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景观设计规范
山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
山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发布时间:2022-07-15T06:31:51.383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5期(上)作者:李德乾[导读]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与建设,工程设计人员在高速公路设计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科技成果,李德乾陕西中交柏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65摘要: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与建设,工程设计人员在高速公路设计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科技成果,但对比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环境复杂多变的山区互通立交设计。
相比较一般的平原微丘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山区高速互通立交的设计存在诸多约束条件,主要有地形复杂多变、地面高差较大、地下水文环境敏感、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环境多样化等,因此对于山区高速互通立交的合理设计,存在一定复杂性,本文对比一般平原微丘互通立交设计,主要分析山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的要点。
关键词:高速公路设计;山区互通立交设计引言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与交通强国战略的提出,山区等偏远地区的交通运输需求也大幅提升,高速公路的建设从以往的平原地区逐渐往山区转移,因此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环境与制约条件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这就提出了对于山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设计,需要设计人员有更高的技术水平和分析对比方案的能力。
1、山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选址要求1.1互通立交的选址应与地方城镇的发展规划相协调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已通车运营的山区高速公路走廊内,出现新的产业园、新的城镇规划以及新的经济发展体等,加之乡村振兴政策下,地方经济势必会有明显的加速发展趋势,为适应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已建干线公路进行改扩建为高速公路,增设高速公路互通,加强地方与外界的联系。
因此互通建设的选址就应根据当地的城镇布局、产业规划、行业协调发展等因素,综合经济发展需要来确定互通的建设位置。
但由于山区高速公路地处环境复杂,其互通的选址还要综合考虑地震水文、地质地层、工程造价及社会民生等众多建设因素。
2019年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规范.doc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规范一、规划的依据1.国家有关城市建设中绿地建设的有关规定和建设标准;2.《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城市规划法》、《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土地法》等法律中的有关法规;3.高速公路建设设计方案;4.国内外城市绿地及高速公路绿化建设经验;5.由招标办公室或甲方提供的各种技术资料;二、规划的目的1.明确道路建设的目的,如是属于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还是旅游点之间的高速公路,其要求各不相同;2.根据不同的道路,制订不同的相适应的公路景观基本结构、要素构成、用地布局、用地规模和边界、断面形式;3.近期和远期的预想效果;三、地域概况1.自然条件:了解公路所跨区域的地貌情况及地貌景观特点、走向、海拔高度、水文气象等资料;2.历史文脉:不论是城市间还是旅游点之间,两点及线之间的社会历史、文化特点,凡有助于挖掘人文景观的、有价值的线索都可作为设计的题材加以处理;3.景点颁:了解沿线其它景点的颁状态,有利于公路景观布置的宏观控制和统筹安排,不至于使各景点之间服务半径过小;四、设计原则的确定高等级公路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批而规划建设的国家乃至地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在工程立项、报批的同时,也就确定了道路的性质、功能以及近期和远期的建设目标。
在此基础上,根据道路所处的地域范围、地形地貌、立地条件等自然因素和地域特色、文物古迹、风俗习惯等人文因素进行综合,确定相应的设计原则。
一般情况下要作到以下几个方面。
1.因地制宜为前提强化结合利用现状地形、设计地形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在尽可能减少工程量的前提下,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和环境效果。
这是符合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这一基本设计思想的。
2.环境保护为基础高速公路的建设必须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依据国家在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办事,才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否则,会给子孙后代留下遗患。
3.美学理论为指导公路景观的形成不能脱离社会审美观的要求而独立存在。
互通式立交设计中公路与城市道路常用设计标准比较
互通式立交设计中公路与城市道路常用设计标准比较互通式立交是公路与城市道路交汇处的一种交通设施,其设计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流量:互通式立交的设计应根据交通流量进行,包括公路和城市道路的交通流量。
公路的交通流量通常以车道数、车速和车辆密度为基础,而城市道路的交通流量则以车道数、车速、交通信号和行人流量为基础。
2.交通安全:互通式立交的设计应考虑交通安全因素,包括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设计应考虑车辆的行驶速度、转弯半径、视线距离和交通信号等因素,以确保车辆行驶安全。
同时,设计还应考虑行人的行走路线、过街设施和交通信号等因素,以确保行人安全。
3.空间利用:互通式立交的设计应考虑空间利用效率,以确保交通流畅和城市景观美观。
设计应考虑立交桥的高度、长度和宽度,以及立交桥下方的空间利用,如停车场、商业设施和公共设施等。
4.环境保护:互通式立交的设计应考虑环境保护因素,包括噪音、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等。
设计应采取措施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如设置隔音墙和绿化带等。
