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汽发展史
关于卡车发展史的文案
关于卡车发展史的文案据说李书福当年造轿车,认为轿车就是“一个沙发加四个轱辘”。
于是就指挥着一群“铁匠”乒乒乓乓一番砸出来这么一辆车,这就是吉利的第一辆车,也就是吉利汽车的源,有了这个源才有了今天国产自主品牌“吉利”。
要说重型卡车,好像就不是几个铁匠乒乒乓乓一番能砸出来的。
按照时间顺序,中国重型卡车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前奏(1956年-1978年),序幕(1978年-2000年),发展(2000年-2009年),高潮(2009年至今)。
第一阶段,前奏(1956年-1983年)在80年代前,中国能够造出重型卡车的企业数量用一只巴掌就能数的过来,济南汽车、陕西汽车、四川汽车和河北长征。
他们造出来的重型卡车也不是那种真正意义大马力的重卡。
民品只有济南汽车的黄河JN150,军品有陕汽生产的SX250和红岩的CQ260、CQ261。
至于当时的一汽和二汽,他们生产的卡车现在看来也只能比超载的农用三轮车多拉不了多少。
看来没有重卡技术,任凭家大业大也很难造出来重卡。
第二阶段,序幕(1983年-2000年)为了能够生产重型卡车,一机部在1978年差一点就成立了“三汽”,“三汽”的筹备组开展工作好几年,后来因为摊子铺的太大,成了“洋跃进”而作罢。
“三汽”没有成立,但是重型卡车还得造,于是就在上面说的那四家,主要是前面的三家工厂的基础上,加上重庆油泵油嘴厂、杭州汽车发动机厂、潍坊发动机厂和綦江齿轮厂等十几家公司组成了中国重型汽车联营公司。
提醒读者朋友们注意上述的这些公司,它们中的大部分都发展成了“一方诸侯”。
1983年,中国重型汽车联营公司与与奥地利斯太尔一戴姆勒一普赫股份公司签订了《重型汽车制造技术转让协议》,引进了斯太尔91系列14吨~40吨级重型卡车,还引进了配套的ZF变速箱、转向器和富勒变速器,总投资11.58亿元。
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面引进重卡整车技术,提醒读者朋友,后来又发生了一次全面引进。
全面引进斯太尔技术让中国重型卡车行业彻底走上了正轨,整车生产线由济汽、陕汽和川汽承担,发动机项目由重庆油泵油嘴厂、杭州汽车发动机厂以及潍坊发动机厂承担,变速箱由陕西汽车齿轮总厂(法士特的前身)和綦江齿轮厂承担。
中国重汽60年不平凡的一甲子国之重器的艰辛与辉煌
04□邮箱:****************■ 本报记者 孙伟川不平凡的一甲子 国之重器的艰辛与辉煌从一家默默无闻的汽配厂,发展成为年产销整车超过17万辆的大型商用车集团。
重汽的60年,是一部励志的奋斗史。
在这部发展史上,重汽曾遭遇过一穷二白的艰辛,也经历过独占鳌头的辉煌。
但无论怎样,中国重汽书写的一幕幕激情与奋进的创业篇章,值得所有人铭记。
重汽人勇担重任 填补重型车空白历史不会忘记——1956年,在中国汽车工业“缺重少轻”的年代,是老一辈重汽人挺身而出,主动担当起为国家制造重型汽车的重任。
当时,中国百废待兴,汽车工业也刚刚起步,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靠自己的力量造重型车,可以说是天方夜谭!但重汽人没有放弃,为了实现“造车强国”的梦想,他们奋勇前行。
由于没有样车,时任济南汽车制造厂(重汽前身)副厂长的王子开只身来到北京,冒着刺骨的寒风蹲守在北京长安大街,在零星驶过的卡车中仔细寻觅。
当一辆8吨捷克斯柯达卡车进入王子开视野时,他激动万分,立刻上前询问车型参数。
而正是这份详细的数据,成为中国第一辆重型车的制造“蓝本”。
“蓝本”在手,却没有任何技术设备,造车依然困难重重。
这次重汽人依然没有气馁,在简陋的厂房里,他们硬是靠着双手和最初级的皮带车床,生产出了几千个零部件。
功夫不负有心人,1960年4月15日,新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JN150”8吨载重汽车试制成功,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
1968年,中国第一辆8×8独立悬挂重型越野军车——黄河牌JN252也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重型军用越野汽车的空白。
可以说,黄河牌重型汽车的诞生,是老一代中国重汽人为我国重卡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作出的巨大贡献,也为重卡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引进斯太尔技术开启中国重型车工业新篇章历史不会忘记——10年浩劫后,国内重型车发展出现停滞,车型单一、几十年一贯制,使重卡产品远远落后于整个时代。
因此,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改变落后现状,已成当务之急。
中国重汽,值得铭记的历史时刻
中国重汽,值得铭记的历史时刻作者:杨晓璐来源:《走向世界》2010年第34期2010年中国重卡市场呈现出一派蓬勃之势。
一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0年1-9月,中国重卡销量已达78.8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74.76%,比2009全年销量(63.6万辆)也高出23.91%。
然而,2010年对中国重卡来说,值得铭记的不仅仅是这样一组喜人的数据,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诞生5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
解放后,中国重型汽车一直是空白。
20世纪50年代,中国重汽的前身——济南汽车制造厂,一个已有20年汽车维修、汽车零部件制造历史的小厂,开始了自己的汽车梦想。
济南汽车制造厂决定生产重型汽车并从国家汽车局争得了上重型汽车的项目。
但当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国家没有任何投资,济南汽车制造厂职工凭着满腔爱国热情和造国产车的志气,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用40天时间绘出了几百张草图,靠简陋的设备和手工生产出了几千个零件。
前后经过4个半月的拼搏奋战,于1960年4月15日,终于试制成功了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型8吨载货汽车。
1963年11月,一机部批准该产品定型,可批量生产,当年生产30辆,1964年达到148辆,1966年达到650辆,当年1月朱德委员长到济南汽车制造厂视察,亲笔为黄河汽车题写了“黄河”车名。
在黄河车历史上这一连串荣誉之中,最大的荣耀莫过于毛泽东主席亲自观看黄河车。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至今让老一辈汽车人激动不已。
1960年5月,毛泽东主席在山东视察;得知济南汽车制造厂刚刚试制成功黄河8吨载重汽车,提出要看一看。
毛泽东来到披红戴花的黄河8吨载重汽车旁,得知眼前这台黄河牌JN150型八吨载重汽车,填补了国家大型载重汽车的空白很高兴,说“很好!要发奋图强,自力更生。
”陪同毛主席视察的李先念,拉开了车门,登上了汽车,亲自坐了坐,试了试汽车的舒适性,并说,中国人有志气,工人阶级有能力。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商用车是缺重少轻。
重汽培训资料概要
重汽产品的特点与优势
重汽的卡车产品拥有先进的发动 机和传动系统,具有较好的动力 和经济性能。
重汽的客车产品采用先进的能源 管理系统,具有较低的油耗和排 放。
重汽的卡车产品具有较高的承载 能力和可靠性,适合各种复杂运 输环境。
重汽的客车产品采用低地板设计 ,方便乘客上下车,提高乘车舒 适度。
重汽的军用车产品采用全防护设 计,能够满足各种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环境下的 使用需求。
挑战应对策略
面对市场竞争和行业变革,重汽公司采取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升级和拓展国际市场等策略来应对挑战。
