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普查工作计划3篇

合集下载

地名普年度工作计划

地名普年度工作计划

地名普年度工作计划一、总体目标地名普是负责管理和规范地名的专业机构,其工作目标是保障地名的准确性、一致性和规范性,为社会提供优质、可靠的地名信息服务。

在新的一年里,地名普将继续推动地名标准化工作,加强对地名信息管理的监督和管理,积极利用新技术手段提升地名普的服务水平,全力推动地名普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工作重点1. 地名标准化工作地名普将继续推动地名标准化工作,全面规范地名的命名原则、审定程序、命名规则等,加强对地名命名的管理和监督。

同时,加强对地名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并组织相关培训活动,提升地名管理水平。

2. 地名信息管理地名普将加强对地名信息的收集、整理、管理和发布工作,建立完善的地名信息数据库,及时更新和发布地名信息,提供可靠的地名信息服务。

3. 新技术手段应用地名普将积极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提升地名普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全新的地名信息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更加方便、高效的地名信息服务。

4. 地名普工作队伍建设地名普将加强工作队伍建设,组织相关培训和培养工作人才,引进和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提升地名普整体工作水平。

5. 地名普品牌推广地名普将加强对自身品牌的宣传推广,提升地名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合作,共同推动地名普工作的开展。

三、具体工作计划1. 加强地名标准化工作(1)组织制定地名标准化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分工。

(2)对全国范围内的地名进行归纳和整理,着重对重点地名进行规范化处理。

(3)组织开展地名标准化培训和宣传活动,提升地名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的标准化意识和水平。

2. 加强地名信息管理(1)建立并完善地名信息数据库,及时更新和发布地名信息。

(2)推动地名信息与地图信息的集成,提供可视化地名信息查询服务。

(3)加强对地名信息的质量监督和检查工作,保障地名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推动新技术手段的应用(1)加强与科研单位和高校的合作,研发地名信息智能化处理系统。

地名普查方案

地名普查方案

地名普查方案一、背景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和乡村地名的准确统一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规范地名的使用和管理,并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需要进行地名普查工作。

本方案旨在介绍地名普查的目的、范围、方法和实施步骤,以及相关的管理措施。

二、目的1. 统一地名:通过地名普查,确保地名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避免因地名混淆带来的不便和错误。

2. 促进地理信息管理:地名普查可为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制作提供准确的地名数据,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3. 保护传统文化:地名普查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

4. 促进社会发展:通过地名普查,能够提供准确的地名信息,方便社会经济发展和服务的提供。

三、范围地名普查的范围包括城市和乡村地名。

其中,城市地名普查主要针对行政区划、街道、建筑物等地名;乡村地名普查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农田、村落和地标等地名。

在范围确定中应充分考虑历史文化、土地利用、社会需求等因素。

四、方法1. 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走访、查看资料等方式,收集和核实地名信息。

调查人员应熟悉地理和地名学知识,并记录详细的地名信息。

2. 文件梳理:收集、整理历史文献、地图、照片等资料,作为地名普查的参考依据。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电子化处理和储存,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3. 与当地居民交流:与当地居民沟通交流,获取他们对地名的认知和使用情况,以及对地名的意见和建议。

这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名的历史脉络和社会背景。

4. 数据整合:将实地调查和文件梳理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地名数据库。

数据应包括地名的拼音、解释、具体位置等信息,并建立标准化的分类体系。

5. 数据验证:对整理得到的地名数据进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可通过与相关部门、专家的核对和评审,以及多方比对等方式进行验证。

五、实施步骤1. 筹备阶段:确定普查的目标和范围,制定工作计划,组建调查团队,进行培训和准备工作。

2. 数据收集阶段:进行实地调查和文件梳理工作,收集、整理和核实地名数据。

地名普查工作总结

地名普查工作总结

地名普查工作总结第1篇:普查员工作总结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员工作总结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已基本结束,人口普查登记工作在市人普办的正确指导下,在区人普办的带领下,克服了普查任务重、时间紧、情况复杂等困难,全区广大普查员、指导员和工作人员勇挑重担,默默奉献,吃苦耐劳,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登记工作任务。

一、高度重视,组建强有力的普查员队伍。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加强对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我们成立了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关于下发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和工作方式的通知>等文件,并严格按照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和工作人员选调的标准、条件、范围、数量等要求,配备了人员。

本次人口普查中,区人普办从区直有关部门抽调专职工作人员10人,各乡镇、办事处人普办工作人员共到位55人,村级人普领导小组工作人员共到位574人,全区共借调、招聘普查员948人、指导员264人,为人口普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搞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地名普查工作计划地名普查工作计划地名普查工作计划2016-12-21浏览:分享人:傅怡仁手机版导语:地名是基础地理信息-地名普查是一项公益*、基础*的国情调查。

