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建 设和实践
重大理论突破: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基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 科学发展观。
重大实践:
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首先要解决发展问题,需要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推进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 在一个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需要解放思想,推进改 革。创新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 在一个长期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的国家需要全方位开放建立开 放型经济,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背景变化
马克思在100多年前写《资本论》时,尚处于 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机器 大工业的初期阶段,企业制度处于工厂制阶段, 股份制经济才开始萌芽。 时代背景:
《资本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研究资本主义,而且 当时还没有出现社会主义国家。当时资本主义和社 会主义时间上继起的两个社会, 现时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空间中并存。有共同的 经济活动背景。许多经济组织、方式、规则和秩序 都有趋同的趋势。
三:如何看待实践中的社会主义
所处时代: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处于帝国主义和无产 阶级革命的时代。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处于和平与发 展的时代 现实中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不仅是时间上继起的两 个社会,也是空间中并存的两个社会。许多经济组织、 方式、规则和秩序都有趋同的趋势。两种制度的竞争 本身包含互相学习的过程, 马克思当年所预想的未来社会的要素在两种制度中生 长:人民富裕、社会公平、资本社会化 只有当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发展起来后,才可能推进社 会主义事业,建立起成熟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 任务
以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为对象, 不是批判旧制度的经济学,而是建设新制度的 经济学。 目标定位:增进社会财富富裕人民,解放和发 展先进社会生产力。 研究领域:生产关系,经济运行,经济发展等 方面的规律性问题。 理论创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 的基础上,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 文明的有益成果,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二、如何看待现代资本主义
马克思:“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 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 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 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 现的。” 资本主义由于其生产关系在其限度内的调整, 一时还不会灭亡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物质条件还需要继续 创造 实践中的社会主义需要在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基 础上走向成熟。
现阶段主要矛盾的悖论
我国现阶段市场的主要矛盾是产能过剩和消费 需求不足 原有的增长方式是投资拉动 现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路径是扩大消费需求 社会主义要求:人民群众的需求必须在不断增 长的基础上得到满足。从这一意义上说,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没有改变
温家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任务
2007-2-6
资本主义垂而不死
马克思的《资本论》敲响资本主义丧钟,三十年代大危机资本主 义进入崩溃的边缘。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几次新 科技革命都首先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引起了生产力的迅速 发展,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 资本主义国家在其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采取了一系列为缓解矛盾, 避免社会矛盾激化而调整生产关系的措施。其所固有的各种矛盾 也有不同程度的缓和 政治经济学必须正视这些新问题,否则就无法解释在马克思敲响 资本主义丧钟100多年后,资本主义不仅存在还在发展着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要阐述社会性质,分清什么是社 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代替 资本主义的信念。 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还是要依靠生产力 的发展,建设好我们已经进入的社会主义社会。 现代经济学的功能是提供经济建设的理论指导。 提供和谐社会的理论。其目的就是要放手让一 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 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这个“不发达” 首先当然是指生产力的不发达。因此,我们一 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 发展生产力。但讲初级阶段,不光要讲生产力 的不发达,还要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够完善和 不够成熟。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认识和把握好两大 任务: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 社会的物质财富;一是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 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 和谐。
发达的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 入口
社会主义社会的入口是处于较高生产力水平的资本主义社会 马克思:股份公司形式的企业制度, 列宁:国家垄断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资本主义范围内所 作的生产关系方面最大限度的调整,越来越接近社会主义的特征 资本的社会化,使低收入者得益的福利,股份制和劳动者拥 有股权(个人所有制),等等。 在马克思时代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寄希望于无产 阶级革命, 现代政治经济学:对现代资本主义分析的关键点已不在于由谁来 推翻资本主义 寄希望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上超过资本主义国家,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所导致的社会主义因素的扩 大。
不同阶段政治经济学的使命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历史使命是社会主 义替代资本主义。揭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寻 求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 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包括对马克思 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也要发展 政治经济学面对资本主义社会是阶级斗争的武 器,而在当今的社会主义社会则是经济建设的 理论指导。 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学,目标是 建设新社会。
政治经济学两大部分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部分中揭示资本主义剥削, 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恶。 到社会主义部分又要依据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鼓励发展包括资本 主义经济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又要 解释剥削的合理性(甚至要否认剥削)。 由此产生的矛盾导致指导思想的模糊。
经济分析的目标和层面