同时,设计还应考虑水污染问题,如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等。
总之,互通式立交的设计应根据公路和城市道路的特点和交通需求进行,以确保交通流畅、安全和环保。
道路桥梁工程中互通立交的设计
道路桥梁工程中互通立交的设计摘要:立交作为城市道路网络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路网的可达性。
道路桥梁工程中立交桥梁的设计对桥梁的造价和安全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桥梁工程的发展,立交桥的设计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考虑桥梁的结构和形状。
立交桥梁设计应考虑使用者的安全、舒适需求。
因此,加强立交桥梁的合理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立交作为城市道路网络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直接影响网络的通达性。
而道路桥梁工程中设计的互通立交桥梁对桥梁造价、安全运行等产生重要的影响。
加强互通立交桥梁合理设计尤为重要。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互通立交引言互通立交是一种交叉线结构,它将交叉的道路空间分隔开来,并通过用于车辆转弯的坡道连接上下道路。
立交可以转向驱动,完全或部分消除了冲突点,各个方向的交通相互干扰小,但立交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多,成本高。
该立交适用于高速公路与其他各类道路的交叉口。
立交可分为一般立交和枢纽立交。
一般立交主要用于高速公路等主干道与地方道路的交汇处,主要服务于当地交通流的进入和分配。
路口立交主要用于高速公路与其他主干路的交汇处,担负主干路之间交通流转换的重要功能。
1、道路桥梁工程中互通立交的作用立交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主干道方向甚至分流支路方向的交通。
立交桥的部分构筑物可加在掉头坡道上,为车辆提供更安全的掉头环境,同时不影响高速行驶的车辆主线。
立交桥减少或消除了原平面上不同方向或不同类型的车辆冲突,改善交叉口的交通,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可以缓解拥堵,节省行车时间。
减少或消除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等的混行概率,提高道路整体安全系数。
互通式立体交叉车辆可以转弯行驶,全部或部分消灭了冲突点,各方向行车相互干扰小。
2、道路桥梁工程中交互立交设计的问题2.1、选型问题立交形式有喇叭型、定向型和半定向型、菱形型和环形型等。
任何一种立交都是一种匝道,或者是匝道构件的混合物。
其中,喇叭形立交,是t型立交的一种,常适用于立交转弯交通量较小,且公路与干线交通量差异较大的路段;定向和半定向立交适用于左转交通量大、主路坡度差小的情况。
互通立交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设计
互通立交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设计发布时间:2023-03-02T00:45:22.850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20期作者:钟文权[导读] 互通立交设计阶段,根据路网规划、功能定位、交通量预测、地形地物、地质等条件,确定互通立交方案后,具体线形指标的选择需参考规范的相应规定,然而规范给定的只是设计指标的最小值。
实际工程中,如何灵活选择合适的设计指标,缺乏指导性意见,钟文权金华市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金华 321000摘要:互通立交设计阶段,根据路网规划、功能定位、交通量预测、地形地物、地质等条件,确定互通立交方案后,具体线形指标的选择需参考规范的相应规定,然而规范给定的只是设计指标的最小值。
实际工程中,如何灵活选择合适的设计指标,缺乏指导性意见,而设计人员认为只要满足规范就是合适的设计方案,因此导致一些合规不合理的设计,给公路后期的运营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互通立交设计;问题;优化设计1互通立交位置选择(1)按照规范,相邻互通变速车道起终点的间距超过2km可以不采取特殊处理措施,小于2km则要谨慎考虑,采取在互通间设置辅助车道贯通两互通间的变速车道等措施,以减少车流交织对主线行车的干扰。
(2)当互通间距小于1km时,除采用上述措施以外,应该着重考虑标志标线的设置,最大程度避免车辆驾驶时误操作。
如条件具备,需采用与主线分离的集散车道将主线一侧的出口、入口连通,或者可以在已有互通上进行改建,增加部分匝道连接原有匝道,以有效减小互通规模,避免交通组织混乱。
(3)当互通前后1km范围内有隧道时,应谨慎设置互通,合理控制互通出入口与隧道口的间距,条件受限必须设置时应先分析主线平纵线型指标,对于减速上坡及加速上坡等不利情况应按照规范进行处理,同时应按照要求采取适当措施做好出入口标识系统预告。
(4)在已有高速公路或者城市道路上增加互通时,应特别注意首先调查拟设互通的主线平面半径及纵面纵坡等主要线型指标,满足规范要求时方可布设。
G109-3 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指导手册-2014
3.1 建设条件调查
用 调查并收集互通式立交设计范围的用地规划等资料,调查立交范围内的地形、
地物及建筑物等情况,收集互通范围的勘察资料。
使
3.2 交通量分析
部
院内 收集并分析互通式立交各转弯及直行交通量、交通组成及特点。
3.3 相关道路调查
计
设 1、调查被交路的功能、等级、起讫方向、路基断面、路面结构、排水、防护
11、互通式立交的设计应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1)设计时应贯彻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境保护方针,坚持最
大限度保护,最小程度破坏,最大限度恢复的原则。
(2)互通式立交匝道布置应尽量避开生态价值损失比较大的区域,如林带、
水体等,最大限度尊重原始地形、地貌,避免大填大挖,以利于水土保持。
(3)设计时应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生态破坏。
6.6 匝道与被交叉公路的平面交叉设计 ................................... 41
互通式立交设计指导手册(V1.0 版)
1总则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1.1 为指导、规范和统一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特制定本指导手册。
1.2 本指导手册适用于高速公路及国省干线公路互通式立交专业的设计,是
院 之间应相互协调,并应综合考虑远期规划和分期修建的需要等。
3、适应性原则
计
互通式立交型式应与预测分析的转换交通量相适应。
设 4、经济性原则 划 互通立交匝道布置应充分分析地形、地物、地质等条件,在满足功能的前提 规 下严格控制用地规模和工程造价,尽可能以较小的工程规模达到较高的服务水平。 通 5、综合性原则
江 产权单位等信息。
限 3.5 其它
仅收集项目的审查意见和批复意见,明确互通立交的布局,收集项目的防洪评
互通式立体交叉说明
二、设计标准2.1公路等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度26m;2.2设计速度:100 km/h。
2.3设计荷载:公路-I级。
2.4地震:本标段地震动加速度峰值0.05g,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2.5桥下净空:项目区内目前没有通航河流,基本无水路运输量。
2.6设计洪水频率:1/100。
2.7通道的长度,满足路基宽度的设计要求。
