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宫寒理论在不孕症辨证论治中的应用_宫寒理论在不孕症辨证论治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 葛晓舒,易法银,阳春林 . 湖湘中医药单验方收集整理情况述 评[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1,20( 24) : 39.
[2] 明 · 倪 朱 漠 . 本 草 汇 言[M]. 上 海: 中 医 古 籍 出 版 社, 2005: 204.
[3]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 . 湖南中医单方验方( 第二辑) [M]. 长 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58: 67.
1 宫寒的含义 “宫寒”是中医学的一个概念,即“子宫寒冷”。“宫”和
“寒”都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宫”即是指“子宫”; 广 义的“宫”包括 女 性 内 生 殖 器 官 中 的 子 宫、输 卵 管、卵 巢 等, 中医所称的“胞 宫”、“血 室”、“胞 脏 ”等 均 属 于 此。 狭 义 的 “寒”即子宫受寒,感受寒邪; 广义的“寒”可理解为女性生殖 系统等阴寒内盛、阳气不足、肾阳虚衰的寒。 2 宫寒及宫寒不孕的病因病机 2. 1 古代医家论宫寒 古代医家对宫寒早有认识。如《金 匮要略》妇人杂病篇载: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 经水断绝,至有历 年,血 寒 积 结,胞 门 寒 伤,经 络 凝 坚。”《妇 人大全良方》载: “寒气客于血室,以致血气凝滞。”《景岳全 书·妇人规》有“调经种子之法,亦惟以填补命门,顾惜阳气 为主”的记载。《傅青主女科·种子门》载: “妇人有下身冰 冷,非火不暖,交感之际,阴中绝无温热之气,人以为天分之 薄也,谁知是胞胎寒之极乎! ”可见古代医家均以点睛之笔 道出宫寒的病因和特征。 2. 2 宫寒的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宫寒”与肾虚、脾虚、 血虚、肝郁、痰 湿、血 瘀 等 因 素 有 关。 引 起 这 些 病 理 结 果 的 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 1) 体质因素。有些女性天生体质 偏寒,一 部 分 与 遗 传 因 素 有 关,父 母 体 质 偏 寒,或 出 生 时 父 母年 龄 较 大,身 体 阳 气 衰 减,子 女 出 生 后 体 质 偏 寒,脾 肾 阳 虚,引起宫寒。( 2) 后天因素。①久居潮湿寒冷环境或夏日 空调冷气中,寒 邪 从 肌 表 而 入,伤 人 阳 气,导 致 宫 寒。 ② 冷 食太多。在传统 中 医 养 生 中,女 性 体 质 属 阴,不 可 以 贪 凉, 即使 在 炎 热 的 夏 季,冷 饮、冰 茶、瓜 果 等 寒 凉 之 物 也 不 可 以 贪食,这些食物进入体内会消耗阳气,寒邪内生,导致宫寒。 ③经期、产后或多孕多产。过度劳累,失于调摄,肾阳亏虚, 或外感寒邪阳气久耗,胞宫失于温煦,导致宫寒。④素体肝 郁或遇事情怀不畅,久致气血瘀滞,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经 脉不通,阳气不达,导致宫寒。 2. 3 宫寒不孕的病因病机 “不孕”之名首载《周易》,古人 有“全不产”( 即原发不孕) 和“断绪”( 即继发不孕) 的提法。 古代医家对宫寒 致 不 孕 早 有 明 确 的 认 识。如《素 问 · 骨 空 论》记载: “督脉为病,女子不孕。”《神农本草经》载: “女子 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载: “宫寒经闭,不孕病,温经汤。”