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案例分析】入室盗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室盗窃行为模拟与预防分析
入室盗窃是一种多发性侵占财产犯罪,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属于各级公安机关重点关注的可防性案件类型之一。
现阶段,入室盗窃作为一种常发类案件,实际发案率要远远高于其他类刑事案件,已成为城市产重治安问题之一。
究其原因,社会经济结构出现转型,社会出现两级分化且距离日益拉大,一部分人目睹贫富差距、面对各种诱惑,心态失衡,滋生暴富及享乐心理,认为盗窃可以轻易获得辛苦劳作的几十倍的“收入”,于是铤而走险,以盗窃为手段,致力达到迅速“赚钱”的目的。
商品楼房入室盗窃案件的侵害目标具体,时机选择比较固定,作案手段具有特疏性和习惯性,团伙流串作案、个人作案都比较常见,现场也容易被破坏。
在刑事案件现场勘察工作实践中,入室盗窃类案件往往呈现出作案手段类别明显、系列性案件特征稳定、现场留痕条件好、痕迹物证多等特点,这同时反映出作案人智能化、职业化、作案熟练程度较高和反侦察能力较强的特点,因此,深入分析楼房入室盗窃案件的特点,掌握此类案件的现场勘查技巧,提高现场勘查质量,是快速破获此类案件的先决条件。
一、作案过程模拟
(一)计划与实施:
1.事前准备:穿着、
打扮得体、干净,不易
被怀疑,尽量低调,不
要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将楼道内的灯头拧松,
做出损坏迹象,为夜间
作案铺垫环境;通过寻
找特殊渠道了解、学习
开锁基本知识与技能。
2.第一种方案:
(1)时间选择:凌晨2点至4点,这是根据人们的生理特征做出的安排,因为在这个时间段大部分人都在睡觉,且是整个夜晚睡得最沉、最香的时候,相对来说作案不容易被发现。
(2)准备工作:购买手套、手电筒等作案工具。
(3)计划实施:采取下半夜攀爬入室的方式进行盗窃。
利用楼房墙体外的下水、暖气管道和防护栏为条件,选择阳台、厨房、卫生间不关或没关实的其中的窗户(没有安装防盗窗)进入;进入屋内之后,尽可能翻找衣物、橱柜等,但是不能做太大翻动;财物方面以现金、首饰、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便于拿走便于销赃的物品为目标;此时,速度与轻重应好好把握,十分钟之内找不到目标物品,就应放弃,以免被发现;听到响声,要立即逃跑。
3.第二种方案:
(1)时间选择:①上午9点至11点,这是根据人们的活动规律做出的,因为多数人在此期间外出工作或办事,作案成功率会提高。
②傍晚时分,这个时间点的选择更有利于确认屋内住户是否在家。
(2)准备工作:首先购买手套、扳手、螺丝刀、撬棍或其他开锁作案工具。
(3)计划实施:以防万一,首先以找人为名,敲门试探是否有人,若没有人应门则利用扳手、螺丝刀开锁尽可能进入屋内;若有人在家,则冒充煤气、自来水公司的修理工或房管人员并以弄错户号为由离开;进入屋内之后,将房门从内侧反锁;首先进入主卧室,翻找衣橱;进入书房,翻找加锁书桌等可能存放财物的地方;财物方面以现金、首饰、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便于拿走便于销赃的物品为目标;一旦得手,应立即离开,以防被发现。
三、漏洞分析
(一)防盗门开锁的程度:要科学预测顺利打开门锁的难易程度,以便选择最好的开锁工具,更顺利的打开门锁。
(二)屋内人员估计错误:需要多次踩点,注意观察,确保屋内无人。
(三)可能有其他目击证人:尽量做到落落大方,行为方式不能惹人怀疑。
四、预防分析
(一)预防措施
1.公安部门角度:
(1)充分运用科学技术预防治理
在公安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人流、物流、信息流巨大,运用犯罪空间情报分析、绘制犯罪信息地图与网络视频等技术,建立健全犯罪预测系统,是破解侦缉工作困境,预防治理入室盗窃犯罪的优选途径。
具体来说,首先要编制犯罪信息地图,将与入室盗窃有关的因素如犯罪行为人、受害人、发案的时空要素等在地图上标识出来,是犯罪嫌疑人情况、发案时间、地点、受害人情况等因素在地图上清晰、直观的标识出来,便于分析人员将各种信息综合在一起,进而对入室盗窃犯罪态势开展研究。
其次,通过对犯罪空间情报的收集,利用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来进行分析,帮助我们找到犯罪嫌疑人的地理位置,即是所谓的犯罪空间情报分析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适用于入室盗窃惯犯或系列作案等,它是运用犯罪空间情报分析技术,识别犯罪案件的犯罪模式与犯罪趋势,进而有效预防治理入室盗窃犯罪。
最后,要发挥视频网络技术的监控效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合理使用视频监控技术已经成为公安机关预防与侦查犯罪活动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
