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史

名词解释

1、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是1949年9月,由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和通过的具有宪法性质的纲领性文件。它总结了中国人民近百年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集中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是当时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大宪章。其规定了新中国的性质和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还规定了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政策。它是为彻底完成党的最低纲领而制定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纲领。

2、三反、五反运动

三反、五反运动是在国民经济好转,部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阶级本性逐步暴露,一些干部被资产阶级“糖衣炮弹”腐蚀的背景下开展的。三反运动,即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运动,1951年冬开始,经过群众检举揭发、依法处理和思想组织建设三个阶段,到1952年6月结束,约有4.5%的干部受到不同类型的处分;五反运动,即在大中城市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1952年1月开始,本着“过去从宽,今后从严;多数从宽,少数从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工业从宽,商业从严;普通商业从宽,投机商业从严”的处理原则,分为守法户、基本守法户、半守法半违法户、严重违法户、完全违法户五类,严重违法户和完全违法户约占5%。三反、五反运动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内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是从国家机关和私营工商业两方面同时进行的从经济上、政治上、思想上击退资产阶级不法分子进攻的运动,其目的是确立和巩固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确立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秩序,为国家计划性的经济建设奠定基础。运动胜利具有重要意义:一是纯洁了国家机关,教育了干部,提高了党在人民中的威信;二是进一步查明了私营工商业的状况,巩固了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三是增强了群众对资产阶级丑恶本质和贪污浪费、官僚主义对社会危害的认识,提高了警惕性,具有移风易俗的作用。

3、《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主要矛盾和任务开始转变的新形势下,于1956年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的讲话,内容包括: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以苏联经验为借鉴,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其基本思想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其激发了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的积极性,为即将召开的中共八大制定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方针提供了思想和理论基础,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日内瓦会议(1954.4.26-7.21)前后,中国同近邻印度、缅甸等国在交往过程中共同倡导的国际关系准则。1953.12.31-1954.4.29,中印两国在北京就中国西藏问题举行会谈,周恩来把新中国确立的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概括为五项:相互尊重领土主权(后改为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4年6月下旬,周恩来访问印、缅两国,在联合声明中,一致同意以上述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

中缅关系的基本准则,并认为这些原则也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5、七千人大会

七千人大会,即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扩大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各部委、省委(自治区)及各地委、县委、重要厂矿企业和部队的负责人,共计七千人,故称“七千人大会”。其是在1961年的调整收效甚微,国民经济仍相当困难的背景下召开的,旨在纠正大跃进以来的错误,切实做好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工作。会议由毛泽东主持,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作报告并讲话。刘少奇指出:1958年以来工作的缺点和成绩,从全国总的来讲,是三个指头和七个指头的关系,主要缺点有:工农业指标过高,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过程中出现了“共产风”和平均主义的错误;手工业和商业急于变集体所有制为全民所有制,分散主义倾向严重;高估农业增产速度,使城乡人口比例同当前农业发展水平不适应;出现缺点错误的原因是建设经验不足和部分领导同志不称职,并指出首要责任在中央,然后是省委和各级地委。毛泽东发表《关于民主集中制问题》的讲话,并做了自我批评:“凡是中央犯的错,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林彪在会上大搞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得到毛的赞赏。会议对1962年的生产任务和全面工作作了部署,继续以农业为调整的突破口,进行庐山会议后右倾分子(彭德怀除外)的甄别平反工作。这次大会未能从根本上纠正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对所谓“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未予以平反,但在贯彻执行“八字方针”,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问题上,是由积极意义的。

6、四清运动

四清运动是依据湖南和河北保定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四清”(清账目、清仓库、清财务、清公分)的经验,于1963年2月开始向全国推广的、逐步发展为“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3年5月和9月,中共中央先后制定、颁布《前十条》和《后十条》,对当时阶级斗争形势做了夸大的估计,认为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在猖狂进攻。以后,在部分县、社展开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4年5、6月间,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会议认为全国基层1/3的领导权不在我们手中,四不清下面、上面都有根子,而危险性在上层,这使“左”思想进一步发展。会后,中共中央决定采取“大兵团作战”方法,集中工作队于重点县,上下左右同时清理。随后,分别于9月和10月向全国推广桃园经验和天津小站经验,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左”倾错误继续发展。1964年12月15-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全国工作会议,会上毛泽东批评了刘少奇关于运动的一些看法。196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发布此次会议纪要《二十三条》,仍严重估计了国内的阶级斗争形势,特别提出了此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此后,全国城乡的“四清”运动继续进行,对文艺界、学术界也进行了政治批判,一直持续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四清”运动是“文化大革命”的前奏和预演。

7、五一六通知

五一六通知是1966年5月16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通知》指责《二月提纲》是为资产阶级复辟作舆论准备,是彻头彻尾的修正主义,决定予以撤销。《通知》还批判了《二月提纲》中提出的一系列正确观点,说明这场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对吴晗及其他一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批判”。《通知》对党内和国内的政治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估计,认为当前学术界、教育界、新闻界、文艺界、出版界的领导权,都不在无产阶级手里,因此,必须“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大旗,夺取在这些文化领域的领导权”,批判、调动、清洗混进党政军和文化领域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通知》系统的表达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观点,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性文件。“左”的错误开始在党内全面推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