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微球油藏适应性评价方法及调驱机理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r o d u c t i o n,Be i j i n g 1 0 0 0 8 3 ,C h i n a ;3 . T i a n j i n Br a n c h I n s t i ut t e ,C n o o c( C h i n a ) C o . ,L T D,T i a n j i n 3 0 0 4 5 0 ,C h i n a )
i t s l f o o d i n g me c h a n i s m we r e c a r r i e d o u t ,t a k i n g r e s e vo r i r g e o l o g y a n d l f u i d p r o p e r t y o f t y p i c a l a r e a
Un i v e r sg 1 6 3 3 1 8 ,C h i n a ;2 . C h i n aP e t r o l e u m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De v e l o p me n t R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Oi l
的增油效果 。
[ 关键词 ] 大庆油藏 ;聚合物溶液 ;聚合 物微球 ; 粒径分 布;储层适应性 ;驱 油效果 ; 机理 分析 [ 文章编号 ] 1 0 0 0 — 8 1 4 4( 2 0 1 7 ) 0 7 — 0 9 2 5 — 0 9 [ 中图分 类号 ] T Q 0 1 6 [ 文献标志码 ] A
i n Da q i n g a s r e s e a r c h p l a t f o r m,r e g a r d i n g i n j e c t i o n p r e s s u r e ,mo i s t u r e c o n t e n t a n d o i l r e c o v e r y
金玉 宝 ,卢祥 国 ,谢 坤 ,孙 哲 ,吴行才 ,刘义 刚
( 1 . 东北 石油大学 石油工程学院 提高油气采 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 大庆 1 6 3 3 1 8 ; 2 . 中国石油勘探与开发研究 院采 油所 ,北京 1 0 0 0 8 3 ;3 .中海石油 ( 中国 )有限公 司
[ A b s t r a c t ] R e s e a r c h e s o n r e s e r v o i r a d a p t a b i l i t y e v a l u a t i o n m e t h o d s o f p o l y me r i c m i c r o s p h e r e a n d
石
油
化
工
2 0 1 7 年第 4 6 卷第 7 期
P E TR0CHE MI CAL T ECHN0LOGY
D O I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0 - 8 1 4 4 . 2 0 1 7 . 0 7 . 0 1 6
聚合物微球油藏适应性评价 方法及调驱机理研 究
天津分公 司研究院 ,天津 3 0 0 4 5 0)
[ 摘要 ]以大庆油 田储层和流体物性为模拟对象 ,采用注入压力 、含水率和采收率等评价指标 ,对聚合物微球油藏适应性评价 方法及调 驱机理进行研究 。 实验结果表 明, 随着水化时 间的延长 , 微球 吸水膨胀倍数 ( Q) 增加, 初 期膨胀 较快 , 之后膨胀减缓 。 与S MG 相 比, S MG 的 Q增长较慢 , Q较小 。 与 聚合物相分子聚集体尺寸相 比, S MG Ⅵ , 和S MG v 微球状态粒径分布范 围都较窄 , 具有更大的不可及 孔隙体 积。聚合物微球 S MG w和 S MG 通过岩心时 ,压力达到稳定时 的岩心渗透率极 限值为 2 3 7 X 1 0 一岫 和7 1 2 x 1 0 / . t m 。聚合物微球调驱的调驱机理与聚合物驱 不同 ,微球进入较大孔 隙滞 留和产生封堵作用 ,水进入较小孔 隙发 挥驱 油作用 。 微球恒压实验的采 收率增 幅大于恒速实验 的值 , 聚合物微球调驱 ( 模 型Ⅳ ) 的增油效果要优于聚合物驱 ( 模型Ⅱ)
Po l y me r mi c r o s p he r e s r e s e r v o i r a da pt a b i l i t y e v a l ua t i o n me t ho d a nd t h e
me c ha n i s m o f o i l di s p l a c e me n t
Ji n Y u b a o , LuXi a n gg u o , Xi eKu n ,S u n Zh e , WuXi n gc ai , Li u Y i g a n g3
( 1 . P e t r o l e u mE n g i n e e r i n gCo l l e g e ,Ke yL a b o r a t o r yo f E n h a n c e dOi l Re c o v e yo r f E d u c a t i o nMi n i s t r y,No r t h e a s t P e r t o l e u m
e ic f i e n c y a s e v a l u a t i o n i n d e x . R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 wi t h t h e e x t e n s i o n o f h y d r a t i o n t i me ,t h e e x p a n s i o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