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发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认知结构等实际出发,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积极的双向互动的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充分调动教学中各种因素的积极作用,使课堂教学过程取得最优化效果。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启发性教学原理,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
一、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实际,做到胸中有沟壑
要在一堂课中成功地运用启发式教学,首先要求教师课前进行充分备课。

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步骤:
①研究教材——确定目标,梳理知识点的分布。

教师要对整套教材有大略或更为具体的了解,熟悉各知识点在各册中的分布。

在对整个初中阶段各学期的教学目标、任务有了整体把握之后,更重要的是对本单元、本课的教学目的要求有一个清楚的概念,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要敢于取舍。

在教学目标要求下,哪些知识点应重点突出,哪些可以一语带过,哪些必须反复训练,哪些甚至可以根本不涉及,这都是备课时应该明确的。

②研究学生——划分层次,顾及不同程度的学生。

在教学中还应该对教学的主体——学生进行研究。

我们从备课时就应从学生的
实际出发,在教学内容的传授、教学手段的采用、语言方式的运用上,都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个成功的教案应该顾及到不同程度、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既让程度高的学生有所得,也让程度较差的学生有所收获。

总之,“备课时做到眼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就为成功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提供了基础。

二、“浅入深出”,恰当设计问题,因势利导启发
问题是开启思维和发展思维的源泉,因为一些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而是开放式的。

“激、启、发、疏”的启发式教学模式以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传授知识仅仅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是课堂教学的轴心,至于结论,并非教师一言九鼎,一锤定音,尤其不主张教师在教学的开头就把结论不留余地地钉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的思维成为定势,阻碍其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因此,教师应恰当地设计一些问题,因势利导地启发学生。

我们经常用到一个成语——深入浅出,它指的是文章或言论的内容很深刻,措词却浅显易懂,用浅显的文字表达深刻的立意,这是表达上的成功。

而在教学中,我认为应提倡“浅入深出”,它遵循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孔子的“温故而知新”,从已知导入未知,就是“浅入深出”。

从浅显而逐渐深奥,需要一个启发的过程。

启发的关键就在于“浅入深出”地恰当地设计问题,利用这些
问题因势利导地启发学生。

例如,我在教《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时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小说中的“两封信”有何作用?菲利普全家旅游巧遇于勒是不是偶然?2、这篇小说的中心人物是谁?有人说是“我”,有人说是于勒叔叔,还有人说是非利普夫妇,你认为是谁?3、这篇小说的主题有“金钱关系”说、“同情”说、“虚荣”说等等,你认为是什么?4、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第一人称写?5、吃牡蛎、付小费两处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6、菲利普夫妇在你心目中是个什么形象?通过你的想象让人物在你脑中“活”起来,使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这几个问题都是学生精读课文后能够回答的,不会因太深而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这些问题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感性认识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开拓思维,从而在旧有知识水平上有所提高。

问题的设计由浅而深,由简而繁,逐步提高,逐步发展,学生借由这些问题的引导得到启发,学得新知识。

三、加强检查,恰当运用激励,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成功地运用启发式教学,除了做到胸有成竹,课堂上善于设计问题外,还应辅以一定的检查。

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让学生有适量的双基训练。

学生不会总是那么自觉,像我所教的两个班级是所谓的普通班,学生惰性较重。

如果我只是在口头上布置,而不进行检查,时间长了,学生就容易养成懒散的坏习惯,教学任务是完成了,而我却无从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程度。

因此,教师应对
学生进行各种类型的检查,通过检查,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程度,调节教学进度和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做得好的学生,就给予恰当的鼓励,这样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

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实际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前提;“浅入深出”、恰当地设计问题是关键;加强检查,以激励为主是保证。

坚持这三个过程,在教学中我们便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探索,使启发式教学更好地运用在语文教学中,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贵州省修文县第二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