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同课异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展“同课异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

一.什么是“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是指不同教师针对同一教材内容,构建差异性教学策略,同伴参与课堂观察,比较反思,共同提高的一种校本培训方式。这种校本培训方式对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地说,“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就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几个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各自备课,以解决教材内容的处理、教法、学法等方面某一教学实际问题为目的,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这种教研模式促进了教师积极参与意识,通过对比操作性强,有利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与方法的把握,有利于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这种模式也迫使每位老师在教研中必须去深入地观察,分析、比较,提出个性化的方案;找出并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今后改进的措施与努力方向,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教学领悟能力。因此,这种教研方式在校本教研中被广泛使用,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课异构实质是一个不同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立足于各自教学经验,遵循教学的科学规律,在同伴的帮助之下,广泛占有各种资源,进行各种教学构想,并将构想予以优化后付诸实践,从

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优化课堂教学,使自己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对教学规律的把握经历一个不断的、螺旋式上升的“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教学认知建构过程。

首先,“同课异构”注重教师个人文化素养与课程文本理解的多元化,在教材把握和教学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促进了教师的主动参与意识。“同课异构”活动从注重结果转变为注重过程,教师致力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追求个性化的教学思想与风格,有利于教师把握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优化教学策略。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结合各自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不同的教学设计,呈现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了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从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学策略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教无定法、因材施教。(因此,我们的教案中,个性教案设计非常重要)

其次,“同课异构”活动以反思研究为主体,以不同的教师上同一节课为研究对象,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以专业人员引领为着手点,是集“实践、展示、反思、互动”于一体的一种校本培训方式。进行“同课异构”校本教研,要求每一位教师既要做好授课反思,又要做好听课反思,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要足够重视我们现有教案中的教学反思部分)

二.为什么要“同课异构”

有许多教师认为“同课异构”是为了教学研究,也有的教师认为“同课异构”就是要强调“异”。其实不然。首先,这里的“同”是指内容的同,最终效果的同,即起点与终点的同,而这里的“异”是指方法、途径等具体知识生成过程的不同。“同课异构”有助于激发和调动教师的潜能;有助于突出学生为中心;通过比较,有助于教师反思自己

的课堂;有助于教师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同课异构活动有效地促进教师在开放、多元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教法和经验,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有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而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其次,教师的个体差异。教师的教学设计其实就是教师根据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课程内容的一个再开发的过程。而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挖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氛围的营造,甚至用一套什么样的语言,最后到教学目标的落实,背后都体现了教师的知识底蕴和教师的授课能力和艺术。而这种底蕴与教师对教育的认识、专业知识水平、驾驭课堂的能力、甚至性格特征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教师的个人经历、社会背景,自身素质、知识水平及教学能力存在差异,因而对同一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也会出现差异,这些差异会渗透在备课、上课等各个环节之中,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备课只停留在对教参、现成教案的照抄照搬或在钻研教材、解读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方面力不从心等。实行“同课异构”的校本教研培训方式教师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环节的安排与设计、活动的选择与组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等各方面,都会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在比较中我们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双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中促进了执教者的自我反思,比较中拓宽了听课者的教学思路,创设了自觉进行教学研讨的氛围。使高效课堂教学成为“同课异构”的最终归宿。

“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三.开展“同课异构”校本培训的基本步骤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基本流程:1、确定内容,提出目标→2、个人准备,分析学情,研究教材→3、集中研讨(资源共享、思想碰撞)→4、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并进行教学实践,同备课组成员进行教学观察(授课、听课)→5、集中研讨(备课组对所有教学案例进行评课,比较、分析、探讨教学有效性、优缺点)→6、形成自我反思,小结成败得失。

四.同课异构的实施

同课异构应该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为终极目的,围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的改进”这两个核心展开,在实施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以同一主题为核心

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即同一教学内容。只有确定这一主题,才能保证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基础进行比较式的研讨。共性与个性是事物之间普通存在的一种客观联系,比较的过程追求“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没有了“同课”这一“同”,比较就失去了基础,就不能称其为同课异构,就失去了同课异构的价值。

2、以行动研究为基础

行动研究的目的就是应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行动研究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解决特定的问题,强调在研究的过程中,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际,把自己遇到的教学问题转化为教学研究的“小课题”,基于“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基于“有效教学”进行教学设计,不断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3、以比较评议为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