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机械液压型调速器5-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调节系统稳定后从动活塞及引导阀针塞均回到中间位置,因而仅有暂态反馈机构作用时,调节前、后机组转速相同,具有无差调节的静特性。
三、缓冲器特性试验
1.试验的目的和要求
缓冲器试验目的在于测定其回复特性曲线,并根据曲线检查它的工作质量,是制造厂和水电站都要进行的试验之一。对缓冲装置的基本要求是:
Td越小,从动活塞回复越快,调速器的速动性越高;反之,Td越大,调速器的速动性越差,但稳定性越好。YT型调速器,缓冲时间常数Td=2~20s,实际应用时由整机调试确定。
缓冲时间常数Td的大小可通过手钮或节流针塞吊架上的两个调节螺钉来调整:
(1)用手钮来调。旋转手钮可使托板内外移动,从而改变a值的大小,a值的可调范围为35~65mm。当调整手钮使托板向内移时,a值减小,在相同的Z值条件下,L值加大,即节流槽孔初始开度增加,Td值减小;反之,当使托板外移时,a值加大,Td加大。
这种方法除能调整上、下回复曲线的缓冲时间常数Td外,还能调整上、下曲线的对称性。
二、软反馈系数和暂
软反馈机构传递给引导阀针塞的反馈位移是随时间变化的,为了研究软反馈作用的强弱可设想堵死缓冲装置的节流孔,此时软反馈机构就与硬反馈一样,传递至引导阀针塞的位移不再随时间减小。由图2-26可知,反馈位移Δh可由传动机构的尺寸比例计算
f1、f2——主、从动活塞面积;
dZ1、dZ2——dt时间内主、从动活塞的位移。
单位时间内油通过节流槽孔的体积Q应等于主、从动活塞移动时容积变化之差,即
Q=Q1-Q2
从而
(2-25)
当忽略惯性力及采用内弹簧预压缩力来克服摩擦,并设弹簧的刚性系数为K,根据力平衡条仵:

则缓冲装置的运动方程式为:
化简并令
(2-30)
(2-31)
式中
Ym——接力器最大行程(mm);
ΔLm——引导阀最大行程(x=1对应的行程)(mm)。
bt称为暂态转差系数,它是缓冲装置不起缓冲作用时,由软反馈机构造成的有差静特性斜率的负值,与永态转差系数bp一样,可以写成
(2-32)
bt值的大小对调节的影响较大,bt大则反馈大,有利于调节系统稳定,并能减少调节过程的转速最大偏差值和振荡次数,但bt大到一定程度后,对改善系统稳定性无明显效果。不过,实际运行的缓冲器是要发挥作用的,因而上述bt只反应从动活塞上升(或下降)到最高位置时的情况,是瞬间存在的。随着缓冲器的回复,bt将不断减小,以至最终在稳定情况下为0。
如图2-23所示,圆柱销12代表从动活塞的位置,T形吊架则代表节流针塞的位置。从动活塞处在中间位置(图2-23-a)时托板成水平状态,针塞与从动活塞没有相对位移,节流针塞油槽被封闭。当从动活塞向上移动Z2,则T形吊架在左边螺钉的作用下上移(Z2+L),相对从动活塞而言,针塞移动了L,此时节流针塞的油槽打开一个开度L,L的大小由托板臂长a和两螺钉间距b决定,即L=Z2(b/2a)(图2-23-b);反之,当从动活塞下移Z2时,针塞则会少下移L=Z2(b/2a)(图2-23-c),即节流针塞相对从动活塞向上移动了L,此时节流针塞的油槽也会打开一个开度L。总之,每当从动活塞离开中间位置时,节流针塞的槽口就打开,使油可以通过节流针塞的槽口在从动活塞上、下部之间流通。
图2-22 YT型调速器缓冲器结构图(单位:mm)
1—从动活塞;2—节流针塞;3—下弹簧座;4—弹簧盒;5—定距套;6—外弹簧;7—内弹簧;8—上弹簧座;9—小弹簧;10—活塞吊架;11—螺套;
12—圆柱销;13—调节螺钉;14—针塞吊架;15—拖板;16—小轴;17—手钮;18—主动活塞;19—弹簧;20——壳体
Δh=αtΔY(2ຫໍສະໝຸດ Baidu28)
式中
αt——暂态反馈机构反馈系数(缓冲器节流槽口封闭的情况下),由图2-26可计算如下
(2-29)
稳定状态下引导阀油口封闭,转动套位移ΔL与针塞位移大小相同,ΔL-Δh=0,由于ΔL=100Kx,式(2-28)可写为相对量形式
图2-26 YT型调速器软反馈机构示意图(单位:mm)