又载: “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 受孕。”《傅青主女科·种子门》载“温胞饮”为“下部冰冷不 受孕”而设。所谓“下部冰冷不受孕”,即“宫寒不孕”。医家 们已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宫寒不孕的病因病机。中医认为肾 阳不足,失于 温 煦,胞 宫 虚 寒,或 外 感 寒 邪,胞 宫 寒 冷,不 能 触发氤氲乐育之气以摄精成孕。 3 宫寒及宫寒不孕的临床表现 3. 1 宫寒的临床表现 所谓宫寒,是指妇女因肾阳不足, 胞 宫 失 于 温 煦,或 感 受 寒 邪,胞 脉 阻 滞 所 出 现 的 下 腹 冷 痛, 得热痛减,四 肢 不 温,腰 膝 酸 软,或 腰 痛 如 折,口 淡 无 味,喜
不孕症是 全 世 界 关 注 的 人 类 自 身 生 殖 健 康 问 题 ,患 者 常因不孕影响家庭、婚姻、生活的质量。不孕的病因非常复 杂,涉及到精 神、内 分 泌、生 殖 道 炎 症、发 育、免 疫 等 因 素。 女性内分泌因 素、生 殖 道 炎 症 因 素 所 致 的 不 孕 又 是 中 医 药
[摘要] 对宫寒的概念、宫寒的病因病机、宫寒不孕的诊断、宫寒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等内容作了探讨。认为先天 体质偏寒、后天饮食失调和居住环境潮湿是其主要病因,临床表现虚寒证多于寒实证。治疗多拟温肾助阳、温胞暖宫、调经 助孕。
[关键词] 宫寒; 不孕症; 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271. 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 7705( 2013) 02 - 0105 - 02
第 29 卷第 2 期
Vol. 29 No. 2
2013 年 2 月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eb 2013
·10wenku.baidu.com·
家治疗寒湿痹以川乌、草乌药对最为常用,其次为乌头、附 子药对,这两组药对前者温在表之阳,后者温在里之阳。因 乌头、附 子 为 温 里 药,对 阳 虚 内 寒 证 适 用,因 此 阳 虚 痹 阻 证 用乌头、附子,而阳虚寒凝证少于寒湿阻滞证,因此川乌、草 乌药对更常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湖湘医家治痹病用药特色是治痹 首重痛痹,其中寒湿阻滞证方最为常见,因此湘医最为重视温 阳散寒祛湿法。如湖南名老中医刘炳凡先生指出,阳气是人 体运动的根本,若阳气衰退加之风寒湿邪外袭,引起经络闭 滞,关节疼痛,应振奋脾肾之阳,化湿和中,搜风祛邪[5]。另 外,痹病辨证时实证注重调和营卫气血,桂枝汤的化裁方应用 最多; 湘医还重视虚实辨证,针对虚实夹杂证的治方较多。再 次,湘医治痹重视养血益气,立方多用柔润之物; 湿热痹重燥 湿与解毒; 久痹重视从瘀血论治; 久痹顽痹重视从脏腑虚损论 治。最后,重视藤类药物和湖湘草药运用。这些特点是立足 于湖湘特殊的地域、气候、体质、植被特征形成的,因此具有明 显地方特色。湘医痹病治疗理论全面丰富,对中医痹病的治 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食辛燥,气短乏 力,失 眠 多 梦,夜 尿 增 多,小 便 频 或 失 禁,大 便稀溏,性欲淡 漠,面 浮 肢 肿,或 体 型 肥 胖,行 经 腹 痛,经 暗 有块。舌质暗淡或暗,苔白,脉 沉 细 尺 弱 或 沉 涩 为 主 要 特 点。因宫寒而致的妇科疾病较多,如月经病的月经过少、月 经后期、痛经、闭经、经行浮肿、经行泄泻; 带下病的带下量 多清稀,甚者带下清冷; 妊娠病的胎漏、胎动不安、滑胎、小 产、胎萎不长、胎死不下、妊娠腹痛、异位妊娠; 产后病的产 后腹痛、产后身痛、产后恶露不绝、产后小便不通; 杂病的不 孕、盆腔炎、癥瘕等等。 3. 2 宫寒不孕的临床表现 婚久不孕,或曾有孕育史又多 年不孕。