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让一年级学生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让一年级学生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李伯棠教授在《语感的培养》一文中指出:“语感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因为语文知识、生活经验、思维成果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从入学那天起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并逐步提高以达我们的目的。

”在教学中我始终认为一年级是带领学生寻找文字的韵律之美,也就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时期。

所以我在一年级阅读教学中,既充分利用文本,以及插图或有关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词语与事物表象这间的联系;还善于利用文本语言,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高想象能力,那么学生的阅读一定会插上想象的双翅,读出韵味,读出精彩。

一、创设情境,激发想象,感悟语言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觉语文教学,应该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教育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每一个兴趣点,把对文本阅读的思路与作者的创作思路统一起来,并根据文本去再现情境,形成感知——理解——想象——感悟。

这一思维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体会意境中感受语文,学习语文。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爱语文,学语文的兴趣,并逐步达到感悟语言。

如在教学《草原的早晨》一文时,我先让学生把课文读几遍,再让他们说一说有什么不懂的。

学生提出:黎明是什么意思?一只只羊是怎样“涌出圈的”?无边的草原是什么样子?“回荡是什么意思?”
师;因为小朋友们没有去过草原,对草原不太熟悉,所以,提出了这些问题,这些问题,老师先不告诉你。

待会儿,我会带大家到草原去看一看,看了以后,你不懂的问题可能就会懂了,你还想看到草原上的什么?
学生回答道:想看一看草原有多大?蒙古包是什么样子……
师:告诉大家,你们提到的这些问题,咱们马上就可以看到,(放录像,录像内容是根据语文内容编辑的……)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我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录像展现大草原的美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而录像又是在学生充分读课文以后,因为有所触动,有所感受、质疑时才看,这样即可把观察、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加强了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

在这个教学中,教师利用亲切的语言,优美的画面引导学生走进情境:无边的草原,欢乐的羊群,嘹亮的歌声……,这一情境,为孩子们提供了发挥想象的空间,学生通过录象已俨然来到了草原,成为了小牧民,这时学生带着角色
的转换来朗读,兴趣盎然。

通过这一设计既调动了学生的想像能力,也调动了学习的主体性,从而进一步感悟语言。

二、激疑设问,再造想象,积累语言
苏教版一年级课文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特别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感悟语言。

感悟要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什么是感知?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最初的了解。

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初读课文”。

一年级学生对文字的感知,就是读通,读懂课文,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刚刚上学才3个月的学生,一般的语文能力还没有形成,所以读书是关键。

在此基础上,适当想象,适当表达,学生首先要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才能谈后面的理解和感悟,积累和运用,因此,让学生先把书读懂、读好是很重要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实际,精心设疑,巧设悬念,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再造想象,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读书,并且读出语气、读出味道。

如在《大海睡了》一文教学中:在读完“她抱着明月,她抱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还有谁是大海妈妈的孩子?
生:有海蟹、海龟、乌贼……
师:大海妈妈的孩子真多呀!他们也在大海妈妈的怀抱中睡着了,所以我们还可以说(出示句子)她抱着,她抱着。

生:她抱着大鲸鱼,抱着大大的海龟。

生:她抱着神气的螃蟹,抱着红红的太阳。

……
师:大海妈妈抱着我们,摇啊摇啊,我们躺在大海妈妈的怀里,跟着妈妈动起来,摇啊摇啊,小宝宝闭上眼睛了,不一会儿就睡着了,慢慢地就做起甜甜的梦来……在梦里你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还玩了什么?
生:我在大海里快活的和小鱼儿做游戏,钻山洞呢!
生:我骑在大鲸鱼的背上,大鲸鱼可快了,不一会儿就把我带到了海底世界,海底世界真美呀!
……
角色的担当是最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在情景中担当大海妈妈的
孩子这一角色,想象躺在大海妈妈的怀里睡着了,在梦里来到了哪儿?看到了什么?学生以特定的角色带着情感色彩去学习,在角色体验的驱动下,这种“有我之境”可产生一种巨大的无形达到引导效应,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按自己扮演角色的身份、处境去思考,去表白,从而促进学生感知、理解、想象、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中教师没有乏味的讲解,而是从直观、形象入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种感官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想象及联系生活学习语文的能力,帮助学生感悟词语,感悟语言,最终把句子读好,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三、补白文本,创造想象,关注学习的过程
在中国画技法中,非常讲究“空白”艺术,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意义”空白,而这恰恰是启迪学生想象的“亮点”。

一年级学生读书的能力还不是很强,理解能力还很一般,怎样使他们在40分钟内有所收获?那就要在语文课堂上,更多的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兴趣和问题,使学学自主读书,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理解、阅读、想象等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一文结束时,我在学生扎实的读读写写、说说练练的基础上,挖掘文中的“空白”处。

如:秋姑娘还给谁写了信,说了什么?如果你是秋姑娘的好朋友,读了她的信,你会怎么做?孩子们有的说,给可爱的狗熊,要保护好身体,别着凉生病;有的说给小朋友,别贪玩,要好好学习……接着我有对小朋友们说:“其实秋姑娘还有更高兴的事呢!你看,她收到了好多回信,其中有四封是大雁、青蛙、松鼠、山村的小朋友的,他们在信上会写什么,你愿意猜猜吗?……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的学生,也有自己丰富的感情世界,他们的想象空间更是广阔,充分利用孩子们情感,引导他们去读书,去体验,去感悟语文世界中更加丰富,更加美好的东西,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同时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就让孩子们的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读得响亮,读出精彩吧!
附送:
2019年论一年级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印度有一句谚语:“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

”习惯是行为和性格的中介物,是行为的一种动力倾向,是人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去进行某些动作的特征倾向。

