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科学对人格与情绪关系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科学对人格与情绪关系的研究

吴 蔚 孔克勤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上海,200062)

1 引言

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所体验的情绪以及处理情绪事件的方式,构成了其人格的一个重要部分。今天,情绪的研究已经成为人格心理学关注的核心领域,而人格与情绪的关系的研究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1]

自从G alen在其理论中按情绪来描述气质以来,人们就意识到人格和情绪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2]早期对人格和情绪间关系的研究以一些简单的生物学模型为基础。生物学模型认为每个人对情绪的感觉是不同的,这种差异是预先由每个人的大脑所决定的。但是又有不少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现,情绪的认知过程以及思维的扭曲都与人格有关,近几年来,很多学者开始探索用认知科学模型来研究人格和情绪间的关系,得到了许多很有意义的发现。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认知神经科学,联结主义和相互作用的压力过程。

2 认知科学框架的人格与情绪关系的研究认知科学框架起源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其基本内涵是人与人造系统的认知都可以在不同水平上进行解释,此外不同的现象也要求不同水平的解释。这些水平包括:一、神经水平(Neural)。对人而言神经水平是指决定系统操作的神经元。在该水平可以进行大脑损伤后果的研究。神经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理解人的信息加工过程,但这个水平不能全面描述人的信息加工功能。二、认知建筑水平(Cognitive-architectural)。认知建筑水平描述了编程语言和实时运算对加工过程的支持。如要理解计算机软件,则需要一种语言(如C++),通过这种语言来对运算,信息储存和输入输出进行解释。对心理学而言,则需要一种认知结构,通过这种认知结构来描述表征信息的编码以及基于这些编码进行运算的加工成分,运算规则和各成分间信息传递的控制。

三、知识水平(Knowledge)。知识水平与系统的目的,意图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有关。对人而言,知识水平的解释要说明个体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内部准则。[3]

Matthews(1997)把认知科学框架应用到人格与情绪的关系研究中

。[4]他认为人格和情绪现象也需要进行多重水平的解释,一些现象可以按照神经加工来解释,另一些现象可以通过信息加工来解释,还有些现象可以通过人们的自我知识和动机来解释。他通过图示来对某种人格特质影响一种情绪状态(负性情绪)的多重水平进行解释(见图1)。

图1表示在神经系统水平该特质影响着产生负性情绪的惩罚系统的功能;在认知建筑水平,该特质影响着产生负性情绪的负值进行编码的处理器的加工;在知识水平,该特质对个体从事件中获取意义有影响。

图1 人格和情绪研究中的解释水平

此外,Matthews还建立模型,把三个水平连接起来。他把不同水平的解释归结为一个循环,其中,三种桥梁分别把不同水平的解释两两连接起来。将

054心 理 科 学 2002年 第25卷 第4期

神经水平和认知建筑水平连接起来的是联结主义模型,它能描述网络中的神以元是如何对刺激值进行编码的,显示了神经水平的结构对认知建筑水平的结构的支持;将认知建筑水平和知识水平连接起来的是运算和学习策略,人格和自我调控模型试图找出个体对应付策略和评价策略的主观选择是如何被转化为运算法则;最后,将知识水平和神经水平连接起来的是进化生物学,进化生物学认为通过自然选择而进化的大脑支持和限定着人的动机。图2显示了该模型的结构

图2 人格与情绪关系多种认知科学解释

3 人格与情绪关系的认知科学研究的三个

活跃的领域

近年来人格与情绪关系的认知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认知神经科学,联结主义和压力的相互作用过程。人格心理学家们根据这三种认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来研究人格和情绪间的关系。3.1 认知神经科学

认知神经科学是指使用神经学的证据来鉴别认知建筑中的各成分。它用生理病理学方法如脑意象,对脑损伤者的研究以及作业研究,空间定向来收集证据,从而鉴别并找到认知功能在大脑中的定位。人格研究的目的就是要确定认知功能的个体差异,从而控制个体对情绪刺激的反应。

近年来,人格心理学家们参照注意研究的新进展,对人格和注意的关系进行了探索。人们通常把注意视作一种重要的整体加工,但神经科学近来提出的模型则认为注意来自不同的神经系统,这些神经系统执行不同的操作,把这些多重注意系统连接起来就可以发展出一种把情绪和人格以及认知联系起来的模型。如Posner (1994)提出了前后注意系统的观点。Posner 指出后注意系统是一个相对活跃的网络,该网络涉及注意的指向和转移。而前注意系

统是更自主的系统,其主要功能就是调节更被动的后注意系统,使个体能自主偏离,转移和集中注意。这样前后注意系统就将自主和不自主系统分离开来。

人格心理学家们对人格与前后注意系统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Matthews 等人(1997)用空间指向任务来考察了焦虑特质与后注意系统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高焦虑的个体如神经质和内向的个体更容易

注意有威胁信号的地方,并且更难偏离威胁点。

[4]

此外,Derryberry 和Reed (1998)使用分层图象任务来评估注意广度上的人格差异,结果发现高焦虑的人比低焦虑的人更快监测到局部目标,而这种与焦虑有关的注意窄化现象仅在有威胁的情况下才

出现。[5]

Fredrikson 等人用正电子断层摄影术(PET )研究了焦虑对前注意系统的影响,该研究表明令人厌恶的情景会激活左前带状皮层。同样,Reiman (1997)回顾了6个PET 研究,也得出结论说带状皮层参与了正常和病理焦虑的形成。Derryberry 和Reed (1998)还编制了一个量表来评估自主注意控制上的个体差异。把该量表与测焦虑特质的量表以及

指向特定前带状皮层的功能的反应时任务结合起来

评估个体在自主注意控制上的差异,并在实验中加入了干扰目标的无关信息,结果发现好的注意控制使一些焦虑被试能不受无关信息的影响。3.2 联结主义联结主义的模型把许多类似神经元的单元相互连接成一个网络,通过该网络来描述情绪、认知和人格间的相互作用。在网络中个体差异被看作控制网络功能的参数中的变量,因此人格心理学家运用该网络来对人格的不同解释进行模拟,并通过它来对许多研究数据进行验证。

首先联结主义的模型可将情绪和语义信息的加工表征为在面对刺激时,网络中各节点的不同样式的激活。如用联结主义模型来解释抑郁。Ingram (1984)把抑郁看作是联结主义网络中表征负性信息的节点与表征负性情绪的节点间的过度反馈。Ledoux (1996)也提出可以用联结主义模型来模拟大脑中负性情绪的加工结构(杏仁核)和语义加工结构(海马回)间的反馈系统。但他们的观点都不能解释

为何语义表征和情绪表征已经联结起来的个体有些抑郁有些则不然。Siegle 和其同事(1999)整合了前两个模型的一些显著特点,建构了一个情绪加工的

神经网络模型(见图3)。

[6]

1

54第4期 吴蔚等:认知科学对人格与情绪关系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