常月经量少或月经稀发甚至闭经,月经有块,经来 小腹疼痛喜 暖 喜 按,或 喜 暖 拒 按。 带 下 量 多,清 稀 如 水,或 带下清冷。面 色 淡 暗 或 有 暗 斑。 还 有 上 述 的 腰 膝 酸 软,或 腰痛如折,气短 乏 力,夜 尿 增 多,大 便 稀 溏,性 欲 减 退,或 体 型肥胖等症状。舌质淡暗或 暗 紫,苔 白,脉 沉 细 尺 弱 或 沉 涩。在临床宫寒不孕虚寒证多于实寒证。 4 宫寒不孕的治疗 4. 1 治疗大法 温肾助阳,温胞暖宫,调经助孕。临床常用 方剂: 金匮温经汤、良方温经汤、温胞饮、胶艾四物汤、当归 四逆散、金匮肾 气 丸、右 归 丸、右 归 饮、五 子 衍 宗 丸、温 经 散 寒汤( 蔡小荪经验方) 等。如寒凝血瘀重,经来腹痛明显者, 用少腹逐瘀汤加减以温经活血,逐瘀止痛; 如有 癥 瘕 积 聚 者,用桂枝茯苓丸以温经通络,化瘀消癥; 如痰湿重者,用苍 附导痰汤以温经燥湿,涤痰化滞。 4. 2 常用暖宫药 ( 1) 常用直接暖宫药。艾叶、桂枝、干 姜、吴茱萸、炮姜、附子、肉桂、紫石英、藁本、小茴等。( 2) 常 用间接暖宫药。①补血类: 当归、川芎、熟地、阿胶、鹿角胶 等。②补气类: 黄芪、炒白术、红参等。③补肾类: 杜仲、覆盆 子、肉苁蓉、鹿角 霜、益 智 仁、续 断、补 骨 脂、冬 虫 夏 草、胡 桃 肉、蛤蚧、蛇床子、韭子、淫羊藿、巴戟、锁阳、海马等。 4. 3 常用中成药 鹿胎膏、鹿胎粉、坤宁膏、坤宁贴、温经 贴、金匮肾气丸、右归丸、艾附暖宫丸、徐清宣堂宫寒膏等。 4. 4 针灸治疗 ( 1) 温针疗法: 取关元、三阴交、足三里、肾 俞等穴位,用温针。( 2) 艾灸疗法: 取气海、关元、三阴交,用 艾灸 10 ~ 15min,以局部皮肤微微发红但不灼伤皮肤为度。 ( 3) 穴位注射法: 取关元、三阴交常规消毒后,用复方当归注 射液每穴注射 0. 5 mL。以上治疗均每天 1 次,7 次为 1 个疗 程,一般治疗 2 ~ 3 个疗程。临床也可视其感应程度和病势 轻重而定。 4. 5 外敷治疗 ( 丁启后经验方) 肉桂、小茴香、干姜、艾 叶、当归、川芎、吴茱萸、延胡索、乳香、没药、鸡血藤、刘寄奴、 乌药、透骨香、白芷、羌活。上药各 20g 打粉,用白酒和水调 湿( 酒 1 份,水 3 份) 装入小布袋封口蒸热,以不烫伤皮肤为 度,敷熨小腹部,每天 1 次,每次 1h。上药可重复用 10 次。 4. 6 食疗方 ( 1)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 15g,羊肉 500g,生 姜 5 片,加调料炖汤服。( 2) 枸杞羊肉汤: 羊腿肉 500g,枸杞
远志、菖蒲: 远志祛痰开窍,散肿消痈,石菖蒲 化 湿 豁 痰,疏通气血壅滞,化除顽痰而通利关节,同时安定心神。
土茯苓、蚕砂: 土茯苓解毒除湿,蚕砂化湿浊,对痹病急 性期痰热瘀 阻 证 适 用。 土 茯 苓 与 蚕 砂 配 伍,化 湿 浊 的 功 效 大大 提 高,对 关 节 漫 肿,久 久 不 消,或 结 节 较 软 属 于 痰 瘀 性 质的病证适用。
治疗的优势。本 文 从 宫 寒 的 概 念、成 因、临 床 表 现,宫 寒 不 孕的相关治疗 及 预 防 等 内 容 作 了 探 讨,目 的 是 应 用 宫 寒 理 论对 宫 寒 不 孕 进 行 辨 证 论 治、选 方 用 药,提 高 其 治 愈 率,改 善不孕患者的生殖状况。
·106·
2013 年第 29 卷第 2 期( 总第 168 期)
秦艽、桑枝: 秦艽除风湿,润而不燥,桑枝性质平和,长 于通经络、利关节,对四肢关节酸痛、肩周炎等上肢痛适用。 对体虚感痹,寒湿阻滞证适用,祛风湿而不耗气伤阴。
麻黄、白芥子: 阳和汤中即有此药对,麻黄配白芥子,麻 黄辛 温 助 卫,宣 散 外 风,白 芥 子 祛 皮 里 膜 外 寒 痰 湿 滞,合 用 宣气血、散寒 湿 之 力 强。麻 黄、桂 枝 除 寒 湿,偏 重 表 邪,麻 黄、白 芥 子 除 寒 湿,部 位 更 深 入 一 层,从 肌 腠 毛 窍 深 入 皮 里 膜外,可达络脉。
[4] 凌可与 . 疑难病证中医治验[M].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1983: 126.
