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患者再发脑栓塞危险因素的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颤患者再发脑栓塞危险因素的分析

[摘要]目的对房颤患者再发脑栓塞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方法。方法Logistic回归分析,对47例房颤再发脑栓塞患者及156 例房颤首发脑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显示高血脂史、附壁血栓、颈动脉斑块,抗凝药物的使用和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与房颤患者再发脑栓塞有关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脂史、附壁血栓、颈动脉斑块,是房颤患者再发脑栓塞的危险因素。而抗凝药物的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则是其保护因素。提示在治疗房颤合并脑栓塞患者时应对这些因素早期积极的干预。

[关键词]房颤;再发脑栓塞;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

心房纤颤是常见的一种慢性心律失常,也是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病因之一。为探讨房颤患者再发脑栓塞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栓塞的复发,现就我院203例住院房颤并发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自我院2003年3月至2007年3月收治住院的房颤并发脑栓塞患者203例,所有心房纤颤均经心电图检查证实,脑栓塞经MRI和CT检查确诊。203例中47例房颤患者为再发脑栓塞(房颤再发脑栓塞组),其中男35例,女12例,年龄55~78(平均58.8±10.9)岁。房颤并首发脑栓塞患者156例为对照组,其中男98例,女58例,年龄35~81(平均53 ±9.6)岁。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统计分析下列危险因素:年龄、性别、高血脂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附壁血栓、颈动脉斑块、抗凝药物的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同时记录其脑栓塞部位。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对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像学改变:203例患者中,164例患者为大脑半球的栓塞,其中大面积脑栓塞有25例。脑干栓塞35例,多发性脑栓塞4例(表1)。两组患者脑栓塞部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 5)。

2.2 多因素分析结果将待分析的各个相关因素作为自变量,以有无再发栓塞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2)。全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脂史,附壁血栓,颈动脉斑块为危险因素,抗凝药物的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为起保护作用的因素。其中颈动脉斑块,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为较密切的因素。

3 讨论

脑栓塞是房颤患者主要的一种并发症,Framingham等研究表明房颤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是同年龄组无房颤病人的5.6~7.1倍[1]。并且房颤患者在脑栓塞后1~2年内再发栓塞的风险是10%~20%[2]。

卒中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一般均从控制血脂、血糖、血压等方面着手。本文对于房颤患者,其再发脑栓塞的密切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在203例脑栓塞患者中,房颤患者再发脑栓塞与高血脂史(OR=2.996,95% CI 1.265~7.095,P<0.05),附壁血栓(OR=6.828,95% CI 1.761~26.481,P<0.05),颈动脉斑块(OR=4.476,95% CI 1.860 ~10.769,P<0.05),抗凝药物的使用(OR=0.010,95% CI 1.337~8.875,P<0.05),与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OR=7.316,95% CI 3.087~17.336,P<0 .05)密切相关。

血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WHO报道人群血脂水平持续增加。Monica研究显示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密切相关[3]。本文针对房颤再发栓塞患者,同样显示了高血脂史(P<0.05)的影响。

已有大量研究显示颈动脉斑块是包括脑梗死和冠心病在内的各种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本文中也显示出是房颤患者再发脑栓塞的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作为降脂,稳定斑块的有效药物已得到临床试验证实。本文中所有伴有颈部斑块的患者均加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而对于其预防房颤患者再发脑栓塞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房颤患者常在左心房,特别是血流速度缓慢的左心耳部分形成以纤维蛋白为主体的血栓。心源性脑栓塞最为常见的是由这些血栓剥落后,栓子堵塞脑血管而形成。本文显示出附壁血栓(P<0.05)是房颤患者再发脑栓塞的危险因素。对于其预防首选是抗凝疗法,临床试验显示华法林能减少62%~70%再发脑栓塞的风险[4],并且可以减少致残率以及有着较高的成本效益[5]。但抗凝治疗在临床的应用却并不充分,约有一半的房颤合并脑栓塞患者被建议使用抗凝治疗[6,7]。很多患者因为各种因素,不愿意服用抗凝药物。尽管阿司匹林效果已被证明不如抗凝治疗,但阿司匹林也有明确的抗栓效果[8],其药物作用是通过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以阻断血栓素A2的生成,从而达到抗血小板的作用。对于因各种原因不能使用抗凝治疗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阿司匹林。

综上所述,高血脂史,附壁血栓,颈动脉斑块,是房颤患者再发脑栓塞的危险因素。而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则是其保护因素。提示在治疗房颤合并脑栓塞患者时应对这些因素早期积极的干预,减少再发的可能。另外房颤患者再发脑栓塞可能还与一些其他因素相关,如血压的波动,血糖的升高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SPAF ⅢWriting Committee for the Stroke Prevention in Atrial Fibri llation Investigatiors. 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at low ris k of stroke during treatment with aspirin:Stroke prevention in Atrial Fibrillati on ⅢStudy [J].JAMA,1998,279:1273-1277.

[2]Saxena R, Lewis S,Berge E, et al. Risk of early death and recurrent stroke

and effect of heparin in 3169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aemic stroke and atrial fi brill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Stroke Trial[J].Stroke,2001,32:2333-2337.

[3]赵冬.中国人群的血脂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31:74-78.

[4]Segal JB,Mc Namara RL, Miller MR, et al. Prevention of thromboembolismin at rial fibrillation.Ameta-analysis of trials of anticoagulants and antiplatelet dr ugs[J].J Gen Intern Med,2000,15:56-57.

[5]Lightowlers S,Mc Guire A. Cost-effectiveness of anticoagulationin nonrheuma tic atrial fibrillationin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ischemic stroke [J].Stroke ,1998,29:1827-1832.

[6]Albers G,Bittar N, Young 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anagement of acut e stroke in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dmitted to US university hospitals [J].Neurology,1997,48:1598-1604.

[7]Brass LM, Krumholz HM, Scinto JD,et al. Warfarin use following ischemic str oke among Medic are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J]. ArchInt med, 1998,1 58:2093-2100.

[8]Stefan HH,Stuart bined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atrial fibrillation:Re view of the leiterature and future research avenues[J].Cardiovasc Electrophys iol,2003,14(Suppl):S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