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转换标志物课件
合集下载
天津医院骨盆骨转换指标解读PPT课件
![天津医院骨盆骨转换指标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27c3824afe04a1b071dedf.png)
正常生理情况下,骨的重新收和形成维持在一个稳定平衡的状态, 成年人每年的骨转换率为10%左右。
当各种因素导致骨的重新收和形成失平衡时,可出现各种代谢性
骨病。其中最常见的是骨质疏松症。
| Presentation Title | Presenter Name | Date |
3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定义
骨形成标志物
——骨钙素(OC)
血液中的OC水平与青春发育期骨骼生长有关,儿童期血液中OC水平 高于成人,青春期达高峰
女性月经期间OC水平明显升高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血液中OC水平显示正常、降低或升高 血液OC升高的疾病:骨质疏松症,原发性甲旁亢,Paget病,肾性骨
营养不良,骨转移瘤 血液OC降低的疾病:库欣综合征和甲旁减
11
| Presentation Title | Presenter Name | Date | Subject | Business Use Only
骨形成标志物
——I型原胶原分子N-端前肽(PINP)和I型原胶原分子C-端前肽(PICP)
当成骨细胞活性增强时,原胶原合成增多,两者在血液中的浓度
MCC:ACL1508280
骨转换指标解读
陆津 诺华医学部 2015-09-18
| Presentation Title | Presenter Name | Date |
1
主要内容
一、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概述 二、各常见骨转换指标简介 三、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中的运用
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 骨质疏松症疗效评估 其他应用 四、国内外指南及专家共识推荐 五、唑来膦酸研究中骨转换指标变化情况
是指骨组织本身的代谢产物(包括骨吸收和骨形成),简称骨转 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 BTM)。
当各种因素导致骨的重新收和形成失平衡时,可出现各种代谢性
骨病。其中最常见的是骨质疏松症。
| Presentation Title | Presenter Name | Date |
3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定义
骨形成标志物
——骨钙素(OC)
血液中的OC水平与青春发育期骨骼生长有关,儿童期血液中OC水平 高于成人,青春期达高峰
女性月经期间OC水平明显升高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血液中OC水平显示正常、降低或升高 血液OC升高的疾病:骨质疏松症,原发性甲旁亢,Paget病,肾性骨
营养不良,骨转移瘤 血液OC降低的疾病:库欣综合征和甲旁减
11
| Presentation Title | Presenter Name | Date | Subject | Business Use Only
骨形成标志物
——I型原胶原分子N-端前肽(PINP)和I型原胶原分子C-端前肽(PICP)
当成骨细胞活性增强时,原胶原合成增多,两者在血液中的浓度
MCC:ACL1508280
骨转换指标解读
陆津 诺华医学部 2015-09-18
| Presentation Title | Presenter Name | Date |
1
主要内容
一、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概述 二、各常见骨转换指标简介 三、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中的运用