[5] 刘光宪 . 刘炳凡临证秘诀[M].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200.
( 收稿日期: 2012 - 10 - 12)
宫寒理论在不孕症辨证论治中的应用
丁丽仙 (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名老中医丁启后传承工作室,贵州 贵阳,550001)
萆薢、蚕砂: 化湿浊,对痰湿阻滞型的痹痛有通络止痛 功效,两者配伍,入经络之力强,对腰膝痹痛、筋脉屈伸不利 者适用。久 痹 不 愈 则 气 血 愈 虚,湿 邪 胶 着 为 痰,因 此“筋 痹”、“骨 痹”、“尫 痹”、“痛 风”、“顽 痹 ”都 不 能 忽 视 从 痰 论 治,此药对为湘医常用化顽痰湿浊药对。
独活、牛膝: 独活性善下行,尤善治腰膝、腿足关节痹, 牛膝 活 血 化 瘀,引 药 下 行,两 者 配 伍,对 膝 关 节 痹 病 寒 湿 瘀 阻者有良效。
山茱萸、白芍: 两者皆入肝经,酸温收敛,柔肝补血,对 于肝肾虚 损 性 的 腰 背 痛、关 节 痛 都 适 用。 湘 医 在“骨 痹 ”、
“虚痹”中常 用。山 茱 萸 治 痹 历 来 受 重 视,张 锡 纯 对 于 肝 虚 痹痛尤其推崇山茱萸,他在《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气血郁滞 肢体疼痛方》中认为“山茱萸酸收之中,大具开通之力,以木 性喜条达故也”。因此通痹止痛的效果很好。
[1] 葛晓舒,易法银,阳春林 . 湖湘中医药单验方收集整理情况述 评[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1,20( 24) : 39.
[2] 明 · 倪 朱 漠 . 本 草 汇 言[M]. 上 海: 中 医 古 籍 出 版 社, 2005: 204.
[3]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 . 湖南中医单方验方( 第二辑) [M]. 长 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58: 67.
1 宫寒的含义 “宫寒”是中医学的一个概念,即“子宫寒冷”。“宫”和
“寒”都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宫”即是指“子宫”; 广 义的“宫”包括 女 性 内 生 殖 器 官 中 的 子 宫、输 卵 管、卵 巢 等, 中医所称的“胞 宫”、“血 室”、“胞 脏 ”等 均 属 于 此。 狭 义 的 “寒”即子宫受寒,感受寒邪; 广义的“寒”可理解为女性生殖 系统等阴寒内盛、阳气不足、肾阳虚衰的寒。 2 宫寒及宫寒不孕的病因病机 2. 1 古代医家论宫寒 古代医家对宫寒早有认识。如《金 匮要略》妇人杂病篇载: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 经水断绝,至有历 年,血 寒 积 结,胞 门 寒 伤,经 络 凝 坚。”《妇 人大全良方》载: “寒气客于血室,以致血气凝滞。”《景岳全 书·妇人规》有“调经种子之法,亦惟以填补命门,顾惜阳气 为主”的记载。《傅青主女科·种子门》载: “妇人有下身冰 冷,非火不暖,交感之际,阴中绝无温热之气,人以为天分之 薄也,谁知是胞胎寒之极乎! ”可见古代医家均以点睛之笔 道出宫寒的病因和特征。 2. 2 宫寒的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宫寒”与肾虚、脾虚、 血虚、肝郁、痰 湿、血 瘀 等 因 素 有 关。 引 起 这 些 病 理 结 果 的 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 1) 体质因素。