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性病防治现状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2006-03-10 来源:红丝带网
全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
性病艾滋病在我国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我国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现在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关键时刻,如果稍一放松,失去这一时机,将带来灾难性后果。与艾滋病流行一样,我国性病流行形势也非常严峻。严峻的性病流行形势,表明存在着发生艾滋病大流行的危险。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控制性病是控制艾滋病的一项重要策略。我国的监测资料表明,在某些地区性病人群中已发生了艾滋病流行。严峻的事实表明,协同作战,将控制性病作为我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一项重要的干预措施,已刻不容缓。
一、我国性病流行现状分析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国际交往增多,旅游事业发展,城市化加快,人口流动频繁,加之人们性观念和性态度的改变,性病在我国重新出现和流行。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很快在已有机构(包括皮防所、防疫站)基础上建立起了各级性病防治中心。1991年卫生部公布的《性病防治管理办法》规定,性病包括:(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淋病、梅毒;(2)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对上述8种性病要求监测报告。为了了解性病问题的大小和流行趋势,我国从1987年开始在性病发病较高的16个城市试点开展性病监测工作,并在1993年后发展为由26个监测点组成的哨点监测系统。从1988年开始至90年代逐步完善了全国性病报告系统。
1. 流行趋势1977年我国再次出现淋病后的4年仅有2~3个省份报病,1980年全国仅报告48例性病,从1981年起报告病例的省份逐年增多,至1988年的短短10年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均有性病报告。1989年以前性病报病数增长迅速,如1981~1988年年均增长124.31%。1989~1997年性病增长速度较为稳定,增长范围在10~25%之间。1998年全国报告632 512例,较1997年增长37.05%,为90年代以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作为一种危害最大并可大大促进HIV传播的梅毒在性病中增长幅度最大。自1979年重庆市报告首例梅毒后,报病数逐年增多,特别是1993年后,全国许多地区梅毒呈现大幅上升,至1998年全国梅毒报病数为53 768例,是1993年的26.7倍。1979~1987年全国每年梅毒报告病例数不超过1000例;1988~1992年间每年报病数不超过2000例(1990年除外);1993~1998年则成倍增长,年均增长89.7%。有的地区如福州市、厦门市,梅毒发病率超过150/10万,足见其严重性。近年东北地区梅毒也迅速增长,必须引起注意。
淋病为我国报告性病的优势病种,其次为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梅毒、生殖器疱疹,软下疳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较为少见。这些性病均在逐年增长。从1993~1998年的全国26个哨点监测结果可以看出各种性病的发病趋势
以上均只反映了报告的性病情况。由于各种原因,全国各地存在着大量的性病漏诊和漏报,一部分性病
患者自行购药,也有一部分或很大一部分性病患者症状很轻或无症状,所以,实际上性病患者比报告数多得多。我国专家估计,实际性病数是报告数的6~10倍或以上。WHO专家估计,我国目前性病患者数淋病为136.5万,衣原体感染为1820.2万。
2. 高危人群与传播方式
性活跃人群为性病的危险人群,20~49岁青壮年占全部性病病例数的90%以上。全国性病监测点1998年20~29岁年龄组性病报告发病率为552.58/10万,30~39岁组为504.59/10。据1998年全国性病疫情报告资料,性病传播方式以非婚性接触为主(占72.03%),其次为配偶传播(占17.98%)、间接传播(占9.80%)、母婴传播(占0.16%)和血液传播(占0.03%)。但近年通过配偶传播的病例数增加较多,经过母婴传播及间接传播的0~14岁年龄组发病也有较快增长。表明性病已在普通人群中发生流行。
目前我国感染和传播性病的"核心人群"为卖淫嫖娼者。性病的传播场所主要集中在:酒巴、路边店、舞厅、桑拿浴、宾馆、旅店、发廊等公共场所。1993~1996年全国26个性病监测点调查结果表明,性乱人群性病患病率最高,在5.2~15.96%,有的地区已达70%以上,且多数患有2种以上性病。这些人群和公共场所是我国需要立即采取干预措施的最重要的目标人群和场所。
3. 地区分布特点
(1)各省性病发病均呈上升趋势;
(2)沿海开放省份高于内地,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经济落后地区;
(3)城市高于农村,90%以上的性病病人集中在城市,尤其大中城市和经济发展较快、交通便利的城市;
(4)全国有4个性病高发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地区和东北三省。这些地区是目前中国最发达的地区。1997年以前全国性病发病最高的地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其次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地区;1997年后长江三角洲地区发病最高,其次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地区,有的省市性病发病率在300/10万以上。
(5)已有4个省市NGU的报病数超过淋病,位居第一位,它们是:天津、广东、广西和海南,反映出由于衣原体和支原体,以及其它性病感染的快速上升而致性病流行模式逐渐发生改变,要求我们对卫生资源及时调整和重新配置。
4. 流行因素
我国性病流行因素非常复杂,决定了性病控制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首先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社会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受外来经济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传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性道德多元化,对不同的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婚姻关系的不稳定,性生活中有婚外性伴或多个性伴现象也随之增加。其次,由于经济改革使一些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地区之间和人群之间贫富差距加大,导致了卖淫现象增加。再者,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推动了交通、通讯和服务业的发展,人口流动剧增,特别是全国农村剩余劳力涌向城市,全国每年的流动人口在8000万以上,他们大多为性活跃人群,从而增加了卖淫服务的需求和供给。另外,我国在性教育方面一直很薄弱,绝大多数人缺乏性病相关的保护知识和防护意识。当然我国性病临床医疗服务水平低,就诊环境差,社会办医和许多公立医院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对性病患者乱诊断乱治疗和不规范治疗,导致性病的治愈率低,并产生了大量的性病病原体耐药引起治疗困难,也是导致性病流行的重要生物学因素。
二、全球防治性病的策略和成功的经验
西欧许多国家控制淋病和梅毒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70年代,西欧淋病发病达到高峰,以后一直下降,至今淋病发病处于历史上最低水平。如瑞典在60年代前淋病发病维持在10~20/10万,1970年急升,淋病报告数达4万例,1992年仅报告了500例,降低了80倍。瑞典梅毒的发病也非常低。人群中这两种性病的续发率(或称增殖率Ro=β·c·D,其中β为平均传播效率,c为平均性伴变化率,D为传染期)小于1,意味着如果没有外来病例的传入,该病将被消灭。
在德国淋病发病亦快速下降,发病率低于10/10万,本地淋病几乎消灭,新的病例均是从其它国家传入。在AIDS被发现和大规模的防治活动开始之前,许多西欧国家淋病和梅毒发病率迅速下降。它们将这归功于:
1. 中学时期开展早期性教育。许多西欧国家在40年代就开始在中学时期开展早期性教育。
2. 通过健康教育,改变性行为。
3. 避孕套的广泛促进。
4. 通过广泛有效的性病治疗,缩短性病传染期,消灭传染源。
续发率Ro=β·c·D公式的原理可以解释这些措施的效果:通过第1和第2条措施来降低性伴变化率c,通过第3条措施来降低性病的平均传播效率β,第4条措施可降低性病的传染期D。
美国在控制性病尤其是梅毒方面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值得我们借鉴。美国性病流行情况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