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戏曲元素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音乐中的戏曲元素浅谈

【摘要】戏曲在中国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音乐形式,从元代的杂剧开始,曾经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它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娱乐项目。但是年代久远了,像《高山流水》《梅花三弄》《阳关三叠》等许许多多遗留下来的民族音乐,已经很少被年轻的一代人关注了;流行音乐却家喻户晓,但是堪称经典的并不多。

【关键词】戏曲音乐形式流行音乐

一、绪论

流行音乐自从产生以来已经有百年时间,经过这么久的发展,流行音乐的形式已越来越多变,种类也越来越多,反映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在当代文化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有的西方学者甚至认为,流行音乐也许是“后现代文化形式中最杰出的代表”。作为有着充沛生命力的一种文化现象,流行音乐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流行音乐之所以这样一直以来都广受欢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流行音乐自身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的,它在不同时期都能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地转变风格。

中国流行音乐的鼎盛时期应该说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无论是大陆还是港台,优秀的流行音乐歌手和作品繁如星辰,大陆的歌手有:毛阿敏、李谷一、董文华、李娜、那英、崔健、高枫、张行、郭峰、毛宁、孙国庆、刘欢等,港台的有:谭咏麟、张国荣、张学友、罗文、张雨生、齐秦、姜育恒、王杰、伍思凯、罗大佑、苏芮、高胜美、潘美辰、邓丽君、梅艳芳等等,不

胜枚举。注意,以上我所列举的歌手要么不只出过一张专辑,要么所传唱的经典作品经久不衰,而现在的流行歌手都只是昙花一现,或只唱一首成名曲后销声匿迹,除了一个“后现代流行音乐”的周杰伦外,其他的都不怎么经常现身。

二、流行音乐的性质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主要以满足消费为目的的商业化的娱乐音乐,它必然是“建立在契合了某种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心理因而能为大众所普遍接受的基础之上的。”流行音乐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因而必然会“致使这种唱、奏、听某一曲目或运用某一风格的行为方式及其对象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扩展蔓延,并形成不同程度的社会风靡与社会群体性狂热。”流行性和时尚性是流行音乐的基础。

流行音乐的娱乐性。流行音乐的作品内容通俗易懂,题材多取自于日常生活,以表现爱情主题的为多数,接受和消费的主体多数是以一般平民或亚文化群为主,因此它强调的是它自身的娱乐性和消遣性。它的通俗性决定了它拥有大众的基础。人们可以主动参与表演,增加了能动的空间和乐趣,人们从中能得到放松与享受。因此,流行音乐更为注重和强调自身的娱乐消遣性,“娱乐性”是流行音乐的重要特征与功能。

流行音乐的商品性。流行音乐的传播载体是以作为大众文化消费品的各类录音磁带唱片为主的,在市场经济下,由于生产者面对的是一个巨大的商品市场,他们必然会以赚取利润作为他的最终目

标。

流行音乐的快速更替性。既然流行音乐具有商业性,那么它也和其他商品一样,是群众文化消费商品的主要形式之一,就必然存在着大批量的生产特性,产品快速的推陈出新,是为了满足消费者不断更新的文化消费的需求。随着大众文化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流行音乐的变更周期越来越短,之后会被更为时尚新颖的形式迅速所代替。

流行音乐的参与性。流行音乐的创作题材一般都是以日常生活为主,强调个人的心理情感,强调自我,容易引起特别是大学生的情感共鸣。且流行音乐旋律易记易唱,演唱时可以满足自我的情感宣泄,产生自我陶醉感,从而获得一种创造性的满足感。这就使得流行音乐的可参与性大大增强。

三、流行音乐中的戏曲元素

戏曲元素与现代流行音乐的结合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新的艺术创新。以流行歌曲为基本曲调,采用电影、电视剧的故事扮演方式来表现戏曲,不是说将戏曲艺术完全的流行化,抹煞了其传统艺术色彩,我们说现代流行音乐它之所以流行肯定有其特点或优势,这是传统戏曲艺术所不具备的,当我们把两者取其长处结合在一起,而不是谁吃掉谁,而是通过融合两者的优势来创造出一种更加优秀的艺术形式。

a.流行音乐中的戏曲元素中古今相参的辞赋

古文化背景、文言文、古诗词在以往哪些中国风里得到很好的

表现呢?看这首《东风破》的词“……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我们发现,由于阅读习惯的改变,现代人写出来的辞赋,已经古今参夹了,如“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若出于古人之手可能会变成:吾立门后忆,闺中人依依,但我们发现“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更能言简意赅表达出立意矛盾。古今相参杂并不是一件坏事,我们继承的是辞赋的意境,而不是语言习惯。总体来说,这种歌曲对辞赋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怀古的意境、古文风情操。

b.流行音乐中的戏曲元素中古文化的渗透

先来看看这段中国风作品《苏三说》。词作者借用了古代典故,将《苏三起解》的这段戏,展开描述了戏曲细节,整曲将现代和古代作了细微的联系,虽说这种联系没有太大的关联性,但那些古今人物的情感,对真爱追求的执著,相互间还是有联系的,歌曲立意在此。加上歌手陶喆本人的歌唱技巧也很出色,内敛而不张扬,很自然地将花腔带出来,而不是刻意地用花腔去套歌曲。

c.流行音乐中的戏曲元素中古旋律的融入

有些流行歌曲,从中汲取了中国旋律的精髓。另外,我们惊人地发现戏曲中的长转音与现代rmb转音唱法可以很好地融合。比如,王力宏演唱的《花田错》,其中有经典的一句:花田里犯了错,请原谅我多情的打扰。大家印象都很深刻的是,“请”字绕了十几个弯,一个字足足顶了很长时间,这些旋律的处理方法在以前的流行歌曲中是很少见的,如今结合rmb转音,中国戏曲旋律又有了新的

市场。除此之外,古旋律还可以是中国民乐。可以说民乐是戏曲之后的中国音乐。

d.流行音乐中的戏曲元素现代性的编曲

编曲体现出的流行歌曲的现代性,分为节奏和配器两个方面。首先,从这种流行歌曲的节奏上看,其流行的节奏,能够把古老的旋律变得更加现代。其次,中国音乐应该起源于中国乐器,一个娱乐性的说法是“有了好听的乐器,人的声音

才能从说话变成歌唱”。中国乐器种类繁多,单一乐器的使用技巧也博大精深,中国乐器都是一般作为主旋律运用,在旋律的编写上要花更多的时间,要请老师录制真乐器;中国乐器要用得精,要跟西方乐器融合在一起。如吉他、钢琴、弦乐等,在这种作品里面是不排斥的,但是不能成为主角。

四,结论

现阶段在流行音乐中添加戏曲元素,是我国的传统戏曲艺术努力地去适应市场的结果。我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在保持传统文化的要素下不断创新,不断借助现代的手法,适应现代人的口味,而不是永远停留在故纸堆,才能吸引年轻的观众。“京歌”、“r&b”、“唱川剧”等都不例外,传统戏曲通过借助于流行这一快速通道广泛迅速地传播开来,赢得了一大批青年听众的喜爱,同时,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音乐本身的生命力也在民族化的道路上更加旺盛,这就是一种双赢。我们也更为期待的是我国的新一代的青少年能找到一条结合的更好的道路,既能保留我们的传统国粹艺术,又能使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