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 概念 叫 “创造性 毁灭 ”,是 指有 新的技术创新带来更大 公 众常常比政府 获得信 息更 决更多;最 后,政府对公共安
的社会 收益 ,但 同时会 让 旧产业消亡,通过 这种毁灭 ,使 全 的保 障会更加 困难 。社会如此依赖 网络和信息 ,我们的
社会不断进 步。例 如,电力机 车代替蒸 汽机车 、数码 相机 数据 安全、网络安全如何保障?
对整个 社会 是不利 的。比如 ,金融领域放松监 管会 导致 会 影响 。我们 在之前 的工业系统设计 原理是先 创新后治
很多创新 只对少数金融企业有 很大利益 ,但可 能会 给整 理 ,导致了诸多 问题 ,如何使得治理 的观念 和创新 同步 ,
个金融世 界带来危害 ,甚 至带 来金融危机 。比如现在的 比如将 循环经济 理念 渗入到工业设 计 中。再 次 ,要 提倡
第 四 次 工 业 革 命 的影 响
文 I囊阳
第一 次工业革命 使蒸 汽机 得到广 泛使 用 ,第 二次是 中,将 近一半的工作在今后十年到 二十年有可能被机器或
电气 时代 ,第 三次 是半导体 信息 时代 ,第四次工业革命 目 人 工智能替代。其 中很多工作在今天是高级 白领在做的,
前已能看到雏形。前面几次工业革命 ,因为历史原 因,中国 比如律师助手、房地产 评估师等 等。未来 ,也许很多人在
是 生产 率悖论 ,就是说新 技术 的进 步并没有给 我们 带来 再 比如 ,生物医学进展会带来伦理 道德 问题 ,基 因检测是
预期的生产率的增长 。以美 国为例,美 国劳动生产率 的年 否会带 来就 业歧视 、保 险歧视 。如果 未来 出现可定制婴
增长在 1947—1983年 以及2000—2007年,两个时段里 ,分别 儿 、延长 寿命 、记忆 提取 时,是 否有一系列伦理道德 的困
第二个挑战是 对未来工作的颠覆。
蓬 勃 地 发 展 。
牛津大 学的一项 研究指 出:美 国2010年的各项 职业
(作者系 昆仑旁产集团副总裁 )
33
的机 遇,但 同时也带来新 的挑战 ,这个挑 战,具 体有 四个 击。
方 面 。
比如说 ,收人分配差距有可能变大,大量 中等技能 的
首先是对经 济活动和经济增长 的影响。
工作被替代 ,社会收入分配将形成两极化状态 ,少数有高
工业革命 和经济发展 中间,其 实存在两个悖 论。首先 技 能的工作者收入特别高,大批中等或低技能者则失业 。
是2.8%和2.6%左右 ,但是从 2007年 ̄12014年 ,也 就是科 扰 出现?又比如 ,人工智能也可能会带来社会问题。
技 大幅 改变我们 生活的这段 时 间,劳 动生产率 的年平均
最 后 一个 挑 战 是 对 公 共治 理 的 影 响 。
增 长率只有 1.3%左右,这要 怎么解释 ?这主要是 因为第 四
这 主要 表现在 三个方面 ,首先是 政府 对市场 的监 管
次 工业革命 很 多技 术是 平 台型技 术 ,它们创 造的价值 是 可能更加困难。政 府规章制度的演变 非常慢 ,而技术变化
免费的,并没有通过市场交易反 映出来 。
太快 ,两者很 可能无法 同步。其次 ,政府对社会 的有效 治
其次还 有创 新悖论 。政治 经济学家熊 彼得提 出过一 理更加 困难 。社交媒体 的普及使个人可以成为公众媒体 ,
都没能真正参与。但今天 ,中国有机会 能像美 国等发达 国 同时做很 多 的临 时性 工作 ,传 统意义 上 的稳定 工作 将不
家一样 ,参 与到第 四次工业革命 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过程 中了。
复存在 。
我们应 该注意 的是 ,第 四次 工业革命 给 中国带 来新
第三个挑 战是对社会公正、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的冲
社交媒 体让人们长期沉溺 于手机和 电子游戏 ,很难 进入 适应性治理 ,实现创新推进与创新治理的有 机平衡。一方
到深入 思考 ,长此 以往 ,是 否会对人类社会进步产 生影 面 ,要通过合理的规制减少创新可能的负面影响 ;另
响 ,等等 。
面 ,在规制创新 的同时,减少潜在 的掣肘,使得创新能够
代 替胶卷相机 ,都是创造性 毁灭。
那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建议有几个思路 。首
但 荷 兰学 者卢 克 索特 近来 提 出 “毁灭 性 的创造 ” 先 ,要加强社会 预见的研 究,把社会 影响的思考渗入技 术
这 么一种可能 ,就是指一 些创新仅仅对少数企业 有利 , 选择 。其次 ,要 引入 同步设 计的原 理 ,从创新源头注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