开展地名普查-有利于维护国家*和领土完整、巩固国防建设-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社会交流交往、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对提高*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地名普查的目的是查清地名基本情况-掌握地名基础数据-提高地名标准化水平-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螅建设-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地名信息。

嚓地名普查工作计划根据<第二耪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第二次全国努地名普查的任务是:查清地名基本情况-?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呗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绸臵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建立、完善各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即国家地名数据谥库)-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发挥地谔名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加强国防建设和维护国家主桁权与领土完整等方面的基础作用。

地名普查年度工作计划

地名普查年度工作计划

地名普查年度工作计划1. 背景介绍地名是地理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地理标识的规范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地名普查是指对特定区域内的地理名称进行收集、整理和清理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地名普查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以及相应的实施方案。

2. 目标和任务(1)目标:通过地名普查,建立和完善地理信息数据库,提高地理信息系统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2)任务:a. 收集和整理地理名称数据,包括地点名称、道路名称等。

b. 清理和核实地理名称数据,排除重复和错误的地名。

c. 根据地区特点和需求,开展相应的地名翻译和命名工作。

d. 更新和维护地理信息数据库,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e. 提升地名普查工作的可视化和自动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3. 工作计划(1)制定工作计划和时间表根据项目需求和资源情况,制定具体的地名普查工作计划和时间表,确保各项任务顺利进行。

(2)组织人力资源根据任务的复杂性和工作量的大小,组织专业人员参与地名普查工作,并进行培训,确保人员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3)购置设备和工具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购置相应的设备和工具,如电脑、地图、测绘仪器等,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

(4)数据收集和整理根据工作计划,对特定区域内的地理名称进行收集和整理,包括地点名称、道路名称、山川湖泊等。

(5)数据清理和核实对收集到的地理名称数据进行清理和核实,排除重复和错误的地名,并记录整理结果。

(6)地名翻译和命名工作根据地区特点和需求,进行相关的地名翻译和命名工作,确保地名符合规范和规定。

(7)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和维护根据地名普查的结果,更新和维护地理信息数据库,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8)工作成果总结和评估根据工作计划和时间表,对地名普查的工作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4. 实施方案(1)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如利用遥感影像、卫星定位系统等进行地名采集和标注。

宣传地名工作计划范文模板

宣传地名工作计划范文模板

一、计划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地名工作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传承文化、方便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地名工作,提高地名管理和服务水平,现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地名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2. 优化地名命名、更名、恢复原名的审批流程。

3. 加强地名文化保护与传承。

4. 提升地名公共服务能力。

三、工作内容1. 组织开展地名普查工作(1)成立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

(2)制定地名普查工作方案,明确普查范围、内容、方法等。

(3)开展地名普查培训,提高普查人员业务水平。

(4)组织普查队伍对地名进行实地调查、核实、登记。

2. 加强地名命名、更名、恢复原名的审批管理(1)修订地名命名、更名、恢复原名的审批办法,规范审批程序。

(2)设立地名审批专门机构,提高审批效率。

(3)加强对地名命名、更名、恢复原名的审查,确保地名命名合理、规范。

3. 加强地名文化保护与传承(1)开展地名文化研究,挖掘地名文化内涵。

(2)举办地名文化活动,弘扬地名文化。

(3)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地名进行保护。

4. 提升地名公共服务能力(1)完善地名信息数据库,实现地名信息资源共享。

(2)开展地名咨询服务,为公众提供便捷的地名查询服务。

(3)加强地名信息化建设,提高地名工作的科技含量。

四、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第1-3个月):成立地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地名工作计划,开展地名普查培训。

2. 第二阶段(第4-6个月):开展地名普查工作,收集地名信息。

3. 第三阶段(第7-9个月):对地名命名、更名、恢复原名的审批进行规范管理。

4. 第四阶段(第10-12个月):开展地名文化保护与传承活动,提升地名公共服务能力。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地名工作顺利开展。

2. 加大经费投入,为地名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地名工作的认识和支持。

普查工作计划

普查工作计划

普查工作计划普查工作计划篇一2016年第三次农业普查工作计划篇一:为切实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结合鹿峰街道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普查目的和意义组织开展第三次农业普查的目的是查清农业、农村、农民基本情况,掌握农村土地流转、农业生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等新情况,反映农村发展新面貌和农民生活新变化,对科学制定“三农”政策、促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普查对象和范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对象为:一是所有农村住户,包括农村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其他住户;二是所有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三是所有农业经营单位;四是所有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