3.缓冲时间常数Td
缓冲时间常数是指从动活塞回复特性曲线上任一点的位移Z2与其速率dZ2/dt的比值,回复特性曲线按指数规律衰减,各点的Td值均相等。Td是描述缓冲器工作性能的参数,是Z2值衰减快慢的表征。
当回复时间t=Td时,从动活塞偏离中间位置的距离Z2=0.368Z20,即缓冲时间常数Td也等于从动活塞由任一位置Z20以指数规律衰减到0.368Z20所经历的时间。工程上规定,从动活塞从最后1mm回复到0.368(实际上往往取0.37)mm所经历的时间就是实测的缓冲时间常数,如图2-25所示。
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上、下回复曲线Td都偏大或偏小的情况,不宜用来调上下曲线的对称性。
(2)用调节螺钉来调。当节流针塞吊架上的两螺钉顺时针转动时,针塞上提,节流槽孔初始开度增加,Td减小,反之,Td加大。远离滑块的调节螺钉决定下回复曲线(图2-25上面一条曲线)的Td值,靠近滑块的调节螺钉决定上回复曲线(图2-25下面一条曲线)的Td值。
§
软反馈只在瞬态中起作用,稳态时消失,因此把软反馈称为暂态反馈,反馈量的大小只与输入信号的变化率成正比。为了使调节系统稳定和改善动态品质,设置了暂态反馈环节。
一、
如图2-3所示,暂态反馈环节位于主接力器58和引导阀5之间。它由反馈锥体51、方架34、连杆48、35、杠杆8、23和24、和缓冲器等组成。缓冲器是暂态反馈环节中起软反馈作用的校正环节,它的性能直接影响着调速器工作过程的稳定性和动态品质。
下面我们来分析当永态反馈等于零,具有暂态反馈和局部反馈环节时调速系统的工作情况。
如图2-3所示,当机组处于稳定工况时,水轮机出力等于发电机所带的负荷,机组转速稳定在额定值,离心摆转动套、引导阀针塞、主配压阀均处于中间位置,油孔均被封闭,主接力器处于与负荷相适应的位置。
如果负荷减少,转速上升,转动套上移,此时引导阀针塞尚未动作,因而打开了转动套的排油孔,辅助接力器上腔通排油,辅助接力器活塞上移,局部反馈使引导阀针塞也向上移动,封闭引导阀的油控。在辅助接力器活塞上移的同时,主配压阀也随同向上移动,打开了主配压阀上工作油孔,压力油进入主接力器左腔,推动主接力器活塞向关闭方向移动,关小导叶开度。与此同时,反馈锥体顶起了连杆48,使方架34逆时针旋转,连杆35随着向上动作,通过杠杆24使缓冲器主动活塞向下移动,由于油流不够畅通,在主动活塞向下运动的瞬间,迫使从动活塞向上移动,通过杠杆23和8的传递,使引导阀针塞也向上移动,缓冲器从动活塞的内弹簧被压缩,由于局部反馈已封闭引导阀的油孔,暂态反馈的作用使引导阀针塞又向上移动了一距离,于是打开了转动套的压力油孔,压力油与中油孔相通,转动套排油孔被封闭。压力油经中油孔进入辅助接力器上腔,辅助接力器活塞向下移动,主配压阀活塞随之下移,回到中间位置,主接力器活塞停止移动而稳定下来。当缓冲器从动活塞上的内弹簧被压缩后,开始回复,从动活塞向下移动,它下方的油通过节流槽口流向活塞上方,通过杠杆的传递,使引导阀针塞下移。随着接力器向关闭方向移动,机组出力减少,转速下降,转动套向下移动的同时,针塞受缓冲器内弹簧的作用逐渐回复到额定值,转动套、主配压阀活塞也回到了中间位置,主接力器活塞停止移动。
暂态反馈的结果,削弱了第二级放大环节的输入信号,故实现了负反馈。
从以上的叙述可知,加入暂态反馈后,使主配压阀回复到中间位置,从而使调节系统稳定,这是有利的一面;但由于反馈作用,使主配压阀油孔开度较无反馈时小,因此,主接力器的移动速度要减慢,机组的最大转速升高值会加大,这是不利的一面。不同的反馈量,调节系统可能出现不同的过渡过程,如图2-24所示。它是在负载突变后产生的接力器运动过 程。