三、互通式立交和服务设施本标段共设置互通立交1处,为车村互通式立交;天桥1座。
3.1铁门枢纽互通式立交(1)设置位置及地形状况根据现场地形条件,结合遂平县规划及政府意见,车村互通式立交布设于车村镇东侧约6公里处,距离东侧木扎岭景区约6公里。
连接道路为北侧的国道G311,与本项目进行交通转。
车村镇位于伏牛山腹地,洛阳市嵩县南部,地域辽阔,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既有众多的的奇山秀水、原始生态等自然风光,又有不少古迹、寺庙、革命纪念地等人文景观。
互通的设置为车村镇及周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交通环境基础。
本互通采用混合苜蓿叶互通式立交,主线上跨连霍高速。
匝道设计时速采用60/40公里/小时,双车道匝道路基宽10.5米,单车道匝道路基宽9.0米。
(2)主要技术指标①主线:平面设计:立交范围为K0-850~K2+150,总长3000米,最小平曲线半径R=1070米。
纵面设计:立交区最大纵坡为-2.100%,最小竖曲线半径:凸形竖曲线半径R=10000米。
横断面设计:本互通式立交区主线路基宽26米,双向四车道,行车道宽度为3.75米;中间带宽4.5米(中央分隔带宽2.0米,路缘带宽2×0.75米);硬路肩3米(含路缘带0.5米);土路肩宽0.75米。
横坡设计:主线最大横坡为4%,土路肩采用4%的横坡。
变速车道:单出口减速车道按直接式设置,长度不小于125米,渐变段长度不小于90米;单入口加速车道按平行式设置,长度不小于200米;渐变段长度不小于80米。
双出口减速车道按直接式设置,长度不小于190米,辅助车道长度不小于300米,渐变段长度不小于80米;双入口加速车道按直接式设置,长度不小于350米;辅助车道长度不小于350米;渐变段长度不小于160米。
园林景观设计——互通式立交的景观设计
互通式立交的景观设计简介: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高速公路以越来越显现出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同时对高速公路的设计也提出了一些新课题。
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高速公路的功能,使其成为与自然相协调的建筑群体,创造出一个高速、快捷、舒适、优美的公路环境,已经成为公路设计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而互通式立交由于其在高速公路中特殊性,其景观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字:互通式立交景观设计1. 序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高速公路以越来越显现出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同时对高速公路的设计也提出了一些新课题。
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高速公路的功能,使其成为与自然相协调的建筑群体,创造出一个高速、快捷、舒适、优美的公路环境,已经成为公路设计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而互通式立交由于其在高速公路中特殊性,其景观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2.景观设计的含义景观设计就是在考虑使道路具备固有功能的同时,还需考虑使道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以减少“建设性景观破坏”,提高其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也就是在考虑道路建设及养护的经济性同时,还需考虑道路给司乘人员以及沿线居民在心理上带来的舒适感和安全感,建设一个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人工构造物,从而营造出一个新的优美环境,尽可能少地造成“建设性景观破坏”。
这里所提到的“建设性景观破坏”是指由于道路的建设破坏了自然环境,以致对自然景观产生了不利影响。
比如,有些结构物在设计阶段由于只注重了其工程条件和经济性,而忽视了建成后所产生的副作用,以致进一步破坏了道路两边的自然景观。
景观,它同时还是一种人的心理评价。
当立场不同,观点不同,爱好不同,对景观的评价也会不同。
例如同样都是防噪墙,对卡车司机来说只遮断了其视线的一部分,并没感觉什么不适,而对小车司机,防噪墙就如一堵高墙,司机会有一种压迫的感觉,这就是因为两人所处的视点不同,对景观产生了不同的评价。
因此针对景观设计,就需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景观设计。
谈谈互通式立交公路设计要点
谈谈互通式立交公路设计要点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作为交通出行快速动脉的高速公路,其设计也须更加注重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而其互通式立交作为出入高速公路的节点和转换枢纽,也须从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出发。
作为设计人员,应该认真、负责的设计出满足人民出行要求的安全、快捷、舒适的现代化互通式立交工程。
1、概述互通式立交设计是整个高速公路设计中的重要一环,立交设计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全线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和运营安全,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是一个复杂和系统的工程,因此设计人员在立交定型和展线过程中投入的精力往往比较多,一般较多的注重了匝道的设计,而忽视了主线及被交路线性指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主要表现在:①互通式立交范围内的主线平曲线半径、竖曲线半径或纵坡中的某项指标小于极限值,或仅大于极限值而小于一般值,而规范中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应等于或大于一般值,特殊情况时才可采用极限值。
②被交路平纵面指标偏低如果属于大于极限值而小于一般值的情况可以尽量不改;如果属于小于极限值的情况,则应以书面形式报请业主或被交路业主批准,改造互通范围内的被交路,但指标小于极限值的位置若避开变速车道范围也可以尽量不改。
2、互通式立交选型设计互通式立交的选型设计互通式立交选型设计是建立在交通量、交通组成、设计车速、投资额、用地范围、地形、交通、环境、拆迁可能性、道路相交角度、相交道路的等级及条数、将来的远景发展和收费等相关因素基础上的。
另外,分期修建也决定互通式立交型式的合理选择。
(1)互通式立交的型式互通式立交的型式分为苜蓿叶型、半苜蓿叶型、环型、喇叭型、定向型、半定向型、菱型7种。
1选型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选定的类型应确保行车安全、顺畅和舒适;②选型要注意远近结合、全面考虑,要考虑远期提高的需要和可能性;技术条件等因素确定设置位置。
③选择互通式立交型式应符合转换交通量主流向的要求;④选用的互通式立交型式必须与所在地区的特征、性质相适应,选择互通式立交型式应充分考虑地区规划、地形和地质条件、可能提供的用地范围、周围建筑物和设施分布状况等条件。
浅谈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景观绿化设计
