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模型模板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电子 由激发态跃迁到基态 会释放出能量,这种能量 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 ,所 以就产生光谱 。
④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原因:氢原子上的 电子 由n=2 的激发态跃迁到n=1的基态,与从 n=3 的激发 态跃迁到 n=2的激发态, 释放出的能量不同 ,因此 产生光的波长不同 。
一、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玻尔: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 子结构模型
现代量子力学模型
1913 1926
【课前预习区】
一、原子结构模型发展史:
1、1803年提出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建立原
子学说的是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1903年汤姆逊发 现了电子 并提出原子结构的“葡萄干布丁 ”模
型;
α粒子散射
2实、验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核式瑟福根据 ______
氢原子的电子云
?小黑点的 疏密表示电子在 核外空间单 位体积内 出现的 概率的大小。
电子云:
用单位体积内小点的疏密程度来描述核外电 子在原子核外单位体积空间出现的概率的大小所 得的图形叫做电子云。(一般用小黑点表示)
电子云中的小黑点意义:
每个小黑点并不表示原子核外的一个 电子,而是表示电子在此空间出现的机会 (或概率)。
电子云密度大的区域说明电子出现的 机会多,而电子云密度小的区域说明电子出 现的机会少。
问题:
不同元素的原子所含有的电子数是不同的, 在多电子的原子中,各个电子在原子核外 的运动状态是否相同呢?各个电子具有的 能量是否一样呢?
1.电子层:按电子能量的高低及离核远近划分
电子层: K L M N O P Q
__ 提出了原子结构的_核__外电模子型分层,排19布13年丹
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_______
原子结
构量模子型力学,建立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
________ 模型已成为现代化学的理论基础。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是怎样的? 科学家通过研究光谱现象,进一步研究核 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通过实验表明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
(2)各电子层包含的原子轨道数及所 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电子层 1 2
离核远近:近
远
能量高低:低
高
1 23 4 5 6 7 K LMNO P Q
2. 能级
量子力学研究表明,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 子核外电子,所具有的能量也可能不相同,电 子云的形状可能不完全相同,因此,对同一个 电子层,还可分为若干个能级。
n=1 时,有1个s能级
n=2 时,有1个s能级和1个p能级 n=3 时,有1个s能级、1个p能级和1个d能级
P能级的3个原子轨道P x,Py,PZ合在一起的情形.
d 能 级 的 原 子 轨 道
d能级的原子轨道有5个.
f能级的原子轨道有7个.
(1)原子轨道的类型
①s原子轨道是球形的,p原子轨道是纺锤形的; ②s轨道是球形对称的,所以只有1个轨道; ③p轨道在空间上有x、y、z三个伸展方向,所 以p轨道包括px、py、pz 3个轨道;
【学习重点】
原子结构发展史 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一、原子结构理论发展史:
一、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
道 尔 顿 原 子 模 型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
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 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3年,汤姆逊 发现电子 ,并提出 原子结构的“ 葡萄干布丁 ”模型,开 始涉及原子内部的结构
n=4 时,有1个s能级、1个p能级、1个d能级和1 个f能级
3. 原子轨道
原子中的单个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用原子 轨道表示。
轨道的类型不同,轨道的形状也不同
用s、p、d、f分别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
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原子核外空间还有不 同的伸展方向
s轨道:球形
p轨道:纺锤形
P 能 级 的 原 子 轨 道
课本 P2-3 ,联想 .质疑
玻尔利用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 型成功的解释了这一实验事实。
了解几个概念:
①基态: 最低能量状态。处于 最低能量状态 的原子 称为 基态原子 。
②激发态: 较高能量状态 (相对基态而言)。基态 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 状态。处于 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
卢
瑟
福
原
子
1911年,卢瑟福根据
模
α 粒子散射实验,提
型
出“核式”原子结构
模型
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
波 尔 原 子 模 型
1913年,玻尔建立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的原子结构模型
德谟克利特:朴素原子观 道尔顿:原子学说
1803
汤姆生:“葡萄干布丁” 模型 1903
卢瑟福: 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 1911
7.8
11 2200
乒乓球直径
核外电子运动空间范围
4? 10-2 m
n? 10-10 m
核外电子的 运动特征:
速度极快、永不停止 质量小,运动空间极小 无固定运动轨迹
这说明核外电子的运动不能用经典的运动学和力学 来描述(不能同时准确地测定它的位置和速度),
科学家采用统计的方法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某一 区域出现机会的多少。
绚丽壮观的焰火增加了节日欢乐的气氛,
都市夜空色彩夺目的美景会给你留下不可磨 灭的记忆。你是否想过,这给你带来惊异和 欢乐的美景是如何产生的?是什么产生了这 不同颜色的光?
