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新媒体艺术作为新兴学科,目前理论和教学研究都较为薄弱,应倡导结合院校特点建立课程体系。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结合影视艺术和造型艺术特点,不断探索教学方式,初步形成以文化为链接、以项目为平台的“人文—艺术—观念—技术”综合化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综合化;多维互动式;项目教学

强劲的科技背景与鲜明的后现代文化特性,使新媒体艺术成为信息时代最前沿的艺术样式,也成为当代艺术教育中最活跃、有朝气的领域。本世纪初,我国各高校陆续创办了新媒体艺术专业,或开设新媒体艺术相关学科。据2006年12月的“新媒体艺术系主任(院长)工作论坛”上的有关报告,全国已有1200多所院校开设新媒体和数字媒体艺术相关专业,教学内容涵盖动漫、游戏、网络、多媒体视觉传达、影视、信息设计等多个方向,在校生达46万人,全国独立设置新媒体艺术和数字媒体艺术本科的院系有100多所。但与学科建设的速度和规模相比,新媒体艺术教育的理论建设和实践研究还显得相当薄弱,课程的开设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很大差距,诸多因素成为制约新媒体艺术教育发展的瓶颈。

新媒体艺术作为一门崭新的艺术样式和新兴专业,还处于不断探索、不断成长、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中,同时新技术的高速变革使其处于不断的流变之中,对其概念的把握、教学方式的选择都带来很多的不确定性,加大了教学的难度。新媒体艺术无论在创作方式还是教育教学方面,涉及多种多样的跨领域、跨媒介合作,自身的灵活性和复杂性严重影响新媒体艺术的授业、传承与革新,师生间的交流出现许多与传统艺术教学不同的新课题。中国传媒大学探讨新媒体艺术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课程体系与实践环境,旨在为我国新媒体艺术创新人才的培养探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影视艺术学院也于2006年开始招收美术学“当代艺术创作与新媒体艺术”方向硕士研究生,并在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系的本科教学大三阶段开设“新媒体艺术”课程。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针对上述诸多问题,中国传媒大学结合影视艺术和造型艺术特点,不断探索教学方式,初步形成“人文一艺术一观念一技术”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

一、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的综合化不确定性倾向

新媒体艺术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影像媒介的出现而产生的新艺术。“新媒体”指的是新的艺术媒介,电脑、录像、网络、数字成像技术等先进科技成果混同与整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艺术样式。新媒体

艺术的概念有着后现代不确定性特征,并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断变化着。新媒体艺术教育目前没有系统的教学资料,因此,扩大学术交流的范围,关注各种新理论的出现并付诸实践,成为新媒体艺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在新媒体艺术中,多种技术语汇混合使用决定了其教学的“综合化”特征:一方面是影像的多元化混用,包括即时的现场影像、计算机合成影像、三维虚拟影像、手绘动画影像、电子技术的纯抽象影像等;另一方面是多媒介的混用,即装置、互联网、超文本、音乐、空间分割等。针对新媒体艺术的这种“综合化”倾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多学科”、“多媒介”、“多技能”的融合上,打破系科、专业等界限,通过项目教学使不同专业的学生相互渗透、相互协作,学生可以充分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达到培养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理念建构

由于新媒体艺术不是一个被清晰界定的概念,各个学校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理解新媒体艺术,办出特色,办出新意。结合传媒影视艺术的资源优势,针对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非线性、开放性等后现代不确定性的审美特征,中国传媒大学在教学上试图构建一个立体的、动态的、多维的教学模式,将理论学习作为前期铺垫,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进行新媒体艺术创作上。此课程一般在大三开设。先修课程主要是数字图像处理、影视美术设计、当代艺术等。将教学定位为多维互动的项目教学模式,也即围绕项目进行课堂理论讲授一学生调研一确立选题一形成观念一方案写作一创作实践一技术训练一团队整合一教学相长的多元交叉、互动交融的多维教学模式,形成人文一艺术一观念一技术的多维教学理念。

1以人为本,重视人文教育,培养思辨能力

人文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宽厚的发展基础,从“人文”的土壤中汲取丰富的元素和养料,可以使学生在大学期间把根基扎深扎牢,为日后在行业中的厚积薄发做好准备。同时本科期间宽泛的“人文”教育基础,使学生向周边汲取文化滋养,将学习的触角由本专业延伸至周边专业,获得较宽的知识面,为今后的职业规划增加了有分量的筹码。

当代艺术观念先行,观念的形成来自于思考能力、思维能力、思辨能力的提升,也就是人文素养的提高。从理想角度设计课程,应该将现当代哲学史、艺术史、传播学等基本理论作为教学的一部分,但有限的课时不可能完成上述知识体系的讲授,只能抽取艺术史、哲学史中的现当代艺术史、媒介发展史、新媒体艺术史、新媒体艺术作品案例分析等做重点讲授,激发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增加人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讲座、选修学分等方式弥补不足。

新媒体艺术的教学不仅仅是讲授新颖的艺术表现方式或是高科技的媒介手段,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深刻理解和辩证地认识新媒体艺术,学会观察世界、思考社会和生命,用新媒介手段来表现当代社会现实。因此,观念的养成、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至关重要,通过理论知识的教学,能够让学生认知新媒体艺术的现实意义与文化价值,辩证地认识新媒体文化,将重心放在媒介与人的关系上,明确媒介的目的是为了造福人类。但目前媒介的发展趋势却呈现了与此背离的现象,技术在为人类提供方便的同时,从另外角度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圆。因此,教学中需要建立多样性与开放原则,对快速发展的媒介技术进行探讨与批判,为学生打造一个“实验和讨论的平台”。

2明确艺术观念是教学核心,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新媒体艺术离不开数字媒介和技术,新媒体艺术的创作主要是由观念驱动技术的艺术性创造,它的本质还是艺术。所以新媒体艺术教育的重心不是技术的训练而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艺术观念、创新思维是教学的重心,一方面可通过学习人文知识的途径获取,另一方面可在大量的艺术实践中获得。因此,教学中保持艺术的纯粹性至关重要。但目前新媒体艺术教学中仍然存在“重技术、轻艺术”的问题,应该明确艺术创作是教学核心,数字技术再神奇,对于艺术创作而言,它只是工具、手段,而非艺术本质。欧洲的媒体艺术教育普遍以观念为导向,并具有实验性、反思性、破坏性和质疑精神。相比之下,中国此领域的教育还以技术至上为方针,普遍缺少对艺术史、当代艺术实验精神及合作关系的深入认识,学生创作的作品只是一种单纯的工具层面的延伸例。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强调新媒体艺术是建立在艺术层面上的艺术创作。艺术创作需要具备良好审美素养、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

3加大实验室建设,以科技为依托,重视技能的学习

新媒体艺术可以说是高科技艺术,是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上并以高科技为特征的新艺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成为新媒体艺术的典型特征。在教学中要重视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尊重和兴趣,学习科学的探求精神,养成独立思考和开展科研创造的能力。新媒体艺术者是“艺术家兼科研人员”角色,要求对科技发展保持广泛的文化参与,促进艺术思维和科学思维共同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积极推进新媒体艺术教学发展,加大工作室(实验室)建设,建成新媒体互动艺术实验室、摄影实验室、声音处理实验室、影像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等等。为配合学生进行多媒体艺术实践,学院配备相应的师资,开设系列技术性课程,引领学生了解新技术、新成就,认识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