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价格回归分析和预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房价格回归分析和预测

摘要: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近年的XX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进行回归分析,分析影响XX商品房价格

的6个因素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SPSS软件得出结果,再对模型进行拟合优度,线性关系,显

著性检验,最后根据计算与实际数据关系,得出模型并对商品房未来价格进行预测.

关键词:多元线性回归,商品房平均价格,影响因子,SPSS软件.

1引言

商品房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市场上受价值规律影响,其价格主要由商品房本身的价值和供求关系决定,即商品房的价值决定价格,且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当商品房供给大于需求时,其价格下降,反之其价格攀升,这是以简单价值规律的视角得出的结论.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的商品房价格是由需求、供给及各种经济杠杆(如利率) 等因素来决定的,但在资本组合投资日益多样化的现代社会,商品房的价格还会受到债券及股票等金融资产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需求关系.但是,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似乎没有遵循价值规律,不论供求关系以及其商品房价值本身如何,房价的变化让普通人难以琢磨.连续五年以来,全国各地的商品.房价格一路攀升,成为了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不少专家发表文章称,房地产市场是国家经济走势的晴雨表,是宏观经济疲软或者坚挺的重要标志,这充分说明了房地产市场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为了科学、客观分析一个地区的商品房市场发展趋势并提出适当的预测,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文中引入6项可能对商品房价影响的因素,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的XX市商品房平均价格的数学模型,得出模型的有效性,从而指导政府调控房价,以及居民未来购房消费.

2 房地产行业特点和现状分析

这几年准备购房的普通消费者大多感到房价上涨带来的压力,房价与承受能力的矛盾显得突出.国际上一般认为,住宅价格相当于3~6倍的居民家庭收入时,是比较合理的房价收入比.从2005年看,XX市城镇居民户均可支配收入4万多元,能承受的房款总额只有24万元左右,购买100m2住宅只能承受2400元/m2的价格,这与商品房平均价格还有不少距离.目前,高位运行的房价已经超过大多数民众的支付承受能力,中低收入居民更是望房兴叹.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长期处于住房难的大国来说,2001年最令人鼓舞的转折就是告别了城镇住房短缺时代.全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突破20平方米,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研究房地产市场的经营发展趋势,把握市场的机遇与风险,直接关系到房地产业与住房金融的稳健运行,也是关系到国家通过拉动内需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课题.房地产业在国计民生中发挥的作用越发显著[1][2].

2.1全国房价现状

1 商品房和商品住宅均价非常明显的上涨.2009年1—10月,全国商品房和住宅均价分别为4751元/平方米和4544元/平方米,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20.8%和22.7%,绝对水平和增速均创历史新高.而1999年全国商品房和商品住宅均价也只有2000元.

2 多个重点城市近期成交均价接近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并呈稳步上升态势.截至2009年11月,20个重点城市中已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2个城市先后突破历史最高水平.与今年1月相比,深圳、北京、厦门、南昌等9个城市住宅成交均价涨幅超过30%.

3 全国房价绝对水平创新高,但累计涨幅不及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2009年1—10月,全国住宅均价达到4544元/平方米的新高,较去年同期上涨22.7%,而前三季度GDP、人均GDP等指标的增速不到10%,但居民储蓄存款同比增长24.8%,达到26万亿的历史高位.1998年-2008年,全国住宅均价累计上涨97%,而同期GDP、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累计增幅均达到或超过2倍.1998-2004年,全国住宅均价累计上涨37%,低于同期GDP等指标涨幅,而2004-2009年,全国住宅均价累计上涨79%,与同期GDP、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储蓄存款涨幅基本持平.

4 重点城市1998—2009年涨幅普遍低于同期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1997年-2009年,北京等重点城市住房均价累计上涨150%-300%不等,但除上海外,其他重点城市的住宅均价涨幅均低于同期GDP累计涨幅,如北京住房均价累计上涨312%,但GDP上涨375%;深圳住房均价累计上涨191%,但GDP累计上升432%.上海的住宅均价涨幅尽管高于GDP涨幅,但同期居民储蓄存款累计上涨511%[3][4].

2.2 房地产市场增长趋势

从去年起人们预言的“房地产冬天”仍然没有到来,甚至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仍然顽强地攀升.针对市场一般分析认为,房地产产业持续增长的动力可以总结得到以下几个方面[5]

1.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近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率持续超过7%,高经济增长率和良好的经济增长质量可以推动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农转非人口涌入城市必然要实现住房消费,从而为房地产市场带来新的购买力需求.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也使城市中低收入劳动者的经济收入持续增长,这在一方面“激活”了中低收入者的购房需求,为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塑造了最广泛的消费群体;另一方面,也使原来购买力较强的消费者提升了消费层次,从而推动着住房品质的不断提升.因此,经济增长速度与增长质量是决定房地产发展的前提与基础[6][7]

2.体制与机制的市场化.长期以来,我国主要靠国家和集体来建房分房,这种供给模式是中国城市居民居住环境差的主要原因.国家住房制度的改革,把建房与购房一同推向市场,从而使住房成为自由流通的商品.市场机制的引入,使建房者成为自负盈亏的法人,购房者用货币去选择适应个人需求的商品.这种产权的明晰化、个体化,催生了当前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房地产市场,而这个巨大并且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正是我国房地产业几年来持续火爆的载体[8].

3.与消费观念更新配套的住房按揭贷款.市场经济不但提升了购买力,更重要的是催化了人们全新的消费观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就业的劳动者,大多数不会等到攒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