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间产业关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区域间产业关联——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分析表

青岛大学国际贸易学刘红霞2009021363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导致彼此间产品、要素交流日益频繁,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从而形成区域间经济增长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一方面欠发达地区对发达地区的回波效应会加速发达地区的发展,扩大区域差距,另一方面,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扩散效应又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因此,深入研究我国区际经济联系的特征、模式、强度和方向,有利于更为深入地认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机制和发展规律,更深层次地把握我国各区域之间的空间依存关系和区域差距的演化趋势。但目前文献大多是从区域经济地理因素和区域政策等角度来分析区域经济增长导向和区域差距演化,从区际产业联系视角来研究区域发展仍然是一个研究不足的问题。

事实上,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是区域经济分析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国家信息中心(2005)编制了我国第一份8区域17产业部门投入产出表,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区域间产业联系的研究。利用这份投入产出表,对我国区域间的产业联系进行全面分析,并测度中国沿海与内陆间的溢出与反馈效应明显高于内陆地区对沿海地区的这两类效应。这一研究将为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的产生重大推进作用。

二、我国区域间产业关联状况

根据区域间产业不同的维系关系,我们从产业直接前向关联、产业直接后向关联和产业间接前向关联三个方面对我国区域间产业关联状况进行分析。

(一)区域间产业直接前向关联

产业前向关联是指通过供给联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中,每一个区域各产业可能向各区域各产业提供中间投入,形成了区域间产业直接前向关联。我们首先对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中每一个区域各产业的合并,简化了投入产出表,然后利用产业直接前向关联指数的计算方法对区域间产业前向关联的效应进行测度。利用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基本流量表数据计算得到中国8区域之间产业关联指数如表1所示。

8大区域的产业直接前向关联指数位居前四位的分别是北部沿海、中部、东部沿海和京津区域。除中部区域外,其余均为沿海区域。这主要是因为沿海区域经济发达、产业齐全、产品质量较高,能更好地满足国内各区域的中间需求。同为发达地区的南部沿海区域的产业直接前向关联指数相对较低(仅为63.45,居第五位),主要是因为该区域经济外向度高,其出口需求与总产出之比远远高

于其它区域(达到23.92)。中部区域的产业直接前向关联指数高(达67.69,居第二位),主要是由于其地区产业结构和地缘优势所致:中部区域自然资源丰富,

农业生产基础雄厚,再加上它处于连接各区域的中心地理位置,其初级产品作为原材料、能源大量流向沿海发达地区,而深加工产品又可便利地进入西部欠发达地区。所以,从中部区域产业直接前向关联指数在各区域的细分可以看到,中部区域产品流向沿海发达地区和流向西部地区的指数都是最高的。(《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8大区域划分如下:东北区域(黑龙江、吉林、辽宁),京津区域(北京、天津),北部沿海区域(河北、山东),东部沿海区域(上海、江苏、浙江),南部沿海区域(福建、广东、海南),中部区域(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西北区域(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和西南区域(四川、重庆、广西、云南、贵州和西藏)。)

表1 我国区域产业直接前向关联指数

(二)我国区域间产业直接后向关联效应分析

产业后向关联是指通过需求联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中,每一个区域各产业可能需要从各区域各产业得到中间产品作为中间投入,形成了区域间产业直接后向关联。我们利用后向关联指数测算区域间产业直接后向关联效应。表2列出了我国8区域的产业后向关联指数,从中可以看到,东部沿海、南部沿海、京津区域的产业后向关联指数较高,西南、西北区域的指数较低。如果把这一指数在各区域间进行分解,即得到了区域间的投入系数。如果剔除区域内的中间投入,我们可以看到西北、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区域使用了更多的区外产品作为中间投入,因而与其它区域的产业后向关联度更高。

表2 我国区域间产业直接后向关联指数

从表2中区域间的投入系数可以看出,东部沿海、京津、东北、北部沿海四区域来自本区域的中间投入比例较高,达到了56%以上;而西北、西南区域来自本区域的中间投入比例较低都在50%以下。通过对区域间投入系数的排序,我们可以更好地观察区域间产业后向关联的强弱程度。显然中部、东部沿海和北部沿海区域更多地成了其他区域的中间投入来源地,也就是说各区域的中间投入除了本区域之外,更多地依赖于中部、东部沿海和北部沿海区域。

(三)区域间产业间接前向关联效应分析

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中,每一个区域各产业的产品可能作为最终产品,用于满足各区域各经济主体(居民、企业和政府)的最终需求,形成了区域间产业间接前向关联。表3列出了8区域的产业间接前向关联指数,从中可以看出,沿海地区的本地产业间接前向关联指数显著地低于内陆地区,沿海四区域基本都是30左右,东部沿海甚至更低(26.98),而中、西部都在40左右,东北为33.92。这表明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区内市场的依赖程度较低,而对区外市场的依赖程度更高;内陆地区对区内市场的依赖程度更高,而对区外市场的依赖程度更低。沿海地区产品种类更为齐全,品质相对优越,价格优势更大,因而产品竞争力更强,市场份额更高。因此,沿海各区域产出中用于满足其他区域最终需求的份额要比内陆各区域更高,而且沿海地区产出规模大,所以沿海地区用于满足其他区域最终需求的绝对产出量很高。

表3标出了每个区域与其它区域的产业间接前向关联指数前三位排序,将之与表1比较可以看出,各区域最终产品的区外流向要比中间产品的区外流向分散。各区域中间产品的区外流向集中在沿海和中部区域;而各区域最终产品的区外流向除在中部区域比较集中外,其它区域都比较分散,反映了东北、西北、西南区域对沿海和中部区域也有相对较大的最终需求,而中部区域对其它区域不仅具有较大的中间需求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最终需求。从这个角度看,中部区域的发展对全国各区域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发展东北和西部地区,特别是这些地区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