普查的范围包括: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三、时间进度安排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从2015年开始筹备,到2018年结束,大约需要3年左右时间。

普查的时点标准是2016年12月31日,时期标准是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整个普查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普查准备阶段。

国家要求农业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在2016年四季度以前完成。

主要工作包括:拟定工作规划、组建普查机构、落实普查经费、制定普查方案、布置普查任务、培训普查人员、开展宣传动员。

第二阶段是现场登记阶段。

从2016年10月到2017年5月为农业普查的现场登记工作阶段。

主要工作是:开展普查前的总动员、确定普查小区、组织清查摸底调查、组织现场调查、完成乡镇表和行政村联网直报等。

第三阶段是数据质量抽查和数据处理阶段。

从现场调查结束到2017年12月底基本完成。

主要工作是:开展数据质量抽查、普查数据的审核汇总、数据质量评估、数据的分析、主要数据的发布和普查资料的编印。

第四阶段是工作总结及资料开发阶段。

从数据处理结束后到2018年12月底基本完成、主要工作是:做好普查总结和表彰、普查资料的深度开发、普查成果的发布、农村统计调查基础信息系统的建立、普查文件汇编和归档。

乡地名普查实施方案

乡地名普查实施方案

乡地名普查实施方案为了深入挖掘和保护我国乡村地名文化资源,促进乡村振兴,特制定乡地名普查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意义。

乡村地名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地理、民俗等信息,对于传承地方文化、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城乡发展和社会变迁,许多乡村地名面临遗忘、淡化甚至消失的风险,急需进行普查和保护。

二、普查内容。

1.地名分类。

将乡村地名按照地理位置、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等进行分类,全面梳理乡村地名资源。

2.地名采集。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等方式,全面搜集乡村地名信息,包括名称、来源、含义、历史沿革等。

3.地名标准化。

对采集到的地名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建立乡村地名库,实现地名信息的标准化管理和利用。

三、普查方法。

1.实地调查。

组织专业人员深入乡村,对地名进行实地调查和采集,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2.调查问卷。

向乡村居民发放调查问卷,征集乡村地名的相关信息,充分发挥群众智慧。

3.信息整合。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采集到的地名信息进行整合和管理,建立电子数据库。

四、普查成果。

1.地名档案。

建立乡村地名档案,保留和整理乡村地名的历史、文化、地理等信息。

2.地名保护。

依据普查成果,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乡村地名进行保护和传承,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

3.地名利用。

将乡村地名资源应用于文化旅游、乡村建设等方面,推动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

五、实施保障。

1.组织领导。

成立乡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普查工作。

2.人员培训。

对参与普查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地名普查和信息管理能力。

3.宣传推广。

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加大乡地名普查工作的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

六、总结。

乡地名普查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只有通过深入挖掘和保护乡村地名文化资源,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宣传工作方案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宣传工作方案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宣传工作方案篇一: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的实施方案 ----最终定稿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的实施方案为全面掌握地名信息,提高我国地名管理和服务水平,国务院决定自20年7月开始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

如意工业园区管委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负责的地名普查工作。

为积极响应国务院和市人民政府的号召,做好并完成此次地名普查工作,单位组织成立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负责地名普查工作的具体事宜。

开展此项工作有关事宜如下:一、目的及意义1、地名普查的目的:查清地名基本情况,掌握地名基础数据,提高地名标准化水平,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地名信息。

2、地名普查的意义:地名是基础地理信息,地名普查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的国情调查。

开展地名普查,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巩固国防建设,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密切社会交流交往、方便人民群众生活生产,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二、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组长:成员:(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510室)三、时间安排按照《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的通知》(呼政办字﹝20﹞44号)文件要求,此次地名普查从20年8月1日开始,到20年6月30日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

普查标准时点为20年12月31日。

第一阶段,20年8月至12月,完成工业园区地名普查的组织动员、成立机构、搜集材料、制定方案、开展人员培训等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20年1月至20年6月,完成工业园区内地名信息的普查及上级检查验收工作。

第三阶段,20年7月至20年6月,完成普查成果汇总、完善、上报工作,建立档案,完成普查成果转化应用。

四、范围及内容1、普查范围:。

2、普查内容:查清地名及相关属性信息,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建立完善各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进一步做好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工作,建立地名普查档案。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方案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方案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方案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地名的保存和管理变得日益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记录全国范围内的地名信息,中国政府决定进行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

本文将介绍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方案。

一、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名的普查和管理成为当务之急。

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于20世纪80年代进行,对地名信息进行了初步的全国性调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名的变动和增长非常迅速,因此需要进行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来更新和补充地名数据库。