培养一年级小学生良好日常行为习惯也就成为培养学生习惯这项巨大工程中的重点奠基工程。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兼班主任,到底应该如何培养一年级小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呢?
一、告诉一年级小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日常行为习惯有好的,也有坏的。

好的养成了,一辈子受用,日常行为习惯好的人,可逐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坏的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

培根在《论人生》中便明确指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因此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

”所以,小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要从一年级就抓起,要让他们知道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习惯好是学习好、身体好、思想好的前提条件,而当一个人习惯好了,他的学习、身体、思想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他就已经是综合素质较好的人的候选人了。

继续发展下去,也就大有希望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二、逐步培养,从最简单的做起
万丈高楼平地起,良好的日常行为为习惯不能一蹴而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它要求小学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一年级做起,具体落实到点点滴滴中。

1、养成良好的坐资习惯
一个人的坐姿显示出这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个人修养。

而且良好的坐姿对自己的身体有益处。

对人的眼睛也是一种享受。

要让学生从一年级起就逐步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

让学生坐时腰挺直,两脚平放在地上,“眼离笔尖一天,手离笔尖一寸,胸离课桌一拳”正所谓“坐如钟”这样既稳当、美观又科学。

2、坐好课前准备工作
有一句话叫做“成功总是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

”一个人的准备工作大到一项工程、一次竞选,小到一次作文、一次上课,让学生学会事前准备,养成做事有准备的习惯,从课前准备工作开始培养。

让学生在课间就将下节课中的课本等用具放在课桌左上角,上课前两分钟进教室,坐在坐位上,趴在桌上静息,脸都面向左边。

值日生站在讲台前面,检查全班同学是否都已经静息好。

学生即将上课的内容有所预习,并期待着老师上课,解决不懂的问题。

精神上是积极的、渴望的,表现在行动上就是统一地在教室里静息,当教师走进教室,值日生喊“起立”时,全班学生精神饱满地站起来,眼睛里闪耀着渴求知识的火花,面带笑容地向老师问好。

3、养成有礼貌的习惯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以亲善、礼貌而著称于世,礼貌是人际交往中相互友好和尊重的桥梁,反映出人的道德品质,俗话说“观其行而知其言,闻其言而知其人”。

所以,对小学生礼貌习惯的培养要从一年级就开始。

要让一年级小学生知道想获得别人的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对别人有礼貌。

碰到长辈、老师要主动上前问好,碰到同学要主动打招呼。

在公共汽车上碰到伤残病、老人等要主动让坐,学会说“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用语。

并且,为了让学生养成的礼貌习惯得到以巩固,我在班上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如:让学生回到家对家人说一句或几句自己以前没有对家人说过的礼貌用语,像“请妈妈为我检查一下作业”。

之类的话。

看家人的表情、语言、行为有什么变化,然后到班上同学互相交流,
组织成一个礼貌用语交流会。

这样来让一年级小学生从点点滴滴中懂得并初步养成有礼貌的习惯。

4、养成爱卫生的习惯
爱卫生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体现。

因此一定要培养一年级小学生爱卫生的习惯,就不仅仅成为一句口号,而是必须见诸行动的具体事实。

要让一年级小学生从最简单的做起,不乱扔垃圾,将上课用的废纸用一个塑料袋装起来,下课后倒入垃圾桶。

并且,每人准备一块擦布和一卷卫生纸,分别用两个塑料袋装起来,擦布用来洗碗,卫生纸用来擦桌椅,正是在他们擦桌椅、洗碗过程中,让他们体会到要创造一个清洁、卫生的环境是不容易的,要保持这种环境、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就必须爱卫生,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5、养成勤劳节约的习惯
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现在的孩子更是生活得相当优裕,根本不知怎样做是“勤劳”,“节约”又为何物。

而不论是从国家高度,还是从学生个人成长的高度来看,勤劳节约生活习惯都是必要的。

要培养小学生勤劳的习惯,就必须从一年级开始抓起。

在学校里,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劳动,具体落实到每天的清洁扫除中,扫地擦地、擦黑板、擦窗户、擦桌椅等;在家里,家长要多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扫地、擦桌椅、择菜、洗菜、等等。

这样从学校、家庭二方面共同培养一年级小学生勤劳的习惯,促进他们尽快地养成。

三、严格训练、持之以恒
日常行为习惯本来就是很繁冗的,从小学生的一坐一站到洒水扫地,从课前静息到排队放学,每一个动作都是细小繁杂的。

而且,一年级小学生中年龄最小,注意时间最短,平均只有15分钟,所以这就决定了对一年级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严格训练,持之以恒。

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小学中年龄最小,可塑性也最强。

他们刚入学时的行为习惯就像一棵幼苗重未经过修剪,枝枝杈杈全长在上面,而现在要对他们进行训练,也就是一个逐步修剪的过程,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三年、五年以至更久,必须积日累月地练,练到非常熟,再也丢不了。

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啊!况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融三尺,变非一日之暖”。

“对他们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并逐步变成他们有意识的行动,在所复的操练中完善和巩固,真正将其内化到他们身上。

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中途停顿,懈怠否则就会前功尽弃,以前养成的良好日常行为习惯也会化为乌有。

我们要随时提醒鼓励他们,为让他们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我们可以用古今中外的名人持之以恒做事的例子来激励他们。

如:“司马迁写《史记》用了18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0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歌德写《浮士德》用了整整60年。

”让学生从这些名人身上坚定自己坚持训练日常行为习惯,并持之以恒的决心。

综合以上论述,一年级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托尔斯泰说:“好的习惯能使人成为天才,坏的习惯能使人成为囚徒。

”所以,为人师者一定要从各个方面采取指施,逐步培养一年级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