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创造性思维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穿越作文”

的关键环节

[写在前面]报载,2013年北京高考中出现不少魔幻小说、穿越作文。其实,不仅作文题目涉及爱迪生造访21世纪的内容,才可以写穿越作文;任何题目都不应该,也不能够阻止作文思维的穿越。重要的是需要明白:写好穿越作文的关键环节在哪里?

穿越作文体现一种创新追求。要写好穿越作文必须明了创造性思维。为此,我搜出一篇自己十二年前的旧稿。原稿举了几十篇例文,这里都删掉了,只保留了最后的一篇穿越作文。

中学生作文创造性思维的思考中学生作文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是什么?一言以蔽之:超越。

在培养创造意识的作文教学中,教学互动的双方都应以学生实现超越为使命。中学生受自己年龄、阅历、学识的局限,尤其是长期处于一种不甚理想、相对封闭的教育机制下,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具备独立的、完整的创造性思维。对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领先于社会,甚至领先于世界,当然理想;但对整体意义的中学生而言,不同于一般,不同于‘旧我’,也都可以看作是一种超越,一种创造,因为这是创造意识的苏醒,是创造能力的萌芽。

克服“一般化”是形成创造性思维重要的一步。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韩愈的“惟陈言之务去”,讲的就是克服“一般化”的追求与原则。胡适提出“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更是明确了实现“非一般化”的创造构想的治学方法。当然,杜甫、韩愈、胡适的话,从另一个侧面也表明:“超越”,绝非易事。

打一个通俗的比方,若问一个眼镜盒里装的是什么,最正常的、符合常理的“一般化”回答是:“眼镜”。这个正确回答只对看图识字的孩子有意义,因为它只回答了一个尽人皆知的常识。而文章,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经验的工具。一篇文章,总要告诉人们一点新东西,哪怕是一点点。即如眼镜盒里的物件,如能回答“擦镜布”、“墨镜”,甚至“近视镜”、“无边眼镜”,都不失为一种创造。当然,若能回答“名片”、“照片”,那便是站在了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当然也就面临一个必须讲明白就里的责任。再进一步,若联想到“半张照片”,那就有可能酝酿出一段悲欢离合的故事,也可能成为关系国家安全的线索——特务不经常是用“半张照片”做接头暗号吗?要想实现这个超越,就需要相当的演绎故事的能力了。再“更上一层楼”,若在眼镜盒里装上一窝狗熊,那便有了“天方夜谭”的色彩。需借助象征的手法,或构建成神话、寓言。也可以写成很有教育意义的科幻小品:一位鹤发白髯的老科学家,把世上最后一窝可怜、可爱、毛绒绒、水淋淋,瑟瑟发抖的狗熊装进自己的眼镜盒,挥泪

告别自己的家园——那生态环境被彻底破坏的地球。当我们把“创造平台”构建在类似的这种相当高的层面上时,我们也许会突然发现:我们实际是接受了《西游记》的启发,或者说是在重复《西游记》开创的创造之路,而并没有是么真正的创造。

在模式思维居主导地位的班级群体中,面对某一命题,同学不妨先设想他人会如何写,而自己一定要有所超越。也可以强制性地否定自己的第一构想,从而逼迫自己跨出“一般化”的樊篱。

中学生作文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为别人写作的,是供老师评阅的。平时作文如此,考场和竞赛作文更是如此。因此,中学生的作文要想在高考、竞赛中崭露头角、鹤立鸡群,赢得老师的青睐,就必须超越老师,使老师在评阅中心有所动、为之倾心。当然,一个未成年的中学生,要想全方位超越评阅老师,还不太现实,但他完全应该,也完全可能在某一方面超越老师。要想实现这种超越,首先要树立牢固的超越意识,超越的雄心壮志。

创造性思维的本质是超越,而多样、多向的超越,有着无限开阔的天地。借用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的一句话:“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有志于翱翔于写作云天的高中学生,幸运地生在这个鼓励创新,提倡超越的时代,应该有一千、一万个理由去努力超越、并在实现写作超越的同时,实现人生的自豪的超越。

既然我们承认中学生作文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是超越,那

么,另一个问题自然而然地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该如何认识和实现这创造性的超越?

在一些作文教学的研究课上,在与某些语文老师的交谈中,觉得在对“作文创造”的认识上,似乎存在一个误区:人们一谈到“作文创造”,马上与“奇思异想”单一地挂钩,而很少想到,更很少认真对待创造的其他方面、其他因素。

作文教学上的这种偏差,当然会反映在学生的作文中。高考作文阅卷的实践表明,相当数量的考生,片面追求立意的新奇;当这种追求超过了自己谋篇行文的能力,新奇也就失去了驾驭,变成了真正的天马行空,谁也抓不住、看不懂了。这类“奇思异想”,当然也就很难说具有创造价值,当然,也不能使作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健康成长。

创造当然欢迎奇思异想,但仅有奇思异想,构不成完整的创造,也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有价值的创造性思维;并且,奇思异想也绝非像某种误解那样,只单一地局限于作文构思的一方天地。看来,我们有必要对“创造”,对作文的创造性思维,做简要剖析。

创造性思维,按爱因斯坦所说,“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

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

性和坚持性,而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创造要“新颖而有价值”,要“清楚地勾画和解决

问题”,据爱因斯坦的见解,我们可以将创造分解成三个要件。

一、质疑,即对某种现状否定、批判;二、构想,从某种意义上说,构想越“新奇”,越有创造价值;三、实现,也就是找到实现这构想的途径,从而将“新奇”的构想转化为现实。三个要件有大体的分别和次序,又不是截然分开的。例如,将一个构想转化为现实的过程,势必要有一系列“子构想”来支撑,没有这些“子构想”及其合理化,总构想的合理化便是空谈。创造“构想”是出新的,但创造“实现”必须百分之百合理,直至每个细节。综上,我们认为,创造的意义,并不只在于有否定、有构想;使构想合理化,更具不可替代的创造价值。

为了更形象地说明这个不只是对作文,而且在任何领域谈创造都必须弄清楚的关键问题,让我们举一个最贴近生活的例子:“衣食住行”的“行”。我们人类从成为人类那天起,最早的运动方式是行走,两只脚一前一后地行走,但具有创造精神的人类是不满足这种运动方式的,觉得它又慢又累,人们提出质疑,不满足、不满意,于是有了创造的萌芽,迈出了创造的第一步。接着就有各种创造性的构想会产生,比较符合传统常理的,是骑到牲畜脊背上,让驴、马代步,两条腿变四条腿。再发展一点,是造一辆车坐上去。这便有了一个创造的高下之分,后者的创造价值显然大于前者。但要实现它就要困难得多,后者是运动方式的一种变革,造一辆车,要实现轮子、车轴种种子构想。在没有前例的情况下,是很具有革命性、挑战性的创造构想。如果在两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