二、目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全国范围内的地名信息,包括城市、乡村和自然地理特征等各类地名。

通过普查,可以建立一个准确、完整、规范的地名数据库,为国家的地理信息系统和相关研究提供有力支持,促进地名保护和地名文化的传承。

三、普查内容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将对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地名进行登记和调查。

普查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地名的名称:包括城市、乡村、山川、湖泊等各类地理要素的名称。

2. 地名的位置:通过GPS定位技术,准确记录地名的经纬度信息。

3. 地名的来源:调查地名的来历和命名背后的故事,包括文化、历史和民俗等方面。

4. 地名的特征:对地名的特点进行描述,如地貌、水系、气候等。

5. 地名的语言学研究:对地名的语言学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包括音韵、语义等方面。

四、普查方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将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和多种调查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名调查:组织专业调查人员深入各地对地名进行实地调查和登记。

2. 数据整理:将调查获得的地名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类,建立准确、完整的地名数据库。

3. 技术应用:利用GPS、遥感、卫星图像等技术手段对地名进行定位和空间分析。

4. 数据质量监控:建立评估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五、意义和预期成果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意义和预期成果包括:1. 了解地名的分布和变动情况,为城市规划和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依据。

关于在全县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的实施方案

关于在全县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的实施方案

关于在全县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全县第二次地名普查地名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标识,更是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的载体。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地名资源,提高地名标准化水平,我县决定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

本文将详细阐述关于在全县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的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目的地名是与地理位置相关联的名称,包括自然地名(如山川、湖泊、河流)和人文地名(如城市、街道、村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推进,我县的地名发生了许多变化,不仅新建了许多城市和村庄,也对一些地名进行了修订和调整。

为了更好地了解全县地名情况,更新地名数据库,规范地名使用,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地名普查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县的地名资源,建立全面准确的地名数据库。

2.修订和更新过时的地名信息,消除冗余和错误的地名。

3.推动地名标准化建设,提高地名质量和可读性。

4.保护和传承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地名,提高地名的文化内涵。

5.为城市规划、交通导航、邮政快递等提供准确的地名信息。

二、主要工作内容1.组织机构为了保证地名普查工作的有序进行,我们将成立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地名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和专家参与其中,确保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在各个乡镇设立地名普查工作站,负责具体的地名普查工作。

2.普查范围本次地名普查将覆盖全县的城乡地区,包括城市街道、村庄、自然地理要素等。

同时,对于已经建立的地名数据库,也将进行核查和修订。

3.普查内容地名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名基本信息:包括地名的名称、拼音、发音、含义等。

(2)地理位置信息:包括地名所属的行政区划、经纬度、海拔高度等。

(3)历史和文化信息:包括地名的来源、背后的故事、地名与当地文化的关联等。

(4)地名标识和标牌:对于重要的地名,将设置标识和标牌,提高地名的可辨识度和可读性。

4.普查方法本次地名普查将采用实地调查和信息采集相结合的方式。

地名著名工作计划(3篇)

地名著名工作计划(3篇)

第1篇一、前言地名作为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地理、文化、民俗等方面的载体,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

近年来,我国地名事业发展迅速,但地名著名程度仍有待提高。

为了提升我国地名知名度,弘扬地名文化,促进地名事业发展,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升我国地名知名度,使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地名文化。

2. 传承和弘扬地名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3. 促进地名事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 提高地名管理水平,确保地名信息准确、规范。

三、工作内容1. 开展地名文化宣传(1)举办地名文化展览,展示地名历史、地理、民俗等方面的特色。

(2)制作地名文化宣传片,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传播。

(3)开展地名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解读地名文化内涵。

2. 举办地名文化活动(1)举办地名知识竞赛,提高公众对地名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2)举办地名摄影比赛,激发公众对地名文化的热爱。

(3)举办地名故事征集活动,收集和整理地名背后的故事。

3. 加强地名文化研究(1)开展地名文化研究课题,挖掘地名文化内涵。

(2)整理和出版地名文化研究成果,为地名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3)加强与国际地名文化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经验。

4. 优化地名管理(1)完善地名命名、更名、注销等程序,确保地名信息准确、规范。

(2)加强地名标志牌建设,提高地名标志牌的规范性和美观性。

(3)开展地名普查工作,全面掌握地名资源。

5. 推进地名信息化建设(1)建立地名数据库,实现地名信息资源共享。

(2)开发地名查询系统,方便公众查询地名信息。

(3)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高地名管理效率。

四、工作步骤1. 第一阶段(1-3个月):开展地名文化宣传,举办地名文化活动,提高公众对地名文化的关注度。

2. 第二阶段(4-6个月):加强地名文化研究,整理和出版地名文化研究成果,为地名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3. 第三阶段(7-9个月):优化地名管理,推进地名信息化建设,提高地名管理水平。