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 骨质疏松症疗效评估 其他应用 四、国内外指南及专家共识推荐 五、唑来膦酸研究中骨转换指标变化情况
是指骨组织本身的代谢产物(包括骨吸收和骨形成),简称骨转 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 BTM)。
骨代谢PPT演示课件
![骨代谢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b5e722f5335a8102d220da.png)
7
体内钙的存在状态
骨钙
(不溶)
羟磷灰石结晶:3Ca3(PO4)2Ca(OH)2 无定形磷酸钙沉淀:CaHPO42H2O;Ca3(PO4)23H2O
不扩散钙:与蛋白质结合
体液钙
(可溶) 可扩散钙 游离钙 (占血钙1/2,有生理作用) 难解离化合物:乳酸钙、柠檬酸钙
胞内钙:线粒体、内质网
8
血浆Ca2+的生理功能
23
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监测流程
诊断骨质疏松
开始治疗,,检测标志物的基础值 β-CrossLaps-抗再吸收治疗 total P1NP-合成代谢治疗
3个月后监测骨标志物total P1NP或β-CrossLaps
抗再吸收治疗后 β-CrossLaps明显下降( 大于35-55%)
合成代谢治疗后 total P1NP明显上升 (大于40%)
越快,骨钙素值越高,反之降低。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质疏松症中骨钙素升高明显。
22
骨代谢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和使用建议
Elecsys ® Β-CrossLaps total P1NP
N-MID Osteocalcin
类型 骨吸收 标志物
骨形成 标志物
骨转换 标志物
治疗 抗吸收治疗
抗吸收治疗
合成代谢治疗 抗吸收治疗
<35
(-)骨盐钙化 (+)骨盐再溶解 引起佝偻病/软骨病
12
激素对钙磷代谢的调节
调节物质:1,25(OH)2-D3;甲状旁腺素;降钙素 作用组织:小肠;肾;骨
13
1,25-(OH)2-D3 的生理作用
对小肠的作 用
(+)小肠对钙、磷的吸收 脂溶性激素的作用机制
胆固醇
骨质疏松症和骨转换指标 ppt课件
![骨质疏松症和骨转换指标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cb16b371fe910ef12df8d0.png)
9
骨转化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1 骨丢失速率监测 2 预测骨折风险程度 3 监测治疗反应 4 代谢性骨病的鉴别诊断
ppt课件
10
骨转换标志物的应用 ——预测绝经后女性骨量流失
• 骨吸收指标较骨形成指标预测效果更佳
• 实际应用中,仍受限于骨密度检测的敏感 性、骨转换指标的变异等影响
11 ppt课件 AP:碱性磷酸酶 Hpr:羟脯氨酸 BGP:骨钙素 Adapted from Christiansen C et al. Osteoporosis Int ,1990,35-40
ppt课件
6
骨重建过程
破骨细胞 骨衬里细胞 骨 骨吸收陷窝
骨衬里细胞
成骨细胞
矿化骨
ppt课件
类骨质
7
高骨转换造成穿孔和应力集中点
破骨细胞
骨衬里 细胞
骨
穿孔
ppt课件
应力集中点
8
骨转换与骨折风险
骨质疏松症的一个特点是骨转换加速,高骨转换是骨 折风险的一个独立预测因素,高骨转换率可导致骨重 吸收超过骨形成。 骨转换率的改变会对骨矿化、骨微结构及骨量产生影 响2-4 – 骨骼关键特性的改变会导致骨强度及骨骼抗骨折能 力的变化
ler PD et al J Clin Densitom 1999;2(3):323–342 6.Bone HG et al N Engl J Med 2004;350(12):1189–1199 7.Hochberg MC,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2 Apr ;87(4):1586-92. 8.Hosking D et al Curr Med Res Opin 2003;19(5):383–394 ppt课件 9.Sambrook PN et al J Intern Med 2004;255(4):503–511.