06 重汽培训资料总结与展望
重汽培训资料回顾与总结
1 2
培训内容涵盖广泛
重汽培训资料涉及广泛,包括技术、管理、销 售等多方面,能够满足不同岗位和层级的需求 。
注重实践与案例分析
重汽培训资料强调实践与案例分析,使学员能 够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培训效果良好
通过系统性的培训,学员能够较好地掌握相关 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重汽培训资料优化与提升建议
完善培训课程体系
01
加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系统性,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
加强师资力量
02
建立完善的师资库,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确保教
学质量。
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
03
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和方法,如在线教育、模拟演练等,提高培
重汽公司市场环境分析
行业趋势
重汽公司对全球重型汽车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市场正朝着智能化、电动化和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
竞争格局
重汽公司在国内外市场面临激烈的竞争,竞争对手包括跨国汽车制造企业和国内新兴的汽车制造企业 。
重汽发展历史
重汽发展历史
中国重汽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重汽”,是中国重型汽车生产企业之一,总部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
重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6年,当时成立的济南汽车厂是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重型汽车制造企业。
之后,该厂先后组建了山东汽车制造厂、山东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到1995年,中国重汽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在重汽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次变革和调整,从最初的单一品牌、单一产品到现在的多品牌、多系列产品,不断创新和改进技术和管理,终于成为了中国重型汽车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产品覆盖整车、发动机、汽车零部件、特种车辆等领域。
未来,重汽将继续通过创新和升级产品,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努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汽车制造企业。
中国重汽驾驶室历史
中国重汽驾驶室历史中国重汽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重型汽车制造商之一,作为中国重汽的核心产品之一,驾驶室在公司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中国重汽驾驶室的历史发展。
一、初期的驾驶室中国重汽成立之初,驾驶室的设计和制造技术相对落后。
最初的驾驶室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主要以载货为主。
驾驶室的外观设计也比较简陋,没有太多的装饰和细节处理。
二、改革开放后的驾驶室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重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驾驶室设计和制造技术。
通过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中国重汽逐渐提高了驾驶室的质量和性能。
驾驶室的外观设计也变得更加现代化和时尚。
三、自主研发的驾驶室为了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中国重汽开始加大研发投入,进行自主研发。
通过自主创新,中国重汽成功研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驾驶室产品。
这些驾驶室不仅在外观设计上更加符合市场需求,而且在功能和性能上也有很大的提升。
四、智能化驾驶室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
中国重汽也积极响应这一趋势,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到驾驶室的设计和制造中。
智能化驾驶室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对车辆的远程监控和控制,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五、环保型驾驶室的研发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的一个重要议题,汽车行业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中国重汽在驾驶室的设计和制造中也注重环保因素。
通过采用低排放和节能的技术,中国重汽成功研发了一系列环保型驾驶室产品。
这些驾驶室不仅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六、国际化驾驶室的研发中国重汽在国内市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也面临着国际市场的竞争。
为了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中国重汽开始进行国际化驾驶室的研发。
通过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和技术交流,中国重汽成功研发了一系列符合国际标准的驾驶室产品。
这些驾驶室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客户的需求,还能够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七、未来发展方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国重汽驾驶室的未来发展将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发展历程
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发展历程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和我国环保政策的深入推进,新能源重卡市场正成为汽车产业的新蓝海。
作为中国重卡行业的领军企业,中国重汽在新能源重卡领域的发展备受关注。
本文将详细阐述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的发展历程、市场竞争格局以及企业优势,并对未来发展展望。
二、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的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中国重汽在新能源重卡领域的探索始于多年前。
当时,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成熟度较低。
中国重汽紧跟国家政策导向,投入研发资源,逐步掌握新能源重卡的核心技术。