地名普查实施方案

地名普查实施方案

地名普查实施方案1. 引言地名普查是指对某个地区内的地名进行摸底、整理和记录的工作。

地名作为地理实体的名称,具有重要的文化遗产和地理意义。

通过进行地名普查,不仅可以对地名进行规范化管理,还能够提供准确的地理信息支持,为地理空间分析和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地名普查的实施方案。

2. 目标和任务2.1 目标本次地名普查的主要目标是对指定地区内的地名进行全面、准确的记录和整理,建立一份可靠的地名数据库。

2.2 任务1.制定地名普查区域划分方案;2.组织人力资源,完善普查团队;3.制定地名普查调查表;4.部署地名普查工具和设备;5.开展地名普查工作;6.对地名普查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整理;7.建立地名数据库。

3. 方法和步骤3.1 地名普查区域划分方案根据普查目标和任务的要求,将普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片区,每个片区内的地名普查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

3.2 人力资源和普查团队根据地名普查的规模和任务量,组织足够的地名普查人员,并为其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地名普查能力。

3.3 地名普查调查表制定详细的地名普查调查表,包括地名的基本信息、地理位置、来源、含义等字段,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4 地名普查工具和设备选择适用的地名普查工具和设备,包括地名普查软件、GPS测量仪、相机等,以提高普查效率和数据质量。

3.5 地名普查工作在普查开始前,对普查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地名普查的方法和步骤。

然后,按照事先划分好的普查区域,有序地进行地名普查工作。

3.6 数据质量检查和整理在地名普查工作结束后,对普查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7 地名数据库建立根据普查数据,建立地名数据库,并进行分类、索引和标准化处理,以便于后续的查询和应用。

4. 进度和资源4.1 进度安排根据普查区域的大小和任务量,制定详细的进度安排,包括地名普查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每个片区的工作计划。

4.2 人力和物力资源根据地名普查的规模和要求,配置适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包括普查人员、普查工具和设备以及办公设施等。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方案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方案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方案一、背景介绍地名普查是指通过对全国范围内的地名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和管理,获取地名信息的一项工作。

作为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数据库建设的基础,地名普查不仅对地理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国家规划、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了基础数据。

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于1983年启动,对全国范围内的地名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收集工作,为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地理信息资源。

然而,由于国情发生了较大变化,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原因,第一次地名普查的数据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提高地名信息的质量和时效性,国家决定启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

本文将对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并说明实施计划、工作流程和相关要点。

二、实施计划1. 时间安排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工作计划为三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准备阶段,预计用时半年,包括组织架构建设、人员培训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预计用时两年,包括地名调查、数据采集、整理等。

•第三阶段:总结评估阶段,预计用时半年,包括数据分析、质量评估、报告撰写等。

2. 资源投入为顺利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具体投入如下:•人力资源:组织设立指导小组,配备专业调查员和技术人员。

•物力资源:提供调查用车、测量工具、数据采集设备等。

•财力资源:提供经费支持,用于项目管理、数据处理等。

3. 组织架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组织架构如下:•指导小组:负责整体规划、指导和监督全国地名普查工作。

•省级普查办公室: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名普查的组织和实施工作。

•县(市、区)级普查办公室: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名普查的具体实施和数据采集工作。

三、工作流程1. 准备阶段•组建指导小组:由地理信息部门和普查部门共同成立指导小组,并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

•员工培训与选拔:开展培训,培养地名普查员的调查技能和专业背景。

•制定地名普查方案:细化工作计划、调查内容和方法。

地名普查工作计划

地名普查工作计划

XX地名普查工作计划•XX地名普查工作计划一、目标任务此次地名普查工作,全镇24个行政村都在普查范围内。

主要目标任务是:查清地名基本情况,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建立、完善各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即国家地名数据库),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发挥地名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加强国防建设和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等方面的基础作用。

具体为:(一)查清地名基本情况。

包括行政区域,非行政区域,群众自治组织,居民点,交通运输设施,水利、电力、通信设施,纪念地、旅游景点,建筑物,单位,陆地水系,陆地地形等11大类地名的名称、位置及相关属性信息。

(二)规范地理实体名称。

根据国家和省上关于地名管理的有关法规,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切实解决地名上存在的一地多名、地名重名,地名命名罔顾传统、刻意崇洋、虚张声势、名不符实,地名译写不准确、用字不规范、含义不健康等问题。

