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当今中国热点问题关注度的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报告
题目大学生对当今中国热点问题关注度的调查
组员分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组员分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组员分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组员分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石华琴(副教授)
二○一○年月日
前言:
今天,你看新闻了吗?
从日夜忙碌的高中跨进大学,课程少了,作业没了,空闲时间多了,那么剩余的时间你都做些什么呢?上网打游戏?谈恋爱?还是整天无所事事?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和成长中的新一代,新闻时事、国计民生是我们更应该深入关注和关心的话题,因为,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和国家的栋梁。那么,究竟当前大学生对时事关注的程度如何呢?
从2010年4月至5月,我们小组成员以本校及部分外校大学生(外校学生以网络问卷形式进行调查)为调查对象开展了主题为“大学生对当今中国热点问题的关注度”的调查研究工作。
通过分析大学生关注时事程度的调查结果,我们总结了大学生所关注的时事的特征,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正文: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为了使调查结果具有尽可能高的可信度和全面性,在设计正式问卷之前,我们安排了预抽样环节。先从当月发生的新闻中选出10项~20项国内外重大新闻和重要校园新闻,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科技、教育、文艺、卫生、体育、校园生活等诸多方面。并在发放问卷之前,在网上召集几名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同学进行小型座谈会,对提出的新闻进行讨论和排序,及时弥补没有列举的焦点事件。
我们通过预抽样环节,列出15件事件作为正式问卷的备选。考虑到多数接受调查学生的关注焦点与预抽样范围内学生关注焦点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在正式问卷上设置了补充栏,学生们在这一栏里可以补充上自己关注而不在问卷上的时事热点。
为了能使调查结果尽可能接近真实情况,我们选取了分层抽样的方法。首先,进行性别分层。调查问卷的发放遵循了我校学生大致的男女比例。其次,进行年级分层,向大一年至大三同学发放的数量均须遵循各年级学生占我校学生总数的相应比例,从而保证发放过程中选取的样本能够代表真实情况。
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我校学生对国内时事的关注情况,我们小组主要对传媒学院、外语学院、法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四个学院的800名学生进行了关注时事情况的抽样调查。共发放实际问卷和网络问卷150张,有效问卷127张,问卷有效率为84.7%。参加调查的学生中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占66.2%,理工科学生占33.5%;其中,男生占43.6%、女生占56.4%,大一学生占55.7%,大二学生占28.9%,大三学生占15.5%。
经过统计,我们发现:
超过一半的同学经常看新闻。
据我们的精心统计和计算,结果显示,有53.1%的学生表示经常看新闻(一周至少看三次新闻),也就是说,有超过一半的同学经常看新闻。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30.5%的学生很少看新闻,有3.2%的同学表示从不看新闻。这其中,大一、大二、大三不同年级同学对关注时事的程度基本相同。
同学们了解时事的途径也各有偏好。
通过报纸了解时事的仍然占多数,达50.9%1;继而受同学们欢迎的是互联网,占39.7%1;短信作为新兴的传播途径后来居上,占28.8%1,超过了电视的12.6%1和广播的的8.8%比重。究其原因,与同学们在校的生活环境关系较大。虽然现在网络十分发达,但报纸的便携和可重复利用成为大学生了解新闻的首选,其次才是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视和广播。大学生自身条件限制和媒体的各自特点,使电视和广播的影响正让位于报纸和互联网。
你更关注哪些新闻?
