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现代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大学

比较现代化通论论文题目:浅谈日本现代化

姓名:

专业:

学号

2013年11月20日

浅谈日本现代化

院系:专业:姓名:年级:学号:

摘要:日本是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的成功范例,本文主要介绍了日本作为一个后起之国从明治维新到现今在经济和教育方面的发展历程,从中也可看到日本的腾飞。

【关键词:日本、经济、教育】

提起日本,我的心中就有一种难以言语的复杂心情。曾经的我一度痛恨日本,痛恨他们对中国的残忍,痛恨他们在中国的恶行。而如今,我知道,一味的痛恨只是不成熟的表现。可以说,日本是近代给中国造成最大伤害的国家,中国要与这个搬不走的邻居世代交往,就必须掌握其民族特性,知己知彼。那么一个小的岛国如今却发展成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强国,不得不承认其现代化进程的确值得我们探讨。

那么,让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日本的现代化进程。

19世纪中期的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的统治之下,是一个封建农业国家。1853年,美国军舰来到日本,“黑船事件”强迫日本“开国”。此后,美国和其他国家先后与日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面对民族危机,日本国内爆发了推翻幕府统治的运动。1868年开始明治维新,天皇再次重获政权。明治时代从1868年到1912年,是日本历史上辉煌显赫的时代。并颁布宪法,成立内阁及两院制立法机关,废除封建的阶级制度,举国上下掀起了研究西方文化热潮。为了实现资本主义近代化,明治政府提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以西方先进资本主为榜样,发展先进科学技术,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在短时期内,把日本建成一个拥有近代军备和雄厚经济实力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到半个世纪,日本就走完了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用了二百年时间才完成的现代化过程。不过,明治改革的成功反而刺激了日本的向外扩张野心,终于使日本走上了穷兵溃武的道路。两次大战,日本政府给全世界和日本人民造成了极大灾难。而经过几十年的调整改革,日本再一次崛起。1985年,日本己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1986年底海外净资产一千八百零四亿美元。1993年日本海外资产上升到六千八百五十亿。日本成了世界最大的供应国,东京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正在扩大,日本正在朝金融大国化方向发展。【摘自《日本简史》】

对此,我们可以首先从经济方面谈谈日本经济与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约在一百多年前,日本以明治维新为转机,成功的实现了产业现代化,成为亚洲唯一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迅速的发展了经济。可以说,日本的经济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1. 从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1868——1945)

日本现代经济增长的起始特点是:开始较晚,起点最低,开始之后的增长率最高。日本为发展经济,实行“殖产兴业”、建立样板产业的政策,自上而下的培养现代产业,促进了日本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对追赶欧美国家起了重要的效果。不得不说,对外侵略和掠夺是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经济飞速发展极为重要的原因。就如中日甲午战争,日本获得了割地赔款。从一定意义上说,获得战争赔款,通过侵占殖民地掠夺国外的资源与财富,对日本实现工业化有决定性意义。这也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当然,日本经济的发展也得益于日本明治维新的政治变革和明治政府强有力的经济政策,并且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制度。并且与重视教育“传统因素”的贡献也是分不开。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日本在一战后从慢性的债务国转为债权国,在经济结构上从农业国转为工业国,虽然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中心,钢铁、造船、机械等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也有了相当的发展。但是与工业化和经济军事化加速推进的同时,社会发展十分迟缓,不同社会阶级、阶层的贫富差距、城市与农村的地区差距、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二重结构”不断扩大,劳动人民的不满情绪不断高涨。1923年发生了关东大地震,造成了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1929年又卷入世界性经济恐慌,使日本的工农业和金融业遭到沉重打击。

从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到1941年挑起太平洋战争,使战争费用更加扶摇直上,整个经济陷入了崩溃的边缘。1945年日本战败,战争给日本留下的是“大东亚共荣圈”幻梦的破灭,是“人工沙漠”般的一片废墟,是足以令国民发誓“决不能让战争重演”的深刻教训。【参考《日本经济》】

2、战后经济复兴(1946——1955)

战败初期,民不聊生的经济危机,以及在此条件下大高涨的民主化斗争和旧的政治机构、社会机构的崩溃,日本人民在令人绝望的物资匮乏和史无前例的恶性通货膨胀中苦苦挣扎。可以说战后的经济复兴之路的起点是极其困难悲惨的。

在经济复兴的开始,可以说美国担任了不可忽视的角色。当然,美国的目标不可能是为了发展日本的经济,他的最终目标是要帮助日本垄断资本的复活和重新崛起,把他作为从属的同盟者来利用。但不管怎样,日本在美国占领当局的“间接统治”下,实现了战后改革,包括改革初期实施非军事化,制定“和平宪法”,同时实施解散财阀、农地改革、劳动立法等三大民主改革。战后改革使日本在外力的推动下确立了战后的和平发展道路,并使市场竞争原理在除金融外的大多数产业领域得以发挥作用。为整个战后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46年采取的“倾斜生产方式”对经济复兴有重要意义。首先将依靠美国援助,从美国进口优先投入钢铁生产,通过钢铁业与煤炭业的相互促进带动电力、化肥、交通等其

他部门的发展。同时道奇路线对经济进行的整顿为市场机制进一步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之后,朝鲜战争的爆发,大量的战争特需有滋润了日本的经济,并且带来了空前的“特需景气”。从1946—1955年的10年间,GNP年均增长率达到9.2%.

3.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55——1973)

1955年的日本经济不仅在国民收入、矿工业生产等“流量”方面,而且在企业设备等“存量”方面都超过了战前水平,由此日本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这一阶段以投资为主导的增长就是以迅速增长的民间企业设备投资为主要动力。并且在生产消费方面都是以美国为样板的。由于竞相引进技术而导致设备投资的迅速增长,出现了所谓的“投资呼唤投资”的热潮。196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成为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象征,是广大民间企业受到鼓舞,其低利率政策则有力的刺激了民间投资的增长。高速增长总的来说使蕴藏在日本国民中的能量得到了发挥,国民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了物质生活的贫困,基本上实现了完全雇佣,广大企业也通过技术革新增强了国际竞争力。70年代初的日本经济地高速增长进入了末期,可以说正是1973年的石油危机对日本经济增长的转折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给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划上了句号。

4.稳定增长时期(1973——1986)

在石油危机的影响下,日本国内投机盛行,物价暴涨。为此,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金融紧缩政策,结果虽然控制了物价上涨,但却导致了投资停滞,经济增长明显减速,雇用减少,失业增加。之后,政府采取了财政刺激政策,同时推进产业结构高度化,促使劳动与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构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结构转变。由于出口持续稳定,失业率趋于下降,经济增长率的上下摆动也不大。

为了克服石油危机,努力推行生产与经营合理化的民间企业功不可没。他们依靠市场原理,一方面大力节省资源能源,并实行“减量经营”以节省各种费用,另一方面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了产品、特别是出口产品的高附加价值化。通过推行生产与经营合理化,企业的素质与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随着日本的经济、科技水平日益赶上欧美,日本政府越来越感到必须加强自主的技术研究,“从模仿外国技术的时代走向独创的时代”。为此,提出了“技术立国”方针。作为日本机械工业强有力的发展并扮演重要角色的是具有代表性的“尖端技术产业”。就如集成电路。这一技术上,日本紧跟美国之后,两国相比,从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品看,无论从质量还是次品率方面肯定是日本的产品占优势。但是,日本产品的优势局限于应用方面,尤其在商品普及化方面,而在基础技术领域中美国至今人保持着很大的优势。当然,不得不提的是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