经济分析的目标:经济制度的优化,经济运行的效益, 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与此相应,经济分析涉及三个层 面: 生产关系层次即经济制度层面的研究。以社会主义生 产关系为对象的经济学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经济运行层面的研究。
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
思想解放:一是抛弃对社会主义的教条式理解;二是 以实践检验过去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三是以中国的创 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允许一 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物质条件是其生产力水 平达到并超过资本主义的水平。与旧中国相比,这个 水平达到了,但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没有达到。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南京大学 洪银兴
一、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导论
政治经济学是认识经济规律的 科学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即生产关系运行和 发展的规律 经济学不是对经济现象的简单描述,而是要透过经济 现象,揭示其经济本质和内在的必然性,也就是揭示 客观的经济规律。 人们的经济行为、国家制定的经济政策、作出的各种 经济决策必须符合经济规律的要求,顺应经济规律发 展的方向。按经济规律办事的前提是认识客观的经济 规律,并利用它来为人们服务。 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经济规律是由经济学正确地揭示 的经济规律。
苏东红旗落地的教训
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把发展生产 力,从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首位。如果不是这样, 而是长期搞阶级斗争,人们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 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必须协调,形成独立的国民经济 体系。前苏联长期优先发展重工业,轻工业长期落后, 人民的物质需要得不到满足,也会导致政治动荡 执政党的廉洁特别重要,执政党腐败会失去人民的支 持 需要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一是抛弃对社会主义的教条式理解;二是以实践检验 过去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三是以中国的创造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
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问题的提出: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都不是在发达的资 本主义社会基础上产生的,同时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 主义社会空间并存 上世纪50年代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国家企图跑步 50 进入共产主义,实行超越阶段的生产关系和经济体制 的国家都没有成功。 改革的一些做法同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某些原 理和规则相矛盾,甚至格格不入。许多在社会主义条 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商品化、社会化、现代 化的东西被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被排斥 不明确当前所处的阶段,改革的进程难以加快,生产 力也难以进一步发展。
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分析的任务
一是学习。在两种经济制度并存的条件下,许多经济 活动和经济组织存在相互学习和相互融合的过程。分 析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与先进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经济 形式和经济组织,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本身就是一种 学习,由此推动生产力超过资本主义国家。 二是竞争,两种制度并存必然包含两种制度的竞争, 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本身可以为社会主义最终在经 济竞争中战胜资本主义提供对策性理论。 三是信念。资本主义发展到现代阶段,单靠传统的政 治经济学理论难以说明其灭亡的必然性,需要用与时 俱进的理论和方法来揭示其新的矛盾,从而在新的经 济条件下坚定社会主义取得资本主义的信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任务
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同落后的 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发展水平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 方面特征。 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日益增长说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另一个方面特征。在社会主 义制度下,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增长, 一般不会遇到经济制度的限制。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要消灭私有制。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就是发展生产力。 甚至还要在较大范围内利用私有制发展生产力。
由矛盾和斗争的分析转向合作和和谐分析
两种发展理念:矛盾,斗争,竞争。合作,公平,和谐。 处于资本主义阶段的政治经济学所分析的劳资矛盾。政治经济学 成为阶级斗争的学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学,虽然也要界定各种所有制经济 的性质,但是所有这些经济成分都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尽管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公有制取代私有制,处于初级阶段的 社会主义不但不能提出消灭私有制的任务,还要在很大范围内利 用私有制。 政治经济学的着眼点不是不同所有制之间的斗争,不是谁战胜谁 的问题,而是寻求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有效路径。 和谐社会的理论。目的就是要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 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唯一标准:生产力标准 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生产力达到并超过资本主义国 家所达到的水平。 生产力没有达到和超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平,这时的 社会主义只能是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社会主义的起始阶段,特 指在生产力落后、市场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 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通过这个阶段实现别的国 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这个阶段起始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终结于社会 主义现代化实现,生产力水平达到并超过发达的资本 主义国家。
经济运行的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 经济运行的调节机制(计划和市场)的分析, 政府调控经济的各种经济政策及其效应的分析。
经济发展层面的分析。涉及对发展经济、产业经济和 国际经济方面的研究。
政治经济学发展历史:时代特征
从马克思到列宁所建立的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推 翻旧社会。列宁的政治经济学反映帝国主义时代特征。 从斯大林开始的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建设新社会, 反映社会主义初创时期的特征。 从斯大林到毛泽东建设新社会的基本思路是阶级斗争, 与此相应,政治经济学就以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为纲。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两代领导集体建设新社会的基本 思路是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 政治经济学范式变化:由提出各国都适用的理论转向 特定国家和特定阶段,由阶级斗争转向增进社会财富 和富裕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