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战略部署,扎实推进学校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全面落实应用型本科教育办学定位,进一步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迫切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根本保证,是坚持立德树人、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要求。

学校将以现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进一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积极构建大学生志愿参与社会活动的管理平台及鼓励政策,设立单独学分,完善学分认定办法,将社会责任教育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做为各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着力点和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第一要素。

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培养家庭责任感

是指培养大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所应具有的积极承担职责、履行义务的责任感。大学生对自己的父母、家庭尽责任,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大学生面对父母的无私馈赠,应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主动承担对家庭的责任。

(二)培养集体责任感

是指培养大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所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培养大学生爱同学、爱他人,爱班级、爱学校、尊敬师长、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为班级集体荣誉、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培养国家(民族)责任感

是指培养大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民族,把自身的发展同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兴旺发达紧密结合起来的责任感。培养大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把自己的价值取向始终掌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内。

(四)培养职业责任感

是指培养大学生从业后对岗位和工作的态度。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责任感,做一个德才兼备、奉献社会的合格人才。

(五)培养全人类责任感

是指培养大学生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以自觉承担起为全人类发展和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重任。培养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立足国际视野。重视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发展问题。

三、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主要原则

(一)以生为本原则

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把学生的发展和需要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培养学生与为了学生、激励学生、服务学生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正面导向原则

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要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必须体现明确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方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自觉地实现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任务。

(四)因材施教原则

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要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的实际出发,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发展。

(五)系统性原则

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要注意各种培养内容之间的联系,把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做为系统工程来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各个要素要协调一致,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之间要密切配合。

(六)注重实践原则

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要把握好实践教育的作用。社会实践对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能力、培养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也是学校教育资源与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要通过对实践问题的处理,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社会责任感教育措施

(一)加强德育课程体系建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德育课程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过程中

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着力落实以下四个方面:(1)学校、教师要对德育课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重视,充分认识德育课在大学生责任教育过程中的专业性、系统性和规范性是其它任何教育形式都无法替代的;

(2)优化德育课教学内容,切实解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成长成才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联系社会现实,为学生参与社会责任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设计并鼓励学生参与如社区服务、挂职锻炼、专业服务、义务劳动、文艺体育、慈善活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的课程实践活动,并认定相应学分,加强考核管理;

(3)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德育教师自身素质,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社会责任教育培养专业队伍,为学生提供专业、实用、有效的指导和服务。

(4)开设社会责任养成系列教育公选课,提升学生在文明礼仪、诚信守法、创新创业、求真笃行等方面的素养,提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二)积极构建大学生志愿参与社会活动的管理平台

校园网增设志愿服务管理认证平台。在志愿活动信息发布、学生申请参与活

动、线上审核及线下参与活动、提交活动记录、获得活动积分、认证学分等方面,构建畅通、便捷的管理平台,及时汇总、发布活动需求信息。学生在平台上能及时获得包括服务校园、技能培训、帮残助弱、科普宣教、便民服务、交通协勤、心理咨询、支教助学、文明礼仪宣传等九种类型的志愿活动信息,便于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活动,确保每生平均每个教学周的社会责任服务时间不少于1小时,并自主记录、自主提供参加社会责任服务活动的情况,做到信息公开,记录终生可查。

(三)社会责任感教育学分获得途径及学分核定标准

1. 德育课程(必修21学分,选修4学分)

2. 社会实践活动(选修,不低于5学分)

3. 文体竞赛活动(鼓励选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