有些女性天生体质 偏寒,一 部 分 与 遗 传 因 素 有 关,父 母 体 质 偏 寒,或 出 生 时 父 母年 龄 较 大,身 体 阳 气 衰 减,子 女 出 生 后 体 质 偏 寒,脾 肾 阳 虚,引起宫寒。( 2) 后天因素。①久居潮湿寒冷环境或夏日 空调冷气中,寒 邪 从 肌 表 而 入,伤 人 阳 气,导 致 宫 寒。 ② 冷 食太多。在传统 中 医 养 生 中,女 性 体 质 属 阴,不 可 以 贪 凉, 即使 在 炎 热 的 夏 季,冷 饮、冰 茶、瓜 果 等 寒 凉 之 物 也 不 可 以 贪食,这些食物进入体内会消耗阳气,寒邪内生,导致宫寒。 ③经期、产后或多孕多产。过度劳累,失于调摄,肾阳亏虚, 或外感寒邪阳气久耗,胞宫失于温煦,导致宫寒。④素体肝 郁或遇事情怀不畅,久致气血瘀滞,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经 脉不通,阳气不达,导致宫寒。 2. 3 宫寒不孕的病因病机 “不孕”之名首载《周易》,古人 有“全不产”( 即原发不孕) 和“断绪”( 即继发不孕) 的提法。 古代医家对宫寒 致 不 孕 早 有 明 确 的 认 识。如《素 问 · 骨 空 论》记载: “督脉为病,女子不孕。”《神农本草经》载: “女子 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载: “宫寒经闭,不孕病,温经汤。”又载: “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 受孕。”《傅青主女科·种子门》载“温胞饮”为“下部冰冷不 受孕”而设。所谓“下部冰冷不受孕”,即“宫寒不孕”。医家 们已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宫寒不孕的病因病机。中医认为肾 阳不足,失于 温 煦,胞 宫 虚 寒,或 外 感 寒 邪,胞 宫 寒 冷,不 能 触发氤氲乐育之气以摄精成孕。 3 宫寒及宫寒不孕的临床表现 3. 1 宫寒的临床表现 所谓宫寒,是指妇女因肾阳不足, 胞 宫 失 于 温 煦,或 感 受 寒 邪,胞 脉 阻 滞 所 出 现 的 下 腹 冷 痛, 得热痛减,四 肢 不 温,腰 膝 酸 软,或 腰 痛 如 折,口 淡 无 味,喜
不孕症是 全 世 界 关 注 的 人 类 自 身 生 殖 健 康 问 题 ,患 者 常因不孕影响家庭、婚姻、生活的质量。不孕的病因非常复 杂,涉及到精 神、内 分 泌、生 殖 道 炎 症、发 育、免 疫 等 因 素。 女性内分泌因 素、生 殖 道 炎 症 因 素 所 致 的 不 孕 又 是 中 医 药
[摘要] 对宫寒的概念、宫寒的病因病机、宫寒不孕的诊断、宫寒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等内容作了探讨。认为先天 体质偏寒、后天饮食失调和居住环境潮湿是其主要病因,临床表现虚寒证多于寒实证。治疗多拟温肾助阳、温胞暖宫、调经 助孕。
[关键词] 宫寒; 不孕症; 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271. 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 7705( 2013) 02 - 0105 - 02
第 29 卷第 2 期
Vol. 29 No. 2
2013 年 2 月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eb 2013
·10wenku.baidu.com·
