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产生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小学数学新课标》又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应该重视动手操作,发展学生思维。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很少开展动手操作等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是因为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动手操作时,往往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常常需要老师停下来组织纪律,不仅浪费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而且有时收效也不大;甚至拖堂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在课堂上没有真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运用知识,只是为操作而操作,动手操作不注重实效,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的操作的内容脱离现实生活或缺乏合作性,学生兴致不高,有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的形式机械单一,范围不够广泛。有的动手操作在热热闹闹中失去它真实性内涵

因此,我们认为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就注重结合具体内容,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教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鼓励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关注学生“操作”的过程,给予必要的指导,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索、思考的环境,使每个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情感体验,使学生的实践活动发挥真正的有效性。

二、概念的界定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动手操作是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水平的矛盾的重要手段。在学习中,低年级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动作思维与形象思维是支撑他们学习的主要形式。所谓“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一定的学习经验,从而学会寻求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领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此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实践,使他们在实践中思维,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实践中建构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创新与

实践能力。

三、理论依据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育活动仍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课堂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效率低下,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随着西方教育理论不断传人我国,对我国教学理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随着科技迅猛发展,教育理论、观点、技术及教学内容、方法、原则、组织形式等均与现代科学技术、社会心理乃至系统理论等整合起来,形成了许多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新观念,新思维,构成了切合时代教育改革精神的新潮流。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教师简单的讲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在合理分析每个学生的语言、逻辑、运觉、节奏、交际、自省等多元智能的基础上充分备课,形成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其次应在以创新为目标,以问题为中心,以自主探究为基调的前提下,科学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并形成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2.心理学的智力活动内化理论认为:外部的活动、操作是“内化”的前提。在充分的外部活动基础上,配合第二信号系统语言的调节、能使外部操作的内容较为顺利地内化为头脑内部的思维活动。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在论智力形成的几个基本阶段时说:只有物质的(或物质化的)活动形式才是完备的智力活动的源泉。这就是说,儿童的智力活动是在对物体(或物体的替代物)的动作中形成的。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数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智慧自动作发端”,精辟地论述了“心”与“手”、“智慧”与“动作”的密切关系。

3.《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引入“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是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指的是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四、研究目标

通过操作活动,让每个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能理解和掌握,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大面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1.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上课的时候,注意力很不容易集中;即使集中了,持续时间也不可能很长。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因为,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低龄儿童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手、口、脑、眼、耳等多种感官并用,协同作战,在操作活动中去品尝“学习劳动的成功”,体验“克服困难的喜悦”,使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从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之目的。

2.优化运用学具,提高教学效益。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思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且让学生在亲自操作的活动中,,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社会、分析社会、认识社会。

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教学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教师尽量使用身边的操作工具,唤起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当作数学学习的工具,培养敏锐地收集“动手实践”所需的工具,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和合理安排操作内容并创造性运用。能结合学生生活,进行有效的改编或重组,能适当的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指导学生正确思维,使操作、思维、语言与探索创新有机结合。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达到全面发展;同时,又促进广大教师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加紧学习、研究、创新,努力提高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新课改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达到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

五、研究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认真分析学情,确定操作内容。动手操作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并能用数学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但动手操作也不是多多益善,学生的动手操作应针对不同内容合理进行。

2.科学设计程序,提高操作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