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灵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2019年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灵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我校秉承着“荡起生命双桨,开启共进之船”的文化内涵,求真、向善、至美的学校是我们教育梦的追求,把真、善、美的灵动世界呈现给孩子,使孩子们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幸福成长。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狠下功夫,满足学生需求,减轻学生负担,打造求真的课堂,务实的课堂,诚信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为此,我们提出了“灵动课堂”的教学理念,探索在常态教学中灵动课堂模式的构建。

一、灵动课堂的实施开发——模式研究
我们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高效模式,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所有的教师与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机会,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技能得以提升。

我们花了5年的时间,来打造属于一只船小学,具备一只船小学特色的灵动课堂教学模式。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学校不断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升华,已从最初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研究发展为涵盖多学科、多层次的整体性教学模式研究,整个过程呈现出以点带面,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的态势。

现如今,具有灵动高效、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常态化,涵盖了学校的所有学科,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水平的良性发展和提高。

第一阶段:以点带面
构建灵动课堂——“发挥选文定位功能”的阅读教学模式王荣生在其论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指出:语文教材里的选文,大致可以鉴别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功能类型。

“选文定位”教学模式即围绕“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功能,立足于教材、层层推进。

根据学情确定“典范”文章,通过精读深思、诵读积累,将文本作为“例样”深入剖析,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学习语文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语文学习的基本技能,然后根据选文所讲的内容或者从选文所讲的某一点出发、扎实训练,引领学生多维度地创造性听、说、读、写活动。

构建灵动课堂——“话题体验式”习作教学模式
“话题体验式”习作教学通过预先创设环境,通过学生曾经的亲身经历、心理领悟、生活体味等情感体验,引出话题,产生心理共鸣,根据其体验式活动感受,将表达真情实感作为习作切入点和引领者,引导习作训练,以达到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写的目的。

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世界的多姿多彩;通过思考,感悟人生的奥妙无穷;通过活动,品尝成功的自豪、品尝交往的愉悦、品尝生活的美好、品尝探究的乐趣、品尝失败的教训、品尝磨难的艰辛,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体验”既有“领悟”“体味”“设身处地”的心理感受,又有“实行”“实践”“以身体之”外部实践的含义。

构建灵动课堂——“读文、联想、写作”教学模式“读文、联想、写作”教学模式立足于课堂,通过40分钟有效课堂时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三步走。

以精读课文作为基础,在充分解读文本、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学生由课本内向课本外延伸,产生充分的联想。

教师给予学生思维的空间,通过创新式思维联想,再结合之前读文的基础,最后以笔言心,以读后感、仿写、小片段等形式将自己的读文成果、思维联想通过自己的文笔表达出来。

以此来达到学生基础加强、思维发散和写作能力提高的目的。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模式研究虽然还未形成系统体系,但对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力,实现教师的有效教学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对后期的模式研究起到了奠基与引领的作用,形成了以点带面的研究格局。

第二阶段:连点成线
语文学科:“读、想、写”教学模式
读——低年级段:识字学词;中年级段:细读句段;高年级段:读文赏段。

想——低年级段:读文想象;中年级段:品味联想;高年级段:品悟内涵。

写——低年级段:说写并进,奠定习作基础;中年级段:片段练笔,达成习作目标;高年级段:仿放结合,提升写作能力。

第三阶段:连线成面
1.“学-思-习-行”教学模式概念
学——学习;模仿;学问。

教师学习理论、研究文本即为“学”。

学生在学习、模仿中得到“学问”、增长“学识”,掌握知识和技能也是“学”。

学需要学生动脑、动手、开启思维,需要学生智慧的、聪明的、灵动的探索。

思——思考、思索;思路。

思考就是各种信息聚集、浓缩、加工的过程,而教师与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思索就会产生质疑,从而促进再思。

灵动课堂的思索、思考会如流淌的小溪撞到岩石,溅起一串串思维的浪花,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会激荡心灵的震颤。