骨代谢标志物.ppt课件(1).ppt
![骨代谢标志物.ppt课件(1).ppt](https://img.taocdn.com/s3/m/f3cb7403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4.png)
明显升高 肿瘤骨转移BGP水平可增高
ALP
ALP由骨、肝、肠、肾、胎盘等同功酶组成,骨型占50%, 余者主要来自肝脏。
骨碱性磷酸酶由成骨细胞分泌,是成骨细胞成熟和具有活 性的标志。
I型胶原C端肽CTX
生物学特性:
CTX又称-Crosslaps 存在于成熟的骨胶原中,当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时
轮船正招式成商立局,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几乎都是
在列强排挤中艰难求生。
2.航空
(1)起步:1918年,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
研制 。
(2)发展水:上1飞918机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
”;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表现形式】骨的塑建 骨的重塑
定义
在骨转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代谢物, 叫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或骨转换标志物。
骨标志物
在正常人的不同年龄段 骨生化标志物在血循环和尿液中的水平会发生 不同程度的变化
各种代谢性骨病 会影响骨的新陈代谢并导致骨器官功能变化与 异常
骨转换标志物分类
直
接
标
志
物
形成标志物: 代表成骨细胞活动及骨形成时的代谢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
(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Ⅰ procollagen,PINP)
从1型前胶原分子的两端分解出来的前胶原肽,Ⅰ型前胶原 是Ⅰ型胶原前体,Ⅰ型前胶原经蛋白酶水解作用,从1型 前胶原分子的两端分解出两个前胶原肽,即为PINP,PICP。
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
是成骨细胞敏感和特异的标志物。BGP基因位于1 号染色体。
❖ 完整BGP由49个氨基酸组成,有三个谷氨酸羧基 化,分子量为5800。
ALP
ALP由骨、肝、肠、肾、胎盘等同功酶组成,骨型占50%, 余者主要来自肝脏。
骨碱性磷酸酶由成骨细胞分泌,是成骨细胞成熟和具有活 性的标志。
I型胶原C端肽CTX
生物学特性:
CTX又称-Crosslaps 存在于成熟的骨胶原中,当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时
轮船正招式成商立局,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几乎都是
在列强排挤中艰难求生。
2.航空
(1)起步:1918年,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
研制 。
(2)发展水:上1飞918机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
”;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表现形式】骨的塑建 骨的重塑
定义
在骨转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代谢物, 叫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或骨转换标志物。
骨标志物
在正常人的不同年龄段 骨生化标志物在血循环和尿液中的水平会发生 不同程度的变化
各种代谢性骨病 会影响骨的新陈代谢并导致骨器官功能变化与 异常
骨转换标志物分类
直
接
标
志
物
形成标志物: 代表成骨细胞活动及骨形成时的代谢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
(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Ⅰ procollagen,PINP)
从1型前胶原分子的两端分解出来的前胶原肽,Ⅰ型前胶原 是Ⅰ型胶原前体,Ⅰ型前胶原经蛋白酶水解作用,从1型 前胶原分子的两端分解出两个前胶原肽,即为PINP,PICP。
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
是成骨细胞敏感和特异的标志物。BGP基因位于1 号染色体。
❖ 完整BGP由49个氨基酸组成,有三个谷氨酸羧基 化,分子量为5800。
医学课件骨代谢标志物和其应用
![医学课件骨代谢标志物和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fcca35dbd64783e09122be7.png)
临床实验与保障中心
13
微生物与免疫科
