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实践探究——以零起点的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2月第31卷第12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Dec.2012Vol.31No.12
doi :10.3969/j.issn.1001-7836.2012.12.033
收稿日期:2012-09-21
基金项目:2011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对外汉语视阈下的语言实践与地域文化体验创新模式研究”(11D060)的成果;2011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成果
作者简介:国泽昆(198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李国慧(197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实践探究
———以零起点的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为例
国泽昆,李国慧
(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哈尔滨150080)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在汉字认读和书写方面常出现一些障碍,这些障碍会对有
效的汉语学习和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根据二语习得理论,并结合汉字教学实践提出切实可行的汉字教学策略,以期解决汉字带来的学习问题。
关键词:关键词: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对策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2)12-0079-02
一、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状况的调查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非汉字文化圈”泛指非洲、欧洲、美洲的一些国家。为了掌握一手材料,笔者对来自非汉字文化圈的零起点的21名学生(分别来自尼日利亚、喀麦隆、蒙古、
英国、俄罗斯、越南及葡萄牙)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其作业、测试卷等222份书面材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大体可以发现这些学生学习汉字的方法及问题所在。
(一)汉字学习方法的调查
通过调查研究,
发现他们在学习汉字的初始阶段,有着相似的特点,就是主要靠机械记忆来识别汉字,很多人利用课后大段时间反复抄写,但大多是照葫芦画瓢,这种方式大概要持续4个月左右。这种以反复记忆为主的机械式的学习方法不但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效率也不高。由于这一阶段学生们把关注点都集中在汉字的认读书写上,没有时间走出去真正与中国人交流沟通,
导致学生口头交际能力差,在跨文化交际上,表现为挫折期延长。另外,对汉字进行机械式的练习,从整体上感知了汉字的字形,但却容易忽视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
(二)汉字书写偏误的调查
1.笔画不规范。汉字笔画复杂,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规律可遵循,书写难度也比较大。由于学生缺乏汉字的字感,书写时常常出现错误,把“口”画成一个圈;把“撇”写成“竖”;把“捺”写成
“点”。 2.加笔、减笔情况多。对于非汉文化圈的留学生来说,写汉字就像临摹画,一个汉字什么时候有“点”什么时候没“点”,什么时候有“横”什么时候没“横”,对他们来说,头脑中几乎没什么概念。加一笔、减一笔是经常的事,写出的汉字总是缺胳膊少腿。
3.结构意识差。汉字结构复杂,有上中下、左中右、包围、半包围等结构,而其他拼音文字却是线性的,这就导致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缺乏汉字的结构意识,
如经常会把上下结构的“您”写成“单人旁”的左右结构;把上下结构的“名”写成左右结构“夕口”;甚至把“明”写成“月日”等。
4.混淆形近字、同音字。汉字形近字多,同音字多,这些特点决定了汉字的复杂性,这对初学汉语的留学生来说,是最难逾越的障碍。在这一阶段,学生经常会混淆形近字、同音字。例如把“身体”写成“身休”,把“日子”写成“目子”,把“他们”写成“也们”,把“在家”写成“再家”等。
(三)偏误成因分析
1.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以前几乎没有接触过汉字,而且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母语思维方式,这对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会产生负面的干扰作用,在认知方面表现为排他倾向较为严重,
所以觉得汉字难学难记。2.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母语大多属于拼音文字,在组合上呈线性排列,而汉字的书写系统是平面组合的,具有层级性,这就使他们在汉字字形的辨认上遇到麻烦。
3.字母文字本身音、形结合,知道读音就能拼写出字
—
97—
形,而汉字识记要分三步走,即音、形结合,音、义结合,形、义结合。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拼音文字的认知一般只涉及大脑的左半球,而汉字认知要涉及大脑的两个半球和比较复杂的加工传递程序,因而要求大脑两半球要协调完成工作,这是十分复杂的。
二、对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的方法及对策
(一)课程设置探究