2.发展阶段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成熟,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企业推出了一系列新能源重卡产品,满足了市场需求,并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在此过程中,中国重汽与多家优质供应商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3.现阶段成果目前,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已在市场上取得了显著成果。
企业新能源重卡产品线丰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成为行业佼佼者。
此外,中国重汽还积极参与国家政策制定,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贡献企业智慧。
三、新能源重卡市场的竞争格局新能源重卡市场格局尚不稳定,各大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竞相争夺市场份额。
在此背景下,中国重汽凭借领先的技术实力、政策优势和产业链优势,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四、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的优势1.技术优势中国重汽在新能源重卡领域拥有丰富的技术积累,掌握了核心零部件研发和生产能力。
企业不断优化新能源重卡的设计,提升产品性能,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驾驶体验。
2.政策优势作为国家政策的支持对象,中国重汽在新能源重卡领域享有诸多政策利好。
企业不仅能够获得政府资金扶持,还能在市场推广、产业协同等方面得到政策扶持。
3.产业链优势中国重汽在新能源重卡产业链上拥有完善的合作体系。
企业与优质供应商、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重卡产业发展。
五、未来发展展望1.产品创新中国重汽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新能源重卡产品的创新。
中国重汽发展历史
黄河JN150通过国家相关批准,可批量生产。
1966年
朱德委员长为黄河汽车亲笔题写“黄河”二字。
1973年
研发了第二代黄河10吨级JN162型重型卡车,该车成为国内重型车的一代传奇。
1983年
成功引进了奥地利斯太尔重型汽车项目,是国内第一家全面引进国外重型汽车整车制造技术的企业。
1989年
2007年
在香港成功实现主板红筹上市,是我国制造业第一支上市的红筹股。
2009年
中国重汽和德国曼恩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进先进的卡车制造技术。
2013年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汕德卡系列产品正式推向市场,引领国内重型汽车工业发展。
2020年
面向全球推出全新一代高端民族品牌“黄河”重卡。
至今
产品出口1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多年保持全国重卡行业出口首位,成为中国最大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
中国重汽发展历史
年份
重大事件与发展里程碑
1930年
中国重汽的前身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始建,最初是一个三十余人的汽车修理组,主要以生产汽车配件为主。
1953年
定名为济南汽车修配厂,由交通部直属管理。
1958年
副厂长王子开和厂长刘德惠牵头开始生产重型卡车,更名为济南汽车制造厂。
1960年
生产制造了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八吨载货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毛泽东主席视察济南,参观了样车并给予高度评价。
第一辆国产斯达-斯太尔重型汽车在济南汽车总厂下线,斯太尔成为中国重型汽车的代名词。
2001年
下放重组,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进行重组。
2003年
中国重汽与瑞典沃尔沃合资成立济南华沃卡车有限公司。
中国重汽产品历史
一、中国重汽企业简介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坐落于山东省济南市,是国内最主要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重型汽车工业的摇篮。
1960年4月试制出了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型8吨重型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
同年5月4日,毛泽东主席到济南视察时,参观了这辆样车,朱德元帅亲笔题写“黄河”。
1984年成功引进斯太尔重型汽车生产项目,2003年与沃尔沃合资生产项目、自主研发斯太尔王、HOWO、HOWO-A7、汕德卡T7、黄河系列产品。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2009年宣布,公司与德国MAN公司签订的合作项目已获得中国政府批准,正式成交。
德国MAN公司将向中国重汽注资5.6亿欧元,成为其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及股东。
据了解,中国重汽和德国MAN公司的合作正式启动后,MAN公司将其先进的卡车和发动机技术以独占许可的方式在中国境内授权给中国重汽及相关下属公司,并与中国重汽合作生产和销售基于该技术的“技术提升型”卡车;双方还将在欧Ⅲ、欧Ⅳ、欧Ⅴ发动机的生产制造、质量控制、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展开合作。
目前,中国重汽集团拥有两家上市公司即A股“中国重汽”和在香港上市的红筹股“中国重汽”中国重汽集团业务范围:主要组织开发研制、生产销售各种载重汽车、特种汽车、客车、专用车、改装车、发动机及机组、汽车零部件、专用底盘;集团成员生产所需的物资和油品供应及销售;机械加工;公路运输、科技开发、咨询及售后服务;润滑油销售及许可范围内的进出口业务(限本集团的进出口公司)。
产品设计研发方面,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发展中心和通过国家认证的汽车检测中心,并拥有甲级资质的设计研究院。
整车生产方面,拥有七个整车制造企业(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商用车有限公司、济南特种车有限公司、济宁商用车有限公司、济南豪沃客车有限公司和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
两个全资专用车生产企业(重汽集团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济南专用车有限公司)。
中国重汽:从老黄河到HOWO T7H的卡车传奇
中国重汽:从老黄河到HOWO T7H的卡车传奇作者:暂无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5年第7期“从2005年的HOWO到2009年的HOWOA7,再到今天的HOWOT7H,中国重汽的产品已经伴我在中国的大地上驰骋了160万公里。
”张旭可以说是中国重汽的忠实用户,他的车基本上跑的是固定的路线,从江苏无锡出发到新疆喀什,沿途经过南京、徐州、郑州、西安、兰州、西宁,一个来回接近一万公里。
对HOWOT7H,张旭很满意,“现在我的车已经跑了接近6万公里了,运行过程中基本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特别是上大坡过程中,HOWOT7H强劲、舒适这是其他车无法比的。