开展项目
项目 套餐一 (骨代谢一项)
套餐二 (骨代谢三项)
指标名称
25-羟基维生素D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racp5b)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BAP)
25-羟基维生素D
价格 100元
300元
临床实验与保障中心
14
微生物与免疫科
下单:微生物与免疫科 项目:
临床实验与保障中心
12
微生物与免疫科
25-羟基维生素D
临床应用: 特定代谢紊乱诊断(骨软化 ,肌病,维他命 D过量、中毒) 各种不同的病变群的病理生理学探究和危险评估 ( 骨质疏 松症,跌倒,骨折,癌,糖尿病 1 ,糖尿病 2 ,多发性硬化 ,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他) 维生素D状态评估,决定食物或综合的补充
平均年龄(范围) 39.5(22-54) 36.0(22-54) 60.3(41-81) 68.5(55-79)
TRACP 5b(U/L) 均值±SD 2.59±0.78 3.06±0.88 3.19±0.85 3.31±0.72
各种代谢性骨病会影响骨的新陈代谢并导致骨器官功 能变化与异常
临床实验与保障中心
临床实验与保障中心
6
骨代谢标志物
骨吸收
血清β-crosslaps 尿Ⅰ型胶原C/N端肽
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尿吡啶啉 尿脱氧吡啶啉
微生物与免疫科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 )
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来源于 破骨细胞,TRACP同工酶,具有抵抗酒石酸抑 制的作用
骨吸收标志物,反映破骨细胞活性,抗骨吸收治 疗
骨代谢生化检查: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TRACP 5b)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BAP)、尿钙/肌酐比值等 (Ca/Cr)等
骨代谢标记物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骨代谢标记物的临床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86da1c0508763230121206.png)
狭义:在骨重塑的不同阶段由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产生、释 放的蛋白质或基质降解产物
- 骨代谢生化指标:钙、磷、骨碱性磷酸酶 - 骨转换标志物: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
骨代谢的调节激素
甲状旁腺激素(PTH) 是甲状旁腺主 细胞分泌。骨是最大的钙储备库,PTH 总的作用是促进溶骨,升高血钙。
1,25-二羟维生素D3 是维生素D在肝和 肾经过一定的代谢转变成为活化型后才能 发挥其生物学作用,并被认为是一种激素。 主要具有促进十二指肠对钙的吸收及空肠、 回肠对磷的吸收和转运的双重作用。
骨质疏松症卫生经济学
亚洲各国平均住院时间: 髋部骨折 :19~24天; 乳 腺 癌 :13天; 卵巢肿瘤 :11天; 前列腺癌:19天; 心 脏 病:10天
并由此推算出各个疾病 的平均医疗费用花销
亚洲骨质疏松医疗费用:平均费用(USD)
IOF :The Asian Audit Epidemiology, costs and burden of osteoporosis in Asia 2009
0.87~1.49 (2.7~4.6)
同上
1.13~1.78 (3.5~5.5)
#.K/DOQI 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 *.血钙应以矫正钙浓度为标准。矫正钙=血清总钙(mg/dl)+0.8×(4-血清白蛋白浓度mg/dl)
=血清总钙(mmol/L)+0.2×〔4-血清白蛋白浓度(g/L)/10〕 **.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血钙、磷浓度应尽量接近目标值底限为佳,并尽可能维持较低钙磷乘积,使Ca×P<
健康人体骨重塑过程
破骨细胞前 体细胞
破骨细胞
单核细胞
成骨细胞 前体细胞
成骨细胞
【细胞基础】 破骨细胞 成骨细胞
- 骨代谢生化指标:钙、磷、骨碱性磷酸酶 - 骨转换标志物: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
骨代谢的调节激素
甲状旁腺激素(PTH) 是甲状旁腺主 细胞分泌。骨是最大的钙储备库,PTH 总的作用是促进溶骨,升高血钙。
1,25-二羟维生素D3 是维生素D在肝和 肾经过一定的代谢转变成为活化型后才能 发挥其生物学作用,并被认为是一种激素。 主要具有促进十二指肠对钙的吸收及空肠、 回肠对磷的吸收和转运的双重作用。
骨质疏松症卫生经济学
亚洲各国平均住院时间: 髋部骨折 :19~24天; 乳 腺 癌 :13天; 卵巢肿瘤 :11天; 前列腺癌:19天; 心 脏 病:10天
并由此推算出各个疾病 的平均医疗费用花销
