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心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03.10 听淘师湾《林黛玉进贾府》有感:

《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刚上过不久,对讲课内容还记忆犹新。昨天网上听了这节课,很有感触。内容都大同小异,但其中有些细节是我值得学习的。

1、老师很会评价学生,适时给学生以肯定;

2、深入浅出,循循善诱,贴近生活和学生实际,一步步推导出问题,提问不生硬。比如,在讲到王熙凤夸林黛玉之前,老师让女生评价女孩子长的漂亮,怎么表达。进而通过对比,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王熙凤的语言艺术;但也正因为此,让人感觉课堂有随意之嫌。

3、课堂推进有条不紊,问题与问题衔接紧密,思维连贯,层层深入。比如,讲到林黛玉见到贾宝玉,老师问“黛玉见宝玉之前有没有了解到关于宝玉的情况”。很自然就引出王夫人及林夫人对宝玉的评价。我在讲时,总感觉有点乱,是因为我先讲林黛玉见到贾宝玉的印象。再反推林王二人的评价。这也是我今后教学中要注意的,认真备课,理清思路。

4、问题讲通讲透,绝不旁枝斜出。如讲到宝玉摔玉,由“家里的姐姐妹妹没有”切入,提问“为什么不说哥哥弟弟也没有”,引导学生探究出宝玉的平等意识。

5、教学方式灵活,游刃有余,没有按部就班地按教案讲。这与老师对课文的透彻理解与精心准备有关。我讲课时,总是因循守旧地按教案思路讲,太过死板,有时明显感觉备课不够认真,尽管写了教案,但对教材没有透彻理解,很多话都是照搬教参和备课。

6、积累丰富,适时引用名家评论,有理有据。

听完这节课,深知自己教学上的缺点和不足。以后加强备课,切不可三心二意,照搬照抄教案。

2012.03.12 听淘师湾《杜甫诗三首》有感:

作为公开课,一堂课压缩了两个课时的内容,确实是不简单。整堂课层层推进,每首诗各有侧重点。

首先,老师精讲《登高》。学生先读,老师发问:“对三首诗有何整体印象”,有初步认识后,老师引出《登高》,并让学生自由朗读,思考《登高》的情感内核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悲”,老师问悲什么。让学生结合诗句分析。学生能答出悲国家动荡,个人壮志难酬,漂泊异乡,年老多病。(这一环节老师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抓关键词赏析)

在后两联分析基础上,老师让学生品读前两联蕴含的主观情感之景,提出问题,本诗在意象的选择和应用上有何独特之处?把意象勾画出来,选择你最有感触的意象,品味鉴赏。

在学生品读鉴赏后,老师总结杜甫意象的特点:

阔大性:意境雄浑悲怆;

密集性:表意凝炼老成

包孕性:内涵深沉蕴藉

总结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

其次,在此基础上,老师让学生围绕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思考,这三个特征在《秋兴八首(其一)》中怎么体现?用布丰“风格即人”过渡。

通过“怎样一个杜甫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格”转到分析《咏怀古迹(其三)》

听读《咏怀古迹(其三)》,思考杜甫为什么会选择王昭君作为自己的抒怀对象?(命运、情感相似)

感悟:一、谭老师的课分析《登高》时,从情感探究入手,反观意象,总结意象特点,概括杜甫诗风;品读《秋兴》时,用总结的风格特点让学生学会品读,最后由诗及人,谈两者相似处,进而让学生体会杜甫忠君爱国的思想情操。层层深入,每首诗各有侧重,选点准确,整体结构紧凑恰当;

二、对学生引导以及学生回答后的评点恰到好处,这也是我以后听课中学习之处;

三、学会谭老师准确总结归纳的能力,如总结杜甫沉郁顿挫风格用阔大性、密集性和包孕性

来概括,准确,学生也容易理解和掌握。灵活运用归纳、演绎的思维。下次听课重点:

老师语言表达的准确、精当优雅,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提问方式;

课堂环节及推进流程;

各环节之间的过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