线 和匝道填方边坡可放缓 , 填方边坡 的土路 肩可适当加宽一些 。边 坡放缓 至 1 : 3以上 , 1 : 4 ~ 1 : 5时效果很好 ,当边坡高度小 于 3米或 满足坡 比缓 于 1 : 5时 , 还可 以取消钢护栏。 若弃土方数量过大 , 还可 以在立交环 内用作弃 土堆 , 并进行整形和景观绿 化。 中 好 车道 I 硬 蓐J 宿 l 土蓐肩障 棼台 将工程剥离 的表 土就 近堆 放于路基两侧永久 占地范 围内 , 兼做 临 时拦 水土埂 , 以拦截 施工期 因降水带来 的坡 面水土流失 , 及 时排 能 } 导坡面径流 。待 主体工程施工结束后 , 后期用 于立交 区路基边坡和 图 1挖 方段 边 坡 修 饰 设 计 示 意 图 环 内绿化覆土 , 进而加强生态保护。 为了保证 驾驶员的视线通 1 . 2挖方段边坡 。 若全立交 区或附近路段缺土方 , 立交 区内的主 止栽植区。在互 通式 立体 交叉的合流处 , 线和 匝道挖方边坡可放缓 , 放缓挖方边坡宜 首先 在立交区的 内侧边 畅 , 保证合流运行 , 不 能栽植树林 , 但可 以种植 高度在 0 . 8 m 以下 的 草丛或花丛 。 同时立交内的其 它空地 可以种植花草 、 栽植低矮灌木 。 坡, 这样 即可以不增加公 路用地 , 又可 以增强立交区通视效果。 如图 1 所示 , 路堑边 坡以坡脚碎落台及土路肩 宽度 T 4 ( 扣 除边 接近城市有 条件 的互通立交也可按设计 图案摆放不同种类 的盆 花。 2 . 2栽植 要点 : 2 . 2 . 1 景观绿化 设计方案 采用 以 自然式与规则 式 沟距离 ) 、 T 5 和T 6为切线 长 , 用 圆弧或 抛物线弧修整棱角成 圆滑形 相结合 的种植模 式 : 以行道树 和模 纹为主 的规则 式种植模 式 , 模 纹 状。 接近边坡低部应平缓一些 。 T 4为碎落台及 土路肩 宽度 , T 5和 T 6 体现 了简洁明快 的设计 风格 ; 自然式 以群落式种 植 也随边坡坡度 和边坡高度变化 而逐渐变化 , T 5取值一般为 2 — 3米 , 图案流畅 自然 , 通过不 同的搭配形式 、 林冠线 的起 伏和林缘线的进退变化 , 形 T 3 取值 一般 为 1 ~ 3米为宜 。 若 受地 形或经济 条件 限制 , 边坡在满足 为主 , 地质要求使 , 可 同填方段边坡处理方式 。 成丰富变化的情景空间 , 疏密有致 、 开合有序 。2 . 2 . 2景观绿化设 计 以 1 . 3 立交 区内设计 。 立交区 内整形设计应 与排水设计相结合 , 立 所 采用 的苗木 品种基本适应 当地气 候 、土壤以及现场环境特点 , 大部分树种 耐瘠 薄 , 抗污染 , 抗病虫害 , 易管理 , 交区内的排水系统 , 就是将立 交取的水顺利排 出即可 。 整形等 高线 当地 乡土树种为主 , 不必很规则 , 但 必须充分利 用原有地形 , 力求变 化均匀 、 圆滑 , 尽 可 符合 “ 适地适树 ” 植物栽植设计原则 。2 . 2 . 3景观绿 化设 计方案选用 使植物在较短 的时 间内形成较好 的 能保 持 自然景观 。立交区 内进行场地平整后 , 一般 匝道为小半径 曲 植 物主要 以偏大规格苗木为主 , 线, 均有超 高 , 横坡外 侧无路 面汇水 , 如果 坡面汇水 不大 , 或场地平 景 观效果 , 规模形 成快 , 效果明显 。2 . 2 . 4大乔木 、 亚乔木 、 灌木 、 地被 整后 环内形成一曲面坡 时 , 可取 消这一侧边沟。立交环 内一般做浅 比例合理 , 竖 向景观层次丰 富, 高低错落 , 组团尺度较大。 常绿树 、 落 色彩 丰富 , 季相 变化 丰富 , 符合 “ 三季有花 , 四季有 蝶形 漫坡 边沟。沟中也植草或铺草皮 , 边沟底纵坡较陡时可适 当铺 叶树 比例合理 , 景” 的设计理念 。快生树 、 慢生树种搭配得 当 , 同时考虑近期景观效 放鹅 卵石 。立巨石或种树 , 种树应起到 良I 生诱导视线之作用。 互通 式立体交叉 处于挖方 地段时 ,首先应保 证行车 视距 的需 果 与远期景观效果的形成 。
G109-3 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指导手册-2014
6.6 匝道与被交叉公路的平面交叉设计 ................................... 41
互通式立交设计指导手册(V1.0 版)
1总则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1.1 为指导、规范和统一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特制定本指导手册。
1.2 本指导手册适用于高速公路及国省干线公路互通式立交专业的设计,是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院专业技术标准
JSJTY G109-3—2014
互通式立交设计
指导手册
(V1.0 版)
2014-12-20 发布
2015-01-01 实施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互通式立交设计
指导手册
(V1.0 版)
二○一四年十二月
互通式立交设计指导手册(V1.0 版)
江 产权单位等信息。
限 3.5 其它
仅收集项目的审查意见和批复意见,明确互通立交的布局,收集项目的防洪评
价、环境影响性评价及安全性评价等资料、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意见及有
关文件,作为设计的依据。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3
互通式立交设计指导手册(V1.0 版)
4 互通式立交总体设计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划 7、对于高速公路改扩建的及已建高速公路上增设的互通立交,应注意施工期 规 间的交通组织,并提出相应的保通措施。
通 8、互通式立交设计尽量避免采用复合式互通式立交方案,当确需要设置复合 交 式互通式立交时,应对互通式立交的服务水平及安全性进行计算评估,切实保证 省 互通式立交运营的安全水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1)当高速公路沿线有吸引客流的规划时,应考虑设置位置上的布局分期规
常吉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区景观设计浅析_王奇文 (1)
第34卷,第2期2009年4月公路工程H ighway Engi n eeringV o.l 34,N o .2Apr.,2009[收稿日期]2008)11)14[作者简介]王奇文(1982)),男,湖南怀化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景观设计。
常吉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区景观设计浅析王奇文1,陈咏泉2(1.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湖南长沙 410008; 2.湖南省常吉高速公路开发有限公司,湖南常德415003)[摘 要]为了更好实现常吉高速公路互通景观的生态可持续性和体现公路沿线的地域特色,在互通景观设计中,充分融合了当地自然、生态、人文三者景观资源,着力营造一个亲近生态、自然、凸显地域文化的互通景观。
[关键词]高速公路;互通;景观设计;生态;人文[中图分类号]U 412.3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1205(2009)02)0165)04Analysis of Landscape Desi gn at I nterchange Erea ofChangji Express wayW ANG Q i w en 1,CHEN Yongquan 2(1.H unan Prov i n cial C o mm unications Planni n g Survey &Design I nstitute ,Changsha ,H unan 410008,Ch i n a ; 2.H unan Chang ji Express w ay Constructi o n &Developm ent Ltd .Co m pany ,Changde ,H unan 415003,China)[K ey words]express w ay ;i n terchange ;Landscape desi g n ;eco logy ;cult u re 立交是高速公路连接沿线城市、集镇及其它道路的出入口,是吸引分散交通流、发挥高速公路社会效益的桥梁,是高速公路的窗口。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区域的绿化设计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区域的绿化设计摘要】高速公路设计与建设不仅仅要实现交通运输,更追求其舒适、美观,特别是安全需求,高速公路绿化设计可部分满足以上需求。
