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政治史之从仁宣之治到弘治中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政治史之从仁宣之治到弘治中兴

发布时间:2009-6-6 阅读次数:828 字体大小: 【小】【中】【大】

从仁宣之治到弘治中兴

(一)仁宣之治

明代洪武、永乐时代,是明王朝的创业时期。在此时期内,内政国防逐步发展,至永乐末期而达顶点。洪熙、宣德时期承洪武、永乐之余绪,政局稳定,国力进一步增长,但其政策导向已有明显变化。对内,政策上由严急趋向平缓,政治环境相对宽松;对外则由不断军事进攻转为守土保境,国力稍稍舒缓。加上仁宗、宣宗锐意求治,与民休息,因而当时出现了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蒸蒸有治平之象①的局面,史称仁宣之治.仁宗名高炽,为朱棣长子,性仁柔,好学问,成祖北征蒙古期间,多次奉命监国,颇知恤民。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即位,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崩,在位十个月。宣宗名瞻基,为仁宗长子,幼聪慧,深得朱棣钟爱,常跟随成祖巡幸和从征。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即位,宣德十年(1435年)春正月崩,在位十年。仁宗、宣宗一心想作守成令主,力求政局稳固和社会安定。仁宗即位伊始,就从监狱中放出了永乐时期因言事而被囚的户部尚书夏原吉、刑部尚书吴中、侍郎杨勉、右春坊大学士黄淮、洗马杨溥、正字金问等,复其职.十一月,又下令宽宥建文诸臣家属,每家除留一丁于戍所外,其余全部放归为民①。他曾与廷臣说:方孝孺辈皆忠臣②。宣德元年,宣宗在赦练子宁女琼琼的敕中也说:兹当追谥忠贞,以彰报赉。

咨尔练子宁,为国良臣,陨身抗节,罪反全家,患连九族。遗女练琼琼,朕怜尔父忠,尔宗祀绝,赦尔大罪,令尔还乡③。这种为前朝负屈官员洗清冤枉,尤其是给建文诸臣平反昭雪的作法,有效地缓解了洪武、永乐以来严苛恐怖的政治气氛,赢得了人心。

与此同时,仁宗、宣宗又主张开放言路,鼓励大臣进谏。仁宗即位后,就对廷臣杨士奇、杨荣、金幼孜说:卿三人及蹇、夏二尚书,皆先帝旧臣,朕方倚以自辅。尝见前代人主,恶闻直言,虽素所亲信,亦畏威顺旨,缄默取容。贤良之臣,言不见听,退而卷舌。朕与卿等宜深以为戒。④并且还赐予蹇义、杨士奇等绳愆纠谬图书,鼓励他们凡政事有阙失,即用此印密疏以闻。

宣宗敬礼大臣,每?见,从容咨访,必使尽其意。⑤他对大臣们讲:致理之道,莫先于广言路。盖天下之大,吏治得失,民生休戚,人不言,朝廷何由悉知?……凡有建言民瘼者,卿等勿讳,言或激切,亦其心发于忠,若以其言激切而弃之,孰肯进言?卿等宜悉此意。凡言之善者,即以闻,庶几有补于治。⑥因此,仁宣时期臣僚上奏,阿谀奉承者少,直言得失者多。

①《明史?宣宗本纪》。

①《明仁宗实录》卷五上。

②《明史纪事本末》二十八。

③《国榷》卷十九。

④《明通鉴》卷十八。

⑤《明宣宗实录》卷一一五。

⑥《典故纪闻》卷九。

与洪武、永乐时期相较,仁宣时期用刑要慎重得多。洪熙元年(1425年)

三月,仁宗对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等官员说:往者法司无公平宽厚之意,尚罗织为功能,稍有片言涉及国事,辙论诽谤,中外相师成风。……,今数日间,觉此风又萌。夫治道所急者求言,所患者以言为讳。况今所急,尤在于通下情,卿等宜体朕心,自今告诽谤者悉勿治①。同月又诏告文武群臣,要求彼等不要专务诛杀;并规定只对犯谋反大逆等罪者实行连坐法,其他罪犯的惩罚只及本人;禁止法外用刑等。

在用人方面,仁、宣二帝在朝廷重用大臣三杨和蹇夏,在地方则奖贤举能,惩处贪吏。三杨指杨士奇、杨荣、杨溥。杨士奇名寓,江西泰和人;杨荣字勉仁,福建建安(今建瓯)人;杨溥字弘济,湖广石首人。

三人均为建文朝旧臣。明成祖即位,杨士奇、杨荣同时进入内阁,杨溥于宣宗即位后入阁,三人在内阁任职时间分别为42年、38年和21年。三杨历仕四朝,各有突出的优长。杨士奇擅长于内政,熟悉