亚洲骨质疏松医疗费用:平均费用(USD)
IOF :The Asian Audit Epidemiology, costs and burden of osteoporosis in Asia 2009
0.87~1.49 (2.7~4.6)
同上
1.13~1.78 (3.5~5.5)
#.K/DOQI 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 *.血钙应以矫正钙浓度为标准。矫正钙=血清总钙(mg/dl)+0.8×(4-血清白蛋白浓度mg/dl)
=血清总钙(mmol/L)+0.2×〔4-血清白蛋白浓度(g/L)/10〕 **.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血钙、磷浓度应尽量接近目标值底限为佳,并尽可能维持较低钙磷乘积,使Ca×P<
健康人体骨重塑过程
破骨细胞前 体细胞
破骨细胞
单核细胞
成骨细胞 前体细胞
成骨细胞
【细胞基础】 破骨细胞 成骨细胞
骨代谢标志物的临床应用PPT
![骨代谢标志物的临床应用PPT](https://img.taocdn.com/s3/m/22e8ba9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43.png)
01
早期诊断
骨代谢标志物有望在早期阶段诊断骨疾 病,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
02
03
疗效评估
骨代谢标志物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 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疗效评估依据。
骨代谢标志物研究的未来展望
深入探索
未来将继续深入探索骨代谢标志物的生物学机制和作用机制,以揭示其在骨疾病发生发 展中的作用。
新技术的应用
血液检测
通过抽取静脉血液样本,采用生 化分析等方法检测血液中的骨代 谢标志物水平。
尿液检测
通过收集尿液样本,采用免疫分 析等方法检测尿液中的骨代谢标 志物水平。
骨组织活检
通过手术取少量骨组织进行病理 学检查,能够更准确地反映骨代 谢状况。
02
骨代谢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
应用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新技术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将在骨代谢标志物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有望发现更多有价值的标志物。
临床转化
骨代谢标志物的研究成果将进一步转化为临床应用,为医生提供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 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定期检测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测骨代谢标 志物,如骨钙素、胶原降解产物 等,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动态观察
02
03
比较分析
通过连续监测骨代谢标志物,可 以动态观察病情的变化趋势,为 治疗提供依据。
将不同治疗方法的骨代谢标志物 变化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评估 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劣。
05
骨代谢标志物的未来展望
01
02
03
药物治疗
包括双磷酸盐、降钙素、 雌激素等,用于抑制骨吸 收和促进骨形成。
生活方式干预
骨转换标志物临床意义2讲课文档
![骨转换标志物临床意义2讲课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5f027a7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44.png)
升高 ✓ 治疗无效者或未接受治疗者,骨标志物则停留
在基线水平
Tanko et al. (2003) Bone, 32: 687-693. Further references: Okabe et al. (2004). Hanadottir et al. (2004), Somay-
Rendu et al. (2003)
第2页,共30页。
骨骼不断处于吸收与形成的转换过程中
【细胞基础】 破骨细胞 成骨细胞
【基本过程】 去除旧骨(破骨/骨吸收) 生成新骨(成骨/骨形成)
【表现形式】
骨的塑建 骨的重塑
第3页,共30页。
骨代谢指标的概念
在骨重塑的不同阶段由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产生、释 放的蛋白质或基质降解产物
- 骨代谢生化指标:钙、磷
1 清晨空腹检查 2 两次检测尽量在同一时间
第9页,共30页。
P1NP/β-CrossLaps与BMD相比可早期反映疗效
