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3《马可思主义基本原理》答案西南大学2018年大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简答题:(选做8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如何认识理性话语意识与公共文明社会的关系?
答: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矗——感性认识是通过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相互联系的形式获取事物表面的和初步的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的意识与外部世界取得联系的基本形式。
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片面性与主观性的特点。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什么?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3、意识的本质是什么?
答:意识?我个人认为是先天生物的本能和后天的后天习惯的综合体。
例如,人要生存,就必须吃东西。
要生存就是先天的生物本能,选择吃什么就是后天习惯了。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5、什么是事物的度?认识事物的度有何实际意义?
答: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度是区间,两端叫关节点。
例如,水的度就温度来说是摄氏0度到100度。
0度和100度是水的两个关节点。
事物的变化突破关节点就会由量变转化为质变。
把握事物的度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只有准确把握事物的度,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2)只有准确把握事物的度,才能掌握适度原则。
适度原则是指人的认识和行动要与事物的度相适应、与事物的客观进程相一致。
①要注意把握关节点;
②要注意寻求最佳适度的量;
③要根据实践需要决定是否使事物量变超出度的界限。
6、先验论与反映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答:反应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人自身对事物的反映,人自身是不能独立产生这些认识的。
先验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不依靠客观事物的存在而生来就有的,是一种天生就具备的能力。
联系是都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人的认识来源问题,不同点便是上述。
7、什么是真理?真理的根本属性是什么?
答:真理,即是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总结获得的根本认知。
真理来源于实践,能够受实践所检验。
8、“五讲四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五讲四美的具体的内容是:“五讲”,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即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9、社会历史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它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生活过程,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0、什么是商品?商品的二因素是什么?
答:商品是需购买而使用的东西。
商品的二因素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两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两重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11、什么是不变资本?什么是可变资本?
答:不变资本:按照政治经济学的定义,不变资本是指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资本,即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经过生产过程,它的价值随着物质形态的改变,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没有发生任何价值量的变化,价值不会增殖。
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资本。
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只是将其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不改变原有的价值量,故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称为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
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剩余价值,使资本增值。
12、垄断的实质是什么?
答:垄断的实质或目的在于攫取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在自由竞争阶段,资本家竞争的结果使利润率平均化,超额利润的获取是暂时的;但在垄断产生后,持久地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则成为可能。
垄断利润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但是,垄断利润的源泉,归根到底仍然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甚至包括一部分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垄断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垄断利润是通过垄断价格获得的。
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或购买生产资料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得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垄断价格减去成本即为垄断利润。
垄断价格可分为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前者是指在卖商品时尽量提高售价,后者则指在进货时尽可能压价购买。
一出一进,使得垄断组织大为获利。
垄断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13、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经验是什么?
答:党的十七大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概括为“十个结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等等。
这些经验,是党和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艰辛探索得来的,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牢牢记取、坚持运用,并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加以丰富和发展。
14、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首要的变革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决定了它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科学技术不只是使经济在量上即规模和速度上迅速增长,也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在经济结构、劳动结构、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变革。
第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进人生产,使生产力成为一个复杂的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它自身不但直接体现为生产力,而且它作用于其他诸因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的进步,扩大了劳动对象的来源和种类,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第三,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科学化、现代化。
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使物的要素和人要素有机结合,即管理是使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
科学技术与经济广泛结合,使得管理成为生产力的重要范
15、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有什么主要内容?
答: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的规定,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
二、论述题:(选做4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在当代社会日益功利化的趋势下,学习哲学理论还有意义吗?
答:(1)、应试之用。
(2)、立身之用。
学好哲学有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3)、成才之用。
“哲学是‘智慧学’,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脑子活
学好哲学,终身受用!
2、如何客观理性地评价形而上学思想?
答:(1)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是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2)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有其固有的局限性
3、在哲学上承认相对静止有什么重要的社会意义?
