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的解剖湘雅诊断学远程开放教育网国家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骨的解剖、生理简述一全身骨骼系统总数为206块,约占体重的1/51 按位置可分两大部分:中轴骨:颅骨、脊柱骨、胸骨、前后肋骨、骨盆。四肢骨:上肢长骨、下肢长骨、肢带骨(锁骨、肩胛骨) 2 按骨的基本形态分:长骨、短骨、扁平骨、不规则骨3 骨骼作用:构成人体支架。支持、运动和保护体内脏器。维持血液生成和矿物质的贮存。骨组织(一)骨质:为骨的主要成分,由骨组织构成,可分为密质骨与松质骨。1 密质骨特点:由成层紧密排列的骨板构成,质地致密,抗压、抗扭曲;构成长骨的骨干;在头盖骨,则构成其外板与内板。2 松质骨特点:由片状的骨小梁交织排列而成,呈海绵状结构。分布于干骺端及骨的内部。头盖骨的松质骨称为板障。
(二)骨膜 1 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2 内含丰富的血管,神经系统。3 对骨的营养,新生和感觉起重要作用。4 可分为内外两层。5 骨内膜有成骨细胞(产生新骨)及破骨细胞(破坏骨质),在骨的发生、改造和修复过程中起作用。(三)骨髓存在于骨髓腔及松质内,分为红骨髓、黄骨髓。(四) 骨的血管滋养动脉、干骺端动脉、骨膜动脉、干骺动脉等构成。三骨的化学成分1有机质:占骨的1/3,以骨胶原粘蛋白为主,赋于骨的弹性和韧性。2无机质:占骨的2/3,主要为钙、磷等盐类,赋于骨的坚硬性,内含大量的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晶体。每克骨内的羟基磷灰石晶体表面积约为100㎡,总面积达300㎡。故是阳离子(Ca2+、Mg2+、Na+、K+,等),阴离子(PO43-,Cl-,F-,等)的吸附和交换场所。骨中的钙磷还参与体内的钙磷代谢,并呈不断的变化状态,由甲状旁腺激素(PTH),VitD、降钙素(CT)共同调节。第二章骨静态显像一原理骨组织由无机盐和有机质构成。构成无机盐的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晶体,大部分沉积在骨胶质纤维中,表面积很大。每克羟基磷灰石晶体的表面积约为100㎡,总表面积可达300㎡,成人全身骨中的晶体总面积为3×106㎡。故体液中的阳离子、阴离子及化合物可分别与晶体上的阴阳离子进行离子交换或化学吸附。全身骨骼就像一个大的离子交换柱,能与各种可交换的相应的离子或化合物发生离子交换或化学吸附,而进行代谢更新。 99mTc标记的磷酸(膦酸)盐化合物则是通过离子交换及化学吸附的方式与晶体表面的无机盐及有机质结合而沉积在骨骼内使骨显像。而未成熟的骨胶质纤维也可直接摄取99mTc标记的磷酸盐化合物,使骨显像。骨骼各部位聚集显像剂的多少主要与骨的局部血流量,无机盐代谢更新及成骨细胞活跃程度有关。即骨显像的影响因素表现为:当骨组织无机盐代谢旺盛,局部血液增加,成骨细胞活跃及新骨形成时,可较正常骨聚集更多的放射性核素,呈放射性浓聚,即“热区”改变。当骨组织代谢低下,局部供血减少,出现溶骨性病变时,放射性核素摄取量随之减少,呈放射性稀疏缺损,即“冷区”改变。显像剂:(一) 99mTc-膦酸盐99m Tc-MDP(亚甲基二膦酸盐),特点:血中清除快,静脉注射后2-3小时约50-60%的放射性,在骨中沉积,体内较稳定。肌肉及软组织中的放射性经肾排除。临床应用广泛,为较理想的显像剂。(二) 99mTc-磷酸盐99mTc-PYP(焦磷酸盐):在肌肉及软组织中清除较慢,本底高,显像模糊。显像方法 1全身骨显像病人无须特殊准备。