1. http:// 2. Tanko L.B. et al. Oral ibandronate:changes in markers of bone turnover during adequately dosed continuous and
40个正常人的ß-CrossLaps昼夜节律变换
Wichers M, et al.; Clin Chem 1999;45:1858-1860
第7页,共30页。
β-CrossLaps (血I型胶原蛋白的羧基端降解产物)
ß-CrossLaps受进食的影响
不进食组 进食组
第8页,共30页。
骨转换标志物使用注意事项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J Chin Endocrinol. Metab. 2007; 92: 1296-1304
在基线水平
Tanko et al. (2003) Bone, 32: 687-693. Further references: Okabe et al. (2004). Hanadottir et al. (2004), Somay-
Rendu et al. (2003)
第2页,共30页。
骨骼不断处于吸收与形成的转换过程中
【细胞基础】 破骨细胞 成骨细胞
【基本过程】 去除旧骨(破骨/骨吸收) 生成新骨(成骨/骨形成)
【表现形式】
骨的塑建 骨的重塑
第3页,共30页。
骨代谢指标的概念
在骨重塑的不同阶段由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产生、释 放的蛋白质或基质降解产物
- 骨代谢生化指标:钙、磷
1 清晨空腹检查 2 两次检测尽量在同一时间
第9页,共30页。
P1NP/β-CrossLaps与BMD相比可早期反映疗效
1. http:// 2. Tanko L.B. et al. Oral ibandronate:changes in markers of bone turnover during adequately dosed continuous and
40个正常人的ß-CrossLaps昼夜节律变换
Wichers M, et al.; Clin Chem 1999;45:1858-1860
第7页,共30页。
β-CrossLaps (血I型胶原蛋白的羧基端降解产物)
ß-CrossLaps受进食的影响
不进食组 进食组
第8页,共30页。
骨转换标志物使用注意事项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J Chin Endocrinol. Metab. 2007; 92: 1296-1304
骨代谢标志物
![骨代谢标志物](https://img.taocdn.com/s3/m/775771e643323968001c927c.png)
整理ppt
25
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 新一代的骨转换标志物更为敏感和特异,目 前已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监测骨流失速度 、骨折风险程度和药物反应监测。
整理ppt
26
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1. 骨丢失速率监测
❖ 骨转换标志物增高表示骨高转换状态,骨丢失速率加快。 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缺乏,骨转换增高
❖ BGP、CTX增加1倍,小梁骨流失速度增加1.8-2.0倍; ❖ 若标志物>2倍的妇女。75%-80%伴有快速丢失可能性; ❖ BGP>1倍绝经期妇女,椎骨丢失速度增加1.6-2.2倍。
2、皮肤微血管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照射可转 变为维生素D3。
整理ppt
22
(25-羟维生素D3)
25-(OH) Vitamin D3生理作用:
❖ 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 ❖ 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 ❖ 提高血钙、血磷的浓度,促进骨的钙化。
整理ppt
23
25-羟维生素D3临床应用
可作为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客观指标,对钙磷 代谢调节有重要作用。 成人参考值:
❖ BGP是体内骨骼中最丰富的非胶原蛋白,成熟成 骨细胞分泌的一种特异非胶原骨基质蛋白。
❖ 是成骨细胞敏感和特异的标志物。BGP基因位于1 号染色体。
v 完整BGP由49个氨基酸组成,有三个谷氨酸羧基 化,分子量为5800。
v 血清中约1/3为完整骨钙素,1/3为骨钙素N端中分 子片段,1/3为氨基酸短肽。
I型胶原C端肽CTX
❖ 骨基质的有机成分中,90%是由I型胶原组成的。
❖ 在正常的骨代谢过程中,骨基质进行着有序的合 成与分解。因此,I型胶原在骨中合成,同时也被 分解成碎片释放入血流中,并从肾脏排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学检测项目分类
• 骨转换标志物
• 骨合成标志物
• 骨再吸收标志物
• 与骨转化有关的激素 • 25-羟基维生素D3
常见骨转换标志物
骨合成标志物