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将会帮助我们揭 开其中的秘密。
【学习目标】
1.了解氢原子光谱的特点和玻尔原子结构模 型的基本观点及其对原子结构理论的贡献。 2.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含义。
1、玻尔原子结构模型要点:
(1)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圆周轨道上绕 原 子核运动,并且不辐射能量;
(2)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不同的 能量,能量是量子化的。
(3)电子发生跃迁时,才会不连续的辐射 或吸收能量
贡献?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运动物体 汽车 炮弹 人造卫星 宇宙飞船 电子
速率(Km/S) 0.03 2
④d轨道有5个伸展方向(5个轨道) f轨道有7个伸展方向(7个轨道) ;
为了表明原子核外电子所在的轨道,人 们将表示电子层的n和表示原子轨道形 状的s、p、d、f结合起来表示轨道。
例如:当 n=1时,有1个原子轨道,记作 1s
当n=2 时,有4个原子轨道,记作 2s、2px、2py、2pz 当n=3 时,有9个原子轨道,记作 3s、3px、3py、3pz 和5个d轨道。
④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原因:氢原子上的 电子 由n=2 的激发态跃迁到n=1的基态,与从 n=3 的激发 态跃迁到 n=2的激发态, 释放出的能量不同 ,因此 产生光的波长不同 。
一、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玻尔: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 子结构模型
现代量子力学模型
1913 1926
【课前预习区】
一、原子结构模型发展史:
1、1803年提出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建立原
子学说的是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1903年汤姆逊发 现了电子 并提出原子结构的“葡萄干布丁 ”模
型;
α粒子散射
2实、验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核式瑟福根据 ______
氢原子的电子云
?小黑点的 疏密表示电子在 核外空间单 位体积内 出现的 概率的大小。
电子云:
用单位体积内小点的疏密程度来描述核外电 子在原子核外单位体积空间出现的概率的大小所 得的图形叫做电子云。(一般用小黑点表示)
电子云中的小黑点意义:
每个小黑点并不表示原子核外的一个 电子,而是表示电子在此空间出现的机会 (或概率)。
电子云密度大的区域说明电子出现的 机会多,而电子云密度小的区域说明电子出 现的机会少。
问题:
不同元素的原子所含有的电子数是不同的, 在多电子的原子中,各个电子在原子核外 的运动状态是否相同呢?各个电子具有的 能量是否一样呢?
1.电子层:按电子能量的高低及离核远近划分
电子层: K L M N O P Q
__ 提出了原子结构的_核__外电模子型分层,排19布13年丹
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_______
原子结
构量模子型力学,建立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
________ 模型已成为现代化学的理论基础。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是怎样的? 科学家通过研究光谱现象,进一步研究核 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通过实验表明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
(2)各电子层包含的原子轨道数及所 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电子层 1 2
离核远近:近
远
能量高低:低
高
1 23 4 5 6 7 K LMNO P Q
2. 能级
量子力学研究表明,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 子核外电子,所具有的能量也可能不相同,电 子云的形状可能不完全相同,因此,对同一个 电子层,还可分为若干个能级。
n=1 时,有1个s能级
n=2 时,有1个s能级和1个p能级 n=3 时,有1个s能级、1个p能级和1个d能级
P能级的3个原子轨道P x,Py,PZ合在一起的情形.
d 能 级 的 原 子 轨 道
d能级的原子轨道有5个.
f能级的原子轨道有7个.
(1)原子轨道的类型
①s原子轨道是球形的,p原子轨道是纺锤形的; ②s轨道是球形对称的,所以只有1个轨道; ③p轨道在空间上有x、y、z三个伸展方向,所 以p轨道包括px、py、pz 3个轨道;
【学习重点】
原子结构发展史 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一、原子结构理论发展史:
一、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
道 尔 顿 原 子 模 型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
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 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3年,汤姆逊 发现电子 ,并提出 原子结构的“ 葡萄干布丁 ”模型,开 始涉及原子内部的结构
n=4 时,有1个s能级、1个p能级、1个d能级和1 个f能级
3. 原子轨道
原子中的单个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用原子 轨道表示。
轨道的类型不同,轨道的形状也不同
用s、p、d、f分别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
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原子核外空间还有不 同的伸展方向
s轨道:球形
p轨道:纺锤形
P 能 级 的 原 子 轨 道
课本 P2-3 ,联想 .质疑
玻尔利用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 型成功的解释了这一实验事实。
了解几个概念:
①基态: 最低能量状态。处于 最低能量状态 的原子 称为 基态原子 。
②激发态: 较高能量状态 (相对基态而言)。基态 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 状态。处于 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
卢
瑟
福
原
子
1911年,卢瑟福根据
模
α 粒子散射实验,提
型
出“核式”原子结构
模型
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
波 尔 原 子 模 型
1913年,玻尔建立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的原子结构模型
德谟克利特:朴素原子观 道尔顿:原子学说
1803
汤姆生:“葡萄干布丁” 模型 1903
卢瑟福: 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 1911
7.8
11 2200
乒乓球直径
核外电子运动空间范围
4? 10-2 m
n? 10-10 m
核外电子的 运动特征:
速度极快、永不停止 质量小,运动空间极小 无固定运动轨迹
这说明核外电子的运动不能用经典的运动学和力学 来描述(不能同时准确地测定它的位置和速度),
科学家采用统计的方法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某一 区域出现机会的多少。
绚丽壮观的焰火增加了节日欢乐的气氛,
都市夜空色彩夺目的美景会给你留下不可磨 灭的记忆。你是否想过,这给你带来惊异和 欢乐的美景是如何产生的?是什么产生了这 不同颜色的光?
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将会帮助我们揭 开其中的秘密。
【学习目标】
1.了解氢原子光谱的特点和玻尔原子结构模 型的基本观点及其对原子结构理论的贡献。 2.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含义。
1、玻尔原子结构模型要点:
(1)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圆周轨道上绕 原 子核运动,并且不辐射能量;
(2)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不同的 能量,能量是量子化的。
(3)电子发生跃迁时,才会不连续的辐射 或吸收能量
贡献?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运动物体 汽车 炮弹 人造卫星 宇宙飞船 电子
速率(Km/S) 0.03 2
④d轨道有5个伸展方向(5个轨道) f轨道有7个伸展方向(7个轨道) ;
为了表明原子核外电子所在的轨道,人 们将表示电子层的n和表示原子轨道形 状的s、p、d、f结合起来表示轨道。
例如:当 n=1时,有1个原子轨道,记作 1s
当n=2 时,有4个原子轨道,记作 2s、2px、2py、2pz 当n=3 时,有9个原子轨道,记作 3s、3px、3py、3pz 和5个d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