静脉注射99mTc-MDP 25-30mCi。嘱病人饮水1000ml左右,并勤排尿。(目的:清除肌肉及软组织中的放射性,使骨组织吸收更完全,显像更清晰。)3小时后行前后位及后前位从头至足连续平面静态显像。(检查前再次排尿,目的使骨盆显影更清晰,减少膀胱对骶尾骨的干扰。)2 局部骨显像:对疑有病变的感兴趣区进行局部放大显像,从而充分显示局部病变的状态。四图像分析(一)正常影像:全身骨显像清晰,放射性分布均匀,两侧对称。扁平骨较长管状骨显影清晰,管状骨两端放射性多于骨干。大关节较小关节显像清晰。青少年发育期,全身骨骼(包括长骨的骨干)代谢旺盛。成骨活跃,放射性分布较浓聚而均匀。而骨骺及干骺端的显影也明显较成人浓聚。由于骨显像剂经肾排泄,故可见双肾及膀胱显影,后前位较前后位更清晰。(二) 异常影像:骨显像图上出现与对侧或周围邻近骨组织的放射性分布不同的放射性浓聚或稀疏缺损影像称为异常影像。1异常放射性浓聚: 1、放射性较对侧和周围邻近骨组织明显增高的“热区”改变,是骨显像中最常见的异常表现,常为骨的多种良恶性病变. 2、凡可产生骨质破坏和新骨形成的病变,均可产生异常的放射性浓聚区.如恶性肿瘤骨转移,原发性骨肿瘤、骨折、骨髓炎、畸形性骨炎等. 3、异常放射性浓聚灶(骨转移瘤)多发生在具有红骨髓的部位,呈浸润性生长,并发生溶骨性破坏;成骨转移多在骨质破坏后,转移瘤诱导骨组织间叶分化为成骨细胞.新骨. 4、依据放射性浓聚区的形态不同,可表现为点状、条索状、片状、团块状的形态特征。5、依据放射性浓聚区的数目不同,可表现为单发、多发及广泛转移。为无规律不规则的散在性种植。6、单发的点状“热区”,在排除了可能的影响因素及良性病变后,拟为早期骨转移的征象之一;而多发和广泛的无规则“热区”则常是骨转移癌的特征性表现。7、据统计,恶性肿瘤(前列腺ca,肺ca,乳腺ca,鼻咽ca)骨转移ca的异常浓聚灶改变多见,其好发部位依次为胸骨、肋骨、脊柱骨、骨盆、四肢骨及颅骨。
2 异常放射性减淡:1凡可产生骨骼组织血供减少或溶骨性病变的,均可显示异常放射性“冷区”改变。2见于骨囊肿、骨栓塞、骨坏死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中期,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肿瘤骨转移瘤,激素治疗后及放疗后。3溶骨性改变占优势的肿瘤以甲癌、肾癌、肺癌、淋巴瘤、肝癌多见;其转移部位依次为胸腰椎、胸骨、肋骨及颅骨;其病变中心呈放射性缺损区,即“冷区”,而周边放射性增浓,形成“炸面圈”影像。4“冷区”病灶按其形态常分为条索状,片状及团块状。5骨转移癌出现“冷区”的原因为:1异常的骨质细胞分泌一种肽,使病灶骨溶解,而出现溶骨性改变。2肿瘤细胞的迅速生长和高度浸润使病灶骨局部血流障碍,显像剂难以进入病损区域。
3 局部放疗后导致骨的梗死或缺血性坏死。3“超级影像”(Superscan):全身骨(颅骨、中轴骨及附肢骨在内的所有骨)放射性分布呈均匀性、对称性异常浓聚,显像非常清晰;全身软组织活性很低。双肾及膀胱略显影,甚至不显影。骨过度显像为骨超级显像的一种,仅局限于全身骨的中轴骨及骨盆出现多发性放射性浓聚灶。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超级影像”的出现提示着广泛骨转移的改变。临床上以前列腺癌多见。代谢性骨病影像:代谢性骨病包括: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畸形性骨炎。特征:骨影放射性对称性普遍增浓,尤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