• I型前胶原N端肽(PINP) • 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 • 骨钙素(OC) •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 • I型前胶原C端肽 (PICP)
Elecsys ® β -CrossLaps
类型 骨再吸收 标志物 骨形成 标志物
治疗 抗再吸收治疗
期望值 至少下降 35%-55% 至少下降 40%
检测间隔 治疗前基础值,治疗后 3个月,每6-12个 月监控一次 治疗前基础值,治疗后 3个月,之后每6- 12个月监控一次 治疗前基础值,治疗后 3个月,之后每6- 12个月监控一次
total P1NP
抗再吸收治疗
合成代谢治疗
至少增加 40%
Contents
•骨质疏松症概况 •骨转换标志物概述 •P1NP/β -CrossLaps在骨质疏松中的应用 • P1NP/β -CrossLaps在骨质疏松疗效评估中的价 值 • P1NP/β -CrossLaps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 中的价值 •骨转换标志物检测注意事项
正常骨
• 导致
– 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升高
• 临床表现
– 患者臀部、脊柱、腕部易骨折 – 与年龄相关,女性多发于男性
骨质疏松
严重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的类型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年龄增加、女性绝经 •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某些疾病、药物 如:甲亢、甲旁亢、 骨髓瘤、白血病、恶性肿瘤、 长期卧床、激素类药物等
合成治疗: • 用Teriparatide(特立帕肽) 治疗的病人在开始治疗后 3个月总P1NP即显示150 %的增加。 • 总P1NP增加超过40%就 表明合成治疗是成功的。 抗再吸收治疗: • 用双膦酸盐Alendronate (阿仑唑奈)治疗的病人 总P1NP下降,骨形成标 志物下降,表明骨转换正 常,这个治疗是成功的。 • 对于抗再吸收治疗骨形成 标志物和骨再吸收标志物 均下降。总P1NP下降超 过40%就表明抗再吸收治 疗是成功的。
P1NP(总骨1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 骨合成标志物
• 90%的骨基质是由I型胶原质组成的 ,I型原骨胶原有N-(氨基)和C-(
羧基)延长端 • 在前胶原转变为胶原纤维质期间,它们被特异的蛋白酶去除,继而形成 骨基质。 • 每合成一个胶原分子,就会有一个分子的PINP产生, • 因而PINP(I型原骨胶原-N端前肽)成了I型胶原质沉积的特异性标志物, 因此可定义为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骨形成标志物。 • 在I型纤维原细胞构造期间,PINP被释放入细胞内部,最终进入血液。
P1NP/β-CrossLaps监测骨质疏松治疗推荐流程
诊断骨质疏松 开始治疗,检测标志物的基础值 β -CrossLaps-抗再吸收治疗 total P1NP-合成代谢治疗 3个月后监测骨标志物total P1NP或β -CrossLaps
抗再吸收治疗后β -CrossLaps 下降大于35-55% 或P1NP下降小于40%
骨质疏松在绝经后妇女中更为常见
70 60 50
脊柱 60.2 53.3 53.8
股骨颈
% 妇女
42.3 25.4 11.1 1.3
40-49 50-59 60-69 70-79 80-89
40 30 20 10 0
28.9
0
0
40-49 50-59 60-69 70-79 80-89
年龄范围
1Based
•骨质疏松症概况 •骨转换标志物概述
Contents
•P1NP/β -CrossLaps在骨质疏松中的应用 • P1NP/β -CrossLaps在骨质疏松疗效评估中的价 值 • P1NP/β -CrossLaps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 中的价值 •骨转换标志物检测注意事项
干骺端
结构 松质骨
骨髓腔
合成代谢治疗后 total P1NP明显上升 (大于40%)
抗再吸收治疗后 β -CrossLaps 无明显降低
合成代谢治疗后 total P1NP无明显升高
维持目前治疗 继续监控 每隔6-12个月一次
询问依从性、胃肠道副作用 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P1NP/β -CrossLaps的临床应用和使用建议(IOF)
IOF已经发布了骨标志物和骨折预报的建议,骨吸收标志物(例如,β CrossLaps高于绝经前范围2个标准差) 高浓度表明增加骨质疏松骨折大 约2倍,β -CrossLaps是罗氏骨标志物组合中首选的风险评估标志物。
Contents
•骨质疏松症概况
•骨转换标志物概述
•P1NP/β -CrossLaps在骨质疏松中的应用
•是目前WHO,IOF推荐的诊断金标准 BMD •变化周期长(1~2年)
•不同方法测定结果不同
•少量放射性
Contents
