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课程标准》关于“式与方程”的内容标准
1、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
2、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
3、了解方程的作用,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4、能解简单的方程。
1、什么是方程思想?
对于某些问题,从分析数量关系入手,将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的数量关系,通过设元建立起方程,然后通过方程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思维方式,这种思想思想就是方程思想。
2、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最终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等量关系)的方法,能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正确解方程,逐步乡学生渗透方程思想。
3、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其关键是充分经历从数字表示数到用字母表示数,由日常语言表示数量关系到用符号语言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
4、在教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中主要突出注意两点。
①、指导学生寻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形成“等量意识”,这是正确列出方程的基础。
②、引导学生自觉进行检验,形成“检验意识”,不仅检验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否是原方程的解,还要检验求出的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5、什么是相等关系?
相等关系是一种数学模型,它把数量关系表达成等式。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要分析数量关系,这时的分析着眼于挖掘已知条件之间的联系,沟通已知与未知的联系,通常把条件作为一个方面,把问题作为另一个方面。因而用已知数量组成的算式,求得问题的答案。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要分析等量关系,是将已知与未知有机联系起来,通过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共同组成的等式,它反应了实际问题最主要的数量关系。
1、什么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理解为解决问题时的计策与谋略。
2、策略与方法的关系。
①、策略是方法的灵魂,是对方法本质的认识,是运用方法的指导思想。策略直接支配方法的设计和运用。②、方法是策略的具体表现和实现手段,在策略的调控下,根据具体问题加以选择和运作。③、方法可以在传递中习得,策略不能从外部直接输入,只能在方法的实施中感悟获得。
3、在小学阶段,可以将那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入教学?
在小学阶段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列表整理条件问题、画图呈现问题情境、枚举、倒推(逆推、倒过去想)、假设、转化。
1、策略教学的最终目标。
是为了让学生发展思维,掌握解决问题中的各种策略,从而长效、持久地在学习
中形成获取独立知识的意识,提高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2、策略教学的基本线索。
①、在学生熟悉、简单、有趣的事件中提取经验,感受方法。
②、继续使用有关方法解决问题,熟悉方法。
③、经常让学生体验方法,感悟策略。
④、适当解决一些新颖问题,加强策略。
3、研究生活中的熟悉问题的两条线索。
①、从事情的起始状态,根据将要发生的变化,推断结束时的状态。
②、从事情的结束状态,联系以及发生的变化,追溯起始状态。(逆推策略---倒过去想)
为什么要进行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
1、是具体落实课标标准的精神。不同的问题需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解决,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策略。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能够使数学学习的品味得到提高。
2、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能让学生更聪明、更能干。新编排后的问题解决的教材,引进了趣味性、思考性更强的问题情境,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也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
3、梳理一些小学生能掌握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集中编排学习,即有利于教师研究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规律和方法,又利于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