(三)设置地名标志。

根据实际需要,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设置地名标志。

(四)开发、应用地名普查成果。

利用地名普查成果,编纂出版地名图、录、典、志等出版物,建立、完善各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开展地名信息化服务,开发研制地名信息化服务产品。

二、时间步骤此次地名普查标准时点为20xx年12月31日。

普查从20xx 年7月开始,到20xx7年12月结束。

具体分四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20xx年7月至20xx年12月):1、成立机构。

成立以镇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普查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设立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采取临时借调办法安排2至4名工作人员,配置必要办公场所和设备。

2、制定文件。

以镇政府普查领导小组名义制定下发普查实施方案;做好普查经费的预算文本。

3、动员部署。

召开全镇地名普查动员部署会议,由镇政府分管民政工作的领导作动员讲话。

全国地名普查宣传工作方案

全国地名普查宣传工作方案

全国地名普查宣传工作方案1.引言1.1 概述全国地名普查是对全国各地地名进行全面调查和整理的工作,旨在掌握和保存我国丰富多彩的地名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在全国地名普查工作中,宣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全国地名普查宣传工作的概况、重要性和方案进行深入探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整篇长文的组织结构和主要内容安排。

可以包括介绍文章的主要章节和各章节的内容概要,以便读者了解全文的组织架构和主要内容的安排。

同时也可以提及文章的写作思路和目的,让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以下是可能的内容示例:在文章结构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全国地名普查的背景和概况,明确普查的目的和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重点讨论宣传工作在全国地名普查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宣传工作方案。

最后,结合全文内容总结全国地名普查宣传工作的意义,展望未来宣传工作的发展,并进行结束语的总结。

整篇文章将按照此结构,全面深入地介绍和讨论全国地名普查和宣传工作的相关内容,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3 目的全国地名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家工作,其宣传工作的目的在于提高全民对地名普查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民众对地名普查工作的参与意识和支持度。

通过有效的宣传工作,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地名普查的意义和意义,促进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从而推动地名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宣传工作还可以帮助促进地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增加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利于培养和传承优秀的地名文化传统。

总之,全国地名普查宣传工作的目的在于推动地名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地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增强全民对地名普查工作的认同和参与支持。

2.正文2.1 全国地名普查概况全国地名普查是指对全国范围内的地名信息进行系统的调查和整理工作。

地名是反映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维护国家地域文化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地名普查旨在对我国各地的地名进行梳理和统计,为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地理信息资源管理、国土资源管理和地名标准化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地名普查工作个人工作计划

地名普查工作个人工作计划

地名普查工作个人工作计划一、工作目的和意义地名普查是对全国各地的地名进行系统的搜集、整理、编制和利用,为科研、教学、生产和生活提供必要的基础信息。

地名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地方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传统的地图学、地理学、历史学研究中地名普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名普查工作对于国家的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地理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和管理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人将以地名普查工作为己任,兢兢业业,恪守职责,尽心竭力,为地名普查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工作内容1. 听取领导和老师的指导,熟悉公司的地图资料,为地名普查做好充分的准备;2. 到实地进行地名的采集工作,认真查找并记录当地的地名信息;3. 通过实地采集、调查等方式,整理和完善地名资料;4. 填写地名普查相关的各类文档、报告等。

三、工作步骤和具体计划1. 准备工作(1)认真学习并掌握地名普查工作的相关知识,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等;(2)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和讲座,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3)准备好必备的工具和设备,包括笔记本电脑、地图、测绘工具等。

2. 实地采集地名信息(1)深入了解所在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历史背景;(2)结合实地调查,认真采集和记录地名信息;(3)注意保护好地名文化遗产,避免因采集工作给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4)负责本次采集任务区域的地名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

3. 文档整理和报告(1)认真整理和分类地名信息;(2)撰写地名普查报告,报告内容要详实准确。

四、工作计划及分工1. 春节前完成准备工作(1)学习地名普查有关法规和标准;(2)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和讲座。

2. 春节后开始实地采集工作(1)深入了解所在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历史背景;(2)结合实地调查,认真采集和记录地名信息。

3. 每天晚上进行文档整理和报告(1)认真整理和分类地名信息;(2)撰写地名普查报告。

五、工作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1. 实地采集中可能会遇到天气不好、资源有限等问题,解决方法是提前准备好必备的工具和设备,以及和当地的有关部门或者专家沟通,寻求帮助。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名普查工作计划3篇3篇根据《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任务是:查清地名基本情况,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建立、完善各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即国家地名数据库),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发挥地名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加强国防建设和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等方面的基础作用。

普查范围是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区域以外的全国所有陆地国土(不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