家治疗寒湿痹以川乌、草乌药对最为常用,其次为乌头、附 子药对,这两组药对前者温在表之阳,后者温在里之阳。因 乌头、附 子 为 温 里 药,对 阳 虚 内 寒 证 适 用,因 此 阳 虚 痹 阻 证 用乌头、附子,而阳虚寒凝证少于寒湿阻滞证,因此川乌、草 乌药对更常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湖湘医家治痹病用药特色是治痹 首重痛痹,其中寒湿阻滞证方最为常见,因此湘医最为重视温 阳散寒祛湿法。如湖南名老中医刘炳凡先生指出,阳气是人 体运动的根本,若阳气衰退加之风寒湿邪外袭,引起经络闭 滞,关节疼痛,应振奋脾肾之阳,化湿和中,搜风祛邪[5]。另 外,痹病辨证时实证注重调和营卫气血,桂枝汤的化裁方应用 最多; 湘医还重视虚实辨证,针对虚实夹杂证的治方较多。再 次,湘医治痹重视养血益气,立方多用柔润之物; 湿热痹重燥 湿与解毒; 久痹重视从瘀血论治; 久痹顽痹重视从脏腑虚损论 治。最后,重视藤类药物和湖湘草药运用。这些特点是立足 于湖湘特殊的地域、气候、体质、植被特征形成的,因此具有明 显地方特色。湘医痹病治疗理论全面丰富,对中医痹病的治 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食辛燥,气短乏 力,失 眠 多 梦,夜 尿 增 多,小 便 频 或 失 禁,大 便稀溏,性欲淡 漠,面 浮 肢 肿,或 体 型 肥 胖,行 经 腹 痛,经 暗 有块。舌质暗淡或暗,苔白,脉 沉 细 尺 弱 或 沉 涩 为 主 要 特 点。因宫寒而致的妇科疾病较多,如月经病的月经过少、月 经后期、痛经、闭经、经行浮肿、经行泄泻; 带下病的带下量 多清稀,甚者带下清冷; 妊娠病的胎漏、胎动不安、滑胎、小 产、胎萎不长、胎死不下、妊娠腹痛、异位妊娠; 产后病的产 后腹痛、产后身痛、产后恶露不绝、产后小便不通; 杂病的不 孕、盆腔炎、癥瘕等等。 3. 2 宫寒不孕的临床表现 婚久不孕,或曾有孕育史又多 年不孕。常月经量少或月经稀发甚至闭经,月经有块,经来 小腹疼痛喜 暖 喜 按,或 喜 暖 拒 按。 带 下 量 多,清 稀 如 水,或 带下清冷。面 色 淡 暗 或 有 暗 斑。 还 有 上 述 的 腰 膝 酸 软,或 腰痛如折,气短 乏 力,夜 尿 增 多,大 便 稀 溏,性 欲 减 退,或 体 型肥胖等症状。舌质淡暗或 暗 紫,苔 白,脉 沉 细 尺 弱 或 沉 涩。在临床宫寒不孕虚寒证多于实寒证。 4 宫寒不孕的治疗 4. 1 治疗大法 温肾助阳,温胞暖宫,调经助孕。临床常用 方剂: 金匮温经汤、良方温经汤、温胞饮、胶艾四物汤、当归 四逆散、金匮肾 气 丸、右 归 丸、右 归 饮、五 子 衍 宗 丸、温 经 散 寒汤( 蔡小荪经验方) 等。如寒凝血瘀重,经来腹痛明显者, 用少腹逐瘀汤加减以温经活血,逐瘀止痛; 如有 癥 瘕 积 聚 者,用桂枝茯苓丸以温经通络,化瘀消癥; 如痰湿重者,用苍 附导痰汤以温经燥湿,涤痰化滞。 4. 2 常用暖宫药 ( 1) 常用直接暖宫药。艾叶、桂枝、干 姜、吴茱萸、炮姜、附子、肉桂、紫石英、藁本、小茴等。( 2) 常 用间接暖宫药。①补血类: 当归、川芎、熟地、阿胶、鹿角胶 等。②补气类: 黄芪、炒白术、红参等。③补肾类: 杜仲、覆盆 子、肉苁蓉、鹿角 霜、益 智 仁、续 断、补 骨 脂、冬 虫 夏 草、胡 桃 肉、蛤蚧、蛇床子、韭子、淫羊藿、巴戟、锁阳、海马等。 4. 3 常用中成药 鹿胎膏、鹿胎粉、坤宁膏、坤宁贴、温经 贴、金匮肾气丸、右归丸、艾附暖宫丸、徐清宣堂宫寒膏等。 4. 4 针灸治疗 ( 1) 温针疗法: 取关元、三阴交、足三里、肾 俞等穴位,用温针。( 2) 艾灸疗法: 取气海、关元、三阴交,用 艾灸 10 ~ 15min,以局部皮肤微微发红但不灼伤皮肤为度。 ( 3) 穴位注射法: 取关元、三阴交常规消毒后,用复方当归注 射液每穴注射 0. 5 mL。以上治疗均每天 1 次,7 次为 1 个疗 程,一般治疗 2 ~ 3 个疗程。