•骨质疏松症概况 •骨转换标志物概述 •P1NP/β -CrossLaps在骨质疏松中的应用 • P1NP/β -CrossLaps在骨质疏松疗效评估中的价 值
• P1NP/β -CrossLaps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 中的价值 •骨转换标志物检测注意事项
期望值:3个月后从基础值至少降低35-55%
骨质疏松治疗效果差的患者应考虑以下原因 治疗监测
研究证实大多数治疗是有效的,真正的治疗失败比较少见。 然而,对疗效差可能由于以下原因造成: • 依从性差 • 其他原因 吸收不良 酒精中毒 活动受限 糖皮质激素治疗 甲亢 • 骨标志物在治疗早期就能鉴别出这些患者,做适当的检查, 预防骨折。骨标志物更好地鉴别疗效差的患者,从而优化治 疗方案。
骨转换标志物P1NP/β -CrossLaps 在骨质疏松中的应用
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孙 菲
•骨质疏松症概况
Contents
•骨转换标志物概述 •P1NP/β -CrossLaps在骨质疏松中的应用 • P1NP/β -CrossLaps在骨质疏松疗效评估中的 价值
• P1NP/β -CrossLaps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 中的价值 •骨转换标志物检测注意事项
治疗监测
用P1NP监测治疗
抗再吸收治疗三个月后ß-CrossLaps即 可判断治疗效果(治疗监测)
•抗再吸收治疗:用二膦酸盐治疗 的患者在开始治疗后的前3周β CrossLaps明显下降。 •依从性差的患者,突然停止治疗 ,会导致β -CrossLaps即刻升高 • 对治疗有反应的患者,骨标志 物维持在低水平上。 而对治疗无反应的患者或从未接 受治疗的患者则停留在基线水平上 。 •β -CrossLaps从基线水平下降> 35-55%,表示治疗成功(IOF推荐5 )
ß-CrossLaps比BMD更早反映治疗效果
治疗监测
在检测基础值后1.3.6.9. 12.18.24个月检测Alendronate 治疗的妇女血清β -CrossLaps 浓度,有效结果的最小临界值 用虚线表示,低于这条线的是 治疗成功者。 而BMD结果必须高于临界线。 由图中可见,骨标志物在治疗3 个月后大多数妇女显示明显的 下降,而BMD在两年后仍然显示 不一致的结果。 LSC= 最小有意义变化。LSC是 有效结果的最低要求。
关节软骨
骨骼
骨干
骨膜
皮质骨 干骺端
骨组织的基本构成
无机物 —— 70%
- 95%为磷酸钙盐形成的羟磷灰石
有机物 —— 30%: - 98%为Ⅰ型胶原 - 2%为非胶原蛋白:骨联结蛋白、骨钙素、骨桥蛋白和骨涎蛋白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
骨质疏松症定义 • 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其实质为
– 骨组织纤维结构受损 – 骨矿成分比例减少 – 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
P1NP/β -CrossLaps浓度增加与骨质丢失相关
预后评估
血清标志物增高的妇 女比正常或下降的骨 标志物妇 -CrossLaps联合其他因素能够更好评估骨折风险
预后评估
低BMD 预先骨折 高β -CrossLaps 低BMD,高β -CrossLaps 预先骨折,高β -CrossLaps 低BMD,预先骨折 所有结果均高 相应风险 骨再吸收标志物β -CrossLaps是一个鉴定 骨折风险的有用的指标。 65-80岁妇女10年的髋骨骨折的风险明显 增加。
• P1NP/β -CrossLaps在骨质疏松疗效评估中的价 值
• P1NP/β -CrossLaps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 中的价值 •骨转换标志物检测注意事项
P1NP骨合成标志物
利益 个体差异小 可在任何时间采取血样
优势
无昼夜节律 与食物摄取无关
骨骼高度特异性
稳定的分子结构
β -CrossLaps(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
骨吸收标志物
β -Cross Laps是骨重建过程中I型胶原被降解后释放入血 的片断 β -Cross Laps从肾脏排出。
骨重建包括两个阶段:再吸收与形成
ß-CrossLaps 是骨的重吸收 指标
P1NP 是 骨的 合成代谢指标
骨转换标志物P1NP/β -CrossLaps的优势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远高于心血管疾病及肿瘤
年发病人数(10万)
20 15 10 5 0 骨质疏松 性骨折1 心脏病发作2 中风3 乳腺癌4
1. 1996年美国每年估计(所有年龄)
3. 1996年美国每年估计(>29岁女性 )
3. 1996年美国每年估计(>30岁女性 )
4.1996年美国估计(新病例,所有年龄的女性)
HRT(激素替代疗法)6月后ß-CrossLaps即显示变化 1年后BMD依然无显著变化
治疗监测
HRT
LSC + BMD response L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