一、目标任务(一)查清、采集地名及相关属性信息。

作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掌握我国的所有地名及其相关属性信息。

调查每条地名的基本要素,包括地名的用字、读音和名称的由来、含义及沿革;地名所指代的地理实体的概况,包括位置信息、社会、自然、经济、文化等基本情况。

除此之外,要注重深入挖掘地名的文化内涵,特别是一些古老地名和传统地名所积淀的丰富文化内涵。

(二)地名标准化处理。

普查过程中要根据国家地名管理的有关法规对入库地名进行审定;对有地无名但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切实解决地名上存在的大、洋、古、怪、重的乱象。

(1)对有地无名但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

中国大的山川河流名称早已约定俗成,而许多小的山体、河道、关隘、山口、洞泉、岛礁等,尚有不少重名、无名等问题。

随着人们的探索活动频繁、区域扩大,一些地理实体名称覆盖率低,许多山地、山峰、盆地等无名状况比较普遍,在需要指称时感到不便。

一些地理区域或只有大范围的泛称,而无亚区域名称,更无较小地形区名称。

有的地理实体虽有名称,但属于个人或团体命名,未取得社会共识,其称谓存在重名或不确定性。

(2)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

目前我国地名尤其是居民地地名中存在较多不标准、不规范的问题。

如城市居民区名称用词混乱、新生街路名杂乱无章、大型建筑物名称五花八门、地名使用存在随意性等问题;部分区域内还存在着一地多名、一名多写和重名的问题;在一些地域偏僻或一些小地名中,仍存在地名词语含义不健康、低级庸俗的问题。

(3)普查中的地名罗马字母拼写。

普查中地名罗马化字母拼写,按照中国地名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测绘总局联合制定了《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部分)》执行。

对于少数民族语地名的罗马化拼写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先将少数民族语地名进行汉字译写规范化处理,再将已规范的汉字译名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二是对于按照《少数民族语地名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法》的规则,直接采取用汉语拼音字母对蒙古语、维吾尔语和藏语地名拼写。

(4)少数民族语地名的标准化处理。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人口虽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0%,却分布在大半个中国。

少数民族语命名的地名数量极多,这些地名中也存在一地多名,一名多写,重名和含义不健康等问题,此外,由于少数名族文化落后,有些民族只有语音而无文字,即使有文字也无统一的标准读音,因此,少数民族语地名的书写和读音就必然混乱不一,对少数民族语地名的普查也要做好标准化处理,其标准化可参照汉语地名处理办法解决。

对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对某一地名称谓不一致的问题,可根据当地各民族的人口多少、历史情况、含义优劣以及通行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对有文字的少数民族语地名,要统一地名文字的书写、汉字译写和罗马化拼写;对于没有文字或习惯用其他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语地名,要统一汉字或其他民族文字的书写,进而统一罗马化拼写。

用汉字译写少数民族语地名时,要注意对于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地区,地名的汉字译写是根据其文字含义和语言发音而定;对于尚无文字的民族地区,地名译写则单独依据其语言发音译写。

保证音译准确,不采用生僻字或含义不好的汉字;对于一些译写不准确但已经广泛使用的通用译名,可按照约定俗成的原则继续沿用。

(5)对地名中使用生僻字、方言和土俗字问题根据情况做妥善处理。

这类问题在聚落地名中比较常见,这些地名用字比较难认而且含义晦涩,很多在字(词)典中无法查到,不但不能理解地名含义,还可能造成误读和错写,不仅给人们的交往造成麻烦,而且对地名信息化建设也不利。

但纠正地名用字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可参考以下原则:凡现代汉语字(词)典上未收入的生僻字,一般应改为同音常用字;对于一些小地名中使用的生僻字或方言、土俗字,且无义可释的,也应该选用同音常用字代替;对于地名中带有区域性且有一定含义的生僻字、方言、土俗字可保留,但要说明来历、含义及读音原由,按照现行的有关规定,进行审音定字,确定其标准字形和读音。

在地名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可组织编制地名规划,以全面推进本地区的地名标准化、层次化、序列化。

(三)设置地名标志。

普查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根据实际需要,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设置地名标志。

有关规范标准包括《地名管理条例》、《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关于地名标志设置若干问题的通知》、《关于在全国城市设置标准地名标志的通知》、《关于在国道两侧设置地名标志的通知》、《地名标志管理试行办法》和《地名标志》GB17733-AXXXX年7月1日开始,到AXXXX年6月30日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

普查标准时点为AXXXX年12月31日。

第一阶段,AXXXX年7月至12月,所有普查地区完成组织动员、成立机构、搜集资料、制定方案、人员培训等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AXXXX年1月至AXXXX年6月,完成所有普查地区的普查和各级检查验收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结合实际统筹安排所辖相关县(市、区)的普查和检查验收,既可同时开展,也可分期分批进行。

