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80 姓名:李晶晶院系:会计学院审计3班

文体:议论文

论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所有中国人引以为傲,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而古典诗词更是中国文学的精髓,以其独特的魅力被视为传统文化瑰宝。

研究诗词,最主要的就是研究诗词之美。诗词的美体现在句子的凝炼,体现在思想的深度上。意境之美,哲思之美,音律之美,自然之美,语言之美等等。数不胜数的美在诗词中可以体现出来。

意境之美

研究诗词的意境之美,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思想情感与环境描写的完美融合。

“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1】讲的就是诗词意境之美的重要。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李白便以简洁但意味深长的诗句来体现他的那种意境。而近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当中用了三句诗词来表达三种意境,从而说明成大事者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为“无言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为“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三种境界,三句诗词,这是多么简练的概括。仅仅用了三句便将创业时的无人理解,创业中的劳苦,创业成功的喜悦写了出来。而且不仅仅于此,其实不论是在创业,还是做学问,还是其他的,都可以用这来形容。这难道不是一种美吗?

李煜的诗词中充满了泪水,而他最高的艺术成就恰恰就是他在国破家灭之后取得的。“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最后的词中,到处都充满了伤感。优美的句子,体现出的却是他的绝望。正如缪塞所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1】出自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

哲思之美

李商隐的诗,在思想上就能很好的体现这一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无题》)人们常用来歌颂老师辛苦工作,表现一种奉献的精神。。“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同样的表现了恋人之间那种默契和爱意。而在《登乐游原》中更是一句千古绝唱,“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此种艺术哲思,虽经千年而不变色,人们总能够从中得到共鸣。一种悠远的,更加接近于本质的东西从人们的内心中分离出来。而苏轼也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毛泽东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的诗词也写得非常好,非常有气势,也很有哲理。正如,“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经历了长期的军事斗争,写出来的诗词也分外的有气势,有分量。“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散发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沧桑感。“渡远荆门外,来从出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展现了山河云月变换的宏伟境界,整个大境界因人物而变换。这些无一不体现着浓浓的哲思之美。

音律之美

音律之美,则论述了诗词中最重要的元素之:音律。有了和谐的音律,诗词才有了韵味,

有了鲜明的节奏,语言才会抑扬顿挫,读起来朗朗上口。和谐的音律总能与诗的内在感情保持一致,能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古代诗歌的音律要求是相对严格的。五言诗、七言诗让诗的音律美发展到了最峰,词曲更标志着音乐曲调艺术的繁荣。因此诗歌的欣赏,首先要从音律美的角度去领略赏会。诗歌的平上去入、抑扬顿挫,韵律节奏不仅仅是一个形式的问题,更是内容的一种体现。诗人词家的要务在精于审音辨字,这决定了对遣词造字的运筹要合乎音律的规定,显现其驾驭语言音律的真实功夫。比如,诗词的平仄、对仗、逗字、停顿、词序、叠词等,并不是诗人词家“玩弄”文字的一种习气,而是由字音、乐律的精微配合所产生的一种语言的艺术。高考中常有这方面的考查。

用诗词来表现音律之美,当数白居易的《琵琶行》。诗中那优美的语句用来表达音乐简直就是令人叫绝。“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是多么形象的描写啊,仿佛就在耳边响起了那动人的琵琶声。更有“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到最后连形象描写都抛开了,而以一种更加贴近意境的东西来描绘。我想每一个读完《琵琶行》都会想起这样一句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另外,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同样也是有关音律的名篇。“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将音律的描写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又比如王安石的《示长安君》:“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颔联借景抒情,“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添上了一层悲凉况味。“草草”“昏昏”是叠词,“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草草杯盘”“昏昏灯火”,叠词妙用,既和谐了诗歌语言的韵律节奏,又营造了抒发情感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

诗词语言由音定律,变化组合,语言便会产生无穷的奇致妙趣。

自然之美

自然之美,概括了写景诗词的妙处:动词、虚词用得恰到好处,使“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达到了悠扬委婉、活跃情韵的美学效果。

自古以来,写景的诗句多不胜数。借景抒情,是写景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都是有名的写景诗句。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充满了恢宏的气势。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寥寥数语,一幅动人景象就此铺开。而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长诗在写景上堪称完美,以至于有人称之为“孤篇盖全唐”。他将音乐美,景物美,还有意境美融合在一起。发古之幽思,写景中加入了历史的厚感和美感。“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由景入情,浅浅说去,节节相生,句句翻新。至“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处,达到了顶峰。

语言之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