临床也可视其感应程度和病势 轻重而定。 4. 5 外敷治疗 ( 丁启后经验方) 肉桂、小茴香、干姜、艾 叶、当归、川芎、吴茱萸、延胡索、乳香、没药、鸡血藤、刘寄奴、 乌药、透骨香、白芷、羌活。上药各 20g 打粉,用白酒和水调 湿( 酒 1 份,水 3 份) 装入小布袋封口蒸热,以不烫伤皮肤为 度,敷熨小腹部,每天 1 次,每次 1h。上药可重复用 10 次。 4. 6 食疗方 ( 1)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 15g,羊肉 500g,生 姜 5 片,加调料炖汤服。( 2) 枸杞羊肉汤: 羊腿肉 500g,枸杞
远志、菖蒲: 远志祛痰开窍,散肿消痈,石菖蒲 化 湿 豁 痰,疏通气血壅滞,化除顽痰而通利关节,同时安定心神。
土茯苓、蚕砂: 土茯苓解毒除湿,蚕砂化湿浊,对痹病急 性期痰热瘀 阻 证 适 用。 土 茯 苓 与 蚕 砂 配 伍,化 湿 浊 的 功 效 大大 提 高,对 关 节 漫 肿,久 久 不 消,或 结 节 较 软 属 于 痰 瘀 性 质的病证适用。
治疗的优势。本 文 从 宫 寒 的 概 念、成 因、临 床 表 现,宫 寒 不 孕的相关治疗 及 预 防 等 内 容 作 了 探 讨,目 的 是 应 用 宫 寒 理 论对 宫 寒 不 孕 进 行 辨 证 论 治、选 方 用 药,提 高 其 治 愈 率,改 善不孕患者的生殖状况。
·106·
2013 年第 29 卷第 2 期( 总第 168 期)
秦艽、桑枝: 秦艽除风湿,润而不燥,桑枝性质平和,长 于通经络、利关节,对四肢关节酸痛、肩周炎等上肢痛适用。 对体虚感痹,寒湿阻滞证适用,祛风湿而不耗气伤阴。
麻黄、白芥子: 阳和汤中即有此药对,麻黄配白芥子,麻 黄辛 温 助 卫,宣 散 外 风,白 芥 子 祛 皮 里 膜 外 寒 痰 湿 滞,合 用 宣气血、散寒 湿 之 力 强。麻 黄、桂 枝 除 寒 湿,偏 重 表 邪,麻 黄、白 芥 子 除 寒 湿,部 位 更 深 入 一 层,从 肌 腠 毛 窍 深 入 皮 里 膜外,可达络脉。
[4] 凌可与 . 疑难病证中医治验[M].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1983: 126.
[5] 刘光宪 . 刘炳凡临证秘诀[M].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200.
( 收稿日期: 2012 - 10 - 12)
宫寒理论在不孕症辨证论治中的应用
丁丽仙 (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名老中医丁启后传承工作室,贵州 贵阳,550001)
萆薢、蚕砂: 化湿浊,对痰湿阻滞型的痹痛有通络止痛 功效,两者配伍,入经络之力强,对腰膝痹痛、筋脉屈伸不利 者适用。久 痹 不 愈 则 气 血 愈 虚,湿 邪 胶 着 为 痰,因 此“筋 痹”、“骨 痹”、“尫 痹”、“痛 风”、“顽 痹 ”都 不 能 忽 视 从 痰 论 治,此药对为湘医常用化顽痰湿浊药对。
独活、牛膝: 独活性善下行,尤善治腰膝、腿足关节痹, 牛膝 活 血 化 瘀,引 药 下 行,两 者 配 伍,对 膝 关 节 痹 病 寒 湿 瘀 阻者有良效。
山茱萸、白芍: 两者皆入肝经,酸温收敛,柔肝补血,对 于肝肾虚 损 性 的 腰 背 痛、关 节 痛 都 适 用。 湘 医 在“骨 痹 ”、
“虚痹”中常 用。山 茱 萸 治 痹 历 来 受 重 视,张 锡 纯 对 于 肝 虚 痹痛尤其推崇山茱萸,他在《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气血郁滞 肢体疼痛方》中认为“山茱萸酸收之中,大具开通之力,以木 性喜条达故也”。因此通痹止痛的效果很好。