)
药品不良反应标准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使用药物后,出现了与预期治疗效果不符的不良症状或疾病。
药品不良反应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和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药品不良反应的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药物过敏反应、药物中毒、药物副作用等。
药物过敏反应是指患者对某种药物产生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致休克甚至死亡。
药物中毒是指患者因药物剂量过大或药物代谢障碍而导致中毒反应,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药物副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如口干、食欲减退、头痛、恶心、腹泻等。
其次,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个体差异、药物相互作用、药物剂量、药物质量、用药途径等。
个体差异是指患者对同一种药物产生不同的反应,这与患者的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等有关。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由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物剂量是指患者使用药物的剂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药物质量是指药物的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出现问题,导致药物质量下降,从而引发不良反应。
用药途径是指患者使用药物的途径不当,如口服药物误服、皮肤用药过敏等。
再次,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医务人员应该严格执行用药指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剂量和用药途径,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
其次,患者在使用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可随意更改药物剂量和用药途径,避免因个人主观意愿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再次,药品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药品质量管理规定生产药品,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可靠。
最后,对于已经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避免不良反应的进一步恶化。
总之,药品不良反应是临床常见的问题,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因此,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应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和预防,共同努力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