习——温习、练习;习惯。

灵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整合运用多种方法促使学生多元练习,满足需求,从而达到学习的有效。

通过这种反复的练习达到一种熟练、熟习,形成一种习性习惯。

行——行动、实践;行为。

运用于实践,实践能更深刻体会和巩固知识。

用所学知识去实践,去运用,去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师专业知识的运用,基本技能的强化必须通过实践运用。

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也离不开实践与运用。

总而概之,“学-思-习-行”就是在40分钟的有限课堂时间内,通过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各个环节或层层递进,或相互交融,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练习能力、实践能力,达成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2.“学-思-习-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架构
低年级段:学思结合,读文想象,说写并进,奠定习作基础基本流程为:看图激趣,读文铺垫——学字识词,深入文本——诵读想象,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指导说话——说写结合,循序渐进。

通过美读一篇优美的文章,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营造一个快乐的氛围,注重识字方法,词汇积累,引导孩子走进文本,读中思,思中悟,悟中拓,联系生活说心中话,悟生活美,道童真情。

中年级段:学思结合,品读联想,片段练笔,点燃创作激情
基本流程为: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品读词句,质疑问难——情感朗读,理解感悟——实践练笔,语言运用——升华情感,文意兼得。

这一基本教学模式中,前两个环节侧重于“学与思”。

引导学生“读中得意”,“意”即文章内容、人文价值;后两个环节侧重于“习与行”,引导学生“写中得文”,“文”即写作特点、运用内化。

而“意”与“文”离不开“思”,“思”是桥梁,是媒介。

高年级段:学思结合,赏文品悟,仿放结合,提升创作激情基本流程为:初读课文,质疑问难——深读文本,品味内涵——赏读文段,领悟写法——悟中模仿,自主创作——评价改进,个性创新。

高年级段学生在预习中解决字词,了解大意,提出质疑;先学后教,课堂学生带问题走进文本,解答疑难,深入文本,引导学生多读文本,品读出文本所要表达的内涵;进而引导领悟文本语言特点、文段特点、表达方式等。

学生根据学到的表情达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精髓,模仿或自主创作;进而在多元评价中寻找改进方法,打开思路,拓展空间,鼓励创新。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适时激活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习作从模仿走向创新。

二、灵动课堂的成果收获——xx共进
现阶段,学校已形成了校长带头实践,各学科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灵动课堂教学模式从最初的初具雏形,到后来的形成推广,已经成为学校常态化教学的主要研究与实践途径。

学校立足灵动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了各类各级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数学学科中分层教学研究”获得省级鉴定等级优秀;课题“关注学生需求,提升学生素养的策略研究”已完成结题并获得鉴定;课题“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完成结题获得市级鉴定;课题“小学语文学科灵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被确立为省级规划课题;“基本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被确立为市级规划课题。

学校2011年共有11位教师的个人课题被立项,并于2012年5月全部成功结题,其中有6位教师的个人课题于2012年10月申报了优秀个人课题研究成果奖。

2012年有10位教师个人小课题立项为市级研究课题。

2013年有5位教师个人小课题为市级研究课题。

在对教学模式的不断研究过程中,对灵动课堂的认识不断深化中,老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学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体现了我校课堂教学灵动、高效的特色。

首先是师生角色的转变。

在灵动课堂深入开展下,随着课程的丰富与教材内容改变,师生角色也重新进行了定位,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充当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

其次是教学方法的转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生为本,积极引导,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努力体现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地思维,积极动手、动口、动脑,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进行探究性的自主、合作。

最后是模式观念的转变,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没有哪一种模式是普遍适用和最好的。

我校在开展“灵动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中,依托模式,但没有迷信模式。

相反,许多教师在模式的引领下能有意识地鉴别模式的作用,合理地运用模式教学,从而科学地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发展个性,以使学生的知识和情感能和谐发展。

这是我们在灵动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过程中取得的可喜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