HOWOT7H的稳定表现给了我敢于挑战皑皑白雪的底气。
”这里的HOWOT7H,就是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公司合作,全部掌握了曼技术生产的车型。
这款车上融入了众多曼的元素,包括曼车桥、曼车架以及大动力的曼发动机。
在中国重汽的发展史上,不仅有张旭经历的HOWO、HOWOA7、到HOWOT7H,还有从第一代老黄河车开始,历经“斯太尔”、“沃尔沃”到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OWO”系列重卡的技术积累历程。
全面掌握曼技术中国重汽同步引进德国曼公司的全套先进技术。
经过三年的发展,中国重汽目前已建成曼发动机生产线、车桥生产线、驾驶室生产线和整车装配线,具备批量生产的能力。
据了解,德国曼公司是位居世界500强之列的著名跨国汽车制造商,制造了世界第一台柴油发动机,拥有先进的重卡整车及关键总成技术,拥有21世纪最新研制的D20发动机,在欧洲市场上,其重卡份额仅次于奔驰排名第二。
HOWOT7H采用的曼发动机原型是曼的D2066,国产型号是MC11。
曼发动机的设计理念是增大扭矩优先,而不是增大功率,以最少的齿轮转动获得最大的燃油经济性。
资料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在全国重卡行业下滑的背景下,中国重汽总体运营质量和效益水平保持明显提升。
尤其是曼技术产品,中国重汽通过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定位、对市场格局的敏锐嗅觉,以及市场营销方面的屡屡创新,使产品销量节节攀升,取得了产品热销,并呈现出稳健强劲的增长态势。
中国重型汽车
中国重型汽车中国重型汽车是中国汽车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重型汽车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中国在汽车生产领域的发展起步较晚,上世纪70年代后期才开始自主研发汽车。
一开始,中国重型汽车制造业以引进技术为主,主要依赖外国品牌在华合资企业生产的车型。
然而,由于技术壁垒、进口限制以及对本土化的需求,中国汽车制造商开始着手自主研发重型汽车。
2001年,中国昆明汽车制造厂成功研发出中国第一辆重型自卸车,标志着中国重型汽车行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随后,中国重型汽车制造商相继涌现,如北方重工、中国重汽、东风商用车等,这些企业不断引进技术、创新产品,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中国重型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国国内市场的需求增长和政策支持。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市场潜力巨大。
同时,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国内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这些政策为中国重型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国重型汽车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中国企业不仅引进消化吸收外国先进技术,还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性能。
目前,中国重型汽车在自主研发方面已取得了突破,涵盖了自卸车、挂车、牵引车等各个细分领域。
部分中国品牌的产品甚至在技术和品质上与国际知名品牌媲美。
然而,中国重型汽车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带来利润压缩;另一方面,国际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中国品牌需要提高品质和服务水平,才能在全球市场分得一杯羹。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重型汽车行业需要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
同时,跨国合作和品牌营销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通过与国际品牌的合作,提升产品的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总之,中国重型汽车行业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汽车制造大国之一。
中国重型汽车制造商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逐渐实现了由“Made in China”向“Created in China”转型的目标。
最全面的中国重型卡车发展史--卡马斯,三汽,重汽联营公司你都能找到(2020.01.17更新)
最全面的中国重型卡车发展史--卡马斯,三汽,重汽联营公司你都能找到(2020.01.17更新)
今天的中国重卡行业在世界舞台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但这些成就也不是一两年干出来的,是经过了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共同奋斗出来的,这里面有外国专家的贡献,有政府政策的支持,也有伟大的企业家运筹帷幄,更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首先Dolox将中国重卡分为四个阶段的发展
工业体系建立阶段(1956年-1983年),
技术引进起飞阶段(1983年-2000年),
大力发展阶段(2000年-2009年),
走向世界舞台阶段(2009年至今)
前序
中国重卡10大品牌-你认识几个
重卡故事阅读前奏:重卡的基础知识
一章、工业体系建立阶段(1956年-1983年)
一章一、工业体系建立阶段
一章一、中国第一辆卡车的前身
一章二、前苏联卡车品牌大全你见过几个
一章三、上世纪60年代中国早期进口的主要重卡,可谓万国马路二章、技术引进起飞阶段(1983年-2000年)
二章一、40年前的三汽,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你没听过的两家机构助推了中国重卡的发展
三章、大力发展阶段(2000年-2009年)
四章、走向世界舞台阶段(2009年至今)
更多内容正在上传,关注不要错过精彩。
卡车发展
1956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开始,我国生产汽车的历史已近50年。在这期间,国内的研究人员在车辆的性能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郭孔辉院士在汽车操纵稳定性、轮胎力学、驾驶员行为模型及驾驶员与汽车闭环操纵系统仿真、汽车振动与载荷的统计分析等领域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为重型载货汽车产品开发中实用设计技术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在将汽车理论研究系统应用于重型载货汽车产品开发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创造性的实践,在重型载货汽车CA1170P2K1L2、CA1260P2K1T1开发中对设计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分析,计算分析涉及整车动力性、经济性、转向性能、转向与悬架系统运动干涉、稳态转向特性、横坡稳定性、滑行性能等多项内容。设计阶段严格的性能控制使所设计车辆具有良好的整车性能,其质量和性能水平经试验证明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国外同类车型的水平。