本文首先针对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区域的绿化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探讨了相关设计方案,分析了自然环境和社会活动的相互协调性。
希望能为相关人员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绿化引言在我国高速公路事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对互通立交区域的绿化设计进行充分考虑,并尽可能的发挥绿化植物的作用,对于降低环境污染程度、提高高速公路整体环境质量等有着极大意义。
1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区域的绿化设计的基本原则(一)生态性原则互通立交区的绿化设计必须要将自然景观的保护、利用以及开发作为绿化设计的重点,实现互通立交区的绿化设计和原有环境的互相融合和渗透。
对于当地植物生长的习性以及与周围群落形成的关系都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创建与当地动植物生长相适应的新群落。
(二)经济性原则互通立交的的绿化设计必须遵循经济性原则,不需要加大多多资源的使用和投入,必须首先站在经济的层面从全局考虑,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有效地融合,打造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的景观设计。
(三)行车安全原则高速公路本身行驶车辆的速度就非常快,如果一些植物的设计挡住了司机的视线,或者是对行车方向造成一定的误导,这将会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因此,绿化的植物优先选取观花灌木或观叶灌木,尽量避免成行乔木,为驾驶安全提供可靠的保证。
(四)兼容性原则互通立交的绿化设计必须遵循兼容性原则,其主要是指应该将自然景观作为重点,再进行一些辅助性的人文景观,做到主次分明,互相兼容。
一般公路周围的景观有:地形、地貌、山林水石、云影天光,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应该在设计中,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的自然资源,尽可能这些景观资源留下来,将其作为公路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2 互通区环境绿化设计方案2.1图案设计1、导向性的艺术处理在实际进行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区域的绿化设计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那些高大的乔木、灌木等种植在互通弯道的外围处,以将其作为行道树,并进一步加强外部轮廓的线性,从而正确引导车辆进行安全转弯,确保司机和乘客的安全;至于匝道两侧绿地的角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一些植株矮小的树种,以达到绿化高速公路环境的目的,从而使出入口转弯更加明确。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景观设计规范标准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景观设计规范一、国内法规鉴于互通立交桥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各国十分重视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桥的景观设计。
我国国家交通部1998年关于发布《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下面摘录关于互通立交桥景观设计的几条规定:条文6.2.2.1公路上的桥梁、互通式立交、隧道和服务区、管理设施等作为一个景点,设计时应使构造物本身各部位比例协调。
条文6.2.2.2各景点设计路段应充分结合工程和自然景观,宜具有一定风格,且与地域景观协调一致。
各景观设计路段之间的过渡应自然。
条文6.3.4.4互通式立交区及服务区范围内,有条件时宜作景观绿化设计。
二、设计手法公路互通立交桥景观环境要素包罗万象,但我们不应将精力集中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人造景观上,而应重点体现对原有的建筑景观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以及公路主体与原有自然及社会环境的相融--“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
从互通立交桥景观设计入手,例如通过植物高低的变化引导视线,构造景观的节奏感;从互通立交桥线形入手,优化平纵组合、改善线形,使其流畅连续,确保车辆快速安全通过,提供舒适的行车条件,营造出“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优美的公路交通环境;从互通立交桥结构入手,要求边坡以曲线柔美自然流畅的曲面为主,挡墙由高至低或由低至高渐变且与路线线形吻合为主要造型,边沟以隐蔽、宽浅或远离路基为首选。
互通立交桥周围的山岭、坡地、河流,构成美丽的风景,千变万化的植被体现出一种自然美。
互通立交桥作为一种构造物,既要满足车辆通行的基本要求,又要达到自然景观与再造景观的和谐统一。
互通立交桥匝道大量曲线的设置,使公路线形能更好地适应地形,增加了互通立交桥的曲线美,给人以幽静和耐人寻味的感觉。
曲线丰富的变化和节奏感,驾驶员行驶在上面,眼睛左右移动,不断扫视整个视域,并把视线引向远方,避免了驾驶员遇到紧急情况而手慌脚乱。
匝道的美学价值如此重要,为方便建筑师对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桥进行建筑美学设计,建筑师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匝道的如下特征:互通立交桥匝道圆弧的设置,不光是从公路美学出发,且它可以辅助直线,圆弧可自然表明道路方向变化,将道路两侧层出变化的全景提供给驾驶员,起到合理诱导视线的作用。
互通立交绿化景观设计-secret
互通立交绿化景观设计作为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解决城市区域间交通的有效手段,高速公路越来越显现出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互通式立交是高速公路重要的构造物之一,它是利用跨线构造物使道路与道路在不同标高相互交叉的连接方式,是路与路之间连接的交通枢纽,车辆的进出均是通过立交实现的。
城市高速公路通过互通式立交由郊外延伸到城市中心地带,成为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如何利用快速路立交区的绿化,使城市快速路立交桥景观以及快速路景观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挥交通作用的同时也成为城市生物的绿色廊道,从而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高速公路的功能,使其成为与自然相协调的建筑群体,创造出一个高速、快捷、舒适、优美的交通环境,总的说来要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
