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颁奖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字:毕胜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将于9月19日颁奖,我们约请本届茅奖获奖作家张炜、刘醒龙、莫言、毕飞宇、刘震云撰文,他们的创作甘苦,获奖作品的创作初衷,对读者朋友或有助益。——编者

迎着北风赶路

张炜,1956年生于山东龙口,长篇

小说代表作《古船》、《九月寓言》,

获奖作品《你在高原》。

作为一个写作者,在漫长的文学创

作道路上,有点像一个人迎着北风赶路。

有时候难免会感到疲惫、寒冷、沮丧,

有时候也会兴致勃勃,有一种行走的快

感。在这个时候给他一杯滚烫的酒,可

能会把他身上的疲惫驱走一些,给他带

来一点温暖。一个写作者对待荣誉,就

像赶路人对待这杯酒一样。

不过,如果没有这杯酒,他还是要赶路

的,因为这是他的命运。

我在1988年开始写《你在高原》的

时候,已经完成了《古船》等长篇小说,

还有很多中篇短篇、散文和诗。我个人

在文学道路上的跋涉已经有很长时间

了,当然也有所成功。我积累艺术经验

的同时,也积累了更大的创作欲望,所

以想有一次更饱满、更淋漓尽致的表达——这个表达要有相应的体量去匹配,也就是说,不可能是一个单行本,而应该是结构上非常大的一个作品才能完成。另一方面,就是我个人复杂的经历和长长的阅读史,这一切结合在一起,才有条件催生这样的一次浩繁的表达。没有这么大的体量,似乎已经不足以表达自己30多年的人生体验:这其中有说不尽的感慨,有蓄起的饱满的情感,它们都要找到相应的艺术形式去表现。

我们这个年龄的人经历了一些重要的事件,比如说饥饿年代、“文革”,还有拨乱反正之后的一些事,特别是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初关于人生理想的那场大讨论。当时给人的感觉就是全国上下,到处都在寻找真理,人人都在设计人生道路。从目前看,中国的物质主义欲望非常强势,在这种状态下,回头想想那个年代,就会觉得像在梦里一样,不可思议。所以我们每每回到那个场景,就回到了一场激越的、慷慨澎湃的大梦之中。所以对应今天的时代,这种种回溯是特别有意义的。我的这部长卷写了100年的历史,从革命党人一直写到今天。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是接近今天,笔墨也就越重越浓。所以它不仅是一个反思过去,追忆过往的回忆性作品,而更多是一个全面展现当下中国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好多朋友,包括我自己,都是亲历者,是参与其中的人。一些人在那场壮怀激烈的行走中,有各式各样的遭遇。我是目击者,也是行动者。我想告诉大家的一个事实就是:我们都是有承诺的人。有的人真的付出了太多,这些必须得到记录,不然就对不起昨天和未来。所以这样的写作对我来说,也是非做不可的事情。

22年的文学马拉松,遇到的最大挫折和挑战,还是怎样拿出足够的勇气和耐力去迎接一场大劳动。在这场空前的劳动面前,要解决许多生活中具体的、琐碎的问题,因为它们会把作者从文字的世界里拽出来——怎么抵御这个强大的现实的拽力,坚持生活在个人的世界、虚构的世界里,这很难。这些问题每天都很具体,需要你去抵抗。这个抵抗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强大的拒绝的力量,就会从那个世界里走出来,这样创作也就失败了。

作品写完了,有一种极其空荡的、失落的感觉。因为我与书中的男男女女,这所有的人一起生活了2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突然告别了他们,就会有一种不适感和恍惚感。我记得以前看过一幅漫画,画的是一个作家,他在一部作品完成以后,正跟书中的人物一一告别,那个场景是他们在抱头痛哭。我非常理解这幅漫画,觉得它并没有什么夸张。试想,我跟这100多位人物的密切讨论、倾听、争辩、相处,已经长达20多年,而今不得不结束了,分手了。而这之前我已经习惯了在他们中间、在那个世界里的生活,我与他们的关系,许多时候比与现实世界的关系还要紧密、贴近。

《你在高原》是我22年的心血,是我最沉重最复杂的作品。即便如此,读者也没有必要一口气把它读完,他可以慢慢读,如果感觉不好,就把它扔掉——阅读应该是享有充分自由。对于文学的前路,我们不必悲观,不必被问声吓住——总有埋头阅读和思考的人,没有他们,没有精神追求,我们的社会将变得一团漆黑。为什么物质主义到现在还没有把人类彻底压垮,我们还存有希望,我们还在抗争,就因为仍然还有无数的精神上的求索者,他们是不倦的、永远存在的。

泛经济时代的天职

刘醒龙,1956年生于湖北黄州,长篇小说代表

作《圣天门口》、《政治课》,获奖作品《天行者》。

有一个问题让我很受困扰。

世界上有难以数计的留鸟和候鸟,在中国的文

学传统里,为何只有喜鹊一直受着人们的喜爱?家

里的南阳台和北阳台上,天天都有斑鸠飞来飞去。

写作时,这些中等身材、相貌俗气的鸟儿,经常隔

着玻璃,在阳台上放肆地晃来晃去。我不喜欢它们,

这种名叫斑鸠的鸟儿,品行似乎有些问题,比如习

惯鬼头鬼脑,从不正眼看人,擅于故弄玄虚,有事

没事都要猛地一拍翅膀,发出惊心动魄的音响,还

以为真有惊怵悬念发生。实际上,卖那么大的关子,

根本不是要一飞冲天,往往只是蹿出百步之遥。因

为这些斑鸠,我才对与其迥然不同的喜鹊有所理解。

喜鹊的模样,无论是独立枝头,还是穿越云天,总

是从容、安详、优雅、高贵,哪怕是偷猎者的枪口就要冒烟了,必须逃离死亡的飞翔也是有尊严的。

由此想到,有些豪富家族、有些利益集团,在经济活动中,能够随心所欲地让证券交易所的大盘由红变绿,由绿变红,却无法得到社会公众的起码尊重,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以为经济就是钱,以为文学只是“钱的经济”某种可有可无的饰物。斑鸠与喜鹊同属鸟类,习性也基本相同。从本质上看,却不一样。喜鹊的从容、安详、优雅、高贵,是由文化的修身养性得来的。斑鸠活得很累很紧张,看上去什么都不缺,其实缺了最不能缺的文化。钱再多,只能堆积成想要多大就有多大的好看泡沫,要想快速铸造一代人的精神品质,实在是痴人说梦,画饼充饥。

由于不可能,便有了文学大跃进般的粗制滥造。所以,泛经济时代的最大文学出产,恰恰是文学的天敌——粗鄙。泛经济时代的文学,仅仅是画饼充饥,还有拯救的可能;如若是将某些恶俗的书写视为文学国宝,便是饮鸩止渴了。

泛经济时代的文学,不应当是各种经济活动的低俗附和者,而应当是所有经济活动的精神向导。

对于一个社会实体,经济是其肉身,文化是其风骨。肉身注定要腐烂。在历史中流传的是那种在庸俗市场上卖不出好价钱的作品,是那种不去贪欲的名利场上左右逢源的风骨。中国一些著名寺庙都有供奉得道高僧的肉身。这些肉身之所以得以流传千年,是因为肉身之上那些更为不朽的佛与禅,道与德。普遍俗众尊重的看似肉身,实际上是用肉身修炼所得来的人生学问和凡尘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