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高等教育发展特征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清高等教育发展特征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征
深化本科教学改革,需要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进行剖析。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这种关键阶段有一些特征可以基本反映:
第一,中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教育时代。过去我们培养的大学生是以精英教育为模式的,那时的毛入学率很低,在毛入学率低于15%的时候,教育专家告诉我们,这时候属于精英教育;今天,我们全国高考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3%,中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大众化教育阶段对于我们高等教育是一个分水岭,所以,高等教育一定要进行分类改革,一定要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变革,重新规划,对教育定位进行再思考。因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势必分成三大类型,即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和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教育在这三分类当中,每所学校一定会在每个专业的专业特色、办学理念上有所确定。
第二,高等教育的发展在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变化,高等教育竞争已由规模扩张转变为质量竞争。规模扩张到质量竞争,也是一个分水岭。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至今,在校生已经接近3000万,这是我们在十年前不敢想象的,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接近3000万的在校大学生是一个数量扩张的高级阶段,从人口增长的趋势来看,这个拐点已经基本显现,中国高等教育数量扩张的阶段已经结束。从1999年的扩招到2009年是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最快的时期,从1000万大学生,在10年之内迅猛增长到了3000万大学生,可以判断,从2009年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质量发展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因为规模扩张结束了,招生规模开始下降了,我们转入一个质量发展的阶段,应该说现在正是中国高校开展质量竞争的关键时期。现阶段我们面临的任务就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质量发展阶段除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高等教育更应该发挥自身的质量优势。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要求我们提高认识,正确把握高等教育的发展格局,明确财经类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高等教育的发展正在从模仿性教育向自主创新教育发生深刻转变。我们国家的发展战略正在由学习赶超型战略转变为自主创新型战略。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竞争说到底是高端人才的竞争,自主创新型的国家战略客观上要求高校为社会和企业输送大批创新型人才。目前,一方面存在着大量的待就业的大学生,另一方面社会迫切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严重匮乏,这为我们财经类高校在人才培养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弱关乎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也关乎一所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开展创新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校的历史使命。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有加速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且趋势日益明显,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促进了高新技术的传播和融合,出现了一大批新兴学科。对此,我们必须重视交叉学科的衍生,在现有学科的基础上寻找学科发展的增长点,在学科建设上寻找新的突破。近十年是中国高新技术发展最快的时期,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经济学上把“全球市场”和“网络革命”作为新经济的概括。这八个字概括了当前经济最主要的经济特征,由于网络和全球经济的开展,经济、金融的全球化导致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在这样一个格局下,我们面临的是技术的变革,我们今天所用的网络技术、查阅信息资料的速度、存储资料的介质,完全跟十年前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技术发生的重大变革,高技术的总量,高技术的发展,有我们高等教育做出的巨大贡献。反过来,新的科学技术又推动我们去深化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去促进高等教育进行创新性的改革。
第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由局部、浅层的国际化转向全面、深层的国际化。近30年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的浪潮汹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也在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十年前发生的东南亚金融风暴,由于当时的国际开放度、国际分工的参与程度还不够高,所以我们基本上有惊无险,没有对中国经济产生多大的影响。发生在2007年的金融风暴与十年前相比到2008年4月份才在中国发生作用,到8月份才在中国发生深度影响,我们的外贸企业定单下降到50%以下,这时才发现世界经济危机到我国经济,深层次的国际化意味着我们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全面的国际化。
如何由局部浅层的国际化转向全面深层的国际化是高校必须思考的重要命题。国内一些高校都打出“国际化”的大旗,我们每一所大学都把培养人才作为非常重要的任务,都提出国际化的奋斗目标或办学目标,而国际化在过去是局部、低层次的国际化,我们今天的国际化与十年前相比则是全面的、深层次的国际化。这是由于中国经济参与世界经济分工的深化程度所决定的,如何在充分利用办学资源和合理配置,建立和完善我们的国际化办学支撑体系,坚定更加开放性的办学理念,走国际化人才培养之路,是我们新的任务。
二、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新挑战
1.据社会经济的发展,重塑财经类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四大变化对于我们高等学校培养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第二届中国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高层论坛把财经类高校的六个学科聚集成一个大平台,利用这个平台进行深入地探讨“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深度思考财经类高校高素质、创新性、应用性、国际化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
高素质就是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专业素质,尤其要具有高的品行德行,学会做人的本领,要用感恩的心去做人。高素质在现代社会怎么体现,尤其是我们
搞经济管理科学的,素质不是完全用智商或知识水平来体现,甚至很多是情商,是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来体现。我们所指的高素质人才就是培养一批能够整合社会资源,能够集聚社会资本,为社会能够进行大系统整合的高层次人才。例如,我们现在培养会计人才的,我们现在不缺会计,我们缺少高级会计,缺少CEO,缺少顶尖级的经管人才。要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中国的一流大学,理应培养这种高层次、高素质未来领军人才,显然不是培养一般的经管人才。
创新性就是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发散性思维能力。我们培养的人才要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能力,要具有创造性才能、融会贯通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性问题引起了国人对什么是创新性人才的思考,我们学生的创新性不足,主要是因为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一系列方面都存在旧的习惯思维,我们在传统的路径上走的太远,但是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重新进行思考。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在很多高校都是最好的生源,我们不能把一流的生源培养成二流的人才,创新对于深化教学改革具有无穷的魅力。培养创新性人才,要从方法体系上进行制度性的革命。
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要让我们的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面临的非常重要的思考。经济管理类人才绝大多数要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经济管理各专业的学生怎么应对社会的挑战,怎么有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教的学生应该是实战性的,不能纸上谈兵,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我们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一个重要的思考。
国际化是财经类高校人才培养的特色,我们要毫不动摇地推进和强化国际化特色。我们要培养国际化的人才,需要我们的学生具备良好的外语知识和技能,我们搞经济管理的,现在经济全球化,我们不能关起门研究中国经济,现在是金融的全球化和经济的全球化,必须放在国际化的背景下进行思考,走出校门就是国际竞争的大门,国际化已经就在我们的身边,每个竞争都是国际竞争,所以我们不能不考虑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和眼光,在质量上更要强化培养学生国际化的竞争力,能够使学生真正能够跨文化交流,在与国际人才同台竞争中显示出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
2.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坚持财经类高校的人才培养标准,我们必须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我们要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重新规划我们的教学计划,推动我们教学内容的创新。应该说,我们的很多教学内容非常陈旧,有一些老师的讲稿都已经发黄了,十几年都不变了,上过一遍又一遍,很难更新,没有新的内容。要培养创新性的人才,我们不能拿这些陈旧的东西,必须用变革的材料、变革的知识,要加速教材的改造,加速教学内容的更新。随着时代的进步,应该有重大的调整,比如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很快,如果离开中国金融市场3年,基本上就会变成门外汉,因为它的高速发展和变动,很多东西你就看不懂了,所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