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材的编写非常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教科版教材中,从三到六年级有梯度地安排了变量控制实验的出现,渗透了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又如在《马铃薯的沉浮》一课中,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逻辑错误,设计了基于证据与逻辑相协调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用心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只要教师时时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的,教师的教学设计就会发生相应的改进。我们以《点亮小灯泡》一课为例,分析怎样基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设计教学过程。

《点亮小灯泡》这一课是经典的教学内容,各个时期的教材都会选用。一般的教学设计,都是从观察小灯泡的结构开始的,然后让学生试着用一根导线、一节干电池去点亮小灯泡。从大量的教学实践观察,绝大多数的三、四年级学生,在没有教师引导之前,都会采用导线一端连接电池的正极,一端连接小灯泡的金属皮的方法去试验(如图),当然基本上不能自主、顺利地点亮小灯泡。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学生的前认知中还没有回路的概念,所以学生只会按照生活中的经验,来建构他们的理论。

当学生发现按照自己的想法无法点亮小灯泡的时候,他们对此均感到困惑和不解。此时正是学生求知欲最强的时候,也是教学的好时机。教师如何引导,就会显示出教师是如何对待学生的学习的,也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基于学生发展,还是基于教师传授。

有的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弯过来连接,并演示正确的连接方法,然后让学生实践,结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点亮小灯泡的方法。这种教学设计的直接效果很好,但是教师包办过多,替代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学生的思维没有被激发出来.

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发现学生不能点亮小灯泡,教师提醒学生再次仔细观察小灯泡的结构,讨论小灯泡上的连接点的作用,再试试其他方法。结果,学生经过再次观察和相互讨论,顺利地找到了点亮小灯泡的方法,显得非常开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替代学生思考,而是提供学习的建议和台阶,让学生从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角度,去思考新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路径。这就渗透了思维训练的内涵在里面。

另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让学生把几种没点亮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分析找原因。学生认为还有另外的连接方法没有尝试过,提出了可以继续试验的新的连接方法。结果,学生真的成功了。教师顺势小结:分析失败,蕴含着成功。在这里,教师也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样点亮小灯泡,而是提供机会让学生反思,另辟蹊径,最后学生顺利的达成目标。这里也渗透了思维方式的训练。

让学生的观察视野更开阔一些

四下年级《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这一课,是老师们喜欢作为研究课展示的内容。其中有一个观察加热鸡肉变化的活动,学生通过活动都能描述出鸡肉的变化,如颜色、软硬、口感、香味等的变化。除此之外,很少有学生去关注煮鸡肉的水是怎样变化的,教师也会忽略过去。我觉得,煮鸡肉的水发生的变化,恰恰是一个很好的研讨话题。

可以研讨三个方面:

1.水是怎样变浑的?【指向变化过程,扩大观察面】

2.是什么原因使水变浑了?【指向变化的原因,加热过程中析出不少物质】

3.浑水中含有什么?【指向变化的结果,营养物质的流动】

通过研讨,让学生懂得食物加工后可以改变口味、营养和卫生状况,也隐含着加工食物、保存食物的方法。因为本课是承上启下的,研讨浑水也会后面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同样让学生观察蚂蚁,如果把蚂蚁装在昆虫盒中与在自然环境中观察,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学生所获得的信息差距很大,感受也很不相同。所以,我们要在引导学生专注观察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在观察视角上多一点,在观察视野上开阔一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