近几年,随着国内重型汽车生产企业与国外重型汽车生产企业技术交流合资合作的加强与发展,以及国内重型汽车生产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研发工作受到广泛重视,在操纵稳定性、舒适性、安全性、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环保年的第一波次
1960年,以济南汽车制造厂(今中国重载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重汽)诞生我国第一辆8t重型载货车(“黄河”牌,1963年批产)标志,我国进入重型汽车产品的初级发展阶段。到1971年及1978年,以生产6t和5t军用越野汽车为目的建设的四川汽车制造厂,陕西汽车制造厂先后介入重载汽车领域,从而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重型汽车产品的第一波次高峰期。
3. 1997至今,开始出现第三波次
在市场引导下,主要于2001年以后,涌现大量新型重型车产品。1997年,一汽推出“解放”总质量26t系列重型车。2001年,中国重汽推出斯太尔“飞龙”2000系列重型车;东风公司推出东风牌总质量24t系列重型车;东风杭州日产推出大拇指重型车;春兰推出春兰重卡。2002年,中国重汽自主推出“斯太尔王”系列重型汽车‘陕汽推出总质量38t四轴重型车、总质量32t三轴全轮驱动牵引车;北汽福田推出欧曼系列重型车。2003年,中国重汽与沃尔沃合资(济南华沃卡车公司)推出与德国MAN公司合作生产的德龙F2000重卡下线;并新开发出SX3380自卸车和奥龙S2000系列载重车;东风柳汽推出“东风霸龙”重型卡车。2004年,中国重汽推出新一代“HOWO”系列重型车;陕汽推出6×4码头专用车和8×2、10×4系列多轴载货车;北汽福田推出欧曼10×4系列载货车;红岩推出新大康;北方奔驰推出1724L商用重卡;一汽推出奥威;东风推出天度,等等。出现了包括普通载货车、自卸车、牵引车及专用车底盘的高速发展期,进入第三波次。
重汽vgv的发展史
重汽vgv的发展史重汽vgv是中国重汽集团旗下的一款重型货车,其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货运行业正逐渐崛起,市场对于高负载、高效率的重型货车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中国重汽集团决定研发一款新型的重型货车,于是重汽vgv应运而生。
1995年,中国重汽集团开始启动重汽vgv的研发工作。
经过多年的努力,2001年,首款重汽vgv正式下线。
这款货车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设计理念,具备了较强的载重能力和稳定性,一经上市就受到了市场的高度关注。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重汽vgv在短短几年内就实现了销量的快速增长。
2003年,重汽vgv销量突破了1万辆,成为了中国重型货车市场的领导者。
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中国重汽集团在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方面的实力,也证明了重汽vgv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随后几年,重汽vgv不断进行升级改进,推出了更多的车型和配置选择,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例如,推出了适应长途运输的高速版vgv和适应山区道路的越野版vgv,进一步扩大了产品线的覆盖范围。
重汽vgv的成功也得益于中国重汽集团在营销和服务方面的不断创新。
中国重汽集团积极与经销商合作,建立了完善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同时,重汽vgv还提供了多种金融方案,帮助用户解决购车资金问题,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技术方面,重汽vgv一直保持着与时俱进的态势。
中国重汽集团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不断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提升产品的性能和品质。
例如,通过引入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和智能化的驾驶辅助系统,重汽vgv在燃油经济性、安全性和驾驶舒适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2010年,重汽vgv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全球销量突破了10万辆。
这一成绩标志着重汽vgv已成为中国重卡行业的领军品牌,并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为了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中国重汽集团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品牌宣传和推广活动,积极参与国内外的重型货车展览和赛事。
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发展历程
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发展历程摘要:一、引言二、中国重汽集团概述三、新能源重卡市场发展背景四、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发展历程1.发展初期2.快速发展期3.转型升级期五、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的优势与挑战六、未来发展趋势正文: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发展历程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和环境法规的日益严格,新能源重卡成为了行业的热点。
作为中国重卡行业的领军企业,中国重汽集团在新能源重卡领域的发展备受关注。
本文将回顾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的发展历程,分析其优势与挑战,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一、引言中国重汽集团作为中国商用车行业的领军企业,始终关注行业发展动态,积极响应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应用政策。
新能源重卡已成为集团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二、中国重汽集团概述中国重汽集团成立于1956年,是中国最早从事重型汽车生产的企业之一。
集团总部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拥有涵盖重卡、中卡、轻卡、客车、专用车等多个系列的产品线。
在新能源重卡领域,中国重汽集团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了一系列新能源重卡产品。
三、新能源重卡市场发展背景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和环境法规的日益严格,新能源重卡市场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补贴措施,为新能源重卡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四、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发展历程1.发展初期中国重汽集团在新能源重卡领域的发展始于2000年。
初期,集团通过与国外企业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开展新能源重卡的研发工作。
