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心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雷(1993)九十年代初期的对语文阅读的分析是一种广义阅读的分析,尽
管如此,由于这个分析也包含了对文章阅读过程的分析,因此,对于我们当前对
文章阅读的分析有重要的启示:首先,它将文章阅读分为理解性阅读、评价性阅
读与应用性阅读,对于我们理解阅读的层次与任务富有启发,在现实的阅读活动
中,人们确实是进行着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活动、评价鉴赏活动以及由阅读内容引
申到现实世界的迁移活动。

其次,西方关于阅读心理的研究共识性地提出了人们
对材料的“微观结构”(mierostrueture)与“宏观结构”(maCrostructure)的
理解,涉及了不同的信息加工活动,我们上述的分析模式吸收了这个重要成果,
对阅读理解过程进行了“微观理解”与“宏观理解”的划分。

这些分析思路对我
们当前分析语文阅读(文章阅读)过程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
展,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富有启发意义的见解,最为重要的成果集中于:
1、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阅读心理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其启示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关于阅读信息加工过程的研究不断深
入,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对于我们对语文阅读过程的分析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认知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为了维持阅读信息的连
贯,需要经常进行连贯性推理,这种连贯性推理进行的流畅性,直接影响了整个
阅读过程的顺利进行。

而连贯性推理的进行,必须在文章特定语境中进行。

因此,
阅读过程中,读者对当前阅读语境的理解与维持,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连
贯性推理,是阅读理解过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这个成果,对于我们深入理解
阅读的微观理解过程的实质有重要的启示。

其次,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阅读过程中除了直接通过阅读材料把握
传递的信息之外,还会通过精加工推理获得许多潜在信息,这样才能形成关
于文章的“情景模型”。

因此,在分析语文阅读过程中,应该注意这种对文章潜
在信息的推论领悟过程。

第三,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读者阅读文章后,会形成文章整体的表征,这
种表征可以称为“情景模型”,文章整体的情景模型,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
以文章结构为框架组织起文本信息的“框架图”;第二种是根据文章信息的内在
联系、逻辑结构建立起来的文本的“信息图”。

而读者最终建立何种情景模型或
文本表征,直接取决于他们的阅读目的。

认知心理学这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于我
们理解阅读过程有重要的启示,在文章阅读过程中,读者根据目的任务,可能注
重对文本结构框架进行加工建构,也可能注重对文本信息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加
工,这两种不同的加工过程会形成不同的表征。

2、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心理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其启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认知学习理论发展出了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被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Slvani,1994)。

建构主义学习理
论认为: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建构自己意义的过
程建构内部表征的过程;2、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
种假设,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
造;3、学习者形成的知识结构是围绕关键概念而建构起来的网络结构的知识,
学习的结果应是建构结构性与非结构性知识意义的表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科学地理解语文阅读过程有重要的启示,读者在阅
读过程中是一个根据原有的认知结构,主动地建构对文本信息的解释,这种解释
应该是独特地,在强情景中对具体的文章进行再创造,从而获得一种情境性的、
非结构性的、独特的表征,这种表征必然是与文章有关的,不同读者之间是完全不同的、独特的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

这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应用性阅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我们结合早期的研究结果,重新对语文阅读活动(即文章阅读活动)过程进行分析。

我们认为语文阅读过程可以分为
四个方面:文章微观理解阅读、文章宏观理解阅读、评价阅读和发散阅读,这四
方面的阅读可以进一步分为九个相对独立的子活动:第一方面文章微观理解阅
包括文章词句的理解、文章语境的理解与连贯性推理两个子活动。

第二方面
文章宏观理解阅读,文章宏观理解阅读可以进一步分为结构性阅读和信息性阅读,结构性阅读包括文章布局谋篇的理解、文章作者写作意图与表现手法的理解两个子活动;信息性阅读包括文章重点信息的把握、文章潜在信息推论和文章整
体信息的组织与建构等三个子活动,这样,宏观理解阅读共包括五个子活动。

第三方面评价阅读,包括文章的评价与鉴赏子活动。

第四方面发散阅读,包括文章独特领悟与迁移子活动,如表2一1所示。

文章微观理解阅读包括对文章词、句的理解,以及文章语境的理解与连贯性
推理。

对文章词、句的理解在这里仅指对文章中的词、句的理解,也就是在阅读中学生根据已有的语法学知识、生活实际经验,在语境中通达词义、理解句子,这种理解是语文阅读理解的前提条件。