答:所谓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承认相对静止有重要社会意义:
第一,相对静止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在相对静止状态的量变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
就如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还有十年磨一剑,就是这样的道理,
第二,承认相对静止是区分事物的必要条件,不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就看不到事物的确定性,就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界线。
一如暴风雨来临前,仿佛全世界都进入了无尽的静止之中,何曾想,这却是蓄积,只为那猛烈运动的一刹那。
在中国古代社会当中,前朝的昏庸暴政,可以看做是一种发展的相对静止,老百姓组织的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时间的问题,一旦达到了量的积累,那么爆发只是在一瞬间。
所以要时刻保持警惕,保持发展的运动。
第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理解运动。
哲学上讲的静止指的是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静止不是绝对的不运动,不是完全的静止,而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因而,静止是相对的。
4、如何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正确理解和谐社会的真正内涵?
答:1.结合时政,从现实角度审视历史
.历史,获得感悟,学以致用,回馈现实
三、把握历史,展望未来
5、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的基本原则,对于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有什么重要的理论意义?
答:解放思想创造了历史,也必将开辟未来。
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这也必然是矛盾凸显期。
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对改革发展稳定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境由心造,事在人为”。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形成新思路、拿出新办法,去解决这些新问题。
代表们表示,十七大报告赋予解放思想以新的时代内涵,为继续推进思想解放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
启动制度创新,引领社会实践
解放思想是制度创新的前奏。
思想意识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而生产力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又往往是由思想观念的更新引起的。
这是因为,一种先进的思想意识往往会引领社会制度的变革,一个社会主流的思想意识一般会外化为社会制度,从而反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
可以说,没有好的思想,不可能有好的制度;没有思想解放,不可能有制度创新。
6、在社会生活中,坚决批判与抵制实用主义的真理标准观有什么实际意义?
答: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 1 ) 真理的本质: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真理的本质特性是客观性。
(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
(3)在真理问题上,必须批判实用主义真理观。
(实用主义真理观主张真理的标准在于有用是错的:
在认识真理思想内容客观性的同时,还必须正确认识真理形式的主观性。
我们既不能把真理思想内容的客观性等同于客观对象的客观性,把真理当作客观实在,又要反对唯心主义否认客观真理的错误观点。
实用主义所鼓吹的“有用就是真理”,是主观真理论的一个典型。
实用主义者把“有用”和“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从根本上否认了客观真理的存在。
即把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等同起来,以真理的价值性取代了真理的客观性,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本质。
7、坚持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对于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有什么重要的现实意义?
答:思想观念是指导我们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的。
所以只有正确的合适的审美观念,才是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才是积极向上的
8、正确认识文化的本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体人民的人文素质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1)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质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国先进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和传播渠道,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因此必须占领主阵地,打好主动仗,大力宣传科学理论、倡导科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
2)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随着人民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人们的消费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对精神文化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出现了文化产品的供需矛盾。
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3)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适应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所拥有的包括物质力量和精神文化力量在内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速发展,使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居于更加突出的地位。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应通过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同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世界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4)建设先进文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需要。
文化产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其他产业相比,发展文化产业所凭借的文化资源能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增加价值。
文化产业还具有低能耗、无污染等特点,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选择。
目前,文化产业促进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虽在逐步提高,但总体上还是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必须大力加以发展。
5)建设先进文化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人的素质大体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素质的提高,都有赖于文
化生产力的发展。
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既能满足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又能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9、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对社会经济有什么作用?
