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骨图问题分析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的四种问题分析手法. (2010-02-05 14:20:03)转载▼
标签:问题分析层别法柏拉图鱼骨图杂谈
一, 层别法
层别法是生产管理中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最基本的概念。层别法就是按照不同的需要把多种多样的资料分成不同的类别加以统计,使之方便以后的分析。
某公司某个月员工请假率偏高,达到10%,应用层别法统计:这家公司的营业科50人,缺勤4人,缺勤率8%;财务科25人,缺勤2人,缺勤率8%;总务科25人,缺勤2人,缺勤率8%;技术科40人,缺勤5人,缺勤率12.5%;品管科50人,缺勤6人,缺勤率12%;生产科200人,缺勤20人,缺勤率10%。
每一个科室都有人缺勤:营业科缺勤4人,财务科缺勤2人,总务科2人,技术科5人,品管科6人,生产科20人,也就是说该月份整个公司有39人缺勤。公司的总人数是390人,所以总缺勤率是10%,这是由第一个层别法算出来的。在第二个层别上,营业科总人数50人,有4人缺勤,缺勤率8%,但在整个公司里面占的比例是10%,财务科占5%,总务科也占5%,技术科13%,品管科16%,生产科51%,加起来就是100%。
由上可以得出
(1) 这家公司缺勤率为10%。
(2) 每个部门的缺勤率。
(3) 每个部门缺勤人数在整个公司里所占的比例。
柏拉图法
按照缺勤人数所占的比例顺位,生产科第一位,品管科第二位,技术科第三位,营业科第四,第五是财务科和总务科。用柏拉图法可以计算出哪个部门出现的问题比例值最大。
5W2H法
分析问题不只让你跳出日常管理的漩涡,还可以让你的工作更具挑战性,可以累积更多的经验。5W2H法是一种通用的分析手法,它的具体内容是:
_WHY,为何。为何有必要?可以省吗?为何如此做?可以简化吗?有其他的方法代替吗?这些都是原因的问题。
_WHAT,何事。做些什么?要准备什么?什么事会造成障碍?这些都是对象的问题。
_WHERE,何处。在何处进行最好?配合的工作在何处最好?这些都是地点的问题。
_WHEN,何时。何时开始?何时完成?这些都是时间的问题。
_WHO,何人。由谁去做,一个人做或是一个团体?由谁来配合?由谁来控制?这些都是人员的问题。
_HOW,如何。如何做,如何准备工作。这是方法的问题。
_HOW MUCH,多少成本。这是成本的问题。
鱼骨图法
鱼骨图,又称为要因分析图,就是将造成某项结果的众多原因以系统的方式图解,因其图形像鱼骨,所以称为鱼骨图。首先提出这个概念的是日本著名的品管权威石川西博士,所以鱼骨图又称为石川图。鱼骨图可以用在管理及工程改善的各个阶段,特别是在处理问题的初期,这种图形在近代管理及工程上应用很广,效果也很好,是一种既简单又实用的管理工具。
编制鱼骨图有如下四个程序:
第一程序:确定要探讨的特性
第二程序:找出大方向的原因
在下面的鱼骨图上可以看出,中轴线以上分出两个叉,中轴线以下分出两个叉,就好象鱼骨头。从这些分叉里可以找出大方向的原因,大方向的原因通常用四个M表示:
①第一个原因叫做Material,材料。
②第二个原因叫做Machine,机器。
③第三个原因叫做Man,人员。
④第四个原因叫做Method,方法。
第三程序:找出大原因形成的小原因
前面提到大原因有材料、机器、人、方法。如果是材料问题,那么是主件的问题还是配件的问题?如果是机器问题,那么是组装机的问题还是分装机的问题?是机器主件的问题还是机器零附件的问题?如果是人的问题,是因为人身体不好?还是因为他是新进员工?或是从别的部门刚刚调进来?最后就是方法的问题,如是新手可能就是因为方法不当,所以才会产生不良的结果。这些都是运用鱼骨图法来分析小原因。
第四程序:逐步过滤圈出原因
鱼骨图集科学方法及专业经验于一体,使用这种方法需要配合相关的专业人员,才能达到目的。如果是机械问题,就必须找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解决,是人的问题就是主管的教导问题、培训问题。用鱼骨图法进行分析,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作为现代的管理者,需要具备科学的改善技巧,才能够成为一个愉快的生产管理者。当然,改善工作仅仅依靠经验是无法跟上时代的,必须运用先进的改善方法。
上述的改善技法不仅仅用于生产业,很多先进国家的服务业、金融业也在用这些方法进行改善,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一个优秀的生产主管,首先要树立改善的意识,现有的作业改善方法绝对不是最好的,也就是说每件工作均有它的改善空间。针对特定的项目进行专案改善,应该留存完整的记录,制成作业改善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