对于国内国外新闻的关注程度,34.2%的被调查者表示更关注国内时事,10.3%的人更关注国际时事,38.5%的人表示国内、国际两者关注差不多。而大学生关心的时事内容也有一定的程度上的差别:其中关注政治的比例最多,达到47.3%;其次是文化教育方面,占36.6%;然后是体育,占18.4%;最后为经济,只有16.3%。对于当前的热点,问卷显示大家最关注是:“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藏独问题”、“台海问题”、“美国大选”等。
时事题正确率不足50%对新闻时事,不同的同学持有不同的习惯和偏好,原因很多。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学生关注时事是因为自身习惯或兴趣,这类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61.7%;另一部分同学是为了打发时间,占调查人数的34.5%。在不关注时事的学生中,17.3%的学生表示是因为没兴趣,23.5%的学生是因为没时间,16.0%的学生表示获得新闻难。
除了问卷,还给大家发放了一些时事题,也成为同学们对时事关注程度的反映。
根据我们统计,时事题的平均正确率为47.4%,尚不足50%。在人文社科类学生中,正确率为47.2%,理工科学生的正确率为41.5%,前者比后者多出将近6个百分点。而从性别上来看,男生相对于女生来说,时事问题的正确率稍高,男生为51.6%,女生为44.9%。
从调查情况来看,79%的同学认为涉及国家大事的为社会热点问题,国内大动向占64%,地区事件占53%,身边新闻占44%,军事冲突、民生问题、体育、娱乐等各占1%。这反映出同学们对社会热点问题还是有一定的侧重点的,对信息的选取也较有效。多数同学达成一致共识,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区分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
调查显示,68%的同学主动关注热点问题,12%的同学无意浏览热点问题,20%的同学对于道听途说;50%的同学经常会寻找热点问题,47%的同学偶尔寻找,为数很少的同学会每时每刻关注热点;对于同学们关注一个社会热点的时间的调查显示,46%的同学会花费1至2小时的时间关注一个热点问题,35%的同学会花费1至2天,16%的同学会花费1周时间,4%的同学会花费1周以上的时间。
这反映出同学们的主动性还有待提高,对事件的深入了解意识不强。
城院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很文化环境,36%的同学认为在学校有足够丰富的渠道了解热点问题,64%的同学认为有点勉强。从同学们的获取信息渠道看来,手机、网络是主流,占94%;报刊杂志占40%;听人说起的占33%。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获取热点信息的途径还是多样的,主要看我们自己的选择。
调查显示,同学们了解热点问题后,有83%会与朋友讨论,58%会独自思考,16%会网上灌水,14%与父母交流,3%逢人就说,1%写评论文章。这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热点是很关注的,对社会热点是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的。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从什么角度、如何关注社会热点呢?
下面有关材料给我们作了相关提示:
材料一:
广大青年学生注意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方式关心国内外政治、经济局势,关心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也有一些学生通过BBS、人民网等社区平台发表自己的虽尚未成熟但仍有独到见解的评论和看法。
当前,青年大学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国内外重大活动,如:
(一)冬季奥运会。第21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这是中国第九次参加冬奥会。同学们对中国运动员在冬奥会上拼搏奋斗,顽强不服输的精神表现出钦佩之情,更表示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梦想,在今年的冬奥会上一举为中国赢得两枚金牌的周洋更是他们学习的榜样。
(二)上海世博会。今年,上海将举办世界博览会。几乎每一位青年大学生都深深地为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为今天祖国的强盛而感慨。
(三)中美关系问题。包括谷歌退出中国、美国宣布对台湾出售武器以及奥巴马会见达赖等问题都引起了青年学生的关注。他们认识到一个国家在外交事务上的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该国的综合国力,由此,建设强大祖国的重任悄然于肩。
(四)全国“两会”。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分别于2010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青年学生对于今年调控房价、医疗改革、教育、就业等与自身关系密切的内容都非常关注,也期待着政府有更有力的政策出台。
(五)党内反腐倡廉。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宋勇被双开等官员腐败案件引起同学们的关注。青年学生一方面对党内的腐败分子表现出了无比的痛恨,另一方面也从中看到了我们党惩治腐败的力度与决心。青年学生表示,相信党中央有能力解决好这些问题,并表示会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
(六)重大自然灾害。2009年以来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频发,我国多省区遭遇干旱侵袭,尤其云南全省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新疆遭遇冰雪灾害、渤海遭遇冰灾、国外海地地震、智利地震等。目前全球极端异常气候在不断增加,青年学生表示,要从自己做起,响应节能减排的号召,将低碳生活方式进行到底,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