答: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的原因:①在商品交换中,商品的生产者总想提高价格,而消费者又想降低价格,所以在长期的市场交换中,必然形成等价交换的趋势。
②在商品交换中,如果一方总占便宜,另一方总吃亏,那么这样的商品交换是不能持续下去的。
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在货币出现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衡量,表现为价格。
价值规律所要求的等价交换,也就表现为商品的价格应该与价值相符。
价值规律的这一客观要求,作为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支配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运动,调节着社会劳动在各生产部门间的分配,刺激着商品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败。
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不同的商品生产者,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差别,生产同一种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是千差万别的。
不等的个别劳动时间形成不等量的个别价值。
但是,商品是用来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社会对于使用价值相同的商品,只承认同一的价值,所以商品的价值不是个别价值而是社会价值。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决定于个别劳动时间,而是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在社会现有的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自己的劳动。
各种商品都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才能使交换成为互利的事情。
从个别的商品交换来看,交换双方的商品价值恰好相等,它们的价格恰好都与其价值相符,是不常见的。
但从长期的趋势来看,商品交换必然趋向于等价交换,商品的价格必然趋向于与其价值相符。
价值规律的这种客观要求,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是通过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在生产无政府状态中自发地贯彻它的作用的。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每个生产者在进行生产时,并不确切知道究竟有多少人在生产同类商品,不知道有多少同类商品进入市场,也不知道市场对这种商品需求多少。
在这种条件下,市场上商品的供给与需求恰好相等的情况是极其偶然的,多数的情况是商品有时供过于求,有时供不应求。
当某种商品的供给超过需求时,商品生产者为了卖出自己手中的商品,不得不削价竞争,导致商品的价格跌到价值以下。
当某种商品的供给不能满足需求时,商品的购买者为了获得那种商品,也不得不互相竞争,在市场上抬价收购,导致商品的价格上升到价值以上。
但是,商品的价格高于或低于价值,都是不能持久的。
当商品价格高于价值的时候,从事那种商品生产可以获得较大的收益,必然导致那种商品生产的扩大和供应量的增加。
而随着市场上商品供应量的增加,商品的价格就要下跌,逐渐与价值接近。
同样地,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低于价值的时候,从事那种商品生产获利降低,甚至无利可图,必然导致生产缩小和供应减少,促使价格回升,逐渐与价值接近。
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虽然涨落不定,但价格的涨落总是环绕着一个中心来进行的。
这个中心就是商品的价值。
价格背离价值,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自发地围绕着价值而上下波动,这种现象正是私有制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强制贯彻其作用的表现。
恩格斯在阐述马克思的价值规律理论时
说:“商品价格对商品价值的不断背离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只有在这个条件下并由于这个条件,商品价值才能存在。
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
1、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调节作用) 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这是因为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而等价交换又是通过价格和供求双向制约实现的。
所以,当供不应求时,就会使价格上涨,从而使生产扩大;供过于求会使价格下跌,从而使生产缩减。
这里价值规律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流向。
当一种商品供大于求时,价值规律就指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生产这种商品的部门流出;相反,则指挥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生产这种商品的部门。
当然,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也会造成社会劳动的巨大浪费,因而需要国家宏观调控。
这里,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以比资本主义国家更有效。
2、价值规律的第二个作用(刺激作用) 由于价值规律要求商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来交换,谁首先改进技术设备,劳动生产率比较高,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谁就获利较多。
因而,同部门同行业中必然要有竞争,这种情况会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经营管理,降低消耗,以降低个别劳动时间。
3、价值规律的第三个作用(筛子作用) 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这是第二个作用的结果。
在商品经济中存在竞争,由于竞争,促使商品生产者想方设法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也会促使优胜劣汰。
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生产资料是公有的,因此,优胜劣汰不会导致我国出现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两极分化局面。
优胜劣汰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但对于破产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来说,毕竟不是一件好事,会给这些企业及其职工带来较大影响。
这就需要国家、企业、职工三方面的努力:作为国家,要依法治国,规范市场行为,保护下岗职工的基本权益;作为企业,必须不断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市场竞争力;作为职工,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10、根据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说明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
答: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和最理想的社会制度,但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的和社会的条件,只能在社会主义阶段的长期发展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
依据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阶段原理,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能从资本主义社会首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不能超越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是走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必由之路。
只有经过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发展,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社会文化的长足发展,才能使旧的社会痕迹逐步消失,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铺平道路。
所以,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
三、分析题:(选做1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1、根据下列提供的图示和数据,按要求进行分析:
答:1)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原因,并说明其给人们的现实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