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中酒梅意象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酒意诗情谁与共此花不与群花比
——李清照词中酒梅意象分析
学生姓名:关晓霞指导老师:李明德
[内容摘要] 李清照词中梅酒意象出现之频繁令人惊叹,关注这两种意象会发现它们关系密切。它们共同体现了李清照的多重性格,既有她作为文人追求生活情趣的一面,又有婉约背后隐藏的豪迈大丈夫气概。酒梅意象还曲折地勾勒了李清照在不同的生活阶段情感变化的脉络:少女期的青春美,思妇期的别情美和嫠妇期的沧桑美。
[关键词] 李清照;梅酒意象;文人雅趣;丈夫气概;感情脉络
在中国辉煌灿烂的诗歌王国中,无数耀眼的明星熠熠夺目恒久不衰,穿越时空带给我们心灵的感动和震撼。但可惜由于时代的局限,流传下来的女性作品实为稀缺。但是李清照一经横空出世,便在这个国度独放异彩,令人迷恋。她的作品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中具有独特意义和特殊价值的一份遗产。我们应当珍惜李清照留给我们的这份时代和心灵历程的记录。
李清照一生到底写过多少作品,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了。《宋史·艺文志》中说,李清照著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六卷;南宋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中说,李易安著有《李易安集》十二卷;南宋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中说李清照有《漱玉集》三卷,可惜现已散失。据侯健、吕智敏的校注本统计至今辑存的她的词有46首(不包括十三首存疑之作),诗十九首,文章六篇,还有残片断句若干。
她流传下的作品虽不多,但若细读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她的词中酒与梅的字眼出现之多令人惊叹。据王仲闻的校注本统计她的词作中出现梅花意象的有十八首,占其作品的十分之三,而直接或间接涉及到酒的就有28首之多,另外还有“琥珀”、“绿蚁”等酒的代称,“尊”、“玉樽”、“金樽”、“杯”、“盏”等酒器的名称,占其作品的一半还多。为什么李清照会如此频繁的使用这两个意象,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样联系?它们对研究李清照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情感有帮助吗?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一、饮酒、赏梅体现了李清照作为文人的嗜雅风尚,折射出其孤高自诩的文人心性。
李清照词中酒与梅常相伴出现,如《渔家傲》中“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词人于月光下饮着酒,欣赏梅花“玉人浴出新妆洗”的洁白滑润、娇媚旖旎。再如《玉楼春·红梅》中“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词
人由探花、度花、见花而爱花,由爱花而自然转入赞花。又想到也许明朝就会风气梅落,但韶光易逝,于是又转愁闷为自宽自慰,自邀其乐:“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酒与梅似乎已经成了李清照生活的一部分,她种梅、探梅、赏梅、折梅寄情、插梅妆扮。赏花时饮酒,游玩时饮酒,过节更要饮酒。
花前月下,诗酒自娱本就是文人雅趣,再加上宋代重文抑武的政策,文人生活优渥,李清照前期生活相对稳定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享受生活的乐趣。她在《金石录后序》中写道“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还描述了一件雅事“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清代俞正燮在《易安居士事辑》中记载李清照“在江宁日,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觅,得句必邀赓和,明诚每苦之”。夫妇二人志同道合,烹茶记史,踏雪寻梅,如此雅事令后人羡慕不已。当然李清照的“雅士”风骨不止此,词中还有更多体现。如“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转调满庭芳》);“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清平乐>》));“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念奴娇》);“清露晨流,新桐出引,多少游春意”(《念奴娇》);“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从以上词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生活掠影:分茶、饮酒、填词、踏雪、游春、插梅、赏菊、泛舟、登山,这一件件,一桩桩,岂不都是士大夫的风雅举动?这样可以看出饮酒赏梅只是她文雅生活的一部分。