2.快速发展期自2010年起,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支持,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进入快速发展期。
集团加大研发投入,推出了一系列新能源重卡产品,涵盖了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多种技术路线。
3.转型升级期2016年以来,中国重汽集团新能源重卡进入了转型升级期。
集团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推动新能源重卡向更高品质、更高效率、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发展历程
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发展历程
摘要:
1.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的背景和现状
2.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的发展历程
3.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的市场前景和挑战
4.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的未来发展趋势
正文:
【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的背景和现状】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和环境法规的日益严格,新能源重卡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政府也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补贴措施。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重汽等国内知名企业纷纷投身于新能源重卡的研发和生产。
【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的发展历程】
作为国内领先的重卡制造商,中国重汽在新能源重卡的发展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从2015 年开始,中国重汽就启动了新能源重卡的研发工作,并于2016 年推出了首款纯电动重卡。
此后,中国重汽继续加大研发投入,陆续推出了多款新能源重卡产品,涵盖了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等多种技术路线。
【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的市场前景和挑战】
根据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新能源电动重卡销量为10448 辆,其中纯电动重卡占据新能源电动重卡的份额超过90%。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新能
源重卡市场仍面临一些挑战,如高成本、充电基础设施不足、续航里程有限等问题。
【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的未来发展趋势】
面对市场挑战,中国重汽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升新能源重卡的性能和可靠性,降低成本,以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中国重汽还将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新能源重卡在实际应用中的便利性。
中国重汽历史足迹
中国重汽历史足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弃流到海不复还,黄河从青藏高原飞泻而下,向着遥远的目标,一路奔腾,半个世纪以来,中国重汽就是带着这样的坚韧不拨之志,书写着中国重型汽车工业的历史……翻开中国重汽的历史,就是一部重汽人奋斗不息的创业史:1960年,第一辆黄河车JN150 8吨车下线,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车的历史;1981年,中国重型汽车联营公司成立,形成了国产重型汽车主体布局;1983年,斯太尔引进合同签订,改变了中国工业缺重少轻的局面,从根本上改变了国产重型汽车的总体结构;1989年,斯太尔重型汽车投放市场,拉近了国产重型汽车与国际水平的距离;1995年,斯太尔项目通过国家验收,中国的重型汽车产品逐渐地成熟起来;……中国重汽是国产重型汽车的摇篮,始终是我国重型汽车工业的一面旗帜。
在艰苦的创业年代里,在改革发展的经济浪潮下,中国重汽不负重托,勇往直前!See how the Huanghe River's water move out of heaven. Entering the ocean, never to return.The Huanghe River flows swiftly from Qingzang Plateau, surging toward the distant target.For a half century, with such persistent and dauntless aspiration China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Group Co., Ltd (CNHTC) has been writing the history of China's heavy duty truck industry ……Opening CNHTC's history,It is a pioneer history of CNHTC's ceaseless striving:In 1960, the first HUANGHE brand vehicle, model JN150 with loading capacity of 8 tons was rolled out from assembly line ending the history in which China could not manufacture heavy duty trucks;In 1981, China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Corporation was founded, this led to form the principle part of layout of national heavyduty trucks;In 1983, the Contract for Technology Transfer for Manufacturing STEYR Heavy Duty Trucks was signed between CNHTC and Steyr Daimler Puch Aktiongesellschaft, Austria, it changed the situation of lack of heavy duty trucks and short of light duty vehicles in China's industries, and radically improved overall structure of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s;In 1989, Steyr heavy duty trucks were introduced into market, this narrowed the gap between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s and worldwide advanced vehicles;In 1995, Steyr project underwent the state acceptance, China's heavy duty truck products gradually matured;……CNHTC, being the cradle of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is always a banner of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industry. Whether in difficult years of hard pioneer or in economic tide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CNHTC has been advancing bravely with living up the expectation of nation.