以往我们在零起点阶段,主要开设综合课、口语课和听力课,没有专门的汉字课。往往一门综合课既要解决语法问题、又要学习课文和生词,顾此失彼,不能系统地讲解、操练汉字,学生只好课后自己复练,没有指导,效果不好。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觉得对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在零起点阶段开设专门的汉字课、读写课,让汉字学习在有计划、有目的、按部就班的原则下进行,会事半功倍。
1.汉字课。在第一个月,从笔画练起再逐渐过渡到部件、整字;从独体字学起,再过渡到合体字,循序渐进,这一阶段不要求学生会认读,只要会书写就可以,主要培养学生汉字的字感。从第二个月开始辅助综合课,讲解、练习综合课出现的一些生词,这一阶段,要求既会认读又会书写。
2.读写课。把一个学期分成两个阶段,以期中考试为界。前一阶段侧重认读字和词,主要认读综合课、口语课出现的字和词,配合教学。后一阶段侧重认读书写短语和小句,并有意识提高学生读和写的速度。
(二)教学策略研究
1.强化部件意识,形成正确的“部件观”。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是比笔画高一层级的构字单位[1]。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当人们学习一个新字时,首先拆分到的是部件,其次才是笔画[2]。从汉字发展的历史来看,其实汉字的笔画是不稳定的,部件才是字形演变的基本单位。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留学生习得汉字的过程中都会不自觉地对汉字进行结构分析。所以,应该把汉字部件作为汉字教学的中心[3 4]。
汉字中不少部件的位置是相当固定的,像“言字旁”、“竖心旁”、“三点水旁”等几乎永远出现在汉字的左边,而“草字头”、“竹字头”等几乎永远出现在汉字的上半部分。对于这些部件,在学习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它的位置,因为在分析学习者汉字偏误类型时发现,相当一部分汉字输出错误都是由于颠倒了部件位置而造成的。
2.对形似字、同音字要及时归纳总结。据调查,留学生对汉字中的形似字、同音字最感头疼。他们学习时对汉字的大致轮廓掌握得比较快,而对细节部分,比如,是“撇”还是“横”,“点”在上面还是下面,是一“横”还是两“横”等容易忽视,这就造成了上面所谈到的一些偏误。在教学中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要及时总结,对形似部件要专门归纳比较,比如学习者对“目”和“日”、“两点水”和“三点水”容易混淆,就把学过的带有这些部件的汉字找出来,进行对比,了解它们的细微差别。同音字也是留学生学习汉字的一大难关,通过部件分析,可以让学习者发现有些部件有表义功能,所以教学中要强化“形—义”关系的概念。比如学习了“情、清、请、晴”等一组汉字,就可以通过部件表义功能的对比,使学习者轻松掌握其意义,从根本上杜绝使用错误。
3.加强练习,有意识地增加汉字复现率。汉字长时间不用是会遗忘的,复现可以减少这种遗忘。教材编写的过程中,编者会考虑到复现的问题,同样教师也应该注意到这点。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就应该上一次复练课,进行专门复习,以巩固旧知识。也可以充分利用课上的零碎时间,比如新课内容已经讲完,还剩下几分钟,就可以进行简单的复习。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新内容复习相关的旧内容,比如,学到“怀”,就可以在归纳形旁的同时复习以前学过的“忙、快、怕、懂”等。再比如学习“谢”,就可以让学生回忆,把所有“左中右”结构的汉字都找出来。总之,对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说,汉字教学是一个长期工程,应该常抓不懈。
4.注重技巧性,多种手段并用。从初学者的角度考虑,讲解汉字应增强趣味性,有必要为学生提供一些便于联想和分析的提示。例如,在教“日、人、山”等象形字时,可以使用形象法,增强记忆效果。还可以利用图片,图片的优点是展示汉字生动而直观,尤其适用于字义容易以图画描摹的字,省去了很多讲解意义的过程,比如讲解“雨、树、哭、草”等。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演示汉字的音形义,书写笔顺,会更加直观清晰。
5.适当讲解汉字的文化内涵,以助记忆。汉字是表意文字,这就决定了汉字具有文化性,也正因为汉字富有浓郁的文化性,汉字的构成也具有极其独特的解读文化的功能[5]。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部分社会形态。比如:“封”,它像封土植树之形(古代的封地是以边界植树为标志的),这象征一种不可超越的领属关系。在汉字教学中讲解汉字的文化蕴涵,从汉字中了解和透视中国文化,是非常有益处的,但必须清楚一点,所有文化知识的讲解都是为记忆汉字服务的,不能喧宾夺主。
三、结语
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来说,由于拼音文字与汉字存在诸多不同,掌握汉字比较困难,尤其是零起点的学生,不仅要过汉字关,还要应对他们母语中没有的汉语拼音的四声,两个难关几乎是同时压来,的确是不小的压力。作为教师,不能急躁,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心理,总结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汉字学习过程变得容易一些,真正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参考文献:
[1]崔永华.汉字部件和汉字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2]周小兵.李海鸥.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3]姜丽萍.基础阶段留学生识记汉字的过程[J].汉语学习,1998,(2).
[4]王碧霞,等.从留学生识记汉字的心理过程探讨初级阶段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3).
[5]周维.对俄罗斯留学生的汉字教学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
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