她赏梅亦是自赏,赞梅亦是自赞,在赏花的过程中关照到自我品性。饮酒固然是感情宣泄的一种方式,未尝不是追慕魏晋名士的一种行为。在这样的雅趣中既表现了李清照作为文人孤高自诩的心性,又可看出她热爱生活的一面,在宋代理学观念逐渐盛行的情况下仍积极去营造一种充满情趣的生活。当然这样的生活更多的是在前期,这与整个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
二、饮酒、爱梅体现了李清照性格中放荡不羁的倜傥丈夫气,折射出其性格的多重性和对理想精神境界的追求。
沈曾植在《茵阁琐谈》里评价李清照“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苏辛,非秦柳也。”又说“闺房之秀,固文士之豪也”。初看觉得比较奇怪,李清照的主要成就在词上,从作品风格看她是婉约派的。王士禛说“婉约以易安为宗”①既是婉约之宗又何来倜傥之气?但鲁迅先生说过“倘有取舍,既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②,正如了解陶渊明既要看到他悠然自得的一面,也要知道他金刚怒目的一面。可见倜傥有丈夫气是针对她作品的全貌来讲的不单是就词而言。她的词以婉约为主,主要受她词论的影响,若读她的诗文,便可明白沈曾植这样评价她的原因。但我以为一种品质只要具备,即便再为隐藏,也总能在作品中得以体
现,不过表现的更委婉曲折罢了。
那么什么是丈夫气呢?就我个人的理解,从性格来看应该表现为乐观、潇洒、豪放、坦率;就生活态度来看,追求真实自然的人生,反对虚伪的礼教束缚;就作品内容来看,应境界开阔不拘于儿女私情,心怀天下忧国忧民。这些特征并不全符合她词的特点,但我们发现李清照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酒”和“梅”,而“酒”和“梅”却是中国传统男性文学领域中典型意象。李清照所选取的这些典型男性抒情意象与她崇尚自由的人格和男性士大夫般的志趣追求相契合,使得其内心的隐性感情借以表现。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梅花以它清瘦、孤幽的形象赢得了文人士子的喜爱,尤其是宋人更有很深的梅花情结。他们赞美梅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陆游在他的《卜算子·咏梅》中写道“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赞美梅不与百花为伍,不许蝶蜂亲近。刘镇《天香·对梅花怀王侍御》“漠漠江皋,迢迢驿路,天教为春传信。万木丛边,百花头上,不管雪飞风紧。寻交访旧,惟翠竹寒松相认。”它的光明磊落、高洁坚韧、傲骨铮铮成了文人人格追求的最高境界,成了狷介之士的代表。宋人这么喜欢梅,时代精神起了决定因素。我们知道赵宋王朝是最缺乏英雄气概的一个朝代,民族矛盾尖锐,政党之争频繁,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反偏安一隅对金称藩称臣,年年输送岁币。但另一方面,宋代实行重文抑武的政策,教育权限大幅度下移,读书人数空前增加,学习文化知识,尊重文化知识,成为时代大潮。在这种社会风气下,宋代文人形成尚气风尚。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集释》中云“于是中外荐绅知以名节为高,廉耻相尚,尽去五季之陋。故靖康之变,志士投袂起而勤王,临难不屈,所在有之。”具有这样时代精神的宋人,内心充满忧虑,国家覆灭的阴影紧紧压在他们心头,从未停止对他们心灵的噬啮。处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的宋人在梅的身上发现了自己。梅饱受严寒霜雪的摧残,往往寂寞孤独地身处荒寒的水滨山野,岂非家国或自身的处境?
李清照出生于那样一个家庭,虽身为一介女流但绝不缺乏英雄气概,她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铮铮傲骨令许多男人也自愧不如。她爱梅品性是与宋代士子爱梅的品性一脉相承的。来看她的《满庭芳·残梅》“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唐人崔道融《梅花》诗:“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宋范成大《梅谱·后序》说:“梅以韵胜,以格高。”可知“梅以韵胜”是文人传统的看法。韵,在这里指梅花抗寒傲雪的贞刚、高洁的内在美反射出来的神韵、风骨。它与世俗格格不入,难禁风雨的摧残。藉、揉二字,既惜花,更惜人。“横笛”数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