由于视频监控和网络资料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为预防犯罪和发现犯罪嫌疑人提供大量的信息,固定了证据,发挥出了重大作用。
因此,要继续加大顶层设计和统筹力度,完善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常态化公安技防执法与管理工作,形成政府投资视频与社会自建视频有效管理格局,逐步拓宽应用领域,健全基层视频监管队伍,提高及时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能力。
(2)加强治安巡防管控力度
入室盗窃的频发要求在日常治安巡防的管控方面必须要加强力度进行。
需要全面整合情报、指挥、巡逻、视频、卡口五位一体的警务资源,把建设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机制推进到社区,与交通检查站、治安卡点相呼应,严密构筑入室盗窃犯罪防控网络。
一是要深化社区界面巡控;二是要强化卡点堵控。
(3)加强宣传安全防范知识
针对入室盗窃的多发季节和作案手段,做出整理、总结并提出应对盗窃安全预防的技巧与方法,通过各种媒体向群众宣传安全防范知识,帮助居民自觉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消除麻痹思想和安全隐患,使居民和社区重视起来自觉加装必要
的防护设施,一些有条件的居民区和单位还要安装报警装置和电视监控系统。
(4)要将防范入室盗窃案件的责任落实到派出所和责任区民警,让民警多下基层,多与群众联系,形成警民协作的防范体系。
逐步形成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三防”的多维防盗体系。
2.市民住户角度:
经调查发现,居民住户自身防范意识薄弱也是导致入室盗窃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居民外出忘记关门窗,有的没有装防盗门网,有的厨房厕所通风口及外挂管道没有防盗设施,日常生活中缺乏家庭安全防范观念等等都可能导致入室盗窃案件的发生。
针对这些问题公安机关和社会需要引导市民树立自我预防意识,居民自身也需要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学习、了解公安机关所宣传的一些防盗技巧和注意事项,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打击入室盗窃案件的工作,争取最大程度做到警民联动。
具体来说,生活中,市民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外出时注意锁好门窗
相当一部分的入室盗窃案是发生在没有注意锁好门窗的情形下的,让盗窃者有机可乘,对此,居民在外出时,哪怕是很短的时间,也应该注意锁好门窗,以防止入户盗窃。
(2)邻里之间要相互关照
居民长时间外出时,应该有意识的告诉左邻右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及应对入室盗窃案的发生。
(3)听到反常的声音要提高警惕
常有窃贼会以找人为名,敲门试探是否有人意图进入屋内;还有的冒充煤气、自来水的修理工及房管人员以查看房屋为由进入屋内;应对这种情况,市民应该在门上安装门镜,听到敲门声应通过门镜静观,辨认敲门人的身份,若听到撬锁的声音应及时拨打110。
(4)对反常的灯光要提高警惕
有的窃贼夜间作案,在没有自然光的情况下,多采用随身携带的手电或打火机照明,对此,居民在夜间发现上可疑灯光后,应该谨慎的注意观察,不能冲动莽撞。
(5)应对歹徒要智取
偶遇歹徒,不应与其正面对抗,尤其是手持危险工具的窃贼。
此时,应想办法将其关在屋内或其他封闭空间,再寻求其他人的帮助或者及时拨打110报警。
(6)安装质量相对有保证的防盗门
挑选防盗门时,一定要选择经过公安机关技防部门审批,质量信得过的产品,可以更好的起到防盗的作用。
(7)低层的窗户要加装防护栏
3.社会综合
有效应对犯罪案件及其预防治理,除了需要各方做出努力并积极配合还需要加强社会综合预防治理。
因为犯罪是社会矛盾激化的强烈显现,在犯罪预防上,不能仅仅依靠要加强发挥专门机关与个人的作用,这也是不现实的,更重要的是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因此,应积极将入室盗窃犯罪防治工作纳入社会、政法部门的综合治理范围,开展综合预防治理。
从这个角度来说,具体要做到一依法做好人口管理与服务;二推动小区安全防范的市场化进程,强化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三将安全防护纳入城市设计,住宅房屋设计、建设部门应在继承传统房屋安全理念的基础上,用智慧创新设计建设好住宅房屋安全防范的第一道防线,严把设计、建设、使用安全防范关,依法将住宅房屋的消防要求与安全防范理念结合在一起,并把房屋安全防护理念转变为设计建设单位和个人的实践。
(二)预防成本
1.安装安全防护防盗门窗:2000左右。
2.安装摄像头:300元左右。
3.报警装置和电视监控系统:物业组织,业主集资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