朱德委员长为第一辆“黄河”车题字Zhu De,Chairman of NPC Committee autographically dedicated words to thefirst“HUANGHE”brand truck中国第一辆重型车诞生时的情景The Scene of the Birth of China's First Heavy Duty Truck1960年4月生产的JN150Truck,model JN150 manufactured in April 19601960年4月试制出了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型8吨载货车,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
重汽的简介
中国重汽是中国领先的重型汽车生产厂家,始建于1935年,是中国最早的重型汽车生产厂,曾经开发和制造了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 JN150)。
中国重汽主要生产和经营HOWO、斯太尔王、斯太尔、黄河王子、黄河少帅、金王子、豪骏、豪运等系列牵引车、自卸车、特种车、各种改装车以及汽车发动机、车桥、变速箱、钢圈、传动轴、汽车内饰、座椅等汽车总成零部件。
中国重汽集团目前在济南地区设有卡车公司、商用车公司、动力有限公司、桥箱有限公司、特种车有限公司、客车公司、华沃卡车合资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担负整车生产装配和发动机、车桥、变速箱、钢圈、传动轴、汽车内饰、座椅等总成零部件的生产加工,以及大客车、特种车的生产制造任务。
在山东地区的青岛专用车公司、泰安五岳公司、济宁改装车公司、济南园林机械厂等担负着专用车、改装车的生产。
省外企业包括动力有限公司杭州汽车发动机厂、重庆油泵油咀厂等。
设在济南总部的技术发展中心作为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为中国重汽集团的产品、开发、研制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此外,中国重汽集团还设有香港公司、港华进出口公司、房地产、财务公司、鑫海担保有限公司、物业管理等经营性二级公司。
中国重汽拥有国际一流的重型汽车技术研发中心。
中国重汽在产品开发创新上下功夫,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创新水平和竞争能力,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2001年开发出飞龙系列,2002年成功开发出了斯太尔王系列、2003年成功开发出黄河王子系列、2004年成功开发出HOWO-7系列、黄河少帅和斯太尔Ш等系列整车产品,2005年成功开发出HOWO-8系列、斯太尔豪骏系列、金王子系列、黄河将军系列,在整车开发的同时开发了具有世界水平的单级驱动桥、缓速器及重卡盘式制动器等重要总成,并在特种车、专用车、客车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的突破,现拥有各类车型1200多个,成为国内驱动形式最全和吨位品种最多的重型汽车生产企业。
特别是HOWO-7系列车的开发成功,在国内外重卡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业内人士誉为“重卡领袖”,拉开了与主要竞争对手的距离,巩固了中国重汽技术领先优势和市场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九五六年,中国重汽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济南汽车制造总厂成立。
1960年,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制造出中国首辆重型卡车黄河系列JN150,相等于车辆总质量的14吨。
在此期间,济南汽车制造厂的主要产品是,“黄河”JN150型八吨载货汽车和“黄河”JN151型八吨载货汽车,二者的不同在于:“黄河”JN150使用的是上海柴油机厂生产的“东风”6135型水冷直列六缸柴油发动机;“黄河”JN151使用的是杭州汽车发动机厂生产的“鼎”牌6120Q型水冷直列六缸柴油发动机。
“东风”6135型发动机的排气量为12升,最大输出功率210马力;“鼎”牌6120Q型发动机排气量为10升,最大输出功率为160马力。
由于前者的性能比后者要优秀,所以“黄河”JN150的销量要远大于“黄河”JN151,这种局面也促使杭发进一步研制新产品。
中汽重庆汽车分公司下属的四川汽车制造厂的主要产品是“红岩”CQ261重型军用越野车,其配套的发动机是中汽重庆汽车分公司下属的重庆汽车发动机厂根据法国贝利埃技术研制的6140水冷柴油发动机,其排气量为14升,最大功率为290马力。
陕西汽车制造厂的主要产品是“延安”SX250重型军用越野车,其配套的发动机是杭发援建的6130水冷直列六缸柴油发动机,其排气量为12升,最大功率为210马力,这种发动机是杭发在6120型柴油发动机之后最新研制的产品。
第一拖拉机厂665车间的主要产品是“东方红”LT665军民两用重型汽车,其配套的发动机是一拖根据捷克斯洛伐克太脱拉风冷发动机仿制成功的V型八缸风冷柴油发动机,编号为8120F,其排气量为13升,最大功率为210马力。
长征汽车制造厂产品主要是以SKD捷克斯洛伐克太脱拉为主,后来开始采用华柴道依茨BF8L413F 风冷柴油发动机,其排气量为13升,最大功率为256马力。
由此不难看出在我国重卡行业发展的前二十五年中,主流的重型卡车产品都是采用12-14升柴油发动机,10升的柴油机的重型卡车市场份额很小。
这是因为在此期间我国的重型卡车产品都是引进或者仿制于欧洲主流重型卡车厂家,也继承了欧洲大陆重型卡车产品“大排量、大马力”的特点1960年5月4日,毛泽东主席到济南视察时,在珍珠泉展览会上参观了黄河JN150型样车;1966年1月11日,朱德委员长视察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并为黄河牌汽车题写“黄河”二字。
60年代后期黄河牌JN150型汽车开始进入国际市场。
1984年,济南汽车制造总厂与中国其它整车、发动机及零部件制造商合并,组成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其于1990年与数家相关业务实体组成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
1984年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从奥地利斯太尔公司引进整车技术,在国内联合生产“斯太尔”系列重型汽车,济汽是主要项目单位之一。
在加速消化吸收“斯太尔”技术进程中,济汽利用斯太尔先进技术优化黄河”第二代产品,在斯太尔产品和黄河产品的系列化、通用化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
并通过引进世界先进技术成果以及生产设备,使工厂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生产工艺、和产品的技术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2000年12月28日,经朱镕基、李岚清、吴邦国、温家宝四位总理、副总理同意,正式批准《关于重汽集团下放山东部分分立重组破产方案的编制》。