吏、户、工等部政务,待人处事多能持平公允,豁然大度且善调合,本人操守无大瑕疵。杨荣多谋善断,有军事才能,曾多次随从成祖出征漠北,但才高气傲,锋芒毕露,不能容人,因其才智不可多得,朝廷对之倚重不衰。杨溥有才学见识,但性格谦退淡泊,对权位无强烈要求,甘处于二杨之后,安于襄助之位,入阁虽后,德望相亚②。所以,三人均被认为是人所不及的人物,而且能够取长补短,均能原本儒术,遇达事几,协力相资,靖共匪懈③。

蹇夏即蹇义和夏原吉。蹇义字宜之,四川巴县人。夏原吉字维喆,祖藉江西德兴。二人从洪武时即开始任事。成祖即位后,蹇义被提拔为吏部尚书,夏原吉被提升为户部尚书。蹇义为人厚重,作风严谨,熟悉朝廷典章制度,是掌管吏部的理想人才。成祖巡幸北京和北征漠北期间,多次奉命辅助太子监国。夏原吉则精明强干。永乐时期连年用兵,大兴土木,朝廷财政支出数以万计。夏原吉精心管理,有条不紊。

总之,三杨、蹇夏五人都是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较强的处理问题能力和较高政治威望的封建政治家。他们在仁、宣二帝的充分信用下,互相协作,紧密配合,对宣德时期的国事处理和政治稳定作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

此外,仁、宣二帝也都比较注意官吏的选拔,注意奖贤褒能、惩处贪吏。

比如根据杨士奇的奏请一次罢斥了有严重贪墨渎职行为的左都御史刘观等30余人。宣宗还曾不拘一格选拔高谷、周悦、况钟、黎恬等人在中央任官或任地方行政长官,其后事实证明,高、周、况、黎都能不负期许,均成为一代名臣。

永乐一朝,经常战争,工役浩繁,支出浩繁,国力、民力都大受损耗。

仁宗、宣宗在位期间都注意到百姓在永乐时期的负担,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

仁宗一即位就下令停止为宫中采办宝石、金珠、马匹以及烧铸进供。凡地方受灾,他都下令蠲免田赋。仁宗还深恶脏吏,每戒法司曰:' 国家恤民,必自去脏吏始'. 宣德四年五月,宣宗谕六部、都察院戒滥差扰民,巡按御史及按察使不察举者同罪。命工部尚书吴中申饬郡县,务及时修筑陂池堤堰,慢令者罪之.同年九月,又命户部申明栽种桑枣旧令.所以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继洪武、永乐之后,有着进一步的发展。与此同时,为节省国家财政支出,仁、宣时期在国防政策上,亦一改过去的方针,转攻为守。

对漠北蒙古采取脱扰塞下,驱之而已的政策,戒边将毋贪功.所以除了宣德三年八月,当宣宗巡边石门(今河北遵化西)时,曾一度亲率精骑3000人出喜峰口击败兀良哈部万余人外,即未再与蒙古人发生过战争。在南方,宣宗亦于宣德二年十一月间放弃交趾,撤退一切军民官吏。因此,仁、宣时期,明王朝南北边境一片宁静祥和。

①《明仁宗实录》卷八上。

②《明史?杨溥传》。

③《明史?杨溥传》。

但是在这繁华与平静的背后,明王朝也并不是没有问题。宣德元年八月就曾发生过汉王朱高煦争夺皇权之叛。只是由于宣宗处理的果断及时,才没有酿成大的祸乱。此外,由于经济繁荣,社会比较安定,从皇帝到大臣都滋生了一种宴安思想。臣僚宴乐,以奢相尚,歌妓满前,纪纲为之不振.①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流民问题逐渐形成,如宣德三年,山西饥民流徙至南阳诸郡不下十万余口,有司军卫及巡检司各遣人捕逐,民愈穷困,死亡者多②。在北部边防,对漠北蒙古实行消极防御政策。宣德五年六月,明廷因感开平远悬势孤,乃移开平卫于独石,自此蹙地三百里,尽失龙冈滦河之险,而边地益虚矣③。这些都为仁宣以后的流民暴动和蒙古贵族南下埋下了祸根。

①《纪录汇编》卷二十三,《古穰杂录摘抄》。

②《明宣宗实录》卷四十二。

③《明通鉴》卷二十。

(二)内阁与宦官

明代内阁与宦官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内阁与司礼监的共理朝政,并且引人注目的是在这一共理朝政格局形成的过程中,内阁与司礼监自身地位的变迁呈现出惊人的一致。

洪武十二年(1380年)正月,朱元璋废省罢相之后,出于政务的需要,于同年九月设置四辅官。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