互通式立交区绿化应首先满足交通要求,保证行车安全。
中环线-民族大道立交车流量大,线路复杂,除了立体交叉的快车道外,底层还有平面交叉的慢车道,匝道盘旋交叉围成几个面积大小不一,立地条件各异的开阔空间。
由于是一些起相对封闭的区域,在养护管理等方面受到许多限制。
另外,高速公路绿化需要长期养护的面积大,地形复杂、费用高,养护资金有限等因素的制约。
考虑以上特点,此互通式立交区绿化以“安全、实用”为宗旨,以管理方便为原则。
互通式立交区绿化还应满足景观效果,凸现城市形象的要求。
作为进入市区中心的视觉焦点,互通式立交区又是城市的形象窗口,其景观必须反映地方特色,时代风貌、和都市的现代化气息。
因此,在景观营造上,以优化植物配植为主,强调生态绿化;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突出季相效果;立体绿化层次分明,突出层次效果;以丛植为主,注重涵养水源;在创造良好生态群落的前提下,追求景观效果,力求做到生态性与视觉效果上的有机结合。
细分一下,互通式立交区绿化设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安全性原则。
在交通安全上,立交区绿化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谈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区域的绿化设计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与分析
工程经济性分析
总结词
工程经济性是评价互通式立交方案的重要指标之一,分析工程经济性可以评估方案的工程造价和经济 效益。
详细描述
通过对互通式立交的工程造价、施工周期、维护费用等进行详细分析,评估方案的工程造价和经济效 益。同时,需要考虑方案对于周边地区的发展和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和因素。
04
互通式立交方案优化与改进建议
02
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方法
方案设计的主要步骤
01
02
03
04
确定立交的地理位置和建设规 模
进行交通流量分析,确定匝道 数量和通行能力
设计立交的几何线形,包括进 出口匝道、立交桥跨线等
优化设计方案,进行仿真测试 和评估,确保交通流畅和安全
平面设计
根据地形条件和交通 流量需求,确定匝道 的长度和宽度
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与分析
汇报人: 2023-11-21
contents
目录
• 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概述 • 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方法 • 互通式立交方案分析评价 • 互通式立交方案优化与改进建议 • 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与实例分析
01
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概述
互通式立交的定义与特点
互通式立交的定义
互通式立交是一种道路交通设施 ,用于实现两条或多条道路之间 的相互连接,以实现交通转换和 分流。
05
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与实例分析
某城市快速路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
方案背景:某城市快速路需要设计一座互通式立交,以提高交通流量和安全性。
方案设计:采用双Y形立交方案,将快速路与主要道路交叉,同时设置四个定向匝道 ,实现车辆的快速分流。
该设计方案考虑了地形条件、交通流量、工程造价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合理安排匝 道位置和线型,确保车辆行驶的顺畅性和安全性。
高速公路及服务区景观绿化营造要点
立交区的植物景观营造高速公路立交区植物配植时要强调两个方面目的:一是有利于司机辨认道路的走向,二是有利于美化环境,衬托桥梁的造型。
营造景观时首先要衬托立交平面优美的图形,应以植被或低矮灌木为主,高大的植物会遮挡司机的视线。
在匝道进出口等处,还应有指示种植与视线诱导种植等。
立交周围的景观应与其本身的绿化有机联系在一起。
在建筑形式不同的各种交叉口,驾驶员通过时要能很快辨认出分流、合流、横穿等标志。
速度越快,越需要迅速的辨认出来。
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充分利用路旁的垂直要素,可在立交区不同的种植空地上,根据车流的方向而采取不同的引导树种进行种植。
在匝道进出口处,应根据视线诱导和指示的需要,栽植高大密集的树种,在心理和视线上对司机的行车方向进行诱导。
服务区的植物景观营造服务区是为了满足司机和乘客的活动、休息、维修、加油等目的而设。
要满足呼吸新鲜空气、活动身体、欣赏风景、提供休息等多种功能。
为此在其空间构成上要设置过境道路和存车区之间的分隔带(宽度不小于5米)整个服务区的环境要优美。
服务区应根据不同的服务内容而进行与服务功能相一致的植物配植。
加油区周围要通透,便于驾驶员识别,在种植上选用低矮灌木和草本宿根花卉,这些植物要具有抗性,不易燃。
停车场的绿化应以形成荫凉的环境为基调,种植高大的乔木为主。
休息室外的空地,种植高大的观赏庭荫树,并且设置花坛和小品、水池,可以让人们在其中游憩、散步。
根据面积大小,采用自然式或规则式绿化。
此面铺装以绿为主,可以做成有承载力的草地,如碎石草地、混凝土框格草地在公路与其他道路相交时,相交部位往往做成圆弧状的护坡,以增加承载力和缓和视觉上生硬的感觉。
传统的锥坡做法多是用人工砌石整个砌筑,易给人枯燥单调之感。
而进入崇尚自然和保护自然景观的年代之后,在保证结构稳定和保持水土的前提下,人们开始注重用植物材料代替人工土石工程,增加美观,使其本身成为一道风景线。
锥坡在植物景观营造时应以低矮的草本植物为主,以保持空间的开敞,另外绿化形式要与护坡绿化和谐统一。
高速公路枢纽式互通匝道桥梁的设计关键点
高速公路枢纽式互通匝道桥梁的设计关键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速路网日益密集,各高速间的交通转换需求愈加强烈,枢纽式互通立交桥梁设施也越来越多。
由于互通式立交桥梁存在相互交叉的特点,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在确保安全耐用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设计方法,以确保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让互通立交桥梁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实现交通节点拥堵问题的缓解。
显然,对高速公路枢纽互通立交桥梁设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速公路;匝道桥;互通立交设计1互通立交桥梁的基本设计原则1.1实用性原则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枢纽式互通立交发挥着交通转换的作用,在高速公路系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匝道桥作为互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速公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首先,互通立交桥梁的设计必须基于实际的通行需求进行合理设计,确保安全便捷,以推动区域交通的发展;其次,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地形环境,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合理控制施工成本;最后,还需要考虑自然环境的影响,避免因自然灾害影响互通立交桥梁的正常使用,降低使用安全性。