2001年1月18日,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济南正式宣告成立(简称中国重汽)。
马纯济豪情满怀地向各界来宾宣布:中国重汽集团将以加倍的努力,实现“一年持平,两年赢利,三年大发展”的奋斗目标,担当起历史责任,回报社会和用户。
2002年8月18日,中国重汽集团建成全国最大的重型汽车桥箱生产基地。
2003年6月9日,中国重汽集团与沃尔沃卡车公司重型汽车合资项目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正式签约。
6月30日,国家商务部批准了中国重汽与沃尔沃合资合作合同。
7月10日,合资企业济南华沃卡车有限公司成立。
2004年3月31日,济南华沃卡车有限公司举行隆重的开业仪式,同日,本土生产的第一辆沃尔沃重型卡车在济南华沃卡车有限公司下线。
2003年12月1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中国重汽集团重组山东小鸭电器方案,中国重汽集团开始进入资本市场。
2004年2月12日,经深圳证券交易所核准,山东小鸭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由“小鸭电器”变更为“中国重汽”。
2004年8月6日,中国重汽(香港)国际资本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注册成立。
8月7日,中国重汽(香港)国际资本有限公司经商务部批准正式成立。
2004年10月28日,代表国内重型汽车最先进水平的HOWO7系列重卡在中国重汽下线。
这标志着我国的重型汽车整车技术开始与国际重型汽车先进技术接轨。
2005年12月12日,中国重汽集团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OWO重型卡车第10000辆车驶下生产线,标志着HOWO重卡当年投放市场当年产销突破万辆,这在中国重卡史上尚属首次,在世界重卡史上也是奇迹。
2006年4月交通部向社会推荐的道路货运汽车及列车第一批车型正式发布。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HOWO列交通部首批推荐车型之首,有8种HOWO车型被推荐,分别有厢式运输汽车列车、20英尺集装箱运输汽车列车、散装水泥运输列车、煤炭运输车列车、40英尺集装箱运输车列车。
2006年4月18日,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在济南成立。
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型汽车发动机生产线正式投入运行。
2007年,中国重汽集团产销重型汽车突破10万辆,位居国内行业之首,产销规模进入全球前五大重卡制造商行列,对重卡行业的带动力更加明显,对中国制造业的推动作用更加有力,与合作伙伴的合作空间更加广泛。
2007年11月28日----2010年重型卡车市场对比中国重汽集团以红筹形式在香港主板上市,上市公司名为——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股份代号3808。
毕竟中卡与重卡的区别不是“加大发动机马力、加重后桥、加厚大梁”那么简单,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远距离干线重载物流面前,“中重卡”产品开始显得力不从心。
原中国重汽集团重组后,新生的中国重汽、重庆重汽和陕汽集团迅速整理内部资源,将有些陈旧的斯太尔产品线进行技术升级,分别研制出“斯太尔王”、“新大康”和“奥龙”等三个产品。
这些装备WD615型排气量为10升柴油发动机的产品,一上市就在重载物流彰显出其深厚的底蕴和超然的优势,让“先天不足、后天恶补”的中重卡产品“西北王”、“运煤王”相形见拙。
以10升为代表的大排量发动机终于又迎来了它的春天,只是过去的这个冬季有些漫长:十五年。
眼瞧着济汽、川汽和陕汽曾经几何痛苦的老泪纵横,换个名头变成中国重汽、重庆重汽和陕汽集团之后,就能把自己打得满地拾牙,让人如何甘心?在痛定思痛之后,在“中重卡时代”封侯拜相的一汽解放、东风汽车和北汽福田,做出了两手准备:一、升级老式重卡和中重卡产品的技术水准,比如一汽大连柴油机厂引进了德国道依茨2012和2013两大系列柴油发动机,东风汽车引进了康明斯ISDe和ISLe 两大系列发动机,北汽福田间接入股天津铂金斯动力公司,组建雷沃动力。
二、充分利用斯太尔资源,在此基础上开发新车型,一汽解放开发出J5系列产品,东风柳汽开发出“龙卡”系列产品,北汽福田开发出“雄狮”和“奇兵”等。
面对传统中重卡企业的挑战,传统的重卡企业三强再次整合斯太尔资源,分别利用WD615发动机升级之后的产品分别研制成功HOWO、“金刚”和F2000等产品。
这一次产品的升级换代让WD615发动机这一个排气量只有10升的发动机将潜力发挥到了极致。
中重卡市场的下滑趋势,标准重卡产品的空前繁荣,让许多“外行”也加入到重卡的阵营之中,这其中包含传统的轻卡企业南汽集团和江淮汽车,也有华菱汽车这样的改装车企业。
当然也有企业借机涅槃重生,那就是北方奔驰和重庆铁马。
在曲高寡和了十五年之后,兵工旗下的两大重卡企业合二为一,组建了北奔重汽。
北奔重汽意识到斯太尔资源之于中国市场的价值之后,放下“奔驰技术嫡传弟子”的身段,依托潍柴WD615和法士特变速器,开发出北奔C型车,成为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经过一汽解放、东风汽车、北汽福田、东风柳汽、华菱汽车这些传统中卡企业,研制的“中重卡产品”和中国重汽、重庆红岩、陕汽集团、北奔重汽的标准重卡的“二次交锋”之后。
传统中卡企业认识到再好的中重卡产品没法真正和标准重卡相抗衡,不研制标准重卡就等于自取死路。
而2004年开始的治理超载超限的行动,更是把中重卡产品推向深渊。
10升排量以上的柴油发动机,以其深厚的动力冗余和稳定的性能受到各家企业的重视。
是该为此前的远见感到光荣的时候了,条顿民族在冶金工艺上的造诣,总是让我们记住这样一些名字:克虏伯、莱茵金属、曼恩,当然还有斯太尔。
在迷茫的时候,老一辈的潍柴人从奥地利拆回了320套设备也拆回来一个潍柴的未来,经过十几年的消化吸收,凭着完全条顿化的生产线,加上后辈潍柴人的决绝欲望,WD615成了中国重卡的标准动力。
以至于在后来一汽解放和东风汽车两大卡车枭雄,打造自己的重卡配套体系的时候,不约而同的将11升发动机和13升发动机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一定要避开强大的WD615型10升柴油发动机,还有潍柴人未曾示人的底牌——WD618型12升柴油发动机较量无处不在!就在HOWO、“金刚”和F2000畅销的喜报,还没有在中国重汽、重庆红岩和陕汽集团手里攥热的时候,竞争对手已经上路了。
面对国家治理超载超限的政策,一汽解放、东风汽车、北汽福田、东风柳汽、华菱汽车等传统“中重卡”企业,不约而同的去开发标准的重卡平台。
这就是J6、天龙、欧曼9、霸龙507和星凯马,这些产品共同的特征就在于不再把自己的平台限制于10升级柴油发动机,这些技术平台还为搭载11、12和13升排量的发动机留出了足够的结构冗余。
毕竟随着客户的逐渐成熟,10升排量发动机一统天下的局面会变成和欧美发达国家一样:10、11、12、13、15升等平分市场份额的局面。
传统的重卡生产企业:中国重汽、上汽依维柯红岩、陕汽集团和北奔重汽面对竞争对手的产品更新,也都不约而同的研制出新一代的重卡平台:中国重汽HOWO-A7,上汽依维柯红岩“杰狮”,陕重汽F3000和北奔重汽V3也都将12、13升排量的发动机作为自己技术平台的标准配置之一。
车型对比结束语六十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运营体系的变迁,自主品牌的中重卡产品经历了一个“由大排量到小排量,再由小排量到大排量”的轮回。
眼下,在“节能减排”的主流价值观号召下,有“东部调整产业机构、西部进一步大开发”的背景,以排气量10升柴油发动机为配套主流的重卡产品已经有些力不从心,11和12升排气量的柴油发动机基于机械效率、动力冗余方面的优点大有后来居上之势,逐渐向欧美发达国家“高速、大排量”主流重卡产品靠拢中国重汽2003年6月9日,中国重汽集团与沃尔沃卡车公司重型汽车合资项目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正式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