具体计划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名普查领导小组报国务院地名普查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第三阶段,AXXXX年7月至AXXXX年6月,完成成果完善、上报、汇总工作,建立档案,开展普查成果开发应用和总结表彰。

地名普查工作计划为做好全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国发〔AXXXX年古镇千年古村落两类受保护地名文化遗产范围。

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地名普查所需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第三次全国港口普查成果以及铁路线路名称代码、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和国道编号、车载导航系统等公路、水路、铁路交通运输设施基础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协调主要交通标识相关资料保障工作。

协助明确交通运输类地名的普查要求。

县水利局负责地名普查所需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全县河流名称代码、水利经营管理单位(如水库、水电站等)等基础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明确水系类地名和水利设施类地名的普查要求。

县文广新局负责地名普查所需文化场馆等相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协助明确文化场馆类地名的普查要求。

按照《地名文化遗产鉴定标准》(民政部公告第251号),协助界定全县近现代重要地名类受保护地名文化遗产范围。

县卫生局负责地名普查所需各级各类医院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急救机构等相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协助明确医疗机构相关地名的普查要求。

县工商局负责地名普查所需各类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等相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协助明确企业类地名的普查要求。

县统计局负责地名普查所需社会、经济、人口等相关统计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县林业局负责地名普查所需湿地保护区名录、自然保护区名录、林业经营管理单位等相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协助明确森林、林场等地名的普查要求。

县旅游局负责地名普查所需旅游区(点)等旅游资源基础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协助明确旅游设施、景区、景点纪念地等地名的普查要求。

县宗教办负责地名普查所需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等基础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协助明确宗教纪念地相关地名的普查要求。

县文物局负责地名普查所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以及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相关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协助明确文物、考古类地名的普查要求。

县史志办负责地名普查所需地方志等基础资料的协调保障工作。

县武装部负责军事管理区和军事禁区内地名普查的协调保障工作。

五、时间安排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此次地名普查标准时点为AXXXX年12月31日。

从AXXXX年9月开始,到AXXXX年6月30日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AXXXX年8月至12月,完成组织动员、成立机构、搜集资料、制定方案、培训人员等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AXXXX年1月至AXXXX年6月,开始开展普查,完成普查和检查验收工作。

具体计划由县地名委员会报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第三阶段,AXXXX年7月至AXXXX年6月,完成整理、汇总、上报普查成果工作,建立健全档案,开发、应用普查成果,总结普查工作,表彰做出突出贡献的普查工作人员。

六、方法步骤(一)制定方案。

各乡镇、街道要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制定地名普查实施方案,报县地名委员会审批后实施。

(二)培训人员。

县地名办负责培训乡镇、街道地名普查人员。

(三)收集资料。

全面搜集地名属性信息资料,包括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档案,各种与地名有关的图、录、典、志等。

对资料进行整理、甄别、论证和审定。

(四)实地踏勘。

实地勘察地名现状,查清地名的名称、位置等相关信息。

(五)标准化处理地名。

根据国家地名管理的有关法规和政策,按照地名命名、更名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对普查的地名进行审定和标准化处理。

无名称但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必须命名;一地多名的须确定一个标准名称;多地重名的须分别命名;名不符实,用字不规范,含义不健康的,须清理整顿。

根据AXXXX年9月颁布的《湖南省邮政条例》第二十条民政部门应当确定城镇街道、农村自然村标准地名之规定,县级民政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不留管理空白。

(六)设置地名标志。

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设置地名标志。

根据《湖南省邮政条例》第二十条民政部门应当......对单位和居民住宅设置统一编制的门牌号码之规定,尚未将门牌号码管辖归口到民政部门的地方,县级人民政府应在本次地名普查第一阶段理顺门牌号码管辖关系。

(七)建立数据库。

按《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和县实施细则、技术标准,将地名信息逐条录入地名数据库。

根据普查成果修改矢量地图上的地名注记和变化的地物。

(八)制作成果。

1.填写各类普查成果表。

2.标绘地名普查成果图。

3.对普查成果和文件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

4.起草地名普查工作总结。

5.起草地名普查成果上报审批报告。

(九)验收。

县地名办负责全县地名普查验收工作的具体实施。

验收内容包括组织实施和普查成果两个方面。

镇(乡、街道)地名普查办先行自查,改进后报县地名普查办进行核查;县地名普查办根据核查情况进一步完善后报市地名普查办验收;市地名普查办验收后,报省地名普查办抽查复验及全面审核。

(十)成果审定。

全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由县地名办组织审核后报市领导小组审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