1.2结构类型的选择原则为确保互通立交桥梁设计的合理性,桥梁结构选型至关重要。
互通式立交匝道半径较大时宜采用预制结构;针对小半径匝道桥,平曲线半径R≥80m时一般采用PC现浇箱梁结构;平曲线半径R<80m时,一般采用跨径L≤20.0mRC现浇箱梁结构;跨越通车高速的匝道桥宜采用能够快速施工的结构形式,如预制箱梁或钢箱梁。
结合地质条件和上部结构形式需要提出不同的下部设计方案,如在高速主线两侧的桥墩,当位于软土路段,或主线填土高速较高时,基础形式宜采用群桩。
2影响互通立交桥梁设计的主要因素2.1道路交叉互通式立体交叉可分为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和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
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主要用于高速公路等干线公路与地方公路的交叉,主要服务于地方交通流的接入与集散。
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主要用于高速公路等干线公路之间的交叉,担负干线公路之间交通流转换的重要功能。
互通立交
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探讨1 前言互通式立体交叉是高速公路之间和高速公路与其它公路交叉时所采用的主要交叉方式之一,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速公路的重要构造物之一,它是公路网中最完美的沟通设施。
互通式立交设计除了具有路线设计的一些特点外,还受小区域车辆行驶轨迹多向性、行驶速度多变性、线形元素多元化的影响,在技术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如何正确把握互通式立交设计要素,合理选定互通式立交位置,正确选择立交型式,准确应用各项技术指标,对保证互通式立交具有完善的交通功能、较高的服务水平、行车安全舒适、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占用土地和拆迁建筑物,提升公路景观效果等至关重要。
2 互通式立体交叉位置的选择互通式立体交叉位置的选定应以现有公路网或规划的公路网为依据,结合考虑交通,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等条件慎重选择。
一条高速公路与既有公路或规划的公路相交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每个交叉点都设立互通式立交,应根据相交公路等级、路网中的地位、发展远景、服务功能、互通立交间的合理间隔、交通流量以及场地条件等权衡确定。
一般情况下,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应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1)高速公路之间及其同一级公路相交处。
(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同通往县级以上城市、重要的政治或经济中心的主要公路相交处。
(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同通往重要工矿区、港口、机场、车站和游览胜地等主要公路相交处。
(4)两条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相交时。
(5)由于地形或场地条件等原因设置互通式立交的综合效益大于设置平面交叉时。
确定相交公路应设互通式立体交叉后,要进一步根据项目功能、被交公路现状、地形、项目所在地城镇规划、收费制式等,综合确定互通立交具体位置。
3 互通式立体交叉型式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交叉路口的车流相互干扰,提高通行能力,保证交通安全与快速通行。
但互通式立交车流行驶多向性,要消除直行车流与左转弯车流的冲突,关键是选择好左转弯匝道,把交通流部署在空间分层行驶,消除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景观设计规范一、国内法规鉴于互通立交桥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各国十分重视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桥的景观设计。
我国国家交通部1998年关于发布《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下面摘录关于互通立交桥景观设计的几条规定:条文6.2.2.1公路上的桥梁、互通式立交、隧道和服务区、管理设施等作为一个景点,设计时应使构造物本身各部位比例协调。
条文6.2.2.2各景点设计路段应充分结合工程和自然景观,宜具有一定风格,且与地域景观协调一致。
各景观设计路段之间的过渡应自然。
条文6.3.4.4互通式立交区及服务区范围内,有条件时宜作景观绿化设计。
二、设计手法公路互通立交桥景观环境要素包罗万象,但我们不应将精力集中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人造景观上,而应重点体现对原有的建筑景观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以及公路主体与原有自然及社会环境的相融--“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
从互通立交桥景观设计入手,例如通过植物高低的变化引导视线,构造景观的节奏感;从互通立交桥线形入手,优化平纵组合、改善线形,使其流畅连续,确保车辆快速安全通过,提供舒适的行车条件,营造出“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优美的公路交通环境;从互通立交桥结构入手,要求边坡以曲线柔美自然流畅的曲面为主,挡墙由高至低或由低至高渐变且与路线线形吻合为主要造型,边沟以隐蔽、宽浅或远离路基为首选。
互通立交桥周围的山岭、坡地、河流,构成美丽的风景,千变万化的植被体现出一种自然美。
互通立交桥作为一种构造物,既要满足车辆通行的基本要求,又要达到自然景观与再造景观的和谐统一。
互通立交桥匝道大量曲线的设置,使公路线形能更好地适应地形,增加了互通立交桥的曲线美,给人以幽静和耐人寻味的感觉。
曲线丰富的变化和节奏感,驾驶员行驶在上面,眼睛左右移动,不断扫视整个视域,并把视线引向远方,避免了驾驶员遇到紧急情况而手慌脚乱。
匝道的美学价值如此重要,为方便建筑师对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桥进行建筑美学设计,建筑师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匝道的如下特征:互通立交桥匝道圆弧的设置,不光是从公路美学出发,且它可以辅助直线,圆弧可自然表明道路方向变化,将道路两侧层出变化的全景提供给驾驶员,起到合理诱导视线的作用。
互通立交桥匝道匝道与线路相交处,缓和曲线的设置,使道路线形和景观配合和谐,驾驶员容易感到线形的连续,觉得道路间线形过渡自然,变化不突然,使驾驶员视线平顺,有效清除了视线障碍,缓和人体对离心力变化的不适,驾驶员易于操作,尽快改变方向盘的微小偏差。
互通立交桥匝道平曲线和竖曲线的完美结合,道路线形看起来不觉扭曲,过渡自然、优美,可避免视线曲折,达到良好地诱导驾驶员视线的目的。
消除了驾驶员的不安感,并从美学上形成清晰的透视形态。
互通式立交桥建筑景观设计,要有一个新颖别致的主题(1).绿色环保概念不能代替景观设计的全部内容现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最流行的提法是绿色环保为主题。
笔者认为绿色环保的确是正确的;然而绿色环保是一种要求,是一种标准,千篇一律的绿色环保主题也缺少个性,它不能代替景观设计的全部内容。
