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教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

(一)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围绕太阳的转动。 2.方向:自西向东。

⎩⎨⎧时

针转动从南极上空向下看:顺时

针转动从北极上空向下看:逆

3.轨道

①形状: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两焦点之一。 ②近日点和远日点

每年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7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 4.周期:为1年,约为365日5时48分。 5.速度 (1)平均速度⎩⎨⎧'秒

千米约线速度日角速度/39: /:59

(2)速度变化

地球的公转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它的变化遵循开普勒三定律(见图):日地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在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在远日点公转速度慢。这就是为什么北半球夏半年长,冬半年短,为什么北极地区极昼天数多于南极地区的原因。

地球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速度的变化

注意:(1)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有时距太阳近,有时距太阳远,地球公转到距太阳最近的地

方叫近日点,大致是每年的1月初;公转到距太阳最远的地方叫远日点,大约是每年的7月初。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为每年的6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为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由此可知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并不是完全重合的。

(2)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在近日点都是最大,在远日点都是最小。

(3)可总结如下规律:“近1远7,近快远慢。”

6.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是指赤道平面与地球轨道面(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度数约为23.5°。

(1)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收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下图:

(2)黄赤交角与五带

∠α为黄赤交角等于23°26′

∠β为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66°34′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为余角。

黄亦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大小,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因此黄赤交角的变化,导致五带范围的变化、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

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若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极昼极夜范围扩大。若黄赤交角变小,则

反之。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引起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使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热量因纬度和季节而变化,从而在地球上产生了四季和五带。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了在赤道上和春秋分日外,各地的昼弧和夜弧都不等长。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夜弧短,则白天长,黑夜短;反之,则黑夜长,白昼短。

②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掌握昼夜长短状况和变化规律的关键,二者关系如下:

注意:晨昏线是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是太阳光照图中非常重要的线,蕴含很多信息,是解读光照图的突破口。

形状:晨昏线是地球的大圆,由晨线半圈和昏线半圈组成。 移动:相对于地球自转方向,晨昏线在地球表面向西移动。

与经、纬线的关系。晨昏线与太阳光线是相垂直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发生变化。在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且平分纬线圈,全球昼夜平分。在其他时间,晨昏线与经线圈相交,纬线圈被分成不等的两部分,并且有的纬线圈不被分割(极昼或极夜)。其中冬、夏至日时,晨昏线与经线圈交角最大,并与极圈相切。 晨、昏线的判断,借助地球自转方向判断。 晨昏线上的信息 日期信息: 晨昏线⎩⎨

⎧夏至日交角最大):冬至日或与极圈相切(或与经线

合):春分日或秋分日过极点(或与经线圈重

时间信息:

两交点:晨线与赤道交点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为18时;

两切点:晨昏线与极昼圈的切点处为。时或24时,与极夜圈的切点处为12时。昼、夜半球信息:晨

线以东为昼,昏线以东为夜。

晨昏线的形状随着光照图的不同,可被画成多种形状,如折线、直线、曲线等,不论画成什么形态,其基本特点不变。

(2)正午太阳高度

①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A.就全球范围来讲,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是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正午太阳高度以直射点为圆心,在地表呈同心圆向四周递减。B.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是:低纬大而高纬小;春秋二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C.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

注意: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应用

判断某日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

N S−

−→

−−

←递减

递减直射点

比较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距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

解答有关日影的问题。

A.日影朝向:与太阳光来向相反

B.日影长短: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影越短,直射时日影为0

C.影子长短的计算,利用三角函数公式

据直射纬度,判断极昼极夜范围:极昼极夜的界线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之和为90°。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一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

H=90°-|ϕ-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