微观阅读中还包括文章语境的理解与连贯性推理,这是指文章局部内容的连贯性理解。

阅读中读者不断进行连贯性推理以维持在当前工作记忆中局部内容的连贯性,这是顺利进行阅读的重要环节,连贯理必须依靠语境提供线索,而连贯性推理的结果又不断维持了读者对局部内
容的因果关系、逻辑联系等方面的理解,从而保持了局部的连贯性,阅读过程中,读者对当前阅读语境的理解与维持,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连贯性推理,是阅读理解过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宏观理解阅读是指对文章的整体形式与文章的整体内容的理解。

我们把前者称为文章的结构性阅读;后者称为文章的信息性阅读。

文章的结构性阅读包括文章篇章布局的理解,文章作者写作意图和表现手法理解。

文章篇章布局的理解就是阅读中对文章的体裁、整体思路、结构层次、脉络线索等方面的理解。

文章作者写作意图和表现手法理解就是指阅读中对作者写作意图、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表达手段及表达技巧的理解。

根据我们对文章的结构、内容、主题、文章标记等方面的研究,文章的结构在阅读中对于文章的整体理解与重要意义的保持具有重要的作用。

尽管在不同的阅读目标下,读者可能不会明确地构建文章的结构框架,但是阅读中读者必然调用原有文章结构,形成当前最适合理解文章的结构,也就是说结构性阅读是阅读过程的必然步骤。

文章的结构一方面是文章本身的内部逻辑框架,另一个方面是作者这样安排文章结构的意图,两个密切相关,但又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结构性阅读分为以上两个子活动。

文章的信息性阅读包括文章重点信息的把握、文章潜在信息的推论和文章整体信息的组织与建构。

文章重点信息的把握是指读者在阅读中能够从文章的文字表述中准确的提取文章的重点信息及对其合理地整合。

文章潜在信息的推论是指通过合理地推论获得文本没有明确表述的,有关文本的或一般世界知识的潜在信息。

文章整体信息的组织与建构是指根据文章的重要信息及其内在联系建立当前文本的整体信息图式。

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是所有阅读过程中最为基本的组成活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在这里把它称为信息性阅读的主要原因是信息加工的理念己经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接受。

文章的信息性阅读既然是读者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那么读者最为基本的活动就是获取文章中重要的内容信息;其次
读者为了形成对文章整体的,’,清境模型”必然通过阅读过程中的精加工推理获得文章的潜在信息;阅读过程的结束也就是读者根据阅读中获得的文章的重要信息
与文章的潜在信息及其信息间的序列与内在联系形成文章整体的表征—“情境
,即文章的整体信息图式的建构。

评价阅读,即文章评价与鉴赏,是指对文章语言形式、内容观点的评价和鉴赏。

评价阅读包括了对文章的写作意图、社会价值现实可能性、文章的观点等方面的评价;对阅读文章不同方面、层次的评价与鉴赏,比如对文章词、句、篇等
不同层面的表达的评价与鉴赏。

对文本的评价或鉴赏有两类,第一类是收敛式的评价,即有恰当与不恰当之分的评价;第二类是发散式的评价,即容许读者有不
同看法,无正误之分的评价。

我们这里的评价性阅读,主要指第一类评价,第二类发散性评价,放在“发散性阅读”之中。

发散阅读,即文章独特的领悟与迁移,是指通过对文章的阅读产生的一种与文章有关的、新颖独特的、有意义的联想和领悟、评价与鉴赏以及有可能运用到其他阅读材料或者其他情景中的迁移。

读者阅读的过程是读者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过程,他主动建构的内部表征必然是个人建构的过程,建构起个人对现实世界的意义。

因此,读者的阅读过程是以文章原有信息为基点的发散,一方面是形成对文章独特地领悟;一方面是在此基础上迁移到其他阅读材料或者情境之中,前
者有利于读者对阅读文章的保持,后者有利于读者对阅读文章的应用。

以上对于语文阅读过程的重新分析,既体现了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覆盖了语文阅读的全过程,又揭示了语文阅读过程中诸多方面的内在联系,合乎语文阅读内在的规律,较好地分解了语文阅读过程的现实活动,并且符合语文教学的实际,能比较好地代表语文阅读领域的现实活动。

除此之外,现有的分析更加简练、层次更为明确,便于测验的编制、理解和实际中的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