笔者认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桥景观设计,要有一个新颖别致的主题,一个好的主题,将给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桥景观设计增添美感。
实例1广东开阳高速公路水口互通立交桥景观绿化方案设计,其主题为“绿色的音符“。
将互通立交桥比喻为五线谱上的音符,既体现了绿色环保概念,又体现了互通立交桥的动态美,可谓别具一格,有所创新。
图2.16.图2.17.为水口互通立交桥的效果图。
此设计完成于2000年,当时就提出了绿色概念,难能可贵。
互通立交桥区建筑色彩的利用此外,互通立交桥区色彩的充分利用,还可以极大的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这是因为色彩影响人的情绪和行动。
现代公路的灰色或黑色,容易使驾驶员昏昏欲睡,诱发疲劳,产生事故。
因此在路面上通过增加色彩,每隔一段距离再变化,大大有助于驾驶员精神处在兴奋状态。
为给驾驶员必要的警告,在交叉路口,居民密集点涂以红色,使驾驶员小心谨慎;在陡坡、转弯处和限速区涂以黄色,使驾驶员注意;在医院、学校处涂以蓝色,表示安静,使驾驶员放轻机器声并不鸣喇叭。
最近,北京在东直门二环立交桥转弯处,涂以红色,初见功效;瑞典曾在阿尔卑斯山上的某些危险路段涂上红色,结果使交事故减少了85%-90%三、互通立交桥绿化的原则绿化应考虑公路互通的特点,以“安全、实用、美观”为宗旨,以经济可行,管理、维护方便为原则,力求建造一个集绿化、生态、美化于一体的互通区环境。
绿化应满足交通要求,保证行车安全,使司机视线畅通,转弯区应有足够开阔的安全视距。
乔、灌木结合,树立大绿化的思想,道路、互通的绿化应与沿线自然的绿化环境相结合,注意绿化的整体性和节奏感,道路绿化应有特色。
(1)交通功能的绿化注重交通功能开展绿化是由互通工程的功能所需要,因为互通是解决车辆冲突点而设计的,互通设计的技术规范要求比较多,其中有确保主线车辆与互通匝道车辆及匝道与匝道间车辆相互间的视线关系,这对互通内的绿化提出了一个功能上的要求。
在互通出主车道的匝道口处应种植一排具有引导作用的乔木以诱导司机的视线,引道车辆能安全的进入出口匝道,图3.12。
因此在绿化的设计上应充分的考虑到互通区的功能的要求,使绿化与互通的功能结合,达到绿化美化同时又能对车辆起到交通的提示作用。
如不理解互通功能一味的种植绿化可能会影响行车视线,起到反作用,这正是互通绿化的特殊性。
在车辆进入主线快车道的匝道口的交接区域,应充分的了解主线行车与接线口保持良好的视点,使高速行驶的主线车辆能观察到匝道的车辆,同时匝道口的车辆也能了解主线快速道的车辆行驶情况,保证行车的安全,这区域的绿化,不可种植高大的乔木,只能种植低矮的灌木,否则会影响行车的视线,造成安全隐患。
因此在此区域内的绿化设计应具有这方面的功能要求,图3.14。
绿色为乔木,红色为灌木(2).园林及环保绿化:由于大型互通工程占地面积大,与环境的冲突也比较大,植被都受到了破坏,为了恢复生态、保护环境,对大面积的互通区受破坏的区域进行绿化,这是高速公路环境保护的要求,也是高速公路互通区景观要求的组成部分。
互通区的绿化也应满足环保的要求,但互通区的景观受到互通功能的车辆行驶动视点的要求,因此互通的绿化景观要求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特点,结合功能要求开展设计这就要互通的绿化应以简练、大方的形式进行绿化,不宜设计的复杂。
这主要是行车动视点只能对互通区的景观要求保证大的效果的手法绿化。
同时,由于高速公路所建的地区不同,绿化所采用的植被也不相同,应根据当地的风俗、气候、水文、土壤等条件尽量采用当地的乡土树种,这样可以确保绿化的成活率和成长的效果。
由于互通区的面积大,绿化的养护、灌溉都有很大的困难。
在互通的绿化中应尽量选用耐旱的植物和生长较慢的低矮灌木,以减少养护的工作量和成本。
(3)互通立交桥绿化模式当前立交区绿化模式,一般有自然风格和植物模纹图案绿化模式2种.或者作成模纹图案的同时,适当配有苗圃景观绿化,在满足绿化美化要求的同时,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的水平,图中的雪松苗构成一片绿色,长成后追求一定经济效益。
互通立交桥立交匝道、边坡、以及匝道内区域的绿化设计都可以融合现代思想,被赋予了不同意义的造型,成为公路景观中的一个个亮点。
如北京五环路奥运大道五方桥景观设计绿化独具匠心,从空中俯瞰,桥区周围的绿化以足球为主造型,体现了五环路奥运大道的特点。
(4)模纹植物块的要求模纹植物块要求图案美丽而清晰,有较长的稳定性。
模纹植物块所用植物的高度和形状对模纹块的纹样表现有密切关系,低矮、细密的植物才能形成精美的图案。
所以,一定要选择生长缓慢整齐、株型矮小、分枝紧密、叶子细小、萌蘖性强、耐移植、耐修剪、易栽培、缓苗快的植物材料。
如果是观花植物要选择花小而繁、观赏价值高的种类,合理搭配植株的高度与形状。
[33]模纹植物块的色彩设计应服从于图案,用植物色彩突出纹样,使之清晰而精美,用色块来组成不同形状。
同一个模纹植物块的花色要协调,种类不可过多,设计图样要秀美大方,轮廓鲜明,以展示不同花卉或品种的群体效果及其相互配合所形成的绚丽色彩。
常见模纹植物有:瓜子黄杨、雀舌黄杨、红叶小檗、尖叶红叶苋、白草、红绿草、四季秋海棠、半支莲、三叶草、红枳木等。
(5)草地在互通立交桥区的模纹植物块的成功,其最大的难度在于维护和管理不易。
红花绿叶虽好,耐久实难,远离城市的地区尤其如此。
因此近年来,草坪的应用逐年扩大,草坪可以覆盖地面,不利于水土流失,保护环境和改善小气候,也是游人露天活动和休息的理想场所,柔软如茵的大面积草坪不仅给人以开阔愉快的美感,同时也给绿地中的花草树木以及山石建筑以美的衬托。
不同类型、风格的公园、广场等绿地,草坪和植物的规划设计形式也不同。
草坪植物的种植设计,是使绿地充满活力,达到协调统一的重要一环。
故要把握好草坪的色彩与季相。
从早春到深秋,草坪的颜色由浅到深,但总的色相为绿色,在这个颜色的底色上,适当配置某些植物,配置的色彩与季相对草坪空间景观与艺术效果的影响是相当显著的。
在草坪植物配置上应充分利用本地植物资源,展现丰富多彩的四季景观。
避免一季开花、一季萧瑟,偏枯偏荣的现象,尽量使春色早临,秋色晚去。
在配置手法上,春、夏之花,秋之叶、果,冬之枝、干都是很好的素材,或以春花为主,或以秋实为主,组织得好可以体现本地鲜明的季相特点,使草坪空间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34]。
总之,草坪植物的种植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种植设计得当,不仅给人以开阔愉快的美感,同时也给绿地中的花草树木以及山石建筑以美的衬托。
在实际应用中要综合考虑草坪空间环境特点,立地条件,规划设计要求以及植物的形态、色彩、风韵等多方面的因素,精心组织,合理配置,才能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和观赏效果,创造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草坪景观。
(6)养护城市建设的发展,在互通立交桥区域,可供植树的地面空间往往有限,为了增加城市绿量、营造植物景观,容器栽植树木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弥补措施。
但容器基质的封闭环境不利于根际水分平衡,遇暴雨时不易排水,干旱时又不易适时补充,故根据树体的生长适期给水,是容器栽植养护技术的关键。
四、互通立交桥建筑景观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良好的通视条件设计时应保证互通立交桥区具有良好的通视条件,出入口应易于分辨,并通过标志、标线、绿化栽植等进行视线诱导。
植物尺度不宜过高,以小灌木为主.互通式立交出口减速车道宜设置于上坡路段,入口加速车道应设置于下坡路段,互通立交桥匝道内可绿化部分应全部进行绿化设计。
上跨主要公路的跨线桥、天桥等跨线构造物应满足桥下净空要求。
各种构造物的结构、造型、材料(比如护栏)均应与当地自然和人文景观条件相适应,图3.21。
2.充分利用互通立交桥地带附近的景观空间选线时应合理确定互通立交桥区与风景区的距离,避免分隔生态景观空间和视觉景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