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的鼓励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鼓励教学方法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鼓励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活泼,学生平等,使师生相处融洽,学生能在活跃的气氛中轻松学习知识,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更优秀的美术作品。可见在美术教学中,注意鼓励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它是通过对事物的感知、表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而获得事物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现代数学教学,愈来愈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拥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小学学生正是智力开发的高峰期。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我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收到较好成效。下面根据我的实践经验,谈一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1 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有趣的教学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创设一种自由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思维提供漫游的空间,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进而产生创造的欲
望,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由于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的水平还比较低,所以在小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首先课堂的引入尽量创设情境激趣,发展形象思维。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学科第二册《统计》这一内容时,一上课我就放生日快乐的歌,让学生跟着唱,然后问学生记得自己的生日吗?说说自己的生日是怎么过的,有哪些人为你庆贺生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利用多媒体演示放出大象过生日的场景,告诉学生:“大象伯伯今天也要过生日了,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他家来了多少客人呢?”这时学生的兴趣很高,争着说自己的发现。这时,我抓住时机又问:“看了这么有趣的画面,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又提出了许多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又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学科第一册《认钟表》一课时,一上课,我就问:“小朋友,你们喜欢逛商店吗?(生:喜欢)那我们就去逛逛。(演示钟表店录像)问:刚才我们去了哪里?在店里,你们看到了什么?看到这么多漂亮的钟,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师:“看来,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学会认钟表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很明显,这样的导入马上就把学生的心给“抓住了”。由此证明有趣的教学情境,妙趣横生的数学问题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够使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2 留出充足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从以具体想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更易于对知识的创新。因此在教学时应着重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可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机会。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主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3 训练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欢乐愉快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每个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要尽量想法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成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重要地位,无论什么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会诱发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精心设计问题,并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要通过激励、表扬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中始终处于兴奋状
态,有利于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与深入探寻。虽然课堂费时多,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学生在民主和谐气氛中,思维能力得到较全面的发展,所以我认为在引导学生解题时,尽量让学生能一题多解,或者把原题改题,变题等于灵活变通,从而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对事物认识的独创性和跳跃性思维品质。
总之,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立足于课堂,功夫要下在课内,并且应该灵活地把它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造条件,通过多角度的探索,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并加以正确引导训练,学生的思维才能变得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独特。也只有这样,才能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