从动活塞部分:由活塞本体、弹簧盒、节流针塞及其传动机构等组成。从动活塞外径φ40mm,内孔φ15mm。从动活塞上端经活塞吊架10与引导阀针塞相连,吊架以下装有定距套5及内、外弹簧7、6,活塞轴肩以上开有直径φ8mm的四个通孔与上部油腔相连。不论从动活塞向上还是向下移动内弹簧均受压缩,内弹簧的作用是产生回复力推动从动活塞回到中间位置。外弹簧仅在活塞向下移动时受压缩,用以平衡从动活塞移动部分的自重,保证上、下回复特性一致。节流针塞2安装在从动活塞内孔里,上端与T形吊架14相连,经过调节螺钉13压在托板15上。托板一端被小轴16定位在可移动的螺母上,同时又紧压在圆柱销12上,将随从动活塞的移动而偏转,并带动节流针塞上或下移。针塞的下端开有两个三角油槽,当从动活塞处在中间位置时三角油槽的槽口正好被从动活塞封闭,上、下油腔相互隔离。如果节流针塞相对于从动活塞有向上的位移时,三角油槽将被打开,通过三角油槽,上、下油腔的油相通。
另外,bt及αt的大小仍由杠杆长度比决定,图2-26中h的尺寸(反馈框架上较反馈螺母的偏心量)可由0调整到30mm,这对应暂态转差系数bt=0~100%。在大波动时暂态反馈环节的实际输出被限制在20%范围内。因为在Td较大的情况下,大波动时接力器快速动作,会产生过大的暂态反馈,有可能超出引导阀结构的允许范围,造成接力器动作过于迟缓、停滞甚至反向动作。因此用限制缓冲器行程Z2来适当限制暂态反馈量。YT型调速器缓冲器行程限制在±8mm,保证甩全负荷时,接力器能较快地关闭导叶开度。在小波动时,缓冲器行程限制对调节系统不起作用。
当接力器快速向关机方向移动时,接力器的反馈杆件会给缓冲器主动活塞一个快速的向下运动量,由于主动活塞移动速度快,从动活塞在移动前处于中间位置,节流针塞上的槽口被封闭,缓冲器下腔将产生较大的油压,从而迫使从动活塞向上移动,偏离中间位置,通过杠杆的传递给离心摆针塞一个暂态反馈量。随着从动活塞偏移中间位置,从动活塞中的内弹簧被压缩,节流针塞的槽口逐渐打开,从动活塞在内弹簧的作用下,将逐渐回复到中间位置,这时给与离心摆针塞的暂态反馈作用也逐渐消失。暂态反馈作用是在接力器快速移动的调节过程中产生的,调节过程结束,反馈作用也就消失了。接力器移动速度越快,从动活塞偏离中间位置也越大,暂态反馈量越大。当活塞上下部分油压差小于弹簧的压缩力时,活塞就开始向中间位置回复,而且随着弹簧回复力的作用和节流槽口逐渐关小,活塞移动速度渐渐变慢,最后减至零。
2.缓冲装置的运动方程式及回复特性
设主动活塞移动时,从节流槽孔流到另一腔去的油的流量为Q,它的大小可用公式表示为:
(2-24)
式中
λ——流量系数;
ω——节流槽孔过油面面积;
Δp1——缓冲器向、下油腔油压之差;
γ——油的比重。
主动活塞下移Z1时,油的流量Q1为:
从动活塞位移Z2时,油的流量Q2为:
式中
1.缓冲器的结构与原理
图2-22为YT型调速器缓冲器的结构图,它主要由壳体、主动活塞、从动活塞组件等部分组成。主动活塞与接力器相连,从动活塞与离心摆针塞杆相连。壳体内填充着透平油,且被主、从动活塞分隔成上、下两个腔,下腔始终充满透平油,上腔储存一定数量的透平油。
主动活塞部分:由主动活塞18、弹簧19及弹簧盖等组成。主动活塞外径φ50mm,经过杆件与反馈框架相连,随主接力器的移动而上移或下移。弹簧19有较大的预压力,使各传动件拉紧,消除杠杆、支点等处的间隙。当主动活塞上或下移时,壳体下腔的透平油就会产生真空或油压,从而迫使从动活塞下移或上移。从动活塞的上、下移动会使离心摆针塞受到类似硬反馈的瞬间作用。
则变为
当主动活塞停止移动后,dZ1=0,则上式变为:
(2-26)
其通解即为从动活塞的回复规律
(2-27)
式中
Z20——主动活塞停止瞬间从动活塞的位移;
t——由主动活塞停止瞬间开始的时间。
式(2-27)表明缓冲器从动活塞按指数衰减规律回复,在一定时间内由初位移Z20回到中间位置Z2=0。相应地,传至引导阀针塞的反馈量位移也按这一相同的规律变化。缓冲器的回复特性曲线如图2-25所示。
从图2-24可以看出,稳定与速动两个要求在反馈量问题上的矛盾,其中稳定是主要方面,在保证稳定的基础上提高调速系统的速动性。例如,当机组并入大电力系统中运行,即使没有反馈也能稳定,故为了提高速动性,可以将缓冲器切除,使反馈等于零,这样可提高机组承担瞬变负荷的能力。而机组单独运行时,如机组在与系统并列运行前或机组与系统解列后,是不允许切除缓冲器的,如果切除,调节系统将不稳定,即可观察到调节系统的振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